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南陽王的書信
時間回溯元通十七年,七月十五日。
上乾州,左將軍府。
李開花正在閱讀一份來自於江國劉季瑞的書信,堂上列坐三人,杜濁世,徐姚與明玉辰。
“你們都看看吧!”李開花把書信遞給杜濁世,寒川侯著實沒有想到事態演變的會如此迅速。
三人傳閱之後,李開花開口說道:“來人,把地圖抬上來!”
之後幾人站在地圖前,開始研究南陽王所述的書信內容。
“大當家,依南陽王之言,青泉與寸泓的守軍不過兩萬,的確是我軍入肥石州的好時機,不過隻要我軍打青泉,江國太子必定會馳援,屆時肥石州至少要湧入三萬兵馬,隻怕我軍難以攻陷。”明玉辰就戰場形勢做的分析。他一向主導穩步發展,先謀後進。
“嗯!”李開花並沒有反駁明玉辰的話語,想再聽書生與和尚的建議。
“主上,小僧以為倒不必如此謹慎,南陽王想讓我們分散江國太子的兵力,好讓他反攻北江地。但江國太子絕不會放棄南陽州的爭奪權,那麽分出的兵力就十分有限,對於主上來說尚在承受範圍之內,小僧認為取肥石州有很高的可行性。”
徐姚認為南陽王的計謀是個雙贏的好策略,主張取肥石州。
“書生,你怎麽看?”寒川侯指著地圖問道。
“主公已經下了決心,小生就說說這其中的利弊吧!若不取肥石,我軍隻需麵對三裏坡一線的敵軍,但發展必定受到製約,屆時再加上東海的蠶食,我軍出路渺茫。若直取肥石,我軍在西境就要麵臨兩個強國的壓力,且隨時都可能遭到反撲,守城戰會損耗我軍大量的人力財力,不過戰略意義非凡,北上可與羨帥夾擊黑龍士,南下能助南陽王平定北江,西出可取雲國喬州之城。總結而言,前景雖好,風險極大。”杜濁世指著肥石四城說道。
“妙!本侯就願意入這四戰之地。三位可有推薦的先鋒將?”
“大當家,牛光義就駐紮在兩寒地,正好可以勝任此職。”明玉辰推薦了攬月舊部。
“不妥!討賊將軍善攻不善攻,肥石四城皆是兵家重地,一定要選擇一位防守大將。”徐姚提出了反對意見。
“那衛將軍如何?”明玉辰又改提曹子建,二人在寒川城防守過姚冶之,明玉辰對其頗為了解。
“那就定黃犬兒,讓牛千兒與曹子建換防,另增兵兩萬,四萬兵馬吃下四座城足矣!”寒川侯拍定決議。
於是乎,寒川侯集結兩州兵馬,拜劉經腹為帥,徐姚為軍師,曹子建作先鋒將,兵出三裏坡………………
西征軍大營,主帥帳。
劉經腹三人正在研究青泉攻勢。
“軍帥,末將以為應先取棗兒嶺,後奪青泉官道,再打青泉城。”曹子建是第一次做先鋒將,為此戰刻意準備了許久。
“依軍帥之見呢?”
劉經腹如今已算是六國小有名氣的將領,幾次戰役積攢的聲望讓他進入了天下榜下屆帥才的評選名單之中。
“衛將軍所諫可行,不過取棗兒嶺之後便可直奔青泉城!急行最為關鍵,青泉雖然隻有五千守軍,但地勢十分險要,攻城錐難以推進,隻能靠雲梯入城,所以不能懈怠半刻,以免徒增傷亡。”
“先鋒將聽令,命你率領三千輕騎直取棗兒嶺,不得有誤!”劉經腹將令牌擲到曹子建手中。
“末將領命。”
……………………………………………………
棗兒嶺,當初童國臻屯糧的小集鎮,如今成了江國宮庭卒的前沿陣地。
木質的寨樓遍地可見,江字旗迎風飄揚,幾位哨兵正在觀望周圍情況。
“老哥,聽說當年侯爺火燒糧草營就在此地?”
“不錯,當初侯爺領了幾百狼胥士繞行斷碭山脈,在數萬燕國大軍的後方起火燒糧,乃是一等一的壯舉。”
“老哥,此次衛帥如此決絕,隻怕侯爺難以力敵呀!”
“休要胡言,江國大事自有大人物做主,我等隻需恪盡職守便可,至於最終誰做龍椅,對我們這些肥石的兵卒來說並無差異。”
“老哥說說看嘛!權當是個兒戲之言。”
“那你可記住了不準外傳。兩方兵馬雖然都有十多萬,但衛帥的經驗比冠軍侯更加老道,且在各地百姓中的呼聲來看,南陽王更勝太子一籌……”
“踏踏踏!”
飛馳的馬兒躍出地平線,三千輕騎已經到達棗兒嶺,曹子建一馬當先,張弓搭箭。
“嗖!”
寒芒箭矢自硬石弓而出,飛向木寨上方的旗幟,箭矢穿過旗杆,旗幟掉落到地麵泥土之上。
“左右分兩翼,左翼穿營,右翼遊殺逃兵,不可走了一員敵將。”
曹子建提槍率左翼衝入木寨,斜側身一記上挑結果了寨門前的守卒,隨即殺入寨中。
兩千步卒在輕騎麵前毫無還手之力,刀斜出手收割人命,戰事勝負毫無懸念。
半個時辰之後,九百多位江國降卒跪在木寨中心場,身後立著四十多位輕騎做看守之責。
“爾等都老實點!若敢異動,小心某家的刀口不認人。”騎兵百夫長是右平輕騎的老卒,如今寒川侯擴充輕騎,讓這些老騎兵都有了加官進爵的機會,當然這與劉軍帥的鼎力推薦脫不了幹係。
“清掃戰場,焚燒死屍。”曹子建將手中的長槍插在地麵上,跳下馬匹向降卒走去,黃發梢間可見血滴浸落。
“哪位是守關將領?”
曹子建從親兵手中接過布巾擦拭額頭的汗水。
“我……是!”棗兒嶺守將從隊列中站出。
“好!你可願歸順寒川侯?”
“我等都願歸順!”
曹子建點了點頭對身旁的偏將說道:“你領上一標兵馬把他們送到三裏坡,先行押赴寒江城,等待侯爺日後處理。”
“末將領命。”
曹子建不是嗜殺之人,對這些降卒還算友善,在他看來隻要善加利用,降卒也可化作一股力量…………
次日,青泉城中。
江國守軍經曆了昨日的襲擊事件加固了城防,城牆上的步卒個個嚴陣以待。
“踏踏踏!”
午後時分,兩萬寒川攻城卒到達青泉城下,經曆了半年長足發展,寒川侯的兵馬也達到了人人披甲的程度,雖然多數是劣質的皮甲,但總比當時裸衣上陣來的保險,除此之外攻城器械也更加完善,大小雲梯一應俱全。
“架弩炮!”
青泉守將一聲令下,城牆後方二十架弩床推到了前牆,這種巨型弩的威力遠遠超越人力弩。
弩炮出自於衛帥之手,他對這種奇淫巧技頗有鑽研,也可稱得上技巧大家。
“裝填弩箭!”
足有成人手臂粗的六支弩箭被架設在弩床之上。
“放!”
“嗖!”
緊繃的弩線將巨箭彈向半空,劃穿天際直擊寒川卒。
“嘶!”
馬兒一聲悲鳴,巨箭穿膛而過,將整個馬屍釘在地麵上,寒川卒眼中紛紛起了懼意,這種弩箭血肉之軀怎麽可能承受?
大軍後方,劉經腹與徐姚也看到了這破空巨箭的威力。
“軍帥,還是用吧!至少可以減免傷亡!”徐姚建議使用秘密武器。
“也罷!推過去!本帥要親自試一試!”劉經腹摩拳擦掌,驅馬到了軍陣前列。
“咕嚕嚕。”
圓形的木輪得緩緩的推出軍列,來自於常國的嶄新攻城器被寒川卒先行使用。
“拉!”
二十多位寒川侯將木杆拉到了最底部。
“放石炮!”
七八位步卒將巨大的圓石放入投石機內。
“砸!”
劉經腹右手一揮,石塊呈拋物線砸向城牆壁,這便是常國改造後的投石機,具有遠程攻城的奇效。
“轟隆隆!”
一顆巨石鑲入了城牆壁,緊接著數塊落在了城頭上,將左側城牆砸出了一個小豁口。
“全軍出擊!”
劉經腹忍不住的又想要帶頭衝鋒,但被徐姚一把拉下了馬。
“軍帥,不可魯莽!”
“哈哈哈!有些手癢罷了。”劉經腹也是竭盡全力的控製自己的好戰欲,驅使自己更像一位名將。
雙方戰事就此展開,弩炮的威力的確恐怖,不少寒川卒喪生在巨箭之下,但投石機砸出的缺口讓攻城雲梯更好架設,更多的攻城卒湧入青泉城…………
夜幕降臨,青泉城門大敞,城頭倒換了寒字旗,曹子建正在領軍清理戰場。
這算是一場大勝,以前寒川卒最好的戰績也是一比一,今日隻折損了兩千餘步卒便取下了青泉城。
“軍帥有令,全軍休整三日,兵發寸泓雙城。”
“諾!”
……………………………………………………
江國,皇宮。
太子劉仲昌正在設宴招待文武要員,自左側為首是老丞相王祥一類的文臣,以右側為首是冠軍侯霍南道一眾的武將。
如今的霍南道身份更加尊榮,兩日前剛剛迎娶了太子的長女,添為北江的駙馬爺。
“諸位愛卿,朕今日宴請諸位是有要事相商。南陽王反叛,其心可誅,不知諸位有何策略滅賊呀!”
劉仲昌現在自稱江國皇帝,打著大義的名號欲要剿滅南陽王所部。
“陛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南陽王盤踞南境十數年,根係錯綜複雜,一時間難以剪除,為今之計,老臣建議交好東海與雲國,合三國之力共滅反賊。”
劉仲昌看著這位提議的大臣真想把他拖出去斬了,合三國之力也虧他想的出來,到時候南境五州是不是也要刮分成三份,拱手送與他人。
“咳!此事不妥,還有哪位愛卿有良策?”
“陛下,微臣以為倒不如派遣特使與衛帥私商,曉以大義讓衛帥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勸他及時回頭,方可解南境之難!老朽多年與衛帥同朝為官,願自薦前往勸說衛帥。”老丞相想使用攻心之策,以達到和平解決此事的目的。
“丞相可有把握?”劉仲昌神情略微激動的問道。
“五成足矣!”老丞相自傲的說道。
劉仲昌則陷入了沉默,看了一眼隻顧飲酒的霍南道後開口詢問:“駙馬認為此事可成否?”
霍南道微微搖頭道:“父皇莫怪,此事絕無可能。首先以衛帥的性格根本不會接見老丞相,其次南陽王並不是守則之人,他眼中可沒有不斬來使的說法,他一定會把老丞相扣為人質。”
衛帥是冠軍侯的老師,他對這位長輩十分了解,既然他已做出選擇,就說明南陽王的勝算更大,而且他的政績法則更為優秀。
霍南道從一開始就無法選擇,現在更無退路,這些話他隻能藏在心中,誰讓太子對他恩重如山。
“駙馬,你的見解是何?”劉仲昌從一開始便與劉季瑞爭奪兵權,十數年下來,霍南道是他最滿意的將領,為此他也花了大代價收攏人心。
“唯戰解戰,若能從南陽州一路打到葉州,便可迎刃而解。”
“好!駙馬真不愧是朕的虎將!”劉仲昌話音未落,一位宦官走到他耳側稟告北境軍情。
“李開花!不為人子。朕一定要將你碎屍萬段!”失了青泉城讓江太子勃然大怒。
“傳朕口喻,向肥石州增兵三萬。一定要給朕奪回青泉城。”
“父皇不可,這是南陽王的分兵之計,意圖削弱我軍正麵戰場的戰力。”霍南道出言阻止劉仲昌不明智的行為。
“難道要眼看著肥石州落入李賊之手嗎?”劉仲昌質疑道。
“南陽王都舍了鵝水城,父皇為何不能棄了肥石州,一旦我軍減兵,衛帥勢必大舉入侵。”
“哼!放任不管?李賊奪了肥石肯定會窺視我江國土地,如果是不管始終是個禍害!”
“父皇大可放心,李開花沒有時間入江國,他身後還有武慶王呢!棄車保帥方為上策。”
“駙馬,這可是你說的,如果李賊踏入江國境內,朕唯你是問!”
“兒臣願立軍令狀,若是李開花來犯江土,兒臣願意自刎殿前!”
“罷了!駙馬有心便好,南陽王之事還需駙馬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