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上古昆侖經> 第81章 汗陵魔盒(九)

第81章 汗陵魔盒(九)

  直到此時,眾人仍是不敢相信,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然會出現在成陵之內!

  秦風緩緩將蘭亭序收起,放回木盒之中。“真乃千古奇聞!真乃千古幸事!”他不由得連連讚歎。


  眾人被秦風的情緒帶動,都是大受感染。大家看著秦風輕輕的合上木盒,然後不約而同的緩緩轉頭,看向祖祠正前方那具金絲楠木棺和端放在上麵的方形木盒。


  那裏麵會有什麽呢?棺材裏麵會是成吉思汗嗎?木盒裏麵又是什麽?

  眾人站在原地,半天不動。這接連不斷的刺激,讓所有人的神經都極為的興奮和激動,大家需要這麽一段時間去慢慢的冷靜和平複。


  良久,秦風長呼一口氣,緩緩的踱步來到那口棺材麵前,眾人緊隨其後。大家看著麵前的這口棺材,心情自是無法言說,這隱藏世間八百多年的謎底即將要被我們掀開!還有什麽比此時此刻更加讓人難以忘記的呢?


  伸手,開盒,一切都是那樣的順其自然,一方玉璽,取出,端詳,一如往常的水到渠成,“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震驚,惶恐,一場突如其來的電閃雷鳴!


  秦風全身止不住的簌簌顫抖,雙目圓睜,一眨不眨,呼吸停滯,胸口起伏不停,那是心髒劇烈的跳動,額頭大顆的汗珠摔在地上,臉頰連續不斷的抽搐,嘴唇使勁開合幾次,竟發不出一點聲音!

  “傳,國,玉,璽!”從秦風的牙縫裏,一個字一個字的蹦了出來,鑽進眾人的耳朵。


  藝凝見狀,趕緊從秦風手中把這方玉璽接了過來,小心的放到棺蓋之上。秦風雙手兀自停在半空,輕輕抖動,兩隻眼睛仍是一眨不眨的盯著麵前的玉璽。


  “秦大哥。”唐心輕輕的走到秦風身邊,小心的叫了一聲。


  “啊!”秦風長長的喘了一口氣,額頭的汗珠漸漸消失,臉上的神情慢慢有所平複。“傳國玉璽!這是,傳國玉璽!”他終於能夠開口說話了。


  我自然也聽過傳國玉璽的名頭。相傳,這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藍田玉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是為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正因如此,曆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歎息。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這一玉璽,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藝凝看著我若有所思的樣子,輕聲的對我介紹著。


  “等等,藝凝,你是說這雕刻傳國玉璽的材料是,和氏璧?!”聽她說完,我震驚不已。


  “相傳,確是和氏璧。”藝凝看著我驚訝的樣子,緩緩說道。


  “眾所周知,和氏璧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相傳為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南麓玉印岩所采挖。


  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人們就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原石稱作“瑋”。


  《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為,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


  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視之石也,忠貞之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寶焉,遂命曰“和氏璧”。


  和氏璧麵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關於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應該是成語——完璧歸趙,源於戰國時期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後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相傳,後來秦王統一天下,把這塊號稱天下最珍貴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璽並永傳後世,象征著皇權與地位。綜上種種,卞和與他的和氏璧影響了中華玉文化,甚至影響了我國曆史。


  和氏璧是我國古代“傳國之寶”,舉世無雙,被尊崇為國家的象征。“荊山之玉、靈蛇之珠”為神奇珍寶,亦為無價之寶,非價值連城所可形容。


  《史記》稱和氏璧為“天下所共傳寶也”。初唐詩人楊炯《夜送趙縱》詩曰: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喻其極為珍貴。五代時,前蜀道士杜光庭《錄異記》卷七“異石”中記: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後入趙獻秦。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李斯小篆其文,曆世傳之。


  其何以彌足珍貴,令人費解,古往今來也為之傾倒。”藝凝對著我娓娓道來。


  “荊山之玉、靈蛇之珠。”聽藝凝說完,我又想起了我們在酆都地宮中所見到的那顆夜明珠,以及在無眠手記中記載的孟無眠在埃及法老金字塔裏麵看到的巨人手裏所持的雙珠。


  “這荊山之玉,指的是和氏璧,那麽,靈蛇之珠又是什麽呢?”我看著藝凝好奇的問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