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洞穴
昏暗的洞穴中,燃盡的的火折子斜臥在地上,骨碌骨碌地滾了一圈,輕撞在阮桃的膝蓋上。
此時鳳玦已經陷入了半昏迷的狀態,此間安危係於她一身,她不得不更加謹慎。
這裏沒有任何藥材,阮桃所能做的就是通過針灸刺激穴位壓製毒發。
然而這次的毒來勢凶險,竟已不能使用常規的方式壓製。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阮桃頭上的汗珠越來越多,但她依舊在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鳳玦激烈地掙紮了一下,巨大的推力使阮桃驀地被他撲倒在地。
阮桃吃痛,卻來不及在意磕碰到的小傷,抓起他的手腕再次診脈細細感知他體內紊亂氣息的運行規律。
忽然,阮桃的餘光瞥見一點銀色的光芒在漆黑的洞穴中亮起。
她伸手去觸那一縷光芒,卻摸到了一根通體寒冷的針。
正是剛才摔倒間從阮桃懷裏掉出的,也是阮桃剩下的唯一一根冰魄針。
看到這一枚冰魄針,阮桃眼前一亮,指尖撚著它,心底漸漸生出一個新的想法來。
冰魄針乃極北之地的秘寶,是早年無量道人遠遊時所得。
其針性質極寒,卻又具有陰陽二類。
屬陽之冰魄針,銳不可當且堅不可摧,具有透骨穿心之能。
屬陰之冰魄針,則秉性柔和,可封血脈、止氣淤,有護心脈定神魂之效力。
而這一枚冰魄針,便是阮桃手所擁有的唯一一根屬陰的冰魄針。
現下既已無更好的辦法,未曾不可一試。
念及於此,阮桃便伸手去觸,摸清鳳玦的經脈運行,以冰魄針在鳳玦的任督二脈所行之處各紮一針。
隨後,她便感覺到鳳玦的脈象由如同脫韁野馬般左突右跳轉而變得逐漸平穩下來,隻是還未清醒。
阮桃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才發覺身後亦已被冷汗所浸透,內裳濕漉漉的緊貼在身上,極為難受。
她小心翼翼地扶著昏迷不醒的鳳玦,將他安置在幹燥的幹草上,隨後便開始琢磨接下來的打算。
現下最重要的事便是如何獲取水源與食物。
他們所在的,隻是最靠近洞穴的一處地方,而在被幽深的黑暗籠罩的未知之下,還有通往洞穴深處的更為曲折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方才沿途聽到的水聲,便是從洞穴深處傳來的。
雖然探索未知的領域並非萬全之策,但她也不能坐以待斃。
思索片刻,她拿出身上僅剩的兩個火折子,一個放置在鳳玦的身旁,另一個由竹筒內拔出輕輕吹燃。
隨後,阮桃又拾起了地上的一塊邊角尖銳的碎石,準備用於行進的路途上標記,以免迷失。
準備妥當之後,她便走進了那一片深沉的黑暗之中。
起初的路徑較為狹窄,僅能供兩人並肩通行。
阮桃舉起手中的火折子,借著微弱的火光,仔細地觀察著四周。
洞穴的頂部是一片緩慢地往下滴落的鍾乳石,想必那滴水的聲音便是由這兒傳出來的。
較為奇異的是洞穴之中並沒有多少分岔路口,即便偶爾有兩條岔路,其中一條也是一眼便可望見盡頭。
隨著不斷地深入,洞穴變得愈發寬闊起來。
直到行至盡頭,除了來路再也望不見其他的可供前行的路途時,一間石室出現在阮桃的眼前。
火折子所籠罩的範圍隻有周身的一點,阮桃隻得一手握著腰間的匕首,一手舉著火折子,探索著石室內的情況。
淡黃色的火光之下,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位盤腿而坐的老者。
極為詭異的是,他整個麵龐都是青白之色,但皮膚卻是圓潤飽滿,宛若活人一般,但作為醫者的阮桃可以輕而易舉地判定,他早已是一具了無聲息的屍體。
阮桃隻覺太陽穴忽地跳了一下,心底裏有幾分不清也道不明的奇怪的預感。
她自小與無量道人學醫,何種的病人與死屍沒有見過?
但,如此這般,具備死人的灰敗與活人的活力的屍體,卻是令她大為驚詫。
她深吸了一口氣,耐著性子繼續一寸一寸地往前,觀察周身的情況。
果不其然,有了出乎意料的發現。
就在坐化的老者身旁,放置著一個製作精巧的陶罐。
阮桃湊近了去看,隻見罐身上刻著細細密密的梵文。
更為奇異的是,這陶罐竟然纖塵不染,罐內躺著一隻狀若蟬蛹的白色蟲子。
隻是那蟲子蜷縮成一團。似乎已經死去多時。
通過這白色的蟲子與苗疆獨有的梵文,不難猜到,這陶罐便是用於煉製的蠱蟲。
而那盤腿坐於旁邊的老者,則多半是苗疆族人。
隻是不知傳聞中煉製成功便千年不死的蠱蟲,為何會早早死去。
阮桃回想起之前在無量道人那兒收藏的古書中所看到的記載。
蠱毒種類繁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蠱蟲的煉製都是由製蠱之人選用毒蟲令其廝殺至最後一隻為止方可完成。
煉製而成的蠱蟲渾體雪白,不摻一絲雜質。
正思索間,阮桃卻被不知什麽絆了一跤,好不容易才堪堪扶著石壁穩住了身形,卻意外被石塊劃破了手指。
一滴嫣紅的血順著石壁滑落,流進了某個凹槽之處。
這時,一聲機括啟動的聲音突兀地響起!
阮桃心底警鈴大作,隻恐觸動了什麽機關。
但她並沒有聽到什麽異響,隻看見身前的一處石壁之中,一個兩掌寬的小洞突兀地出現。
小洞之中,一本古樸的書,靜靜地躺在裏麵。
阮桃將其抽出,入眼便間一個大字:蠱
令她頗為驚奇的是,這顯然是記載苗疆之物的書,粗略翻閱間,入眼卻皆是中原文字。
阮桃無意間瞥見了一行似用朱砂寫成的血紅色小字,定睛一看,上書:
老夫窮畢生之力煉製世間罕有之蠱毒,奈何受奸人所害。
雖終將其斬殺,卻將要死於親手煉製的蠱毒反噬之中。
老夫一生所願,唯有將用蠱之術發揚光大。
奈何生不逢時,隻待後繼有緣之人,於洞穴中尋得老夫畢生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