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將難求之蔣柏里(四)
蔣柏里以他對日本軍史獨到的研究,以奉軍官耳聞能詳的日俄戰爭和軍神乃木希典為例,談及日軍在日俄戰爭中的表現:
「國內外軍史及軍事家都認為,日俄戰爭中日軍海陸軍的全面勝利,標誌著日本作為一個強國出現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個事實是,日本的勝利,其實是慘勝。
以戰後號稱日本『軍神』的乃木希典的戰術來看:自1904年6月下旬始,他以3個師團、2個預備團、2個野戰炮兵旅團共5。6萬人兵力和386門大炮的絕對優勢,卻採用了空前的『肉彈自殺戰術』,向旅順3。3萬俄軍發起3次總攻,歷時近百日。日軍狼奔豕突,血肉橫飛,乃木用人海,地道,夜襲,甚至組織了三千五百名頭綁白布的敢死隊衝鋒,均以失敗告終,戰死日本軍人5萬餘人,旅順仍在俄軍手中。對此,連大力舉薦乃木的山縣也主張撤乃木之職,追究其敗因。然而,明治天皇從為了要讓民眾軍人能盲目服從天皇信仰的愚民愚軍政策需要而否決了山縣提議,保了乃木敗將。
其實,在這場攻防戰中,乃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愚將、敗將。戰鬥在進行之中,許多戰死士兵的乃木部下家屬,在東京向乃木住宅扔磚瓦,叫罵其為『殺人鬼』。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1906年1月14日,乃木希典拋下數萬日軍的白骨和兩個兒子的屍體回國。在回國途中,乃木於船上迎風灑淚,賦詩曰:『皇師百萬征強虜,野戰功城屍做山。愧我何顏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在天皇給乃木組織的凱旋祝捷大會上,乃木希典的第一句話就是:『吾乃殺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歡迎人群中的人們痛哭一片,思念戰死的親人。在復命日本明治天皇時,他將攻打旅順而付出的慘重代價引以為咎,願以死謝罪,而明治天皇卻再次將他赦免,並賜他功一級,從二位,晉伯爵,並補軍事參議官。
以上講的是日軍的戰術與戰力的不足,即使是戰略劣勢,日華強弱之勢也是非常明顯的:日軍遠離本土,後勤補給殊為不易。新軍事的主流,是所謂『全體性戰爭』,即戰無分前方後方,所以敵方之槍械所、倉庫、糧站、車站、基地、哨所、警所等均是我襲擊之對象。日軍戰線越長,則於控制戰場能力越弱。
少帥獨具慧眼,他深知中日之戰不可避免,提前在西北、華北布局,以奉系之發展潛力,假以時日,彼消此長,我們在東北則會越來越有優勢,則日人越來越不敢輕動。
但是打敗並驅逐日人,並非僅靠徵用強大的兵力。歐洲各國,自實行憲政以來,國家的組織能力、政治機能日強,現役兵數以人口百分之一為準,每年之軍費,以國費三分之一為準。所謂『准』,講得即是度,不然謂之『窮兵黷武』。在後方非戰鬥員的勞力與生命,恐怕比前線的士兵有加重的責任與危險,而一切新設備之發源,在於國民新經濟法的成立:『戰爭所需要,還是在一個『錢』字。
東北的邊境與日本勢力範圍接觸的面積太大了,嚴重地削弱了東北軍在東北的兵力優勢。日本在關東州、南滿鐵路沿線、中朝邊境(奉天、吉林兩省)以及黑龍江背後(俄國之海參崴、伯力以及東西伯利亞、蒙古、熱河之赤峰)等地均有勢力範圍,駐有軍、警。這些地方,均是交通四通八達,滲透極為方便。奉軍處於守勢,處處被動,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
為今之計,當以優勢兵力扼守要衝,以能守日軍所必攻。各軍之間,須能互相照應且聯絡方便。對日本,當虛於委蛇,以取得長時間的穩定來求得發展。」
蔣柏里洋洋洒洒,給東北軍新老將領上了一堂很有啟發性的課,也給部分恐日懼日軍官們打了一針強心劑。這是張漢卿早就有心講述的意思,目的即是為了讓麾下的奉軍將領明了中日之間的差距,也有針對性地指出日本的弱點,從而使奉系軍官能把深藏在心底里多少年的恐日情緒減弱一分。
許多人之前並不看好蔣,對少帥如此大張旗鼓地高調使用蔣柏里百思不解,現在也非常服氣,也由衷地佩服少帥的「識人之明」。
在蔣柏里的建議下,張作霖改組了現有軍事部署。關外駐軍,統一改編為東北邊防軍,以張作相為司令,負責應對盤踞在大連的日本關東軍,以及扼守吉林、奉天與朝鮮邊境,轄有東三省及興安河,在戰時以防日軍朝鮮軍增援。司令部建在營口,下轄姜登選27師、於珍30師和李景林第6師,共3個師。
以吳俊升為東北(鐵路)護路軍司令,下轄萬春麟第29師、邢士廉第4師、馬龍潭第10師,共3個師。司令部建在長春。
以孫烈臣為華北軍司令,統一統領關內諸省軍政事務,節制天津及熱河、察哈爾、綏遠3省,並調度湯玉麟第5師、張景惠第16師,以及汲金純第28師,共3個師。
連同蒙古「安蒙軍」特戰旅及4個騎兵旅組成的第26師三萬餘兵馬,至此東北軍已擁有10個師30萬人。張作霖此前所說並不為虛,此外尚不包含由張漢卿掌握的西北人民軍建制中的4個師。
為了避免駐軍的出動給日方造成出兵的借口,張漢卿與蔣柏里一道,效仿後世在東北試點成立了武裝警察部隊,簡稱武警部隊。以所降皖軍做整編后冗餘部隊一部份作為武警部隊的基礎,另在各省本土招募。武警部隊最高首長為司令,由張作相兼任。在各省成立武警支隊,首長為支隊長,軍銜為少將,約轄萬人。各武警支隊其實是無炮的旅建制,其好處是各地治安不會再依靠軍隊,使名義上部隊的數量減少,使部隊機動成為可能,而且另一方面也讓批評軍人干政的民主人士沒有了借口。張漢卿前生最欣賞的紅條格子武警服也在他親自「設計下」出爐,一改民國初警察「白匪軍」形象,使奉軍在民國國民心中比其它軍閥有了較好的印象。
在各地、市成立武警大隊,首長為大隊長,軍銜為中校。縣、旗成立中隊,首長為中隊長,軍銜為上尉。武警部隊列入人民軍序列后,陸續撤銷各省保安司令部。
為加強軍隊各部之間的聯繫,張漢卿大力裝配無線電通訊設備,年底將無線電台裝配到師級。在京、津、東北三省各地省部及各司令部之間還架設了電話,以加強聯繫。
為使工業經濟能與國防工業充分結合,用最少的錢完成工業積累及軍工進步,張漢卿模仿後世成立「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工委」,以蔣柏里為主席,開始對軍工產品的扶持及規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