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77,昭義平亂

277,昭義平亂

  840年——844年武宗即位。回鶻犯邊,TJ大敗之。武宗平昭義之亂。


  ??李炎在唐文宗閉眼後正式即位,史稱唐武宗。


  ??唐穆宗的仨兒子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先後登上皇位,這在中國古代曆史中算是件奇聞。並且,仨兒子分別尊自己的母親為太後,把母親的牌位放進宗廟,使他成為曆史上惟一一個在宗廟裏一皇配三後的皇帝。


  ??唐武宗恨兩位宰相反對自己做皇帝,把他們全部罷官。李德裕趁機賄賂宦官推薦自己接任宰相。


  ??李德裕以前為人清高,恃清傲濁,恃才傲物,不屑攀附宦官,並且鄙視厭惡攀附宦官的人。但經過這些年官場沉浮,幾上幾下,李德裕明白一個道理,適者生存。現實就是這麽一個現實,連皇帝都成為了宦官的囚徒,朝政大權都控製在宦官手裏,正麵硬鋼毫無勝算。他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的鋒芒,主動靠近宦官,求得鹹魚翻身。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先低頭進了屋再說。


  ??李德裕在淮南任節度使。朝廷派宦官楊欽義去做監軍。李德裕起初根本不搭理楊欽義。後來楊欽義被朝廷召回。李德裕也想回朝,傾其所有賄賂楊欽義。楊欽義回朝後在唐武宗麵前為李德裕極盡美言。唐武宗對李德裕也有耳聞,將李德裕召回朝廷,擔任宰相。


  ??仇士良想給養子謀個千牛備身(禁軍高級武官)的職務,讓門下省寫個任命送進宮中審批備案。給事中(門下省主持日常工作的官員)李中敏是個非常正直的人,在公文上批示:按照仇士良的級別,授予他的兒子官職符合製度,但仇士良是宦官,怎麽會有兒子呢?仇士良知道後又羞又鬧。


  ??李中敏是進士出身,屬牛黨的人。李德裕一方麵出於打擊牛黨的目的,一方麵出於巴結仇士良的目的,將李中敏貶為刺史,為仇士良出了一口氣。


  ??李德裕靠巴結宦官在朝中站穩腳跟。他回朝後繼續排擠牛黨殘餘。牛李黨爭因此死灰複燃。


  ??唐武宗即位之初像極了大哥唐敬宗,一味地傻玩傻樂。朝政全交給仇士良、李德裕打理。


  ??有一天他去探望太皇太後郭氏,也就是郭子儀的孫女,閑聊時問郭太後做皇帝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太後說接受批評。


  ??唐武宗回來後翻閱大臣們的奏章,看到大臣們大多批評他沉溺玩樂、荒廢朝政。唐武宗幡然醒悟,改邪歸正,立誌要做要做一個有作為的天子。他從此開始專心朝政。


  ??唐武宗一上台就碰上回鶻人侵擾邊境。


  ??回鶻唐武宗登基的前一年,發生內亂。失敗的一方請來黠戛斯人報仇。黠戛斯人(後來改名吉爾吉斯人,中國叫柯爾克孜人)生活在西域北部,現在的吉爾吉斯坦一帶,和回鶻人是世仇。黠戛斯人出手就把回鶻人的國滅了。


  ??回鶻人四散奔逃。一股往西逃入西域,一股南下竄入唐朝境內。


  ??跑到西域的回鶻人後來成為維吾爾人的祖先;跑到唐朝的回鶻人和在唐朝定居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一起成為回民的祖先。


  ??竄入唐朝境內這股回鶻人向唐朝借糧借地,希望唐朝能讓他們在振武城(內蒙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西北)落腳。唐武宗看在回鶻人一直跟唐朝友好的份上答應借糧,但不同意出借振武城。國土哪有隨便借的?如果想借助唐朝的庇護落腳可以去漠南定居。


  ??但回鶻人已經被黠戛斯人打怕了,執意要進入唐朝境內,賴在振武城外不走。


  ??唐武宗增兵邊境並且加固城防,封鎖邊境,禁止回鶻人入境。


  ??一股回鶻人東行三百裏,繞過TJ邊防侵入唐朝境內劫掠。TJ出兵將其擊退。回鶻人不死心,繼續東行繞到幽州再次侵入唐朝境內。盧龍節度使張仲武率軍三萬迎擊回鶻人,將這股回鶻人全殲。


  ??滯留振武城外的回鶻人發現東邊守備薄弱也向東湧來,從大同一帶南下成功侵入唐朝境內。回鶻人雖然已經亡國,但南下這股回鶻人也有十萬之眾。邊城TJ不敢出戰,閉關自守。


  ??回鶻人進入唐朝境內後瘋狂劫掠寄居在河東一帶的遊牧民族,搶走牛馬幾萬頭。


  ??聚居在那裏的沙陀、吐穀渾等族紛紛請求唐朝出兵。


  ??李德裕建議唐武宗先守住城池,等來年開春再收拾他們。那時經過一個冬天的饑寒交迫,回鶻人疲馬瘦,戰鬥力肯定銳減。TJ於是耐住性子按兵不動。


  ??沙陀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原先歸附吐蕃,在吐蕃勢衰後轉投唐朝門下。


  ??吐蕃因為不斷爆發奪位大戰,內耗嚴重,已經無力控製屬下各族,也無暇顧及中原。


  ??843年開春,回鶻再次南下。TJ向振武城集結,準備反擊。


  ??唐武宗任命河東節度使劉沔兼招撫使,統一指揮前線作戰。沙陀、吐穀渾、契丹、黨項等族主動出兵助戰。


  ??回鶻人進攻振武城。TJ將領石雄令人在城內秘密挖了十幾條地道通向城外。地道挖好後,石雄半夜率軍從地道衝出,直接攻擊回鶻可汗的大帳。


  ??回鶻哨兵光盯著城門,沒發現TJ從地道裏殺出,再想報警已經來不及了。


  ??TJ攻破回鶻大營一直殺到可汗的大帳外。可汗嚇得驚慌失措倉皇逃走。TJ偷襲敵營得手,將圍城的回鶻徹底擊潰,殺敵一萬,俘虜兩萬,受降三萬。TJ一直追殺到殺胡山(內蒙包頭的大青山)。回鶻元氣大傷,再不能為患唐朝。


  ??回鶻之患剛平,藩鎮之患又起。昭義軍區(總部在山西長治)節度使劉從諫病死,死前仿效河北三鎮傳位給侄子劉禛[zhěn],要求朝廷承認。


  ??群臣對先前的藩鎮之亂心有餘悸,建議唐武宗接受。李德裕力排眾議,說此例一開,節度使紛紛仿效,用不了多長時間全國都成了獨立王國。唐武宗不想成為獨聯體主席,下旨拒絕。但劉禛一意孤行拒絕接受皇帝旨意。唐武宗下令討伐。


  ??唐武宗出兵前讓李德裕知會河北三鎮,說先皇既然答應你們世襲,我自會按既定方針辦,但其他藩鎮不能效仿。現在我要討伐昭義,你們想好站在誰的一邊。


  ??河北三鎮當即表示絕不會幫助昭義。他們在對回鶻對抗的過程中也認識到自己不可能脫離中央獨自存在,需要跟朝廷合作換取朝廷的支持。


  ??有人給李德裕獻計,認為當年唐德宗打淮西之所以那麽費力,是因為遍招天下藩鎮助戰,這個藩鎮調點兵,那個藩鎮調點兵,你打一下,我打一下,沒有統一調度,被人家各個擊破。不如把任務交給周邊幾個藩鎮,讓他們全力進攻叛軍,用不了一年就能成功。


  ??李德裕認為這個辦法不錯,於是把討伐昭義的任務交給了河東、成德、魏博等五個跟昭義接壤的藩鎮。


  ??但是仗打起來仍然很不順利。因為藩鎮保存實力的思想嚴重。他們迫於朝廷壓力不得不發動進攻,但希望盡可能保存自己的實力,不肯全力發動進攻。更有甚者,仗都打了一個多月了,魏博竟然還沒有出兵。


  ??唐武宗為了刺激魏博,調忠武鎮的軍隊通過魏博去打昭義。


  ??魏博不願官軍涉足魏博,擔心官軍假虞滅虢,立即出兵昭義,告訴唐武宗不必忠武出兵。


  ??唐武宗又調換了作戰不積極的節度使,把大將石雄也派了過去。前線作戰開始出現起色。


  ??河東節度使劉沔被調走時帶走了河東金庫所有積蓄。新任河東節度使李石上任後將河東留守部隊調往前線作戰。但他手裏沒錢犒賞軍隊。士兵們最恨光讓馬兒跑不讓馬吃草的上司,聚眾鬧事,趕走李石,占領了太原。


  ??前線生變,震驚了朝廷。有人勸唐武宗轉剿為撫,趕緊停戰,要不然局麵將會失控。


  ??昭義的劉禛趁機向唐武宗請和。


  ??多數朝臣建議唐武宗就坡下驢,罷戰講和。


  ??唐武宗猶豫不決。


  ??答應跟劉禛講和就等於承認劉禛自任節度使,那麽其他藩鎮必定會效仿。但是不答應劉禛就得接著打下去,能不能打贏心裏沒譜。


  ??李德裕勸唐武宗堅定信念,一定要滅了劉禛以儆效尤。現在劉禛已經被打殘了,讓石雄再努一把勁就結束戰鬥了。太原叛兵隻有一千多人,根本不能成事,調兵進剿也就是了。


  ??唐武宗於是嚴令督促各藩鎮繼續進攻昭義,同時調宣武軍去進剿太原叛軍。


  ??在前線的河東部隊得知,擔心宣武軍殺入河東會傷害他們的家屬,主動要求回兵平亂。


  ??宣武軍還沒出發,太原的兵亂已經被平息了。


  ??沒了後顧之憂,唐武宗專心指揮昭義之戰。他要求各藩鎮占領昭義的軍事要地,對劉禛步步緊逼。


  ??之前藩鎮軍隊打仗像打卡,每隔一段時間去昭義轉一圈,大肆劫掠一番後滿載而歸,不願駐紮在昭義,更不願深入叛軍腹地。唐武宗要求他們打下一座城就要守住一座城,然後再向劉禛的老巢步步深入。


  ??官軍改變打法後,劉禛很快便陷入困境。


  ??唐武宗發話,隻接受昭義投降不接受講和。


  ??昭義將士見取勝無望,殺了劉禛向朝廷投降。


  ??昭義之戰曆時一年多,最終以官軍取勝而告終。


  ??李德裕在戰後總結時向唐文宗建議,不要讓宦官監軍參與軍事。宦官不懂軍事瞎攪和不說,還貪生怕死,把精兵留在身邊做護兵,戰事稍有不利就帶著護兵逃走,使交戰部隊軍心渙散。


  ??唐武宗接受了他的建議。


  ??打回鶻、打昭義兩戰皆勝,朝廷威望大增。外族和藩鎮都對朝廷起了敬畏之心,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囂張,把尾巴夾了起來。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