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78,武宗滅佛

278,武宗滅佛

  844年——851年 唐武宗晚年滅佛,沒收廟產,遣散僧眾。因食丹藥,崩。宦官擁立皇叔李忱繼位,是為唐宣宗。宣宗平黨爭,收複西北。


  ??在解決外患和藩鎮問題的同時,唐武宗也在逐步解決宦官問題。宦官不僅在軍隊瞎攪和,在朝廷也是按照自己的私願隨意幹涉朝政和人事任命,讓朝廷無所適從。


  ??唐武宗是仇士良擁立的皇帝,即位後封仇士良為觀軍容使(相當於全軍總監軍、總政委)。但他對仇士良並非言聽計從,在朝政方麵更多地倚重宰相李德裕等朝臣。


  ??唐武宗對李德裕寵信有加。仇士良等宦官嫉妒李德裕,屢進讒言。但唐武宗不為所動。


  ??仇士良年以老多病為由請求退居二線,想以這種方式試探唐武宗的態度。沒想到唐武宗順坡下驢給了他一個養老的閑職,順勢奪了他的兵權。唐武宗讓兩個老實巴交的宦官接替仇士良。


  ??仇士良吃了一個啞巴虧,索性申請退休。


  ??仇士良臨走對關係不錯宦官傳授了他“固權寵之術”,也就是鞏固權力和寵信的秘訣。他說:侍候皇上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能讓他閑著,想方設法哄他開心,讓他沉迷於聲色犬馬吃喝玩樂之中。這樣他就沒工夫管其他事了,對朝政也懶得過問。“然後吾輩可以得誌”。然後我們就可以得到我們期望的寵信和權力。如果讓他有功工夫讀書,接觸到有學問的人,知道了國家興亡王朝興替的道理,他一定會引以為戒。那樣的話,我們就會被他疏遠,失去寵信和權力了。


  ??仇士良侍奉了六代皇帝,“固權寵”的經驗非常豐富。


  ??宦官起家通常都是先得寵於皇帝,然後得到權力,尤其是軍權。靠皇帝的寵信和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榮華富貴,甚至反製皇帝。


  ??他前腳一走,跟他有過節的宦官立即告他私藏兵器。唐武宗派人一搜,果然搜出上千件兵器。鐵證如山,唐武宗以謀反罪抄了他的全家。


  ??群龍無首的宦官從此安分了許多。


  ??唐武宗和李德裕搭檔先後擺平了外患、藩鎮和宦官,雖然沒能徹底解決但至少讓唐王朝止跌反彈。唐武宗是唐朝後期比較有作為的一個皇帝。


  ??唐武宗在執政後期還幹成了一件大事,就是被後人褒貶不一的滅佛。


  ??因為唐武宗的年號是“會昌”,所以佛家弟子稱唐武宗滅佛叫“會昌法難”。


  ??唐武宗時期財政比較緊張,宰相李德裕就出了個主意,向和尚化緣。唐武宗信道不信佛,就同意了。


  ??佛教在唐朝的時候是最興盛的時期。放眼看去,紅的是廟,黃的是袈裟,白的是光頭。


  ??全國大廟幾千座,小廟幾萬座。有些廟的規模堪比皇宮,差一點的也像王府。蓋這些廟宇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駐廟的和尚尼姑幾十萬,在家修行的和尚尼姑(其實該叫居士)不計其數。這些人享受zf的優惠政策,不用交賦稅服勞役。有一個地方一次招收了60萬居士,隻要交錢就給一個居士證,憑此證就可享受免稅政策。


  ??好些人為逃避賦稅,把頭一剃就躲進廟裏。白吃白喝還有提成,多好啊。念經總比種地輕巧啊。雙手合什,濫竽充數,“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翻譯成漢語就是“俺們把你哄”,翻譯成英語就是“All money go my home”。


  ??廟裏除了和尚還有兩倍人數的雜役,五倍人數的雇農。寺廟擁有大量的田地。這些田地也享受免稅政策。寺廟外有信徒捐贈,內有自己的產業,是當時最有錢地方。


  ??唐武宗下令:沒收寺廟財產,除保留少數寺廟外,其他寺廟一律拆除。寺廟隻保留少數和尚尼姑,其他一律還俗。


  ??一聲令下,二十六萬僧尼被迫還俗。數千萬頃良田被收歸國有。數萬座大大小小的寺廟被拆除。國家不僅發了一大筆橫財還一下子增加了近百萬的勞動力和納稅人。


  ??佛家倒黴了。寺院被法院強拆了,石料、木材被拉去修皇家祖廟。銅佛被化了鑄錢,鐵佛被做成刀槍。隻留下泥胎石佛,獨坐孤台觀寒月,默對殘垣聽雨聲。


  ??一向養尊處優的僧人被趕出廟門,受不了稼穡之苦便去做賊為盜。社會治安惡化,抓到的小偷強盜多是還俗的僧人。


  ??可是唐武宗有命掙沒命花,在滅佛的第二年,吃了一顆新鮮出爐的長生不老丹之後永生長存了。


  ??唐武宗信道,相信道士煉的金丹能夠長生不老,但吃下後變得暴躁,喜怒無常。不久,他覺得渾身酸痛哪哪都不對勁。道士告訴他這是在脫胎換骨。唐武宗於是堅持服用金丹,很快就臥床不起,最後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從服丹發病到死隻有不到半年工夫。


  ??佛門弟子幸災樂禍地說:報應啊!“Is that KARMA”?

  ??唐武宗彌留期間,宦官們組成臨時選舉委員會,推選皇位繼承人。旋即,一道詔書傳出,唐武宗聲稱自己的兒子年紀尚幼不堪大任,傳位皇叔李忱繼位。


  ??那時唐武宗已經不省人事無法講話,這道詔書自然是宦官所為。


  ??李忱以皇太叔的身份入主皇宮。


  ??李忱是眾所周知的“智障人士”,人前從不講話,像傻子一般。


  ??有一次唐文宗開家宴,各位王爺都在場,推杯換盞,有說有笑。隻有李忱一個人木頭似地坐在那裏。唐文宗拿皇叔找樂,說誰能讓皇叔開口,他有重賞。大家一聽,為了給皇上捧場,都來逗李忱。但是任憑別人怎麽捉弄,李忱始終幹瞪著兩眼一言不發。於是傻皇叔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唐武宗死後,李忱正式即位,史稱唐宣宗。


  ??唐宣宗被宦官一致推舉為皇帝,可不是覺得他能幹。正相反,是覺得這個人比較呆傻,好糊弄,好控製,能讓宦官恢複到以前的權勢。


  ??但是宦官們看走眼了。李忱並不傻。他隻是口吃而已。說話結巴的人怕人笑話,所以人前不願開口,顯得木呐寡言。“宮中皆以為不慧”。其實李忱一點不傻,他是沒嘴的葫蘆,嘴上不說,心裏明白。


  ??唐宣宗上台後雖然還是話不多說,但是每開金口必中要害,提綱挈領,一句頂萬句。朝臣沒人敢輕視這個結巴皇帝,每次朝會誠惶誠恐,不敢有絲毫大意,朝會後常常發覺自己大冷個天已經汗透衣衫。


  ??宦官見皇帝如此精明,暗自後悔。但是悔之晚矣,隻好把尾巴悄悄夾起來。


  ??唐宣宗在辦完武宗的喪事正式上朝聽政的第二天就下令罷免了宰相李德裕。


  ??他罷免李德裕的原因很可笑,李德裕每看他一眼都讓他毛骨悚然。不知道這是他心虛還是李德裕真的對他繼位的合法性有看法,想必是兼而有之。


  ??他是宦官擁立的皇帝,知道自己缺乏繼位的合法性。以叔叔的身份繼承侄子的皇位在禮法上說不通。皇太叔這詞都是曆史首創。要是唐武宗沒兒子也罷,事實上唐武宗有五個兒子。傳叔不傳子,擱誰誰也不信。


  ??唐宣宗繼位的合法性肯定要遭到朝野的質疑。李德裕肯定會懷疑傳位遺詔的合法性,肯定會認為他是篡位之君。跟唐武宗關係非常好的李德裕肯定不會那麽心甘情願奉他為主。


  ??作為宰相,李德裕不得不主持唐宣宗的登基大典。他拿著冊封的詔書走向唐宣宗時,目光肯定是有內容的。唐宣宗看到後很不自在。


  ??唐宣宗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登基的第一時間就把李德裕和他的同黨趕出朝廷。


  ??他任命大詩人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為宰相。隨後他又把唐武宗、李德裕貶斥的五位宰相牛僧孺、李宗閔等召回朝。


  ??不過牛僧孺在奉詔回京的當年就得病死了。李宗閔更加福薄,在回來的路上就死了。牛黨沒能東山再起。


  ??李德裕被貶的第二年也死了。牛李兩派的領袖先後離世,牛李黨爭也自此畫上了句號。


  ??這對唐宣宗來說應該是個福音。他不用再費腦筋解決朝廷內部矛盾。


  ??其實說起來牛李兩派都是比較能幹的官員,但是因為私怨不能同心協力共輔朝廷,把注意力放在爭權奪利上麵。兩派爭鬥不休,搞得文宗一朝雞飛狗跳。他們一味地意氣用事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互相拆台最終拆的是國家的台。


  ??相比之下,李派比牛派更有作為。李派當權,王朝趨於進取;牛派當權,王朝趨於保守。因此李派又被稱作革新派。牛派被稱為保守派。牛李黨爭既包含私人恩怨、權力鬥爭,又包含路線鬥爭。


  ??唐武宗喪事期間,吐蕃人趁機入侵鹽州。唐宣宗命令河東節度使王宰率軍反擊。


  ??王宰以沙陀首領朱邪赤心為先鋒迎戰吐蕃,打得吐蕃狼狽逃竄。


  ??第二年,TJ反攻秦州,再敗吐蕃,收複了部分領土。


  ??吐蕃連敗引發內亂。河隴地區(甘肅西部)三州七關的吐蕃守將集體向唐朝獻城投降。


  ??唐宣宗大喜,馬上派兵接應吐蕃叛軍,接收他們的城池。TJ趁吐蕃內亂收複失土,沒費多大力氣便收複了河湟地區(甘肅、青海),其中包括先前得而複失的維州。


  ??如果牛僧孺、李宗閔沒死,肯定又要攔著不讓招降納叛。


  ??失陷吐蕃多年的沙州(甘肅敦煌)也爆發起義。漢人張義潮領導沙州起義軍一舉攻下西北十一州,宣布歸唐。被吐蕃占領了一百多年的西北地區又回到唐朝。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