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384,張居正改革

384,張居正改革

  1572年——1582年 張居正輔政,實行考成法、一條鞭法等改革,清查土地與人丁,使朝廷歲入翻番。張居正死後,萬曆親政。


  張居正上任伊始推出“考成法”。這是針對加強吏治推出的官吏考核辦法。他把評價官吏工作好壞的標準細化成一個個量化指標。比方說你作為地方官應該在你的轄區收多少稅,如果收了90%以上算合格,低於90%就是不合格。朝廷布置的臨時任務也規定出期限,超過期限沒完成就是不合格。各項任務各項指標最後匯集出一個成績表,你是該獎該罰一目了然。這比籠統地、抽象地評價一個人優良中差先進很多。


  這大概算是現代績效考核的鼻祖。


  完不成任務的官吏要被降級降薪。完成任務的升職升薪。受罰還是受獎全憑成績單說話。以前買好上司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在指標考核的壓力下,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動起來了,用盡渾身解數也得按時按量完成指標。以前懶散的工作狀態一下子得到改觀。


  考成法還有消除冗官的功效。如果朝廷發現有的官吏沒指標可完成,而不給他設指標又對其他官吏不公平,就會想這個崗位設得有什麽意義呢?


  “考成法”主要針對文官,對武將怎麽考核呢?很簡單,能打勝仗的將領就是好將領,相反就是差的。張居正要求各地軍隊的統帥自己推薦帶兵之將,規定將領打了勝仗敗仗,推薦人要連坐賞罰。這樣一來,軍隊統帥都是挑善戰之將領兵,不敢接受賄賂讓人濫竽充數。軍隊將領素質得到普遍提高。


  “考成法”初見成效,張居正又開始清查土地。


  張璁、海瑞沒有完成的工作,張居正繼續做。他做得非常徹底,嚴令地方政府挨家挨戶重新丈量土地,三年之內必須完成。


  明朝初期全國的納稅土地是800萬頃,到了後來隻剩下400多萬,少了一半。財政收入也因此大受影響。


  張璁想查沒查下去。海瑞想查丟官罷職。張居正頂住壓力繼續查。


  有“考成法”的壓力,地方官員不敢怠慢,全力清查。全國清查出土地300萬頃。另外一百多萬是王公大臣的封田或職田。


  納稅土地幾乎增長一倍,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財政拮據情況得到改善。


  當然,清查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張居正也遭到了攻擊。跟攻擊海瑞一樣,他們不直接攻擊土地清查工作而是找別的由頭攻擊張居正。


  當時土地清查正在熱火朝天進行,張居正的父親死了。按照慣例,張居正應該辭職回家守孝。但因為皇帝挽留,他沒有這麽做,繼續留職工作。反對他的人認為抓到了把柄,群起彈劾張居正。這些人當中不僅有張居正的政敵,也包括那些拘泥於禮製的人。他們認為不守孝就是不孝。不孝的人沒資格領導群臣。這些人要求張居正辭職。


  前麵講過“大禮儀之爭”。禮儀的問題被認為是天大的問題。不斷有人上書彈劾張居正。摁下一個又起來一個。攆走一個又冒出一個。朝內熱鬧非凡。


  但是太後、皇帝、馮保都給張居正撐腰,嚴厲懲處彈劾張居正的人,最終把這事壓了下去。


  朝中看到張居正後台這麽硬,不敢再惹張居正。


  土地清查進入尾聲之時,張居正再推“一條鞭法”。這也是當年張璁在任時想推沒推下去的政策。張居正接過來繼續推。


  “一條鞭法”是稅製改革,將賦稅、徭役等雜七雜八的稅攏成一塊堆折合成銀兩收繳。因為合N項為一項像一條馬鞭,所以叫“一條鞭”。


  古代的鞭子就像滿人的長辮子,用若幹細皮條編成一根粗皮條,合多股為一股。


  “一條鞭”不僅簡化了稅法也讓百姓明明白白交稅,官吏無法中飽私囊。以前農民麵臨很多雜稅,沒完沒了地交稅。現在每年交多少稅都是定額,隻交一次。官吏以前可以隨意加稅,現在不行了。老百姓都清楚自己應繳稅額。誰敢加稅告誰去。


  中國古代的賦稅製度幾經改革。唐朝以前實行“租庸調”製,按“丁”數收稅。唐朝後期開始改成“兩稅法”,按土地和財產收稅。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按“丁”和“畝”收稅。


  “一條鞭法”算是“兩稅法”的簡化版,以田畝數作為財產的計算依據,同時不要糧食不要絹也不要勞役,隻要錢。張居正把“租庸調”都折成了錢,簡化了征收辦法。


  以前交公糧你得小鬥量大車運,從村到縣,從縣到府,再到中央,費時費力。現在統一交銀子,政府收上銀子想買糧食買糧食,想買布匹買布匹,哪物美價廉就買哪。


  以前服勞役也是讓百姓頭疼的事,正農忙呢讓你去縣裏參加義務勞動,做買賣的也得放下生意去應差,既耽誤生產生意也影響生活。現在政府可以用銀子雇人幹活,有的是閑散勞動力。


  農民不用服勞役愛幹嘛幹嘛,種地、經商、打工、開作坊、開飯館,隨便。另外,因為交稅交銀子,農民得想辦法把農副產品換成銀子。換的辦法當然是上市場銷售。這都無形中促進了明朝工商業的發展。


  張居正的“一條鞭”跟張璁時期的“一條鞭”還有所區別。張璁時期的“一條鞭”隻按土地數量計稅。結果有些人就提意見,比方說地主家地多人少,相對交的稅比以前多。而放棄土地從事工商業的人不用交稅,這讓其他人覺得很不公平。張居正的“一條鞭”糾正了這些弊端。


  張居正憑借“一條鞭法”使其在曆史上與王安石齊名,成為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曆史名相。有人把他稱為明朝第一名相。


  人口數和土地數是收稅的依據。為配合“一條鞭法”的推行,張居正在土地清查的同時進行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的結果是6000多萬,比明朝初期多點有限。


  這個數字一直遭人質疑。明初因為戰亂剛剛結束,人口少點也可以理解。經過近二百年的和平發展,明朝的人口基本沒動實在說不過去。


  有兩種觀點。一種是雖然明朝沒有大範圍、長時間的大型戰爭,但民變、兵變、邊患、天災始終不斷。天災人禍消耗了人口的增長。另一種觀點是,明朝人口普查登記的是各家的人丁數,也就是需要交納人口稅的人數,不包括免稅的老人、孩子和婦女。照此推算,明朝實際人口接近兩億。


  甭管六千萬還是兩億,明朝人口沒有清朝多。中國人口在清朝突飛猛進地增長。這可能和清朝“攤丁入畝”鼓勵生育有關。清朝把“一條鞭法”再加改進,刻意取消了人頭稅,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應繳稅額完全按各家田畝數計算,跟家裏有幾口人沒關係。沒了人丁稅負擔的百姓叉開腿“咣咣”地生孩子,人口一下子竄到四五個億。


  張居正經過十年改革,使財政收入由250萬兩白銀增長到435萬兩。財政收支相抵後結餘85萬兩,扭轉了財政長期虧損的狀況。


  1582年,張居正得病而死。


  張居正當政十年是明朝中興的十年。在這十年裏,明朝吏治明顯轉好,邊防穩固,四境平安,財政也由赤字轉為盈餘,可以說是內無憂外無患。


  張居正死後,萬曆輟朝一日以示哀悼,並送去五百兩白銀作為奠禮。


  兩個月前,萬曆過了20歲的生日。他問太後,我什麽時候可以親政啊?太後說,在你三十歲前不要問我親政的事,一切聽張先生安排。


  萬曆暗恨:我爹才活36,你讓我30歲以後再說,我能活到親政的那一天嗎?


  張居正年事已高,精力越來越不濟。他向萬曆辭職,希望能允許他退休。萬曆暗喜,立即照準。


  太後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把萬曆叫過來臭罵:大明國能缺得了張居正嗎?你以為你能幹得比他好嗎?趕緊去把他請回來。


  萬曆隻好照辦,心裏好不情願。


  張居正患有嚴重的痔瘡,找很多大夫瞧過都治不好。最後從家鄉請來一個名醫,開了方子吃了藥,痔瘡果然見好,但身子垮了,吃不下飯去。張居正從此臥床不起,最終不治身亡。


  張居正死了,太後隻得讓萬曆親政。


  憋了10年,萬曆終於熬出頭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