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末帝殉國2
石敬瑭控製住河陽這個重要據點,使得晉遼聯軍進退自如,不被黃河所困,然後先派一支特遣隊扼守澠池(洛陽以西),以防止李從珂向西逃竄,隨後才緩緩逼近洛陽。
李從珂召集宋審虔等高級將領,商議著禦駕親征,爭奪河陽的可行性。結果發現諸位將領都在忙著向石敬瑭遞交投降書。
這與兩年前的劇本何其相似!彼時,李從珂一路東行,沿途將領紛紛投靠;如今,眾叛親離,諸將領紛紛棄他而去。如潮水般,勢不可擋。
李從珂自知大勢已去。
據說,當李從珂撤回到洛陽時,洛陽的百姓自發地到東門外迎接。眾叛親離的李從珂,看著仍然忠於自己的京師父老,忍不住大哭起來,“垂泣不止”,完了完了,全完了!
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勸道:“我聽說之前的皇上有難時,都駕幸蜀地,以圖興複。陛下不妨也效法先人,且去西川避難吧。”
李從珂抬起淚眼,說道:“本朝(大唐)兩川節度使皆用文臣,所以玄宗、僖宗可以避寇幸蜀。如今,孟氏早已在蜀地稱尊,我還能往哪兒逃?”
百姓們跪地痛哭,李從珂也大哭著進了洛陽城(慟哭入內)。
是啊,此時此刻,天下之大,哪裏是我容身之所?李從珂絕望了,在最後的關頭,他做出了一件失意政客常做的壯舉——舉族自焚。
自商紂自焚以來,無數軍閥在最後關頭都選擇以自焚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比如唐末的徐州時溥。如今,李從珂也選擇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傳奇的一生。
在臨死前,李從珂熱情地邀請耶律倍一同自焚。
耶律倍婉言謝絕。
隨後,李從珂派宦官秦繼旻、皇城使李彥紳將耶律倍殺害。
耶律倍自從明宗時來到洛陽以來,一直與契丹保持著書信往來,起初也隻是禮貌性地請安問好。李從珂篡位之後,耶律倍第一時間將消息告之契丹,並將中原虛實和盤托出,慫恿契丹南下,趁火打劫。
也許李從珂並不知道這個高級政治難民耶律倍,吃裏扒外、裏通外國,做著契丹人的高級間諜,但他還是要在最後的時刻殺死耶律倍。用這種極端無恥的手段報複石敬瑭,你搶我江山,我殺你大爺!
當然,李從珂絕不是為了殺他大爺而殺他大爺。他是要給石敬瑭出難題。
李從珂太年輕了。實際上,他留著耶律倍,才是對石敬瑭和契丹人的最大報複。試想一下,如果石敬瑭攻破洛陽,解救了耶律倍,他該怎麽處理,送回契丹老家?殺死?
耶律倍為什麽要棄國投唐?不就是因受耶律德光的猜忌嘛,而且他在來到後唐之後,還向明宗李嗣源進獻了契丹的地圖、官印等充滿政治象征意義和軍事意義的物品,實力賣國啊!且耶律倍精通漢學、漢法,善於治理中原漢地,無論是接回契丹,還是留在中原,都讓耶律德光不放心。
如果石敬瑭揣度聖意,秘密殺死耶律倍,那就等於給自己埋了一顆雷,耶律德光隨時可以“替兄報仇”,拿掉石敬瑭,另立傀儡。
不管李從珂是怎樣考慮的,總之,他派人殺死了耶律倍。
李從珂的皇後——劉皇後,命人在宮殿內堆積柴薪,準備把皇宮付之一炬。皇子李重美予以阻止,說石敬瑭入主洛陽之後,肯定不會露宿街頭的,如果我們把皇宮都燒了,他必然要發動民力,興築宮殿,到頭來,受傷害的還是無辜百姓,我們臨死前,就不要再給百姓添負擔啦!
於是,劉皇後放棄了破壞皇宮的計劃。
曆史上關於李重美的記載並不多,基本就兩件事,一是打開洛陽城門,任由百姓逃亡,而不是驅民登城,魚死網破;二是給石敬瑭保留宮殿,而非玉石俱焚。
從這段簡短的記載可以看出,李重美是個頗得民心的帝國接班人,如果日後能順利登基的話,應該是一個明君聖主。
可惜,他的生命在這一刻戛然而止。
王德妃對曹太後說道:“事情雖然緊急,卻也不是無藥可救。依我之見,我們最好先躲避一下,等咱姑爺來了再說。”曹太後是石敬瑭的嶽母,石敬瑭的妻子是曹太後的親女兒。王德妃打算借助這層關係苟且偷生。
曹太後一向與世無爭,在李嗣源活著的時候,就處處忍讓王德妃。想不到在生死抉擇的時刻,曹太後表現得尤為剛烈。
曹太後說道:“我家至此,何忍獨生?妹妹,你自便吧。”視死如歸。
王德妃帶著小李從益躲進了球場,得以保命。
公元936年,閏11月26日,李從珂與劉皇後、曹太後、皇子李重美、嫡係親信宋審虔等,攜帶傳國玉璽等信物,登上皇城北城門樓(玄武樓),自焚而死。
“五代”中的第二代——“後唐”,就此滅亡,後晉取而代之。
李克用沿襲了蕃禮,廣收養子,軍中凡是驍勇善戰、能力突出的,都被他認作養子用以籠絡,誰也說不清李克用究竟有多少養子,李克用還把他們編成一支特殊作戰力量,番號是“義兒軍”,很多為人熟知的養子都曾擔任過這支部隊的統領(義兒軍使)。
其中最有名的養子有九人,如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孝、李存信等。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單獨為他們編了一個《義兒傳》。
李克用打江山,靠的是這幫養子,而最終社稷的毀滅,也是這幫養子,或者說是養子製度。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終結了李克用直係血脈(李存勖)的統治,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又終結了李嗣源直係血脈(李從厚)的統治,並最終使後唐滅亡。
當天晚上,石敬瑭進入洛陽,住進了自己的舊宅。後唐軍隊解除武裝,聽候發落。石敬瑭安撫勸慰,宣布一律赦免;命親信愛將劉知遠負責維護京師治安。
洛陽城順利地完成了權力交接,和平解放,城裏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