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五代十國往事> 第256章 一國兩製

第256章 一國兩製

  一國兩製


  ??契丹建國,韓延徽居功至偉。


  ??當時,很多漢人為躲避戰亂而逃到草原,被契丹收留。但是中原人普遍有著根深蒂固的鄉土情懷,無時不刻都在思念故鄉,加之氣候環境、生活方式、文化差異等客觀因素,導致塞外漢人經常逃歸。連韓延徽都要開小差。


  ??漢人的逃歸雖然不能上升為政治問題,卻也是非常嚴重的人才流失、生產力流失,對契丹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而耶律阿保機對此卻是束手無策。


  ??述律平提醒他,中原漢人問題當然要谘詢資深中原顧問韓延徽啊。耶律阿保機茅塞頓開,立即找韓延徽商議對策。


  ??韓延徽沒有辜負契丹人的信任,他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那就是“胡漢分治”。


  ??即以契丹法約束契丹人,而以漢人之法管理漢人。


  ??於是,在契丹統治區,同時存在兩套管理體係。以契丹為主體的遊牧民繼續遵循遊牧法則,漢人則保持中原禮法。契丹在政治上設置“兩院製”,南麵官(中原農耕係統)、北麵官(遊牧係統),雙卡雙待。


  ??這樣一來,契丹民族可以保留草原文明的勇猛彪悍,血性善戰,不至於過早地因被漢化而迷失自我,同時又可以充分利用中原文化的先進生產力。胡漢分治,兼具其利。


  ??在契丹的征服擴張中,契丹人很注重對勞動力的掠奪,“人口”是其重點掠奪的戰略資源。例如在對室韋、黨項的作戰中,就大量俘虜對方人口,然後將其遷入契丹腹地,分散編入戶籍,使之成為“契丹人”,然後在被征服的土地上興建城池、街道,再把漢人遷入,用以填充。


  ??為了消除漢人的思鄉之情,防止叛逃,契丹人在新建城池的時候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會盡量1:1還原中原的某個郡縣,街道、村落的名稱也一並沿用,等於是山寨了中原的某個州縣、村落,然後再把原籍是這些地方的漢人遷入這個山寨版“故鄉”。


  ??如此一來,這些漢人聽到的全是鄉音,看到的全是“故土”,思鄉之情也就最大化的減小,極大降低了漢人的逃歸率。


  ??這是人類共有的智慧。例如約克郡的老鄉們移民到北美新大陸,就取名為“新約克”(紐約,Ney);奧爾良老鄉們的“新奧爾良”。


  ??除了為新移民山寨故鄉之外,韓延徽還製定了一個大福利:政府幫你脫單。史籍記載:“又為定配偶,教墾藝,以生養之。以故逃亡者少。”


  ??小夥子們,政府幫你介紹老婆,解決婚姻問題;再教你開荒種地,解決就業問題;輕徭薄賦,最大化提升幸福指數……還等什麽,快來塞外安家吧!

  ??中原地區的長期動蕩與塞外契丹招賢納士的聯合作用之下,中原漢人大量湧入草原,“闖關東”成為了潮流。


  ??按照曆史規律,中原王朝(唐)衰微,逐漸失去對北方草原的控製,遊牧民族(契丹)趁機完成資源整合,接下來就要南侵了。


  ??史書在描寫劉仁恭的時候,說劉仁恭翻越摘星嶺奇襲契丹主力,又不講武德地擺下“牛酒之會”騙擒契丹王子,還放火燒牧草,導致契丹不敢南侵。我們前文分析過,這種主流說法太過於自我,片麵強調中原文明的主觀能動性,忽略了契丹自身因素。契丹在劉仁恭時期不南侵的真正原因,是忙於整合塞外資源,無暇南顧。


  ??一直到了如今的李存勖時期(幽州地區歸屬),契丹雖偶有小動作,也僅僅是局限於小規模剽掠,隻傷毛發,未觸及筋骨。


  ??對此,很大一部分人士給出的解釋是河東政權為了與朱溫集團爭雄而厚結契丹,例如李克用先後兩次與耶律阿保機結拜為異姓兄弟,李存勖上台後,也以叔父禮待耶律阿保機、以嬸娘禮待述律平。


  ??顯然,這同樣是忽略了契丹自身的發展。契丹尚未完成北方的資源整合,這才是不南侵的根源。


  ??契丹的戰略是先易後難、先北後南。


  ??讓耶律阿保機製定這個戰略的,是基於三大主要因素:


  ??一,實力對比。


  ??劉仁恭、李存勖,雖然隻是中原王朝眾多藩鎮軍閥中的一分子,但他們的綜合實力照樣碾壓草原上尚未完成內部統一的其他遊牧民族,比如室韋、鐵勒等。攻打其他遊牧民族遠比攻打劉仁恭、李存勖的勝算要高。


  ??二,時間。


  ??各遊牧民族並非鐵板一塊,其內部的各部落、各氏族之間既呈總體統一性,又兼具個體獨立性,如契丹八部、鐵勒九姓。除非出現一位強人,將本民族凝聚,否則,該民族就是一盤散沙,和平時互相剽掠,戰時也是各自為戰,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所以自古以來,誰先完成本民族的統一,誰就會成為草原之主。耶律阿保機率先完成了契丹的統一,所以他必須趕在其他民族完成統一之前將其吞並。


  ??三,文化。


  ??北方遊牧民族之間有著近乎相同的生存環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在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等方麵基本大同小異,同化的阻力微乎其微。


  ??而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簡直就是兩套風格迥異、相對獨立的係統,兩種科技樹,幾乎不存在任何兼容性。並且中原文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文化優越感,以天朝上國自居,對遊牧文明的不屑和鄙視深入骨髓,斥之為蠻夷戎狄、雜胡、胡虜,將來自遊牧文明的統治視為最大的恥辱,反抗情緒異常高漲。


  ??即便遊牧民族強勢入主中原,也會遭受全方位地抵製,難以長久。故而中原人驕傲地喊出了“胡虜無百年之運”的口號。


  ??正是基於這三大主要原因,耶律阿保機才把統一北方草原作為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所以中原文明的勢力代表(劉仁恭、李克用、李存勖)才得以擁有了十幾年的相對和平穩定。


  ??以史為鑒。我們必須拋棄狹隘的種族主義,正視文化差異,從而以寬廣的胸懷理解、包容、接納不同的文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民族正是因為善於接納和吸收,師夷長技以自強,才得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相反,狹隘就會帶來盲目地自大、籠統地排外,導致閉關鎖國,自絕於世,從而導致更加落後。


  ??當耶律阿保機對北方草原完成了基本統一之後,“南侵”就是被提上了日程。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