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六)

《天下第一哲學》(四十六)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四十六篇《周易·升》文譯解

  (原文)

  “ (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允升,大吉。孚乃利用禴,無咎。 升虛邑。王用亨於歧山,吉,無咎。貞吉,升階 。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譯文)

  “四十六、上升發展,非常亨通的事情,並利於德行高尚之人的效力;不用擔憂,向南方發展,吉祥。


  公平正義的發展上升,非常正確。把愛民作為根本,才利於四時之祭,沒有過失。使那些落後空虛的城邑盡快發展上升起來。君王推行發展的方針措施,就通達順利像擁有岐山那樣吉祥而無咎害。前途光明,一步一步的上升發展。深謀遠慮的思考,如何使國家發展上升,才有利於社會不停止的向前。”


  (解說)

  “升”:上升,升起。本篇題目立論的是“國家發展上升,是非常正確的事情,並有利於德行高尚的人出來效力,不用擔憂,向南方開辟發展,正確。”這就是本篇的主題,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且,目標是朝著南方開辟發展,這裏的“南征吉”符合西周中期開辟發展的曆史背景。


  “允升,大吉。”


  “允”:誠實,公平。這句話是說“公平正義的去發展上升,才是好事情。”這是承題目裏的“南征吉”之意,所體現的是反對戰爭,應公平的去實現國家的發展與上升。


  “孚乃利用禴,無咎。”


  “孚”:愛。“禴”(yuè):四時之祭。


  本句依然是強調在發展過程中要以愛民為根本。本句是說“有了愛民作為根本,才有利於四時之祭,沒有害咎。


  “升虛邑”。


  “虛”:空虛,不真實。“虛邑”:落後的城市或地區。本段雖三個字,但講述了一個道理,這是說通過國家的發展上升,也就把那些落後的地方帶動起來。


  “王用亨於歧山,吉,無咎。”


  本段是借曆史事件來說明道理,是借周人擁有岐山(周人的發祥地)享有封國地位,說明周初得民心而使國力不斷的發展壯大。因周人有了岐山才有了根基,才有後來的大發展。這是借周王擁有岐山,是愛民的結果,愛民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愛民是有利無害的事情。


  “貞吉,升階。”


  “階”:台階。本句是說“前途吉祥,應一步一步的上升發展。這是用台階來比喻,國家上升發展,會一步一個台階的那樣上升。


  “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冥”:昏暗,深遠,深思。“冥升”:其意指深謀遠慮的思考如何使國家發展上升。“利於不息之貞”,其意是“有利於不停止的向前發展”。有了堅持愛民的基本原則,又有發展的思考規劃,自然國家上升發展才不會停滯。


  本篇是闡述國家發展上升的道理,而中心是強調愛民作為立國的根本,才有利於大人的出現與效力,才有利於社會向前發展。


  我們再看看明代還是奉敕編修的《周易大全》一書裏,對《升》的注釋。


  隻看對今本《周易·升》卦爻辭的注釋,刪去屬《易傳》注釋文的注釋。


  “[周易下經】第46卦-升卦?地風升卦(巽下坤上)-(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十六》


  《傳》: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物之積聚而益高大,聚而上也,故為升,所以次於萃也。為卦坤上巽下,木在地下,為地中生木,木生地中,長而益高,為升之象也。


  【原文】升卦?卦辭: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傳》:升者,進而上也。進升,則有亨義,而以卦才之善,故元亨也。用此道以見大人,不假憂恤,前進則吉也。南征,前進也。


  《本義》:升,進而上也。卦自解來,柔上居四,內《巽》外順,九二剛中而五應之,是以其占如此。南征,前進也。


  ○朱子曰:升南征吉,異《坤》二卦,拱得個南,如看命人虛拱底說話。


  ○董氏曰:升者,柔進而上也。柔進而上,所以元亨,由卦才之善也。


  ○潘氏夢旗曰:升,自下而上者也。乃升之初,宜擇所從,惟見大德之人則無憂,向陽明之方則得吉也。


  ○中溪張氏曰:升,進也。升而上之,則有大通之理,是以元亨。大人,三也,用見五應之也。勿恤勿勞,憂恤也。南征,前進也。二能前進以應乎五,則吉矣。《明夷》合《坤》《離》成卦,故九三亦謂之南狩。


  ○雲峰胡氏曰:木生於地,有進而上之象。《巽》下《坤》上,《巽》《坤》之中有《離》,故有南象。自《巽》而《坤》,其行自南,故有南征之象。《晉》與《升》皆取進之義,《晉》則《明夷》出於地上,方進而未已,故不假言亨。升則木方生於地中,他日可必其進而未已,故言元亨。欲進於位者,用見有位之大人,則不憂其位之不進。欲進於德者,用見有德之大人,則不忙其德之不進。然易以陽為大,凡言大人者,皆陽爻也。萃見大人,六二見九五之大人也。《升》見大人,六五見九二之大人也。六五能下應九二之剛中,則不必憶而有南征之吉,專以德之進而言也。


  ○隆山李氏曰:升首曰元亨,何也?以畫言也。與《蠱》、《鼎》、《大有》皆九居二,六居五,故皆曰元亨。此蓋主陽剛之畫,有應於上而言之也。


  【原文】


  初六:允升,大吉。


  《傳》:初以柔居《巽》體之下,又《巽》之主,上承於九二之剛,《巽》之至者也。二以剛中之德,上應於君,當升之任者也。允者,信從也。初之柔《巽》,唯信從於二,信二而從之同升,乃大吉也。二以德言則剛中,以力言則當任。初之陰柔,又無應援,不能自升,從於剛中之賢以進,是由剛中之道也,吉孰大焉?


  ○潘氏曰:初六陰柔在下,無應於上,本不能升,密比九二剛中之臣,陰陽誌合而相允,九二援而升之,所以大吉。賢者在下而無與,非遇特達之知,何以自奮哉?


  《本義》:初以柔順居下,《巽》之主也。當升之時,《巽》於二陽,占者如之,則信能升而大吉矣。


  ○王氏大寶曰:柔自下升,以剛而孚,允升之象。柔得剛而大,大吉之象。


  ○雲峰胡氏曰:晉三眾允下,為二陰所信也。升初允升上,為二陽所信也。以陰信陰,不過悔亡。以陽信陽,故大吉。


  【原文】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傳》:二陽剛而在下,五陽柔而居上。夫以剛而事柔,以陽而從陰,雖有時而然,非順道也。以暗而臨明,以剛而事弱,若黽勉於事勢,非誠服也。上下之交不以誠,其可以久乎?其可以有為乎?五雖陰柔,然居尊位,二雖剛陽,事上者也。當內存至誠,不假文飾於外,誠積於中,則自不事外飾,故曰利用禴,請尚誠敬也。自古剛強之臣,事柔弱之君,未有不為矯飾者也。禴,祭之簡質者也。雲孚乃,謂既孚乃宜不用文飾,專以其誠感通於上也,如是則得無咎。以剛強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當升之時,非誠意相交,其能免於咎乎?

  《本義》:義見萃卦。


  ○建安丘氏曰:二與五為正應,九二為《巽》木剛直之《乾》,六五在《坤》地之中,而能生木者也。二五相而相孚,猶用薄祭,亦可薦之於神明矣。


  ○臨川吳氏曰:二剛中而應五,然五柔未易速孚,故必待既孚於五,而後乃利用禴也。禴者,宗廟之禮,薄於常時者。然誠孚於上,而後用禴,則上不疑其簡,故無咎。


  ○中溪張氏曰:萃六二以中虛為孚,而與九五應。升九二以中實為孚,而與六五應。二爻虛實雖殊,其孚則一也。孚則雖用禴而亦利,故二爻皆曰孚乃利用禴。彖言剛中而應,指此爻也。


  ○雲峰胡氏曰:萃與升相反,萃之二曰孚乃利用禴,則宜如《損》六二十朋之龜,言之於反卦六五可也。今皆在下卦中爻言之,何哉?萃六二求萃於上,升九二求升乎上,故其義同。萃六二以柔而應九五之剛,升九二以剛而應六五之柔,其以至誠感應則一也。故爻辭同,而彖傳剛中而應之辭亦同。


  ○李氏元量曰:萃之二柔也,則疑於進之易,故引吉無咎,而後孚乃利用禴。升之二剛也,剛則能審義以進,故即其才孚乃利用禴而無咎也。


  【原文】


  九三:升虛邑。


  《傳》:三以陽剛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順之,復有援應。以是而升,如入無人之邑,孰禦哉?

  《本義》:陽實陰虛,而《坤》有國邑之象。九三以陽剛當升時,而進臨於《坤》,故其象占如此。


  ○雲峰胡氏曰:陽一故實,陰二故虛。九三進臨坤陰,如入無人之邑,其升如此之易者,剛正故也。


  【原文】


  六四:王用亨於岐山,吉,無咎。


  《傳》:四柔順之才,上順君之升,下順下之進,已則止其所焉。以陰居柔,陰而在下,止其所也。昔者文王之居岐山之下,上順天子而欲致之有道,下順天下之賢而使之升進,已則柔順謙恭,不出其位,至德如此,周之王業用是而亨也。四能如是,則亨而吉且無咎矣。四之才固自善矣,複有無咎之辭辭何也?曰:四之才雖善,而其位當戒也。居近君之位,在升之時,不可複升,升則凶咎可知,故雲如文王則吉而無咎也。然處大臣之位,不得無事於升,當上升其君之道,下升天下之賢,已則止其分焉。分雖當止,而德則當升也,道則當亨也。盡斯道者,其唯文王乎?

  ○進齋徐氏曰:岐山在禹貢雍州境南,《坤》西南象王,蓋指文王而言。六四《坤》體本順,又以柔居柔,順之至也。以順道而升,此岐之王業所以亨也,故有吉而無咎。或曰:《升》卦二、四不言升,何也?曰:五,君位也。二應五,大臣也。四承五,近臣也。其位不可升也,升則疑於五,而有逼上之嫌矣。故在二言孚,在四言順,其義可槩見矣。


  《本義》:義見隨卦。


  《或問》:亨於岐山,朱子曰:隻是亨字。此是王者有事於山川之卦。


  ○王亨於岐山與亨於西山,隻是說祭山川。


  ○問:《升》、《萃》二卦,多是言祭亨。萃固取聚義,不知升何取義?曰:人積其誠意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義。


  ○雲峰胡氏曰:隨上體兌,兌正西羑裏,視岐山為西方,故曰西山。此卦上體坤,《坤》位西南,故隻曰岐山。山皆以在上卦取象。《萃》曰亨曰禴,升亦曰亨曰禴。萃取精神之聚,可以事鬼神。升則言人能聚精神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義。


  【原文】


  六五:貞吉,升階。


  《傳》:五以下有剛中之應,故能居尊位而吉。然質本陰柔,必守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貞固,則信賢不篤,任賢不終,安能吉也?階所由而升也,任剛中之賢,輔之而升,猶登進自階,言有由而易也。指言九二正應,然在下之賢,皆用升之階也,能用賢則匯升矣。


  ○沙隨程氏曰:下應剛德之臣,自二升五,如階有級,此人君升進賢臣之象。


  《本義》:以陰居陽,當升而居尊位,必能正固,則可以得吉而升階矣。階,升之易者。


  ○朱子曰:六五貞吉,升階,與萃九五萃有位,匪孚,元永貞,悔亡,皆謂有其位,必當有其德。若無其德,則萃雖有位,而人不信,雖有升階之象,而不足以升矣。


  ○雲峰胡氏曰:九三升虛邑,六五升階,皆象升之易也。九三剛正,故無戒辭。六五先貞吉之占,而後升階之象者,謂升而不正則不吉,雖有升階之象,而不足以升也。


  ○揚氏曰:六五以柔得尊位,其進甚易,故曰升階。


  ○雷氏曰:六五貞吉,升階階,儒以為踐祚,蓋貞吉然後可以升天子之位也。


  ○中溪張氏曰:《坤》為上,故曰階。六五柔進而上行,貞正則吉。階而升之,則由岐山而豐鎬,可以尊處九陛之上矣。


  【原文】


  上六: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傳》:六以陰居升之極,昏冥於升,知進而不知止者也,其為不明甚矣。然求升不已之心,有時而用於貞正,而當不息之事,則為宜矣。君子於貞正之德,終日乾乾,自強不息。如。上六不已之心,用之於此,則利也。以小人貪求無已之心,移於進德,則何善如之?《本義》以陰居升極,昏冥不已者也。占者遇此,無適而利,但可反其不已於外之心,施之於不息之正而已。


  ○馮氏去非曰:冥升猶言冥行也。


  ○中溪張氏曰:上六處《坤》之上,升之極,猶之晦冥陰暗而猶升焉,此進而不息者也。然貞而不息叫利,不貞而不息則何利之有?若能以升位之心而移之於升德,則譬山之積塵,海之積汙,愈增高大也。


  《易》曰: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詩》雲:文王之德之純,純亦不己。此非利於不息之貞也歟?

  ○蘭氏廷瑞曰:冥者,晦也。《升》、《豫>皆以陰升居上位,故《豫》曰冥豫,《升》曰冥升。


  ○雲峰胡氏曰:《豫》上六冥豫,戒以成有渝。《升》上六冥升,戒以利乎不息之貞者。《豫》上《震》,《震》,動也。欲動其悔過之心,變其《豫》不為《豫》也。《升》上《坤》,《坤》,順也。欲順其不已於進之心,移於不息之貞也。”


  《周易大全》是有明代胡廣、楊榮、金幼孜等四十多位進士共同編撰。是一部匯集前人《易》學觀點的著作。是明永樂年間皇帝下令編修的《五經四書大全》中的一部。


  我們連此舉例,已舉例帝製裏的幾部對今本《周易》是奉皇帝下令編修的注釋,其特點在編修注釋中不凡大量引用前人的說法。不過從那些注釋中來看,猶如天方夜譚。不知那時考取的進士是咋考《周易》內容的,考官又是如何能看懂考生的《周易》考題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