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攻約梁山> 第188節一個人和一個王朝的較量,終

第188節一個人和一個王朝的較量,終

  “那滄州衙門受理了嗎?是怎麽處理此事的?”


  “當然要受理了。這是官府的職責。不能事涉滄趙就別樣對待不是?”


  老通判理所當然的淡淡說著。


  可宿太尉總感覺這老頭子是在隱隱約約嘲諷。


  “知州大人立即受理了此案,傳召趙公廉趕緊出庭應訴。趙公廉沒來,但也沒拖拉推辭,立即派了趙莊主事李助,也是趙公廉的姐夫為代表來衙門應訴。老夫敢保證,鄭大人絕對是秉公執法,絕對沒以權謀利,沒收債權人任何好處,卻不辭勞苦當堂理清龐大複雜的債務關係,並積極維護債權人正當權益和國法威嚴,當堂迅速果斷做出了正確合法判決。”


  聽著老通判慢條斯理的陳述,宿太尉的心卻越沉越緊,急問:“到底是怎麽判決的?”


  “嗬嗬.……”


  老通判撚著胡須笑了笑,喝了口茶才平緩道:“判滄趙擁有的所有財產,包括滄州這邊的一切,還有外邊僅有的山東梁山那的趙老二名下的那份產業,全部賠給債權人。”


  “因債務數額太大,粗粗一歸攏也是四五百萬貫呐,滄趙雖然擁有不少土地,但滄州如今沒幾個人了,咱們大宋騰出的土地也眾多,光是沿海的無數良田怕也缺人占有更別說是耕種,對吧?這裏,官府白給的地都缺人領,地也就不值錢了。梁山那又不過是個荒山野地破水窪子,沒有了工廠商貿,也不值幾個大子,全陪進去也遠不頂事。“


  “債權人又眾多,上百號人呐,當時衙門是烏泱泱一片人頭,說什麽方言的都有,債權複雜,少則幾千,多則達十幾萬貫,都是債主,不能盡著陪誰不賠誰。聽說這些債主還僅僅是離得近的或是得信搶先趕來的,象遠處的江南等天南海北的眾多債主還沒聽說或還沒來得及趕來呢。這債眼下也就沒法具體劃分賠誰。賠了,也沒債主稀罕要。


  柴進就代表眾債主建議,把滄趙的所有產權都抵押在他那裏,由他暫時保管著,後麵來的債主找他商量,就不用再麻煩知州大人辛勞了。滄趙家族還可以住在趙莊。地還由趙莊耕種。讓滄趙人自己辛勞耕種和設法掙錢逐步償還債務。”


  “畢竟現實就那樣,滄趙窮得什麽錢也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你現在硬逼他也沒用,是不是?若是就這麽眼下有什麽就賠點什麽,完了就完了,反倒便宜了滄趙讓趙公廉一家反倒輕鬆了。這樣退一步,說不定聰明的滄趙還能再發達起來還清債務呢。若實在不行,看不到苗頭,再把手中的抵押由眾債主按比例分一分也不遲。”


  “作為當代表出頭的好處,柴進也是債主大戶,有優先占有趙莊城堡以及趙莊兩河間和河東幾千畝地的特權。”


  “嗬嗬,鄭大人很是讚同此議,說如此確實公平,對滄趙也是公平寬容,趙公廉得感謝債主們才對,否則還不得帶著老祖母住露天地到處討飯喝西北風去。就這麽批準了。那李助臉色很黑卻不賴賬,也認了,並把地契什麽的當堂結清了。如今,趙莊實際已經不姓趙了,改姓柴了。趙公廉一家以及屬從隻是暫時寄居那而已,隨時都可能被趕走。”


  宿元景聽完後,心沉到了底,臉黑得象鍋底。


  果然呐,果然,鄭居中這個王八蛋果真是作孽做不夠哇!

  他哪還有半點顧全大局的心胸?哪還有半點忠君愛國的真正節操?

  如此判決,從法理上講是沒錯,是誰也不能說他這麽判得不對。


  可具體事,它得具體分析對待。


  涉及到趙公廉這樣的特殊人物,債權人再追得急,再人多勢眾,你鄭居中作為受理衙門的主官也得千方百計拖著。


  這可倒好。趙公廉一家都淪落到隨時會被掃地出門風餐露宿乞討了,他豈會有心思為國家出什麽力解什麽難?


  國事,國難,自有朝廷頂著。要出力,要解難,趙公廉有才也得先為他自己家拚搏。


  趙公廉何等孝順祖母?

  祖孫之間的感情何等深厚?

  趙公廉又是何等的高傲要麵子?

  他豈會不顧祖母麵臨隨時當乞丐的安危冷暖,去管國家不國家?

  自身都顧不得了,在這個時候,確實是,國家的災難關他屁事。大宋若是倒了,天下若是亂了,反而是滄趙之福。


  宿元景再也坐不住了,一刻也不敢耽擱,也沒避諱這位有良知應該也是暗裏看不慣鄭居中的老通判,就在老通判家揮筆寫了緊急奏折,並找了個名目,說是緊急傳令河間府軍隊,派一隊親衛暗帶著奏折連夜快馬飛奔京城匯報去了。


  趙佶和白時中、張邦昌等從這封八百裏加急送來的緊急奏折中得知趙公廉居然已經淪落到一無所有的困窘絕望地步,既震驚不已,同時心裏又總有股子不好宣之於口的痛快感,就是難以抑製的感覺特別解恨。


  沒有一個有羞愧心的。


  也沒有一個同情滄趙家族如今的處境的。


  都隻暗罵:敢甩手辭官不幹了?敢決心不效勞朝廷?敢無視皇權至尊朝廷權威驕橫野蠻拒接聖旨?哼哼,你趙公廉算個什麽東西?你以為你是誰?敢抗拒朝廷,活該你家倒黴。


  君臣皆是儒學精英,皆做君子狀,虛偽之極,嘴上略唏噓感慨一下,實際上心照不宣的各自在心裏偷著幸災樂禍,心情大爽,又立即變臉做一心公正為國狀熱烈探討著是不是正好利用滄趙家族的困頓危急局麵,拿住趙公廉的被動逼其就範,如此連之前所封的靖國公、叢一品誥命夫人、四州軍權什麽都不必給了,反正趙公廉也沒接旨,正好否認不給了,賞錢更不用給了,一點額外好處也不用加,一個大子也不用給,就這樣逼其回任老實乖乖為朝廷拚命穩定邊關安撫河北吧,若趙公廉還敢不識趣,不妨在債務上做做文章,讓那些債權人再糾集起來上趙莊逼趙公廉立即還債滾出趙莊和梁山,讓他一家子居無所居流落荒野冒寒風吃沙子去。


  到那時,看他趙公廉還傲氣什麽硬氣什麽?

  看他還敢擺架子和朝廷作對。


  就在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開心熱烈,計定得陰險透徹,君臣正心照不宣其樂融融時,一盆冰水當頂澆下,不,應該說是如一顆流星砸在了皇宮,差點兒砸在這幫君臣的無恥嘴臉上,震得從皇帝到宰相重臣們全驚得癱倒在地,全嚇蒙了。


  這是因為又有八百裏加急驚報。


  這一回報的是緊挨著河北西路的折家軍也發生軍民叛逃的惡性事件。


  一向對折家很忠心的折家軍將士聞訊後居然也騷動起來,在軍中一些起了異心不忠於朝廷的中層將領和下層很多軍官的帶領下突然暴發反叛,殺搶了所在州府縣城一些權大富有的官員後也卷著武器裝備錢財家人以及認可的好官吏跑了,並且迅速追上了河北西路的叛賊,兵力匯聚在一起,相互呼應,勢力大增,堪稱無所畏懼地浩浩蕩蕩奔向海邊。


  遭遇巨變,折家並沒有趕緊揮軍奮勇攔截和追殺。


  一是沒叛逃的將士們軍心也在激烈動蕩不穩,都不知心裏想的什麽呢,說不定也在暗暗琢磨是不是也叛逃吧,另外從感情上也不願意追殺昔日的同袍戰友和家眷,這樣的軍隊若是一拉出去,說不定追剿叛逃者沒追成,連追剿者自己也加入背叛趁機逃走了,折家軍將主折可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哪還敢輕易出動。


  二則是叛軍起事倉促,根本沒有事先準備,軍方幾無察覺,彼此沒有大串聯,就是憑戰友間的熟悉從眼神判斷勾通後臨時隨機自發叛逃,一人振臂喊反了,咱們逃吧,帶家人投海盜過安生好日子去,頓時一群人跟著大喊反了,匯聚一部部行事,但卻知道抓重點揪成功逃走的關鍵,他們分屬各部各地卻默契地幾乎都是一動手就先把戰馬幾乎都搶走了,還盡可能多的卷走了神臂弩這種最可怕的阻擊和追殺利器。沒馬,折可求再震驚再憤怒再想攔截叛逃,恨不能把敢背叛他的人全砍成肉醬,可大軍隻憑兩條腿追不上騎兵,就算能追上叛軍和家眷混一起的緩慢,也沒信心和叛逃的大量騎兵野戰較量。


  都是同一軍甚至同一口鍋吃軍飯的,誰不了解誰呀。


  都清楚身為西軍的厲害。


  著急逃走必會為自己及家人生存而玩命的西軍更驍勇厲害。這樣的的紅眼軍,輕易誰敢阻攔?


  再說了,別說西軍了,就是大宋那些再不堪的軍隊以前也從未發生過這麽迅猛齊心這麽高效的集體叛逃事件。折可求等上層將門軍官麵對突然暴發的這場危機,當時全震驚得蒙了,腦子都木得不會思考了,自己的手腳一時都不知在哪。


  讓趙佶君臣嚇癱了的是:若是西軍聞訊也會發生大規模叛逃,那大宋江山可就真完蛋了。


  且不提叛逃海盜這個大宋根本沒有一點辦法對付的海外強敵大患,就是散入大宋為盜,沒軍隊能剿滅,大宋也完了。


  那可是西軍,大宋最強大的軍隊,是大宋江山的最主要柱石。


  柱石倒了,不用全倒,還成了敵對勢力,江山寶座還用再惦記著長久安穩坐下去?

  隻西夏趁機來攻,大宋也得死。


  幸災樂禍滄趙倒黴的君臣再也樂不起來了,算計逼迫趙公廉如何老實繼續當牛馬的得意和信心也不敢用了。


  直到這時候,趙佶等才清醒清晰認識到傷害了趙公廉逼得滄趙家族那麽慘,實際卻是悄無聲息寒透了邊關軍民的心。所以,當趙公廉都幹不下去了,無法在大宋官場立足了,邊關軍民也就喪失了對朝廷的信心,對大宋沒指望了。


  事情迅如烈火幾天時間就漫延發展到這個地步,大宋政權說倒隨時就會塌了,這幫君臣哪還敢再磨磨嘰嘰耍心計。


  就在這時,負責調查梁山的欽差薛弼等人也恰巧回京了。


  在得知梁山並沒有兵力威脅,判斷趙公廉雖對朝廷強烈不滿,不願意再出仕為朝廷效力,但也並沒準備造反,驚恐的趙佶鬆口氣趕緊又下了道聖旨:加封趙公廉為靖國公(升級了,這回是郡公),高陽關路副安撫使,平常主理滄北四軍州軍務,同時對該路其他軍隊有督察練兵守邊之權,戰時有權協助宿太尉調動全路軍隊統一作戰。另,賞錢十萬兩銀子。若是能迅速穩住滄北軍並有效影響到其它地方的軍民能恢複安定繼續忠誠大宋,另有賞錢百萬貫,並有黃金一萬兩。”


  這次急眼了的趙佶終於舍得動真格的了,不但肯給實惠的,而且下了血本。


  此外,他還和眾臣緊急探討後緊急下旨:梁山周圍凡是和梁山不對付的諸州府,軍隊全部調往京東東路,駐紮在青州、濰州,嚴令負責盡快清剿掉以二龍山為首的強盜山賊,戴罪立功,若敢不盡力必嚴懲不怠。各知州知府等主要官員在剿滅桃花山強盜一事上欺騙朝廷,侵吞梁山義民壯士獨立的殺賊大功,這些長官也全部調任它處。其中,東昌府知府田師中調往青州接替慕容彥達為知府;蔡京的門生鄆州知州調任濰州;濟州知府平級調任河北西路接任在兵變中被殺掉的帥司駐地知府空缺。同時,其他州府主要官也全部調任河北西路頂上死官的空缺。並且聖旨到,諸官要即刻赴任,不得遷延。


  總之,這些州府的主要文武官員和本就早該退役罰為苦力的官兵都再享受不得安逸快活,都打仗冒險贖罪去吧。


  聖旨中還格外嚴厲闡明:朝廷沒問罪這些官員罷官下獄抄家,已經是天恩浩蕩法外施恩,若敢不識趣或還象以前那樣隻顧貪圖享樂撈錢害民禍害地方欺騙朝廷而不思盡忠報國不好好效忠朝廷,那麽決不輕饒。


  趙佶這一手實際是在向趙公廉委婉道歉,並表明朝廷很信任滄趙家族,不再以敵對官僚和軍隊圍堵仇視防備梁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