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381,戚繼光抗倭

381,戚繼光抗倭

  ,1565年——1566年 戚繼光平定倭寇之患。嘉靖崩,子隆慶即位。海瑞遇赦出獄


  嘉靖調俞大猷去廣東鎮壓民變,留戚繼光繼續清剿倭寇。


  戚繼光的祖上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親隨,後來做了將軍。將門之後的戚繼光世襲了祖輩的軍職“指揮僉事”,相當於副師長,四品官。後來考中武舉又被提拔為“都指揮僉事”,官居三品,負責山東登州治安,抗擊山東沿海的倭寇。浙江倭寇最為猖獗,戚繼光被調往浙江支援剿匪。


  戚繼光跟倭寇一交手便知道倭寇不容易對付。倭寇武器精良,作風凶悍。他朝思暮想怎麽才能打敗倭寇。有一天戚繼光偶遇義烏人打群架,看得目瞪口呆。義烏人打架不分男女老幼抄家夥就上,前赴後繼,死而後已,場麵極其壯觀而震撼。戚繼光看傻了。打架都這麽玩命,打仗肯定錯不了。


  戚繼光上書朝廷要求讓他去訓練新兵再戰倭寇。他以前帶的兵是來自禮儀之鄉的山東人,非民風彪悍的義烏人可比。得到批準後,戚繼光立即在義烏招了3000礦工和農民,都是街頭霸王級的,嚴加訓練之後帶往抗倭前線。


  戚繼光為對付倭寇專門創立了“鴛鴦陣”。“鴛鴦陣”左右對稱,由盾牌手、長矛手、火槍手等各兵種混編而成,互相配合,可攻可守。


  他這個陣法本身沒有什麽新意,但是使用了新式武器。一是用連枝帶葉老韌的毛竹代替長矛;二是用鳥銃代替火銃。


  明軍的標配是長矛和弓箭。刀和火銃是輔助兵器。與倭寇作戰時,倭寇的WSD可以砍斷長矛的頭,把明軍的長矛變成捅火棍。明軍的弓箭又奈何不了倭寇的鎧甲。短兵相接時,刀和火銃也不是倭寇WSD和火槍的對手。


  戚繼光給士兵配備毛竹是用來對付倭寇的WSD。兵器“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戚繼光用毛竹的長來對付WSD的險。


  長毛竹帶枝帶葉還帶尖,往前一忽閃,既能遮擋敵人視線又能阻擋敵人近身。你刀再快,砍一截還一截,砍一截還一截。離得遠時遭到長矛手、火槍手的攻擊。僥幸不死衝到近前又遭到藤牌手的短刀攻擊。


  明軍自朱元璋時代就有神機營,使用火器。但之後的皇帝對火器不夠重視。火器發展緩慢。而這時西方發明了火繩槍,中國叫鳥銃。


  鳥銃比火銃輕便,射程遠,威力大。火銃傻大黑粗笨,射程短,威力小,通常隻是用來嚇唬對方的馬匹。鳥銃模樣已經和現代步槍差不多,隻是還沒有發明子彈。


  鳥銃構造比較簡單:一根細長的槍管固定在槍托上。槍管的根部有一個小孔通到外麵的發火倉。發火倉上有一根燃燒著的火繩夾在一個象鳥嘴的小夾子上。小夾子通過杠杆和槍托下麵的扳機相連。


  射擊前要先把火藥和鉛彈從槍口倒進去,用棍捅捅、壓實。把發火藥倒進發火倉。扣動扳機時,鳥嘴夾象小雞叨米一樣一栽頭,鳥嘴上的火繩引燃發火藥,進而引燃槍管裏的火藥。火藥爆炸,射出鉛彈。


  因夾火繩的小夾子形狀仿佛鳥嘴,所以明朝人稱火繩槍為“鳥銃”。


  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造的火繩槍傳入東亞。倭寇最早配上了火繩槍。


  戚繼光發現了鳥銃的威力,立即請手藝高超的工匠仿製了一批並裝備軍隊。為了跟敵人的火炮抗衡,他還為軍隊配備了可以連發的佛朗機火炮——一種多管火炮。


  他將火炮安裝在兵車上為前線提供炮火支援。騎兵也配備了鳥銃。多兵種協同作戰,非常具有現代意識。


  戚繼光帶著他的勇猛善戰的兵,扛著洋槍洋炮竹杆子,去清剿江浙一帶的倭寇。


  這幫義烏兵見了倭寇如同見了殺父之仇,不等戚繼光發話,大吼一聲就撲了上去,打得倭寇落花流水抱頭鼠竄。戚家軍連戰連勝。


  有一次倭寇組團侵犯浙江台州,幾百條船,一兩萬人。戚繼光帶領著他的戚家軍前往救援,一夜急行軍100多裏,抓住倭寇一頓痛毆,最終取得殲敵近半、自損20的超級大捷。


  戚繼光憑此戰成名,官升二品的都指揮使,成為一個方麵軍的司令。


  浙江倭寇被清剿完了,戚繼光又被派到福建。福建的匪患比浙江還嚴重。幾十個倭寇就敢上岸搶劫,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無人能擋。戚繼光挨個收拾倭寇,經過幾年的征戰把福建的倭寇全部消滅幹淨。


  到了隆慶皇帝上台時,沿海一帶已經看不見倭寇的影子了。禍害中國數十年的邊患終於被平息。


  平定倭患是嘉靖朝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1566年,嘉靖死了,死時61歲。


  嘉靖一輩子求仙問藥,希望長生不老,最終吃藥太多自己把自己給毒死了。


  他研製的丹藥實際上隻起到興奮劑的作用,吃了感覺倍兒精神,但副作用很大。那些重金屬的東西在體內日積月累,最終要了他的性命。


  嘉靖在位45年泛善可陳。“大禮儀之爭”鬧得君臣不和。煉丹修道二十年不上朝。寵信嚴嵩搞得朝廷烏煙瘴氣。雖然有楊廷和、張璁、徐階給他添了幾個亮點,但最終難免昏君的稱號。


  史書對嘉靖的評價褒貶不一。《明實錄》稱之為“不世出之主”,也就是世間少有的賢明之主。而《明史》稱之為“中材之主”,也就是平庸的君主,簡稱庸君。


  《明實錄》是明代官方所修。《明史》是清代所著。相比較而言,《明史》更靠譜一些。


  嘉靖死後,徐階仿效楊廷和以嘉靖的名義擬製遺旨。


  遺詔主要有三項內容,一是對自己迷信道教荒廢朝政之事進行自責;二是確立新君;三是修改一些弊政。比如道家的道場、珠玉采購、不急的工程全部停止,因為大禮儀之爭而受到牽連迫害的大臣一律平反。


  遺旨公布後,朝野歡呼,稱徐階是第二個楊廷和。


  嘉靖的兒子朱載熜依照遺旨登基坐殿,史稱明穆宗,又名隆慶皇帝。


  朱載熜是嘉靖唯一的兒子。嘉靖有一百多個嬪妃(有名號的),但隻鼓搗出八個兒子。而這個八個兒子因為天生體質都比較弱,最終隻活下來一個,就是這個朱載熜。


  嘉靖死前沒有立太子。有說法是嘉靖相信一個算命先生所說“二龍不相見”,所以至死也不肯指定繼承人。一種說法是他不喜歡朱載熜而又沒有別的選擇,就愛誰誰了。


  徐階假借遺詔明確了皇位繼承人,避免政局出現混亂。


  新帝登基通常都要大赦天下以示仁慈德厚。被關入死牢等著砍頭的海瑞因此撿回一條命。


  海瑞因為罵皇帝被關起來。嘉靖還沒想好怎麽處理海瑞,自己得病死了。海瑞因此逃過一劫。


  海瑞是一個絕對正直的人,用現在的話講是道德模範、廉政標兵。


  明朝官員的工資很低,能在明朝保持清廉非常難得。海瑞做地方官的時候,平時吃的菜都是自己種的。老母親做壽才“腐敗”一回買了兩斤肉,還讓肉鋪老板感慨不已: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做上海大人的生意。同僚也當新聞到處傳:海瑞買肉吃了。


  海瑞38歲才考上舉人,又花了6年時間考進士,但沒考上,隻好參加工作。因為學曆不夠做官的門檻線,海瑞被分配到縣學當老師。


  趕上領導來縣學視察,別人都是行跪拜禮,隻有海瑞拱手而已。他對領導講:按規定,老師在學校不能屈膝。海瑞不媚上有傲骨得到領導的欣賞。海瑞因此被提拔為縣學的校長。這個職務是有官銜的,雖然隻是從八品的小芝麻官,相當於現在的副科級幹部。


  從八品月俸六石,大約折合月薪1500元,比現在的最低工資高不了多少。


  後來海瑞又被提拔為七品縣令,月俸漲為七石五鬥,大概相當於1900元人民幣。


  海瑞做縣令秉公執法,破了幾十起冤案,被百姓稱為“海清天”。因為政績突出,海瑞被提拔到中央,做了戶部主事,相當於財政部項目主管,正六品,月俸十石。這個官實際上就相當於辦公室處級科員,級別不低卻沒有什麽具體工作,是個閑職。海瑞因此有大量時間搞調查研究。他發現當今社會問題多多,皇帝卻不作為,天天煉丹修道追求長生不老,於是寫了一篇奏章給嘉靖提意見。


  他在奏章中指責嘉靖重鬼神輕百姓,20餘年不理朝政,致使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社會流傳“嘉靖嘉靖,家家皆淨”的民謠。他說嘉靖你不但不是一個好皇帝,也不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簡而言之,總而言之,你一無是處!“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下的人都認為你這人不咋地。


  這份罵皇帝的奏章送到了嘉靖手上。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規定,但凡指名道姓送交皇帝的奏章任何人不得扣留。所以即使司禮監太監知道海瑞罵皇帝也不敢扣留奏章。


  嘉靖看了奏章火冒三仗,把奏章往地上一摔,怒吼:把海瑞給我抓起來。別讓他跑了!


  太監說:我聽說海瑞已經買好了棺材在家等死。他不會跑的。


  嘉靖一愣,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過了一會他說:海瑞想做比幹。但我不是桀紂。


  海瑞被下了大獄。刑部經過審理,認為海瑞罵皇帝屬於“惡攻罪”,也就是惡毒攻擊偉大領袖,應判死刑。判決交上來,徐階和刑部尚書把判決壓下來。不久,嘉靖得病死了。徐階立即做主放了海瑞,讓他官複原職。


  這就是“海瑞抬棺罵嘉靖”的故事。


  海瑞因為罵皇帝而名氣大噪。


  新登基的隆慶也需要用一個直言敢諫之清官粉飾自己的門麵,將海瑞連升兩級做了大理寺寺丞,相當於最高法院副院長,正五品。月俸已經達到16石,相當於人民幣4000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