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慶元黨禁
,1194年——
??趙汝愚擁立新君有功,被封為宰相。
??宋寧宗說韓侂胄也有大功,該封個什麽官好呢?
??趙汝愚代韓侂胄回答:他是外戚,維護皇室社稷是他的本分,哪談得上有什麽功勞?
??他可能是想替韓侂胄謙虛謙虛。可這謙虛哪能替啊?
??韓侂胄鼻子都氣歪了。你是趙氏宗親,你可以論功行賞封宰相,我卻不能?
??韓侂胄因此恨死了趙汝愚,想方設法要扳倒趙汝愚。
??韓侂胄開始拉幫結派對付趙汝愚。趙汝愚也拉幫結派反擊韓侂胄。朝廷從此出現黨爭。
??趙汝愚是程朱理學的積極支持者,推薦老夫子朱熹[xī]做宋寧宗的老師,希望他從思想上影響宋寧宗。朱熹感激趙汝愚的提拔,朱熹逮著機會便向宋寧宗講韓侂胄的壞話,“切言”韓侂胄“害政”。
??朱熹是兼修佛道的大儒,理學的大家。
??理學又叫道學,是儒學的一個分支。它不研究物理也不研究地理,它研究的是天理。天理也不是天體物理學的縮寫,它是天然就存在的道理,又叫天道。人們常說天理何在、天理難容、天理昭彰,就是指這個東西。
??天理是最高道德標準。凡夫俗子遵行的道德標準叫公理。天理比公理高,脫凡超俗,是聖人遵行的道德標準。
??理學的目的就是把凡夫俗子都培養成聖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理學將低級趣味定義為“人欲”,也就是人的私欲,比如色欲、性欲、物欲、食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人欲”是影響人們修成正果的禍根。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欲望,勾引自己滑向罪惡的深淵。為了使自己修煉成仙,必須時刻繃緊“天理”這根弦,壓抑、消滅自己的私欲,就像朱熹同誌說的“存天理,滅人欲”。
??理學家極力拔高道德修養的偉大的意義,號召人們學聖人做聖人,不僅要有高標準,還得對自己嚴要求,要象道家修煉內功一樣專心道德修養,決不能讓自己在道德上出現一丁點的瑕疵。
??本來加強道德修養、建設精神文明是沒有錯的。但老夫子們走了極端,單方麵強調道德,把道德的作用絕對化。認為如果一個人的道德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那麽一好百好,這個人放到哪都肯定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如果道德出了問題,那麽這個人就要不得了,一無是處。
??在老夫子的眼裏,道德高於一切。寧可紅而不專,也不能專而不紅。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也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理學搞極端把儒家搞進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後來理學被視作最正宗的儒家,占居了中華文化的統治地位。理學一枝獨秀使得中國文化進入死氣沉沉階段。
??人們專注於建設禮儀之邦。朱熹選編並注解的《四書》被稱為“聖賢書”,成為科舉的必考科目。其他諸如文藝、科技類都被歸入“人欲”之類受到鄙視。
??社會也從此畸形發展,精神文明日益走強,而物質文明日益走弱。中國的經濟、科技發展停滯,逐漸被西趕上並超過。
??馬克思說:物質決定意識。沒有物質文明做基礎,人為拔高的精神文明隻是空中樓閣。DXP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兩條腿走路”。老夫子針對宋朝末期經濟發達帶來物欲橫流的問題,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結果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由瘸左腿變成瘸右腿,社會還是一個畸形。
??朱熹通過講學辦校推銷他的理學。他任校長的嶽麓書院是宋朝四大名校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北大、清華。畢業後從政的學生很多,桃李滿天下。他的理學也隨之落地開花。
??不過朱校長給宋寧宗做老師並不受待見。宋寧宗嫌“朱熹迂闊,不識時務”。什麽事都插嘴,滿嘴大道理卻一點不切實際。宋寧宗煩他總在自己耳邊喋喋不休,借口朱熹年紀大了,讓他站著講課怪不落忍的,改任他一個閑職。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