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79,大中之治

279,大中之治

  851年——859年宣宗仿效貞觀之治,被稱“小太宗”,其治被稱“大中之治”。宣宗崩,其長子李溫繼位,是為唐懿宗。


  ??唐宣宗是個有福之人,上台以後趕上牛李黨爭自然結束,吐蕃、回鶻急劇衰落,文治武功幾乎沒費什麽力氣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同時他因為應對得當,在解決宦官、藩鎮問題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大臣馬植跟宮內一個姓馬的宦官攀親,認宦官為宗親。這個宦官因為擁立唐宣宗為帝立下大功,很得唐宣宗寵信。馬植借助這個宦官的推薦連升三級做上了宰相。


  ??唐宣宗送給馬宦官一條寶石腰帶。馬宦官轉手送給馬植。馬植係著這條腰帶上朝被眼尖的唐宣宗一眼認出。唐宣宗不動聲色讓人暗中調查,知道了馬植跟宦官勾結的事,也知道馬宦官那麽賣力推薦他的原因。他二話不說把馬植趕出朝廷。


  ??唐宣宗不允許朝中大臣跟宮中宦官交結,盡力把宦官勢力限製在宮內,不讓宦官幹涉朝政。


  ??他跟親信大臣討論怎麽能徹底解決宦官問題。大臣給他出的主意是有罪必罰,有缺不補,讓宦官自然消失。


  ??使用激烈的手段奪取宦官的權力鬧不好會落得唐文宗的下場。使用自然減員的辦法,罷免有罪的宦官,不再任命新的宦官,逐步減少宦官的數量和權力,也能達到鏟除宦官的目的。無非需要些時間和耐性罷了。


  ??唐宣宗雖然是宦官所立,但他並不盲目寵信、倚重宦官,相反設法限製宦官的權力。這使得唐宣宗一朝,宦官比較安分守己,至少不敢明目張膽地違法亂紀。


  ??唐宣宗對河北三鎮盡量安撫,鼓勵他們守好邊關。對於朝廷還能夠控製的藩鎮,誰敢作亂,該殺就殺,該換就換。唐宣宗該軟軟,該硬硬。藩鎮始終沒出什麽大簍子。


  ??對於朝廷內部,唐宣宗上台後大力整頓吏治,選拔賢良能幹的人,懲處作奸犯科的人。


  ??唐宣宗選官一是注重細節,一是注重口碑。


  ??大臣李景讓有個品德高尚、通達事理的母親,從小受到很好的家教。唐宣宗認為有其母必有其子,這個李景讓肯定也錯不了,把李景讓從一個沒有實權的閑職一下提拔為浙西觀察使,讓李景讓幫他管理一方。


  ??唐宣宗在給唐憲宗送葬時注意到一個細節。當時在送葬的路上遇到大風雨,百官和皇親都四散跑開避雨,隻有一個大胡子老臣仍然規規矩矩扶著唐憲宗的靈柩站在那裏。唐宣宗向人打聽這個人是誰,他的兒子是誰?別人告訴他這個人叫令狐楚。他兒子叫令狐綯[táo],在地方做刺史。


  ??唐宣宗把令狐綯召來見麵。令狐綯對答如流,每一句話都說到唐宣宗的心坎裏。唐宣宗把他從地方提拔到中央,不久後又任命為宰相。


  ??唐宣宗相信好品德來自好家教。他希望選拔品德高尚的幹部。


  ??唐宣宗還經常利用外出打獵的機會微服私訪,親自下基層了解官吏的口碑。他有一次遇到一幫老人在廟前祈禱。他問那些人你們祈禱什麽呢?村民說祈禱我們的縣令千萬不要被調走。那是好官啊。唐宣宗心中記住這件事,回來後下令把那個縣令提拔為刺史。


  ??唐宣宗有一次外出遇到一個砍柴人。他跟砍柴人嘮嗑,問他你們的縣令這個人怎麽樣?砍柴人說那是頭倔驢。縣令抓住幾個強盜關進監獄。宦官親自找他要人,他就是不給,還把那幾個強盜殺了。唐宣宗又記下那個縣令的名字。後來這個縣令也被提拔為刺史。唐宣宗親賜帶金邊的官服。


  ??唐宣宗重視官員的選拔。官職是“國之重器”,不能隨隨便便給人。“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


  ??他的舅舅鄭光做過節度使。他發現舅舅做官不稱職,就把舅舅給免了。太後親自來說情也不行。之後他不斷賜物賜錢,討舅舅高興,但就是不肯賜官職。


  ??唐宣宗有一段時間吃不下東西。有個醫生給他治好了病。唐宣宗很高興。醫生求他賜個一官半職。唐宣宗不肯,讓人重金酬謝他。


  ??唐宣宗治國處處模仿唐太宗,把唐太宗寫的《貞觀政要》抄在寢宮的屏風上時時研讀。他虛心納諫,請來魏征的五世孫做他的諫官。諫官言辭激烈他也不以為忤,隻要批評的對就虛心接受。其他諸如勤政愛民、公正仁慈方麵也跟唐太宗亦步亦趨。有人稱他為“小太宗”。


  ??史上對唐宣宗的評價較高,認為他是能跟唐太宗比肩的明君。在他的治下,黨爭、宦官、藩鎮、吐蕃、回鶻等一係列內憂外患基本上都解決了。本已趨於沒落的唐朝又呈中興之勢。人們稱唐宣宗時期為“大中之治”。唐宣宗的年號叫大中。唐宣宗在位期間是晚唐最後一段太平時期。


  ??不過作為明君的唐宣宗也有被人非議的地方,比如說崇佛。


  ??唐宣宗信佛不信道,一上台就下令廢除唐武宗禁佛的規定。於是“僧、尼之弊皆複其舊”。因為崇佛出現的弊端又恢複了老樣子。


  ??唐宣宗允許僧人恢複被拆毀的廟宇,有能力的話也可以建造新廟。他自己一氣蓋了八座廟。在他的帶動下,各地開始大興土木重修並且新建廟宇。


  ??唐宣宗把剃度權交還給寺廟。寺廟開始大肆擴招僧尼。


  ??令狐綯不斷勸諫唐宣宗:這樣下去,不僅百姓負擔越來越重,國家的財力也將無法承受。


  ??僧尼錦衣玉食,高屋廣廈,自己不勞動需要別人供養。僧尼越多,百姓的負擔越重。很多並非信佛向善的人也被招入寺廟,使寺廟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


  ??我們的軍隊現在已有百萬之眾,每年的軍費開支需要五百萬戶賦稅,相當於五戶百姓養一個士兵。而花在建廟、僧尼衣食住行上麵的錢需要170萬戶賦稅,相當於十戶百姓養一個僧尼。國家財政隻剩下二百萬戶的賦稅,哪夠花啊?我們現在修個城門都修不起。難道修廟比國防還重要嗎?


  ??唐宣宗被說服,同意對佛教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加以限製。


  ??唐宣宗在晚年也開始服用丹藥,追求長生不老。


  ??想當初唐宣宗上台後將給唐武宗煉丹的道人亂棍打死,認為他是害死唐武宗的凶手。到了晚年,本不相信丹藥的唐宣宗也開始開始服用丹藥。他也希望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年事漸高加上丹藥的副作用讓他變得情緒煩躁,容易發怒。他沉默寡言,但內心對不順他意的大臣難以容忍。


  ??他想舉行大赦。令狐綯勸他等有值得全國慶賀的事情出現的時候再舉行大赦比較合適。唐宣宗讓宰相慎由幫他想個名目。慎由就說,你現在還沒有立太子,可以借立太子的機會宣布大赦。


  ??唐宣宗不願別人提立太子的事,把慎由的宰相職務給免了。


  ??唐宣宗中意自己三兒子,想立他為太子。隻是廢長立幼不合規矩,唐宣宗遲遲不能決定。


  ??宰相哪壺不開提哪壺,惹得唐宣宗不開心。以前的唐宣宗有雅量容忍大臣的無心之過,如今吃了藥脾氣變壞,失去了耐性,動輒訓斥懲罰。


  ??他跟大臣們討論國事。討論完國事,突然來了興致跟大家嘮嗑,東家長西家短,街頭巷尾,後宮趣事,無所不聊。聊了一陣,唐宣宗突然把臉一收,警告他們說:你們應該好自為之。我常常擔心你們會辜負我,使你我不能再次相見。說完扭頭走了。大家都嚇傻了。


  ??唐宣宗喜怒無常,大臣跟他接觸都變得小心翼翼,唯恐觸怒他。


  ??唐宣宗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後來背生大瘡一直不能痊愈,臥床不起,奄奄一息。


  ??他臨死前把自己的三兒子托付給心腹宦官,讓他們擁立三兒子為帝。他最終還是選擇自己喜愛的兒子接替自己的位置。


  ??唐宣宗沒有把傳位大事跟大臣們商量,知道他們也不會同意。他直接把這事交代給自己的心腹宦官。


  ??這幾個心腹宦官不掌握軍權,擔心禁軍首領從中作梗,於是假傳聖旨貶禁軍首領外放做監軍。


  ??禁軍首領知道唐宣宗已經不行了,忽然接到聖旨心中起疑。他帶人硬闖入皇帝寢宮要問個究竟,發現唐宣宗已經死了。禁軍大罵那幾個宦官假傳聖旨,叫人拖出去砍了。他擁立唐宣宗的長子為皇帝。


  ??859年,唐宣宗大兒子唐懿宗即位。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