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129,張衡作地動儀

129,張衡作地動儀

  公元135年——144年 地震頻繁。張衡發明地動儀。東漢吏治變壞,天下漸亂。


  漢順帝在位時期雖然災害漸少,但並沒有恢複到正常時期。


  東漢時期是地震的曆史高發期。有人統計東漢的二百年地震了82次,其中光武帝1次,章帝1次,和帝8次,安帝27次,順帝13次,桓帝16次,靈帝8次,獻帝8次。與之相比,西漢的二百年統共隻有兩次。


  安帝(鄧太後)時期是地震次數最多、地震強度最大的地震活躍期。東漢82次地震裏,6.5級以上強震7次,其中有3次發生在安帝時期,其餘大多數是中級地震。


  史料記載發生強震時天崩地裂,房倒屋塌,城牆崩壞,“壓死人”,隻不過沒有具體傷亡數字。相對東漢以土坯為主的建築來說,中級地震也能造成房倒屋塌,人員傷亡。


  地震頻繁促使朝廷重視地震預報工作。於是張衡發明了地震儀。他是漢安帝的太史令,負責記載曆史和天文曆法等工作。


  不過他的地震儀並預報不了地震,隻是報告哪裏已經發生了地震。預報地震直到現在都沒人能做到。


  現代科學能做到地震30秒預警。但預警不等於預報。預警的原理跟張衡的地震儀沒什麽區別,都是地震發生後儀器測到震動然後報警。隻不過現代偵測儀器更先進,地震的震波還沒傳到地麵就已經能偵測到。


  不過,科學家在地震預測方麵已經取得突破。中長期地震預報能達到20%的準確率,並且能把預計地震發生的時間縮短到一個月內。雖然預報的價值還不大,但已經看到希望。


  張衡的地震儀還相當原始。地震儀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桶,四周鑄了八條龍,龍頭指向八個方向,龍嘴裏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麵蹲著一個銅製的蛤蟆朝上張著嘴等著接銅球。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裏的銅球就會掉下來,落進蛤蟆嘴裏。


  張衡地震儀的工作原理並不清楚。現代複原的張衡地震儀都是根據曆史文獻對地震儀的形狀描述做出來的,根本實現不了顯示震源方位的功能。


  張衡發明的最著名的東西是渾天儀,能預報天體運動的情況。但是不幸的是,他認為天體都圍著地球轉。當時全世界都這麽認為。人類發現這個錯誤還要等一千多年以後哥白尼的出現。


  東漢時期不僅地震災害多,水災、旱災、蝗災也非常多。


  各種災難最多的時候就是漢安帝時期。漢安帝上台時人口是5300多萬,到他死時減少到4800多萬。絕對數減少500萬,考慮到人口自然增長,損失的人口肯定不止500萬。


  漢順帝時期災難其實也不少。按照古代“天人合一”的說法,天災屬於天子做了錯事。朝臣常常借機勸諫皇帝。


  不過,朝臣的注意力都在權力鬥爭上麵,勸諫皇帝時通常都是抨擊皇帝寵幸非人。例如洛陽地震時,群臣批評漢順帝給他的乳母封爵。漢順帝不予理睬。不久,洛陽再次地震。漢順帝“特問以當世之敝,為政所宜”。群臣要求“權去外戚,政歸國家”以及“罷退宦官,去其權重”。言外之意,希望漢順帝把權力交給朝臣而不是外戚、宦官。對於抗震救災,群臣都隻字未提。


  宦官更是關心自己的權力和榮華富貴。他們挑群臣的毛病,然後借皇帝的手報複群臣。鬧得歡的都被宦官槍打出頭鳥,或下獄,或免職。群臣跟宦官更是誓不兩立。


  來年大旱,從春到夏一滴雨沒下。漢順帝親自出麵求雨。他問尚書周舉,我這樣做如何啊?意思是求點讚。


  周舉是個敢講話的人。他說:你拋棄文帝以來儉樸的傳統,去學秦朝的奢侈。你搞來那麽多美女充斥後宮,讓外麵的百姓娶不到媳婦。大旱一年了也不見你有絲毫改過的表現。你在這做這種表麵功夫有什麽意義呢?


  漢順帝自討沒趣。之後再有災禍,漢順帝索性連表麵功夫都不做了。


  漢順帝一朝,從君到臣都沒有把吏治清明和百姓安居樂業當做大事來抓。國內開始越來越亂,不是這造反,就是那叛亂,從邊疆到內地沒有安靜的地方。


  與天災相比,漢順帝一朝最為嚴重的還是戰亂。


  西域、羌人、烏桓、鮮卑、匈奴,頻頻在邊境鬧事。漢順帝還嫌不夠亂,自己還搞出點事來。


  武陵蠻(湘西少數民族)早已歸附東漢。東漢對武陵蠻一直實行稅賦優惠政策。但地方**認為,武陵蠻已經歸附日久,沒必要再實行優惠政策,應該比照漢人增加賦稅。漢順帝同意。這一同意不要緊,武陵蠻反了,認為朝廷說話不算數。近三萬武陵蠻人進攻湖南。朝廷不得不組織兵力平叛。


  剛平息武陵蠻之亂,越南蠻人又反了。原本不是什麽大事,但是官府調兵去打,士兵懼戰發生嘩變竟然反戈一擊進攻官府。這下麻煩了。等官府從別處調兵平息了嘩變,越南蠻人已經勢大,不好打了,也不敢打了。朝廷隻能轉而安撫,跟越南蠻人講和。


  東漢最大的麻煩是羌人。


  本已平息的羌人叛亂因為地方官的暴虐刻薄、征調無度而再次爆發。一撥又一撥的羌人不斷衝擊漢朝邊境,一度打到長安附近,燒了西漢皇帝的陵墓。朝廷不得不調兵十萬前去征討。


  但是漢軍的戰鬥力似乎差了很多,遲遲不能結束戰爭,鮮有痛快淋漓的殲滅戰,倒是常常損兵折將。


  這一方麵是士兵連年征戰怨氣越來越大,另一方麵是領兵之將無能,將熊熊一窩,連累了部隊的戰鬥力。


  漢順帝要求大家推薦“武猛(勇猛善戰的將領)”。別的宦官都推薦了很多人,隻有宦官良賀沒有推薦一個人。漢順帝問他怎麽回事?良賀說,我久居深宮,跟外界沒有交往,不清楚誰是武猛。並且別人也不見得以得到宦官的推薦為榮。所以,我不想推薦。漢順帝覺得良賀這個人不錯。


  但是漢順帝沒有反過來想一想,別的宦官為什麽那麽積極推薦武猛?他們怎麽跟宮外那麽熟?


  很可能漢順帝心裏也明白,“宦官競賣恩勢”,很多人都托宦官的門路花錢買官。漢順帝懶得管而已。


  花錢買官的人,花了多少錢,肯定想辦法十倍百倍地賺回來。


  大臣上書漢順帝反映軍隊問題,批評軍隊指揮官貪汙成性,欺軟怕硬。將領貪汙軍費勢必影響士兵的軍餉,進而影響到部隊的士氣。將領見到強敵就膽怯,見到普通百姓就欺壓,那不僅消滅不了敵人反倒會製造出更多的敵人。


  這可能是漢軍戰鬥力越來越差,越來越難以平定叛亂的原因之一。


  不僅軍隊如此,地方也是一樣。貪官汙吏沒事找事,搞出事來又沒本事平事。國家不亂才怪呢。


  廣陵郡(揚州)人張嬰聚眾數萬造反。官兵圍剿十幾年不能平定。新上任的廣陵太守(市長)張綱隻身進入張嬰的大營招安張嬰。兩人談話間,張嬰表示:“荒裔愚民,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複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知其不可久,且以喘息須臾間耳!”意思是說:我們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不堪忍受貪官汙吏的欺壓,又無處伸冤,才不得不起來造反的。我們就像鍋裏的魚,自己也知道不可能長久,隻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很多百姓造反都是抱著類似想法,官逼得我活不下去了,造反沒準能多活一會。


  漢順帝其實是知道吏治已經變壞了,曾派出八路欽差,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巡視組,下基層反腐。他挑選“素有威名者”擔任巡視組組長,其中就有張綱。


  巡視組的任務就是調查地方官是廉潔還是腐敗,廉潔的樹為典型供大家學習,腐敗的就要進行處理。漢順帝規定,郡以上官員腐敗報中央處理,縣級以下官員的由欽差現場處理。這話用當前流行語來講就是,“老虎”我打,“蒼蠅”你打。


  張綱出京城沒走多遠不走了,說:“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這意思是說,腐敗的根子在上麵,我往下跑個什麽勁?大老虎在朝裏,在地方打再多的蒼蠅也沒有用。


  張綱掉頭回京彈劾梁冀。那時梁商已經死了,梁冀接任大將軍一職。張綱彈劾梁冀說他就是最大的貪官,貪贓枉法的罪狀有十五條之多。


  他的奏章在朝廷引起轟動。但結果如何呢?“帝雖知綱言直,不能用也”。漢順帝知道張綱說的是實話,但不能照辦。梁冀是他大舅哥。他拉不下臉辦自己的親戚,就把這事壓下了。


  “豺狼”有皇帝袒護,“狐狸”也打不下去。“八使所劾奏,多梁冀及宦者親黨;互為請救,事皆寢遏”。八位欽差查出來上報的“狐狸”大多是梁冀或宦官的那條線的。但在梁冀和宦官的包庇下,彈劾也都被擱置。“詔遂令勿考”,漢順帝親自下令既往不咎。在這種情況下,反腐行動雷聲大雨點小。


  張綱打虎不成反遭虎咬。梁冀讓他去廣陵做太守(市長),一則將他趕出中央,二則找茬辦了他。廣陵剿匪是個老大難,十幾年都沒有成果。把張綱派過去,如果依然不能平亂,梁冀就有借口辦了他。不言而喻,梁冀不會為張綱剿匪提供任何幫助或支援。


  張綱犯險孤身進入張嬰大營也是無奈之舉。並且他也知道這些所謂的匪之前都是良民,是因為官吏“貪暴”而“懷憤相聚”,相信通過說服能夠把他們詔安。


  果然,張嬰當即答應投降,遣散部眾,跟隨張綱做官。廣陵匪患不廢一刀一槍解決了。


  朝廷振奮,建議給張綱封侯。但梁冀不同意,這事也就沒戲了。


  有功不賞,有罪不罰。這就是當時的現狀。


  漢順帝在位19年,表現平平。在他執政後期,天下開始大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