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靖難之役
1398年——1400年 建文帝削藩激反燕王朱棣。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起“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承了皇位,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後隻幹了一件事——削藩。但就這一件事,就要了他的命!
??朱元璋打下天下後,把他的二十幾個兒子都封為王,讓他們去各個軍事要地鎮守。
??疑心很重的朱元璋,雖然信不過曾經和他同生共死打天下的將軍,但是他非常信任自己的兒子,相信自家人一定能夠同心同德,盡心盡力保護大明江山世代相傳。為此他不惜開曆史倒車,複活古代分封製。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他剛一閉眼,周年沒過,屍骨未寒,兒孫們就為爭江山打了起來。
??建文帝有和他爺爺同樣的毛病:疑心重、殺心重。他連叔叔們都信不過,認為他們手握重兵遲早會對他的皇位造成威脅。
??他在沒即位前就一直在琢磨這事,總擔心會出現類似漢代“七國之亂”的狀況。他跟智囊黃子澄、齊泰商量。這倆家夥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建議他削藩,先下手為強,趕早不趕晚。
??建文帝即位之後便開始著手削藩。齊泰建議先削實力最強並且威脅最大的燕王朱棣。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黃子澄建議從易到難,先削實力較弱的周王朱橚[sù]。朱橚是明太祖的第五子。
??建文帝同意黃子澄的意見,先撿軟柿子捏,一則試手,二則削減朱棣的羽翼。
??於是建文帝借口有人告周王朱橚有“異謀”,就是說有造反的跡象,派人把朱橚抓起來廢掉。
??因為告發朱橚的人是朱橚的次子,朱橚被削沒有引起別人的懷疑。
??第一次削藩非常順利。建文帝信心大增,隨即又以各種罪名連廢代王、湘王、齊王、瑉王四個王爺。
??這下引起了各方猜測。有人上奏建文帝:你是不是要削藩啊?要削藩也別用晁錯的法子,用主父偃的法子多好啊。晁錯硬削激起“七國之亂”。主父偃“推恩”讓藩鎮由強變弱、由大變小,最終對中央構不成威脅。
??建文帝有些猶豫,並且發現自己的企圖被人識破也有些心虛,打算暫停削藩。
??黃子澄、齊泰說:即便你要暫停削藩也要先削了燕王再說。現在已經打草驚蛇了,如果不趕在朱棣做好準備之前下手後患無窮。
??建文帝於是派人去搜集朱棣的黑材料,並且借口邊關有事調走了朱棣的一支精銳部隊。他還任命親信謝貴、張昺[bǐng]為北平的都指揮使、布政使,拆分朱棣的軍政大權。
??朱棣也不傻,馬上意識到建文帝要對他下手了,積極應對。
??在眾藩王中,朱棣實力最強。他長期駐守北平(北京),手握精兵十萬。在跟北元殘餘對抗過程中,朱棣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
??朱棣一方麵裝瘋,麻痹建文帝,一方麵暗中招兵買馬、打造武器。
??朱棣裝瘋絕對夠影帝水平,胡言亂語,街頭裸奔,冬穿單夏穿棉,騙過了所有人。建文帝聽人報告後也信了,認為沒必要削他,等他自生自滅即可。
??但是朱棣的部下向建文帝告發朱棣私蓄軍隊,讓朱棣裝瘋現出原形。
??建文帝立即向北平調兵,配合謝貴、張昺捉拿朱棣。謝貴、張昺領命,親自帶兵包圍了王府,點名逮捕朱棣的部下。他們打算先把朱棣的骨幹部下抓起來,孤立朱棣,然後把朱棣軟禁在王府。
??朱棣王府隻有八百士卒,武力拘捕肯定沒戲。朱棣假意服軟,傳話出來:你們要的人我已經替你們抓起來了,請進府驗明正身吧。
??謝張兩人不疑,進府拿人。但人沒拿到,自己的腦袋撂裏麵了。
??朱棣率領自己的私人軍隊殺出王府,占領了北平。北平軍政首腦都被朱棣殺了,群龍無首。並且朱棣是王爺,沒人敢跟王爺對陣。朱棣輕而易舉控製了北平,控製了軍隊。
??朱棣廣而告之,對外宣稱接到皇帝密旨進京“靖難”。皇帝被奸臣控製住了,他要帶兵進京幫皇帝“清君側”。
??朱棣調動軍隊,四麵出擊攻打周邊城池。地方官手裏那點治安部隊根本不能跟朱棣的正規軍抗衡,或敗或降。朱棣順利接管了整個北京地區的政權。
??建文帝反應也很快,立即派兵30萬圍剿朱棣。各路官軍迅速向北平集結。
??建文帝對朱棣造反並沒有很擔心。朱棣當時隻有幾萬軍隊。而他手中常備軍就有幾十萬,收拾叛軍還不是小菜一碟。他讓老將耿炳文率兵去捉拿朱棣,臨行時囑咐耿炳文要活的不要死的。朱棣好歹是我親叔叔,不要讓我背負殺叔之名。
??耿炳文是朱元璋時代的二流將軍。一流戰將在朱元璋“拔刺”運動中都被拔沒了。二流將軍也不剩幾個。耿炳文是少數幸存者之一。建文帝沒有更好的選擇,隻能湊合著使用這些殘餘的將領。
??耿炳文原本就擅守不擅攻,建文帝又給他加上不準傷害朱棣的限製,更不知道這仗該怎麽打了。耿炳文打算兵圍北平,靠大軍的威懾力逼迫朱棣投降,“不戰而屈之兵”。
??官軍前鋒接近北平。他們以為叛軍得知皇軍殺到一定會瑟縮在北平城內等待末日來臨,沒有防備叛軍的進攻。朱棣發動夜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一舉擊潰。耿炳文派兵來救,遭到朱棣的伏擊,大敗而回。
??官軍出師不利,剛出門就挨了一記悶棍,士氣大矬。
??當時耿炳文已到真定(河北正定)。他不敢再前進,就地紮營等候後續部隊。已到真定的軍隊有十幾萬人。還有十幾萬人即將到達。
??朱棣可不想等官軍集結到位,主動求戰進攻真定。
??朱棣派一支軍發動正麵進攻,虛張聲勢吸引官軍注意力,另派一支迂回到官軍側翼發起突襲。官軍側翼大亂,接連被攻破兩座大營。耿炳文急忙指揮軍隊湧向側翼堵槍眼。這時正麵的佯攻變成強攻,朱棣揮軍全力猛衝。官軍兩麵受敵,亂不成軍,隻能敗退而走。朱棣不給對方任何喘息機會,狂追猛打。官軍丟盔卸甲逃入城內,龜縮不出。
??耿炳文守城還是有一套。朱棣久攻不下隻能識趣撤兵。雙方進入對峙階段。
??建文帝得知耿炳文戰敗,感覺很沒麵子,臨陣換將。他火線提拔自己的親信李景隆為大將軍,將傾國之兵五十萬交給他再戰朱棣。
??有人勸他不要讓李景隆為帥。那家夥隻擅長紙上談兵,還不如耿炳文呢。建文帝不聽。他認為李景隆是名將李忠文之後,將門出虎子,肯定錯不了。
??李景隆到了真定,從耿炳文手中接過指揮權。他讓遼東部隊南下進攻北平,跟真定部隊形成夾擊之勢。
??遼東兵奉命南下進攻永平(河北唐山樂亭縣)。
??朱棣叫長子朱高熾守住北平,自己帶一支輕騎兵去救永平。
??遼東兵懼怕朱棣,見朱棣親自率兵殺到急忙撤兵而走。朱棣率軍追殺,斬殺數千人,中途突然拐向小路殺奔大寧(內蒙赤峰寧城縣)。
??大寧是明太祖第十七子,也就是朱棣的十七弟寧王朱權的封地。朱權手裏掌握著一支蒙古軍。這支軍隊原來是納哈出的軍隊,納哈出投降後被明軍收編。朱棣離開北平名為救永平,實則來大寧搬救兵。
??朱棣一個人騎馬進入大寧,來找朱權借兵。朱權不答應。他雖然也恨建文帝削藩,但心存僥幸,不願與朝廷為敵。朱棣也不勉強,告辭而走。滿懷歉意的朱權親自送到城外。兩人拱手而別時,朱棣忽然翻臉,將朱權扣為人質,然後返回城內收編了他的軍隊。蒙古軍認錢不認人,隻要錢到位,讓打誰打誰。
??朱棣得了寧國兵,勢力加強。他率領聯軍回北平去戰李景隆。
??之前,李景隆得知朱棣領兵去救永平,趁虛而入進攻北平。朱棣從大寧返回的時候,李景隆正在圍攻北平。
??朱棣率軍猛攻李景隆後方大營。騎兵衝破大營,步兵隨即殺入擴大戰果。兩軍大戰一天,李景隆的軍隊被斬殺數萬,大敗而逃。
??前線官兵不知道李景隆已經敗逃,還在悶頭攻城。朱棣殺到,揮軍猛攻。官軍毫無防備被殺得大敗,四散奔逃。
??北平之圍得解。
??李景隆跑到德州收攏部隊,並且征調周邊地方軍,又湊出60萬大軍。他準備來年開春再攻北平。
??朱棣不肯給他休整部隊的時間,率軍奔襲大同,調動李景隆。
??李景隆果然上當,全起三軍來救大同。朱棣等他來到近前,撤兵而回,讓李景隆白跑一趟。
??李景隆的部隊多是南方兵,受不了嚴寒,沿途凍死凍傷無數,士氣再次受創。
??來年春天,李景隆卷土重來。朱棣率軍十萬迎戰。兩軍在白溝河(河北保定境內)展開大戰。
??李景隆的前鋒軍在河邊列陣。朱棣知道官軍不敢殺他,率一支騎兵衛隊前去挑戰。挑動官軍出擊後,他假裝怯戰逃回。官軍揮軍猛追,陣型大亂。朱棣立即指揮軍隊全線反擊,並親率騎兵迂回到官軍後方發起攻擊。官軍腹背受敵,大敗,被斬首五千多人。
??朱棣取得開門紅,士氣大振,乘勢進攻李景隆的大部隊。
??朱棣親自率領騎兵衝擊對方陣營。官軍害怕傷了朱棣,不敢還擊,隻能躲避,跟在朱棣後麵的步騎軍趁機殺入敵營狂殺亂砍。官軍死傷無數。
??兩軍混戰至天黑才各自鳴金收兵。朱棣親自斷後,防止官軍偷襲。
??來日再戰,李景隆傾軍而出跟朱棣一決勝負。
??朱棣故伎重演,親率部隊衝鋒。他一邊打一邊留意著戰場形勢,哪邊危急就往哪邊去。官軍不敢傷他,見他過來就趕緊躲開。朱棣以自己為擋箭牌,為部隊爭取喘息的機會。
??官軍在人數上有絕對的優勢。李景隆在正麵迎戰朱棣的同時分出一部分軍隊向朱棣的後方迂回,企圖包圍朱棣。
??朱棣發現後方塵土飛揚,馬上意識到官軍偷襲他的後方,當即率領騎兵衛隊迎了過去。
??朱棣率領七十名騎兵阻擊官軍兩萬人,殺進殺出百餘合,殲敵無數。官軍不敢射人,隻能射馬。“王(燕王朱棣)三易馬,矢盡揮劍”。朱棣的坐騎換了三次,弓箭射光了,揮劍廝殺。官軍不敢傷害他,圍而不攻,隻等他掄累了繳械投降。
??朱棣在官軍的逼迫下步步後撤。他靈機一動縱馬跑上河堤,揚起馬鞭左揮右指,似乎在指揮河堤後麵軍隊。官軍以為河堤後麵有伏兵,畏縮不前。這時,朱棣馬鞭猛地一揮衝下河堤。官軍大驚,扭頭就跑。
??這時,正麵戰場也分出勝負。官軍頂不住朱棣軍隊的攻勢撤回軍營,準備明日再戰。朱棣的軍隊追到營前,借助風勢發動火攻。官軍大亂,棄營而逃。朱棣的軍隊趁勢追殺,斬殺數萬。官軍在逃跑途中淹死十多萬。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