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真不是穿越者> 九一之卷: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35章 帝札不名多署字——唐順之(九)

九一之卷: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35章 帝札不名多署字——唐順之(九)

  之所以有面積大、捨得不種糧是這樣的先決條件,當然是和那種防偽的技術有。

  這種防偽技術本質上和造紙業有關。

  說起來,其實很多人應該是很熟悉的,它就是無酸紙。

  無酸紙的製作方法可以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就和棉花有關。

  但棉花的種植在北宋還談不上普遍,相關的種植技術也談不上成熟。

  這就要求有一塊面積夠大的地皮用來容錯,同時也保證原料的充足。

  但地皮大了,尤其在這寸土寸金的京畿之地,難免就會讓地主們覺得肉疼。

  就連星軒也知道,這棉花是不能用來吃的,那麼一大塊地不種糧食的話,豈不是太浪費了。

  所以這塊地最好本來就不是用來種糧食的。

  可是河北河南這樣的地方人煙稠密,哪有土地不是用來種糧食的?

  而且,人煙稠密也意味著土地大部分都已經有了主人,想要臨時購買並拼造出一塊大地皮的話,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眼前其實就有那麼一個大機會。

  朝廷因為養馬之珍貴投入巨大,收效卻往往甚微,故而一直在盤算著要不要撤併一些養馬監。

  京畿、河北乃至京西路的許多養馬監,都在可能猜測的範圍之內。

  前兩年的時候,中牟縣的淳澤監就被廢棄了。

  這是一塊面積極大的地皮,雖然因為土地貧瘠,而在招人租佃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麻煩,但這畢竟是一塊面積廣大的田地,而且周遭頗有一些還算肥沃的零散地塊,至少論起價值來,是足以讓很多人都艷羨的。

  不過,趙禎等人這一次的目標可不是什麼淳澤監。

  據悉那塊地皮已經被官府強行賣掉了——聽說是抓了一個當地的土財主強行把地塊配給了他,然後收取了部分的價錢。

  這是封建時代朝廷的一貫做法。

  趙禎的設想當中,當然也有規避這一類亂象的動機,然而這隻不過是權力階層在土地交換當中的一小類非法方式而已。

  比起太后家那群人圈佔土地的事情來,這都是小事。

  而這一次,京畿附近無論哪塊木馬間要進行撤併,似乎都無法躲過趙禎的魔掌了。

  至少,在石景潤的規劃之下,這些因為常年放牧而看似貧瘠的土地,已經有了一種絕佳的用處。

  只是星軒對於這一用處,尤其是棉花糖突然變成棉花,以及那個什麼無酸紙之後所帶給他的失落感十分惱怒,因此代表曹家的他她竟然在整個過程當中都不發一語。

  顯然十歲的小孩子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更沒有看到它背後的商機。

  最後還是那位戍邊的曹大將軍站出來說了話,替整個曹家應下來合作的相關事宜。

  這次的合作,石景潤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半張底牌,幾乎是以明示的方式,告訴了在場眾人大商號的存在。

  這個到現在還沒有確定下名字的商號,將會在募集資金之後,全資控制製作無酸紙的作坊。

  購買土地種植棉花等一系列過程,也都會打著這個作坊的旗號進行,當然到時候,許多事情還需要大家一起商量,才可能順利地跑完所有的官府流程。

  畢竟廢棄養馬監這件事情,目前還沒有徹底放開來推行。

  現在他們還是有機會的。

  甚至有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好處。

  曹家當然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棉花的事情聽起來有些玄乎,但耕地在那裡總是跑不了的,只要有了收成或者是租子,不管這個商號的所謂股份如何構成,他們曹家作為出了錢的一方,總是應該能夠分配到一些好處的。

  而且趙禎也承諾了分紅。

  所謂君無戲言,得到趙禎的保證之後,曹家便拿出了兩萬貫作為本錢,順利的成為了這個大商號的股東之一。

  王絳所代表的玩家也拿出了兩千貫,成為了一個小號股東。

  連楚昭都代表他爹丟了一百貫進去。

  至此,這個因為還沒有名字而讓人頗為擔心的大商號,終於有了第一筆活錢。

  曹家和王家的代表人物,也終於在看到趙禎滿意的微笑之後,了無牽挂的離開了。

  可是,這兩萬多貫的銅錢,恐怕還不夠鋪開一張大攤子。

  需知道,汴京城裡的中等之家,家資也得超過十萬貫以上,這也就意味著,此等錢財,恐怕還不夠在汴京城開一個簡單的鋪子。

  要想融到更多的流動資金,恐怕他們還得另外再想想法子。

  好在萬事開頭難,如今有了曹家和王絳的支持,剩下的應該也不太難做了。

  甚至,白雲庵已經迫不及待的見一趙禎,將學堂的名字,也寫到了那個大商號的股東列表上。

  這樣一來,大商號的估值可不僅僅只包括這一筆活錢,因為白永安的具體操作是,可恥的將中立學堂的好幾項產業,以及這些產業的相關技術,作價四十萬貫算在了這所大商號的股份里。

  而且,他的這些股份都是甲等股份,也就是掌握決策權的那部分,而不是僅有分紅權乙等股份。

  甲乙兩等股份的設置,其實在融資過程當中還是頗造成了一些困難的。

  有一些富商巨股就不喜歡這種自己掏錢,還說了不算的感覺,倘若不是中立學堂背後有皇帝的影子,想來他們更不願意出錢。

  反倒是那些官宦世家們,本著討好小皇帝的想法,或多或少的都購買了一些股份。

  而那些將門世家,宗室勛貴,除了流態后以及其親近的那些人之外,都付出了數額不菲的代價換取了這家商號的股份。

  他們認為,這是他們忠誠的表現。

  雖然太后還在臨朝執政,像皇帝也看不到親政的希望,但他們都清楚。未來肯定是屬於皇帝的。

  因此提前結下一個善緣也是一件頗值得的事情,更何況還有現成的分紅銀子可以拿。

  能夠和皇帝一起分潤好處,再怎麼吃虧,也是容易和皇帝搭上關係的。

  光是這一點,平時在家無所事事,基本上都靠皇帝恩澤過活的這些將門世家們,當然知道有多麼重要了。

  這樣一算計,丟進去幾萬貫銅錢,那根本就不算什麼。

  甚至很多人都像曹家那樣,希望能夠在更加具體的產業上達成合作,這樣搭上關係的路子就更廣闊了。

  而且,現在的趙禎還不知道,有些人已經開始盤算,將自家的某些產業也作價入股到這個大商號當中。

  即便拿不到甲等股份也是好的。

  當然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名字的大商號,其估價更是已經高得離譜,即便是將產業整個併到最高一層的母公司去,也占不了多少股份,更何況最高層的股份可不是不會輕易給人的,那時候的趙禎,已經學會用二三級的控股公司來與人做買賣了。

  至於現在,他還得繼續盤算拉誰下水比較合適。

  朝廷大員作為他重點籠絡的對象,在持股這方面得到了較大的保護。

  比如說王家,他們就將和血糖以及大商號各自分別成立一系列的商號,同時應對產業合作和幕後持股所需的各種名義。

  為此王家實際上的復出恐怕遠遠超過承諾的數字,但王曾現在身體很好,王家也不用擔心拿不出錢來——反倒是另外一名宰相張知白,他因為身體原因,而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太多錢才來,要知道宋朝的醫藥價格也並非想象當中的那麼便宜,更何況。醫學的落後,讓這些有權位的人,更願意在健康上花錢。

  所以,他們家應該是沒有閑錢來和趙禎一起折騰的。

  甚至趙禎都不知道該不該主動去拉攏對方。

  不去拉攏的話,按說在張知白已經明確表態支持她的情況之下,好像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他的心中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畢竟大部分表達效忠之意的臣子,都可以從這裡分潤的好處,堂堂的張大宰相似乎不應該被漏下。

  去拉攏的話,又擔心會影響了他治病的花銷。

  不過正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石景潤卻為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就在王絳離開之後不久,張知白為他送來了五十兩金子。

  這是他以前得到過的一次賞賜,雖然因為花銷巨大而耗費了一些,但這次他從其他地方又挪進了一些,把原來的數又湊了出來。

  五十兩金子,在這個剛剛承平沒多久的天下,還是頗為值錢的。

  而且在趙禎的安排之下,這些金子被乾脆作價一萬貫,參與了占股比例的計算。

  這無疑是對張知白一家莫大的眷顧。

  然而皇帝卻不許任何人身上,彷彿是在擔心這會替張知白惹上莫大禍事一般。

  但是消息很快就不脛而走,尤其是在學堂方面終於明確的邁出了產業化的第一步之後。

  石景潤的蒸餾酒產業,此時在學徒們的幫助之下,已經小有規模。

  即便自己釀的酒無法滿足平時的生產,但他們也可以到外面去購買散裝白酒,然後回來蒸餾。

  再加上蒸餾過程當中的一些小創意,比如橘皮調味之類的手法,玉津園裡的這些出產,很快就在汴京城裡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更何況,還有石延年這個推波助瀾的傢伙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