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凝血之玉(七)
穿過這片胡楊林,夕陽已經墜入了山間,眾人透過朦朧的夜色,看見了前麵那條蜿蜒而上的神秘山穀。
“今夜,我們就在此地紮營,明天一早進山。”秦風觀察了一下前方的山穀,轉過頭對眾人說到。
經過這幾天的顛簸,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一下,養精蓄銳,然後再行探墓。於是,眾人各自紮起帳篷。我先替藝凝和唐心把帳篷紮好,再把我的那一頂帳篷紮了起來。
藝凝和唐心則在四處收集著一些木柴,然後在大家紮起的帳篷中間燃起了一堆熊熊的篝火。
大家團坐在篝火周圍,享受著火在這個秋夜帶給我們的溫暖和光亮。
“吉日格拉,傳說,成吉思汗手握凝血出生,據你了解,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啊?”眾人吃著簡單的晚餐,笑意苒苒熱情的聊著。
我看著身邊藝凝那如花的笑顏,漫天星光和火光照耀在每一個人的臉上,顯得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美好。我多想,這一刻,能夠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作為蒙古民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存在,從成吉思汗誕生之日起直到現在,世界曆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可謂汗牛充棟,其中不乏蘊含著一定的傳奇色彩。
就拿其出生來說,成書於蒙元時期的史書記載,成吉思汗出生時“右手握有凝血”;而在成書於十七世紀以後的蒙文史書中,則說他出生時“妙相俱全,生為金剛手的轉世”。
關於成吉思汗的出生,最權威的記錄當屬《蒙古秘史》,其原文譯文如下:與塔塔兒廝殺時,也速該妻訶額侖正懷孕,於斡難河邊迭裏溫孛勒答黑山下生了太祖。太祖生時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凝血。因是在擄得帖木真兀格來時生人,故就名帖木真。
在這段記載中,不僅提到了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和起名緣由,還講到了一個“超自然現象”,即太祖生時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凝血。
其他成書於蒙元時期的史書,記載也大同小異。如《聖武親征錄》中有“時我太祖聖武皇帝始生,右手握凝血”;《史集》中為“他的右手掌心裏握著一小塊幹肝塊似的凝血”;《元史·太祖紀》則是“手握凝血如赤石”。
那麽,“手握凝血”到底蘊藏著什麽樣的內涵呢?《蒙古秘史》的多個譯注本以及《聖武親征錄》中沒有進一步提及。而《史集》認為是“幸福的預兆”,《元史》則認為是“誌武功也”。
法蘭西漢學家伯希和認為,“手握凝血”而生的說法是一種傳說,最早可追溯於佛經《阿育王的故事》。他認為,這大概是古老的佛教傳承在亞洲的遊牧民中間形成了一種民間故事而廣泛地流傳。
不過,伯希和的觀點似乎沒有有效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因為《阿育王的故事》中相關內容,與《蒙古秘史》等書的記載不甚一致。《阿育王的故事》中是這樣敘述的:有王,名摩因陀羅西那,其王生子,手似血,身似甲胄,有大勇力。
麵對“血手胄身”的兒子,摩因陀羅西那王“心生恐怖”。於是詢問相師,得到的回答是這個孩子“當王閻浮提”。
坦誠的說,“手似血”與“手握凝血”,還是有著比較大的不同。更何況,倘若這種佛教傳說在亞洲的各遊牧民族中有著廣泛流傳,那麽在這些遊牧民族的傳說敘事中早就應該有所體現才對。
但是,自匈奴興盛於北方開始至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的近千年裏,生活於蒙古草原乃至中亞的各遊牧民族當中,幾乎找不到類似“手握凝血而生”的敘事傳說。即便是在一直與遊牧民族頗有淵源的突厥語係各民族中,也很難找到這類記述。
而聯係到《元史》中“誌武功也”的說法,似乎可以印證這種“超自然現象”,幾乎可以直接與用兵、征伐等聯係起來。在《史集》中,成吉思汗“手握凝血出生”的“超自然現象”,已經與主宰世界的寓意有了聯係。該書敘述道:他的額頭上有著征服世界、掌握世界的明顯標誌,他的麵容透露出幸運與威武的光輝。”吉日格拉喝了一大口馬奶酒,繼續對眾人說到。
“自十六世紀下半葉,藏傳佛教大規模傳入蒙古地區以後,蒙人的思想和曆史觀有了明顯的改變。
因此,成書於這一時期的蒙文史書中,成吉思汗“手握凝血”出生說法已不多見。除收錄《蒙古秘史》相關內容的《黃金史》、《阿薩拉黑齊史》,以及《寶貝數珠》外,其他蒙文史書均沒有了“手握凝血出生”的記載。
在這一時期,關於成吉思汗的出生,出現了另外一些說法。比如,《譬如白史》中說成吉思汗生為“金剛手的化身”;《小黃金史》則說成吉思汗的出生是受命降伏十二個苦害眾生的暴君;《蒙古源流》說他出生時“妙相俱足”;《水晶鑒》則說成吉思汗出生時天空中出現彩虹橫掛等吉兆。”
“後期這些蒙文史書中的記錄,顯然是受到了藏傳佛教的影響。他們有意的將“手握凝血”與“金剛手”做了巧妙的轉換,目的是為了將成吉思汗與佛掛起鉤來,為順利地在蒙古地區傳教鋪平道路。”秦風在吉日格拉說完後,緩緩補充到。
“相較於後期的“金剛手的化身”之說,我更傾向於,“手握凝血”從最初的預示流血殺戮和“誌武功”,到中期的“世界統治者的象征”,其與成吉思汗“應天命而生、征服世界”的輿論不謀而合。”我看著秦風和吉日格拉,緩緩講出了自己的觀點。
說完,我撥動了一下麵前的篝火,讓它燃燒的更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