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邋遢道人
爺爺說:“不是沒有,就算是那些專壞祖宗東西的野小子,在來到祠堂之後,也隻是看了看,發現沒有什麽可以燒的東西,也就走了。”
“嘿嘿,司家公,這你可就得誇誇我了。”三伢子一臉驕傲地說:“當時來祠堂的一小隊紅衛兵裏,我可是副隊長,要不是我跟隊長說這裏沒什麽好燒的,那這祠堂可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那你小子指揮燒的東西也不少。”
爺爺罵了三伢子一句,又繼續說:“十多年倒有一個不知道是從哪裏來的盜墓賊,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夜入咱們祠堂裏,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們的屍體就在祠堂外麵被發現,從那以後就再沒有人敢來我們祠堂撒野了。”
“唉,這個我也知道,據說當時正是打仗的時候,那幾個盜墓賊就被說成了日本鬼子派來的奸細,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嗯,三伢子說的不錯,”爺爺繼續說:“至於義莊裏麵那些棺材,是因為,那些棺材裏的人死的時候,身上有怨氣,這些身上有怨氣的人,是不能直接埋在土裏的,隻有在咱們司家村的祠堂,才可以消除這些怨氣,在怨氣消除之前,不能離開祠堂。”
聽到了祠堂這樣大的隱秘,再聯想起之前所看到的六幅畫,我便意識到,爺爺所說那異人鎮壓在祠堂地下的那件東西,可能就是那六幅畫中第一幅畫所刻畫的東西,那個玉盤,還有那些畫中的僵屍鬼怪,一定和村子裏的僵屍有關聯。
“走吧,回家。”爺爺說。
我有些迷茫,問:“回家的話,那些僵屍來了這麽辦,現在可不止王婦人一個了,這裏炸裂的棺材……”我轉身數了數,“得六個吧,加上王婦人,村子裏就有了七個僵屍,可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這些僵屍在哪裏,待在祠堂有祖先保佑,出去的話,可就沒命了。”
爺爺歎了一口氣,說:“爺爺老了,守護了一輩子的祠堂最後給村兒裏帶來了災難,我還有什麽資格留在這裏,小雲,爺爺不怕死,爺爺就怕你……你是咱家唯一的血脈了呀!”
“爺爺……”我突然有些想哭。
最後,我還是和爺爺、三伢子還有二丫公公走出了祠堂,三伢子回了自己家,他家裏現在隻有他和老娘一個,而二丫公公,家裏卻隻有他一個了。
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夜,再也沒有發生鬧屍的事,但是第二天,有人找到了我爺爺,告訴他,二丫公公上吊死了。
按照規矩,上吊的人身上應該是有怨氣的,在這之前,二丫公公的屍體是一定要被放在祠堂裏的,可是如今發生了這樣的事,卻是沒有人敢將二丫公公的屍體放在祠堂裏,我也很害怕會見到死去的二丫公公,很害怕他變成了僵屍。
所以,早上的時候,我們全村兒的人聚集在村口,將二丫公公的屍體火化了,除了他,還有昨天晚上死去的陳婆,也一並火化了。
除了火化的事兒,村兒裏幾位老人也開始商量全村遷徙的事情,因為在他們看來,那僵屍是可怕,可是村子裏人這麽多,還有許多年輕壯小夥子,每個人拿著鏟子叉子,就算僵屍來了也不怕。
我不知道村兒裏這麽多人可不可以對付得了那七個僵屍,我心中隱隱覺得,如果出了村兒,可能會發生了不得的事。
“唉,大頭,你說咱們這是不是命苦,還沒有摸過小姑娘的手,就要死了。”
“呸呸呸,別說這些晦氣話,你咋知道咱們一定會死,說不定天上會掉下來一個活神仙拯救咱們村兒呢!”
三伢子嗤之以鼻,說道:“還活神仙,要是天上真的掉下來一個活神仙,我就當著全村人的麵吃……屎,哎喲我去,該不會天上真掉下個活神仙吧!”
在三伢子吃屎兩個字兒剛說出口的時候,他忽然直勾勾地盯著村口外麵,我一愣,轉身一看,卻見一個身上穿著破爛黃色道袍的邋遢道人一步三晃地走進了我們村兒。
那邋遢道人邊走還便唱:“唉攔路鬼兒,餓死鬼兒,大鬼兒小鬼兒都逃不過老道的桃木劍兒嘞,唉走三山,翻五嶽嘞,這天晴天陰打鬼蛋兒嘞,嘿喲嘞個喝喲……”
這邋遢道人唱這些亂七八糟聽不懂的東西的時候,就已經到了我們村口。
爺爺趕緊上前,恭敬道:“道長來我們村兒裏所謂何事,可是為了那鬧屍之事?”
“什麽,你們村兒裏鬧屍,乖乖,我得趕緊走,再不走老道命就沒了,回見。”
他正要走的時候,卻忽然一眼看見了我,我那時候以為自己長得英俊瀟灑或者是天生貴骨讓那老道眼前一亮,才最終答應為我村子驅屍的,可後來才知道,這老道是因為我還會村子裏招災,才帶我走的,當然,後來他告訴我,他確實是因為看到我才留下的。
諸位想的不錯,這邋遢老道就是我的師傅,也是我以後噩夢的開始。
話不多說,接著之前。
卻說爺爺見那老道忽然愣住不走了,一時有些奇怪,但是他還是很恭敬,畢竟在那時候的人看來,那些道觀裏的道人是比僵屍鬼怪還要惹不得的人,那可是真正的神仙。
“那個,道長,”爺爺小心翼翼地問,“您不走了。”
邋遢道人說:“不走了不走了,你剛才不是說著村子裏鬧屍嗎?道人我對驅屍斬屍這種事兒最在行,不是我吹,再厲害的僵屍在我手裏乖得跟小貓似的,對了,道人我三天沒吃飯了,有飯吃嗎?”
“有,有。”爺爺馬上回答。
“那,有酒嗎?”道人向我爺爺擠了一個眼色問。
爺爺愣了愣,然後說:“有的。”
那道人一聽,立刻大笑了起來。
“哈哈,有酒就好,有酒老道我保準僵屍什麽的不敢造次。”
村子裏其他人看見道人那個模樣,懷疑有之,期望有之,總之各人神態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