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131,黨錮初起

131,黨錮初起

  公元159——167年 宦官亂政,政治日益敗壞。部分大臣被誣與太學生“共為部黨,誹訕朝廷”,下獄。


  漢桓帝在宦官的協助下殺掉梁冀奪回大權。事成之後,桓帝的五個太監把兄弟被封為一等侯。


  五侯兄弟有皇帝大哥做後台,在朝中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比死了的梁冀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以自己的好惡對待任何人和任何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大家本以為外戚倒台能迎來政治麵貌煥然一新的變化,沒想到還那樣。“自是權歸宦官,朝廷日亂矣。”


  梁氏一黨倒台留下的權力空白被宦官的兄弟親戚迅速填補。這些人雞犬升天為虎作倀把朝內朝外都搞得烏煙瘴氣。


  漢桓帝也曾仿效明君尋找賢人名士入朝為官。但那些人一看朝廷這種情況婉言謝絕,不敢來趟這渾水。


  當時戰亂頻頻,最大的麻煩是羌人之亂。


  朝廷任命段熲(同炯)為護羌校尉平定羌亂。


  段熲很能打,每戰下來都能斬殺及俘虜羌人成千上萬。但羌人好像殺不盡的小強,越打羌亂越嚴重。戰爭延綿不絕,耗費巨大。


  段熲因為內部傾軋而被罷官。接替段熲的人是慫包,對付不了羌人。羌人作亂於是再掀**。燒當羌、零吾羌、先零羌等羌人部落聯合起來一同作亂,進攻東漢西北邊境,波及涼州和並州(山西大部及河北、內蒙部分地區)。


  朝廷想起熟悉河西情況的皇甫規,重新起用皇甫規,把皇甫規派去平定羌亂。


  皇甫規打仗跟段熲不同,不追求砍多少人頭來邀功,隻求盡快平定叛亂。他以勸降詔安為主,實在不行才動武。他首戰隻斬首八百,但勸降先零羌十餘萬人。皇甫規率軍殺進涼州。他進城後先著手整頓吏治,將貪官汙吏,尤其是濫殺投降羌人的將領,稟奏朝廷後或免或殺。羌人聽說後,又有十餘萬人主動投降。隴西的羌亂很快就被平定。


  按說以這個功勞足夠封侯的了,至少也得樹個先進典型。有人為他請功。漢桓帝讓宦官去核實他的功勞。宦官派人去他家拿話點他暗示他應該意思意思。但皇甫規裝聾作啞就是不搭茬。


  宦官又羞又惱,回去告訴漢桓帝皇甫規收買羌人搞假投降。漢桓帝相信宦官的話,於是將皇甫規下獄勞改。


  朝臣紛紛為皇甫規鳴不平。三百太學生跑到宮門為皇甫規請願。


  太學生是皇家太學的學生。太學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黨校,是專門培養後備幹部的地方。有很多***在這裏求學。他們消息比較靈通,也比較關心國家大事,經常聚在一起議論時政抨擊時政。他們雖然無權參政議政但是可以通過向皇帝遞交請願書、公開信、編歌傳唱等方式製造輿論、影響輿論。


  作為朝廷的後備幹部,他們對宦官當道政治腐敗痛心疾首,對國家的前途憂心忡忡。宦官陷害皇甫規引起他們的義憤。學生們組織請願抗議。


  太學生在此之前舉行過一次更大規模的請願。大臣朱穆得罪了宦官被漢桓帝下獄。數千學生齊聚宮門請願,聲稱願意代朱穆受罰。漢桓帝畏懼民意,釋放了朱穆。


  上次請願規模比較大,漢桓帝屈服了。這次規模較小,漢桓帝置之不理。後來趕上大赦,皇甫規才得以從監獄脫身。


  皇甫規被抓後,羌人又開始作亂並且更加嚴重。“涼州幾亡,乃複以熲為護羌校尉”。朝廷隻好起複段熲接著帶兵去打。


  大臣李膺向朝廷檢舉貪官。貪官於是重金賄賂宦官。結果,李膺反而被判了誣告罪。宦官單超的弟弟犯罪坐牢,廷尉馮緄[gǔn]依法判處他死刑。判決上報朝廷後,宦官被激怒,誣告馮緄糊塗官判糊塗案。中常侍蘇康、管霸強行霸占別人的良田和產業。大臣劉祐知道後給地方官下令,依法沒收這兩個宦官的非法所得。漢桓帝大怒,將劉祐和李膺、馮緄一起下放勞改。


  大臣陳蕃、應奉輪番上書為三位大臣喊冤,據理力爭。漢桓帝自知理虧,迫於壓力放了三位大臣。


  朝臣與宦官的矛盾自此開始表麵化。


  宦官的貪婪暴虐使得朝臣與宦官之間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朝臣原本就瞧不起宦官,加之宦官小人得誌後趾高氣揚,朝臣更是視宦官如仇寇。但是有漢桓帝給宦官撐腰,朝臣拿宦官沒轍,有怨氣也無處撒。


  這裏說的朝臣是指不肯依附宦官的朝臣。他們大多是士人,也就是讀書人出身,自稱清流。地方官裏麵也大多是士人。


  朝臣動不了宦官。地方官就拿宦官的嘍囉撒氣。


  宦官張讓時任小黃門。他的弟弟張朔在地方任縣令。李膺複職後,獲知張朔犯了殺人罪,將其下獄。在得到口供之後,李膺沒有上報核準就處決了張朔。張讓向漢桓帝喊冤。漢桓帝打算追究李膺擅殺官員之罪。李膺申辯說,孔子上任七天殺了少正卯。我上任十天才殺了一個張朔。沒想到就這樣還被追責辦案速度太快了。漢桓帝不再說什麽。


  一個富商以為有宦官做後台沒人敢惹。南陽太守成縉將其下獄。小黃門趙津肆意妄為成為地方一霸。太原太守劉質將其下獄。宦官為搭救這些人向皇帝申請大赦天下。但成縉等知道是宦官在搞鬼,放誰都不放這些家夥,拉出去都給砍了。成縉“並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餘人,後乃奏聞”。成縉先斬後奏前後殺了二百多人。


  宦官恨得牙根兒疼,以抗旨不尊的罪名把這些官員抓來打入死牢。


  緊接著,中常侍侯覽埋葬母親,建造超標墳塋引起督郵(郡下屬的督察)張儉的注意。張儉通過調查,發現侯覽“前後請奪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頃”。為自家建造了十六處住宅,都有亭台樓閣、雕梁畫柱,水榭歌台,與皇宮相仿。侯覽為建自家墳扒了別人的墳,並且掠人財產,奪**女。張儉上書朝廷要求處死侯覽。侯覽見到張儉的奏章後利用職權把它扣下。張儉等不到皇帝的批複,知道是侯覽搗的鬼,一氣之下扒了侯家的墳,沒收了侯家的財產。


  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為縣令,想娶太守的女兒為妻,遭到拒絕後竟然派人把太守的女兒搶來,用弓箭射殺了她。東海相黃浮得知,將徐宣一家老小全部下獄,將徐宣斬立決。


  宦官向漢桓帝喊冤。


  漢桓帝大怒,將相關官員下放勞改。


  剛升為太尉的陳蕃帶領群臣向皇帝為這些官員辯解、求情,並且指責宦官亂政。從朝廷到地方,士人紛紛上書漢桓帝要求清除宦官勢力,言辭越來越激烈。有人竟把漢桓帝比作商紂。


  漢桓帝被激怒,將言論出格的官員免官論罪。


  漢桓帝正在氣頭上,李膺又火上澆油。有個叫張成的家夥跟宦官有交情,可能是從宦官那裏得到消息將有大赦,謊稱自己算卦算出來將有大赦,讓兒子去殺了仇家。大赦令下達後,李膺置之不理,將張成處死。


  宦官趁機誣告士人暗中結黨,誹謗朝廷,興風作浪,圖謀不軌。


  漢桓帝也相信士人官員這一係列操作不是孤立事件,是集體串聯對抗中央。漢桓帝下令逮捕黨人。


  那時的黨是指結黨營私的人。


  宦官開始大肆抓捕所謂的“士人黨”。李膺等人被捕入獄。供詞牽連到的二百多人也隨後被抓。


  在審訊過程中,太學生也被牽連進來。學生們和朝臣來往頻繁,共同抨擊時弊,抨擊宦官。他們也被認定是士人黨。二百多個學生被抓。一些支持學生的官員也被當做“幕後黑手”投入大牢。一來二去抓了數百人。


  株連仍在不斷擴大。士人誰再敢進諫皇帝就會被認為是士人黨。陳蕃也因為替士人黨求情被免了職。


  士人受到打擊,惶惶不可終日。這時有人想到竇武。竇武是新晉的國丈。


  漢桓帝在梁冀死後立鄧貴人為皇後。但不久,鄧皇後因為跟漢桓帝的寵妃爭寵被漢桓帝廢掉。朝臣強烈建議立竇武的女兒為皇後。漢桓帝同意了。因此,竇家成了新一屆外戚。


  竇武身為國丈受到漢桓帝的信任,說話相對好使。而竇武也是讀書人出身,願意為士人說話。


  竇武上書勸漢桓帝放了士人。他說哪裏有什麽士人黨,不過是宦官捏造的罪名而已。


  漢桓帝對竇武的話半信半疑,派他信任的一個宦官去獄中親自審問犯人。


  這個宦官審完後沒去向漢桓帝匯報,先去向其他宦官通風報信。他說我告訴你們一個壞消息,“士人黨”招供的同謀名單裏有很多宦官家的親戚。


  宦官傻眼了。那年代重口供輕證據,疑罪也當有罪審。名單上的人將被當做嫌疑犯被捕。如果嚴刑之下,哪位親戚抗不住刑認下了,宦官可就被拉下水了。


  宦官馬上去找漢桓帝,以天災不斷為由勸說漢桓帝大赦天下。


  漢桓帝同意,但是下令凡是“士人黨”的成員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一輩子不許當官。


  這次風波被稱為“黨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