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擎宋> 第536章 這就有點尷尬了

第536章 這就有點尷尬了

  中華日報是個新生事物,一經出現便深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然而今日版麵一改之前的四平八移,居然有公開指責禦史台的內容,當真是驚世駭俗到了極點。


  這種公開的批評可以說是新鮮到了極點,所以有關禦使台的反應,很多朝中官員都在看著,甚至打算將其做為一個樣板來研究。禦史台有糾彈百官的職責,這份中華日報敢劍鋒直指禦史台,顯然就不怕朝中這些尋常官員。


  甚至不少官員心中還在揣測,以樂天與鄆王的關係,這份中華日報是不是樂天得了天子的授意開辦的,有意用來指謫朝中官員。


  宋沿唐朝舊製,在禦史台下設有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在宋代之前台諫官與禦史一向是分開的,台院的諫官的職責比較特殊,是用來“繩糾天子”來指責天子過錯的,而殿院與察院中的禦史則是糾百官之錯。


  二者雖然職責中瑣事,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合二為一的。


  宋代起,由於專製皇權的加強和集中,諫官斂舌,對皇帝的過失不敢進言,更不敢加以規勸和製止,轉而以糾彈百官為任,因而導致了台諫合流現象的出現。而糾彈百官時又多看其是否忠於皇帝,而忽略其是否忠於職守,形成監而不察的局麵。


  按宋代的規定,台諫官不能由與宰相有關係的人擔任,更不能由宰相推薦,加上其職責主要是糾彈百官,特別是禦史諫官可以“風聞彈事”,也就是說禦史諫官聽到了某官某事,沒有實據,也可以彈劾,即使彈劾錯了,也不追究責任。實行這種製度的結果,一是招致台諫官與宰相,百官關係的緊張,形成敵對的兩大陣營,二是在這種情況下,百官迎奉禦史臉色行事之風大長。


  由於禦史對百官有著製約作用,朝堂上下一眾目光皆是投在了禦史台,一半是秉著學習經驗的思想,另一半是秉著看笑話的心態。話說看到一向對自己這些官員虎視眈眈的禦史台,被樂天打了一棍,哪個官員不在心裏憋著一股笑意。


  禦史台後院中丞大堂旁邊側花廳中,禦史台四個堂上官也就是禦史中丞,也稱為台長的王安中,副長官侍禦史知雜事紀大人,打醬油推官兩名,齊齊在座,手中都有一份今日的中華日報。


  而且是四手中的中華日報都是翻到第二版上,那個巨大的標題,屍位素餐四個字顯得紮眼非常,看在四個官老裏的眼中,心中煩的很也瘮的很。


  原本禦史大夫才是禦史台名義上的最高長官,但宋初不除正員,隻作為加官,授予其他官員,如同皇城使是皇城司的最高名義長官,實際上一點管理皇城司的實權也沒有,隻是做為虛職的存在,在元豐改官製後,將禦史大夫這個虛銜除了去,從而禦史中丞便成了禦史台真正的長官。


  事實上,此時王安中也是惱火的很,那禦史上疏彈劾中華日報之事,自己之前也是不知道的,更沒有得到過自己的授意。如今中華日報公然批責禦史台不做為、屍位素餐,自己這些人可以說是躺著中槍。


  在神宗朝元豐改官製之前,禦史奏事須要經過禦史中丞點頭方可奏事,然而元豐改製之後,這條規矩也一並被廢了去,所以才導致有了今天的這種局麵。


  禦史中丞王安中是哲宗元符三年進士,早年師從北宋名臣蘇軾、晁說之,按理來說王安中是舊黨人士在徽宗朝不應得到重用的,然而王安中心思靈敏,且又善於見風使舵,諂事於梁師成、蔡攸得以獲進,又附和童貫、王黼,才得到了禦史中丞這個職位。


  禦史台可以糾彈百官,梁師成與童貫二人不和,所以由王安中來做個禦史中丞最為合適,這樣看來才不偏不倚。


  此時王安中與副長官侍禦史知雜事紀大人二人都未曾開口,那下麵的判官憤然道:“我禦史台糾彈百官、風聞奏事,是本朝立國傳來的規矩,說的難聽點做的都是得罪人的活計,上下同仁更是兢兢業業,功勞苦笑皆有,還要挨百官的白眼,然而一個坊間所謂的報紙就敢肆意抹黑詆毀,這實在是欺人太甚!”


  “是啊,二位大人,卑職心中也是這麽想!”另一個打醬油判官也跟著說道:“以我朝規製,風聞奏事可禦史之職,便是有失偏頗,按朝製也是不加以追究的,然這中華日報在汴都發行萬餘份,看過聽過之人更是以十數萬計數,這對我禦史台影響何其之大,我等一番辛苦須臾間化為烏有。”


  聽手下兩個判官發言,副長官侍禦史知雜事紀大人歎了口氣,道:“這報上所言雖然有失偏頗,然也是有幾分道理的,我輩雖然兢兢業業勤於王事,然比起本朝曆代諫台禦史,還是失了不少顏色,凡事就怕對比呐……”


  兩判官豈不明白紀大人的意思,自蔡京執宰相位以來黨同伐異,對禦史的攻擊清洗最大,哪裏有人敢言宰相之錯,再說近些來年來花綱石等事侵擾民|生,禦史台一百多位禦史幾乎個個裝聾做啞,反倒還不如一個太學生,那太學生鄧肅還知道作幾首詩詞來上諫天子,雖被天子革了功名,世人提及鄧肅無人不豎起大拇指。


  王安中心中更是無奈,怎麽不知道樂天與鄆王、與梁師成的關係,雖然沒與樂天共過事,但怎麽能不知道樂天是不吃虧的主兒,自己手下的禦史上疏參劾了樂天,那樂天又怎麽不會以牙還牙的反將一車,使得整個禦史台一同遭了殃。


  輕咳了幾聲,王安中看著三人:“現在說這些己經遲了,這張報紙己經傳揚開了,眼下要緊的是如何應對!”


  正在這時,忽有門官急匆匆的過來道:“四位老大人,張禦史與馮禦史帶著幾十個禦史聯名簽字奏疏,參劾樂中書公然妄議朝政、誹謗朝臣等四項罪名,現下正一齊欲來後院花廳,尋幾位老爺簽名呢!”


  “什麽?”王安中聞言麵容上帶著幾分驚意。


  那門子細細說道:“後日便是五日一次的大早朝,張禦史與馮禦史二人要將這份聯名奏疏遞交聖上,請聖上關閉中華日報社、嚴懲樂中書,眼下正在尋其他禦史,等簽完了字便要正來尋四位老大人呐!”


  那禦史台判官哼了一聲,“簽便簽,也讓那樂天知曉我禦史台不是好欺負的!”


  思慮片刻,禦史台副長官侍禦史知雜事紀大人開口問道:“現在己經有多少人簽了?”


  那門官回道:“張禦史與馮禦史一幹人正在四下尋其他禦史大人簽名,眼下己經有三十多人了在奏疏上簽了字!”


  “其餘的禦史大人呢?”紀大人接著問道。


  那門官回道:“據其他們官們說,似乎己經先行離去了!”


  聞言,王安中與紀大人對視了一眼,眼中皆是閃樂恍然之色。


  王安中能做到從三品禦史中丞的位置,自然也是老謀深算與知時勢世事之人,起了身與著三人說道:“眼下時間臨近正午,我等也先行歸家用餐休息去罷!”


  沒待那兩個判官回話,王安中與那門官說道:“將後門打開,讓本官與紀大人回府!”


  門官自是不敢耽擱,忙引禦史台正、副掌印官離去。


  ……


  禦史台察院中,張禦史麵容上帶著幾分怒意,叫道:“都是些不長進之人,那樂天如其欺淩我等,此刻竟然逃了,實在是有違聖恩重托!”


  “對,這些人實在不配擁禦史二字!”在張禦史話音落下,立時有人附和道。


  顯然這張禦史說的是陳禦史那些聽聞簽名上疏,便借機遁走的禦使們。


  馮禦史隨即也跟著叫嚷道:“那樂天雖然是正四品的朝臣,但我等禦史有糾彈百官之責,他樂天是正四品大員如何,娶了夏人公主又如何,隻要在我大宋朝堂為官,就要受我等監察!”


  就在二人激奮陳詞之際,隻見那麵有個文吏跑來道:“二位禦史大人,小的剛剛看到中丞老大人與侍禦史知雜事紀大人的長隨向後門行去,小的尾隨過去察看,原來是二位老大人開了後門回家。”


  話說禦史言官們就是朝中大佬們的舌簧,所以朝廷大佬們一定要在禦史裏培養嫡係,以用做黨同伐異,所以順便連禦史台的文吏們也收編了。


  這……這就尷尬了!

  聚在察院裏的就這自己這一夥三十多個隸屬同一陣營的禦史,至於其他陣營的禦史連同正、副掌印官跑的一個不剩。


  張禦史與馮禦史二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碰撞到一起,表麵甚是尷尬。


  尷尬隻是持續了片刻,張禦史接著叫道:“就算王中丞與紀大人不簽名,有我等這些熱血之士足矣,明日便將這封奏疏聞遞與陛下。”


  ……


  “還真是要聯名參樂某啊,不過早就在本官的預料之中了!”報社中的樂天看到皇城司傳來的消息,輕輕一笑,“隻不過就這麽幾個人簽名,也不怕寒磣的丟人。”


  不過樂天也慶幸昨日自己就想到了這件事,將禦史中另外幾夥小團體穩住,若不然後日大早朝自己自然要麻煩了。


  ……


  “紀大人,你如何看待此事?”出了禦史台後門,王安中與紀大人同行,邊走邊問道。


  上下級有別,紀大人不得不回道:“在禦史台誰不知道張九齡、馮世道二人是童太尉的喉舌,那樂中書又與童太尉、蔡相等人不和,最初攻擊樂中書的也是張九齡這些禦史中的一個,所以樂中書在報紙上有這般針鋒相對的舉動也是實屬自然。”


  王安中點了點頭,看著紀大人言道:“紀大人對樂中書的回應當如何看待?”


  提到樂天,紀大人言道:“樂中書的回應,下官隻能用一個妙字來形容了。”


  “妙?”王安中笑了笑,又問道:“紀大人看來對樂中書很是佩服,講講這個樂中書的這個‘妙’字又是妙在哪裏?”


  紀大人笑了起來,言道:“禦史們有風聞奏事的權力,這份報紙也不是可以能捕風捉影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