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 免稅政策
草原的事,由楊嗣昌和曹文詔來負責;九邊的問題和三大營整編的問題就交與孫承宗來署理了;東江鎮當然還是毛文龍擔當,這事誰也無法代替。雖然,在政宣員隨毛文龍赴遼東、東江鎮的時候,朱由檢單獨向方正化交代過:要對東江鎮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的政宣工作特別重視,盡量多和他們幾人談談心,多談一談帝國美好的未來,以及後金愚昧無知的本質。
雖然方正化很迷惑,但是朱由檢還是重點強調:這是朕意,汝盡管執行到位即可!
安排完北疆的諸多事宜,朱由檢又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大明帝國疆域以內。
朱由檢現在可謂是誌存高遠,他要腳踏實地的為大明拚出一方天地、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
站在京師,朱由檢鳥瞰大明天下蒼生,他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在這片神州大地,為大明百姓的福祉不懈奮鬥,書寫下自己人生華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句話對朱由檢是有切身體會的,這一世,他絕不會在讓這幫子空談家再有市場。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朝開篇,氣氛就不大一樣。
“現在,朕,要說一件關乎民生的大事!這兩年陝西可以說是連年大旱,很多農田顆粒無收。並且還有向山西擴展的趨勢。諸位臣公,這事可輕忽不得啊,你們有什麽好辦法解決嗎?”
關外布置完畢,朱由檢現在最關心的事還是這裏。
朝堂上,除了朱由檢親自提拔的幾位幹吏外,那些個大臣有實幹能力的還真不多,倒不是說他們沒有才,才能絕對有,做學問、拍馬溜須倒是很在行的。不過,就算是有能力的,麵對這種狀況也沒有好的辦法。像戶部尚書李標就是很有能力的人,但他也是在魏忠賢的淫威之下,沒有太多的作為,到現在角色還沒有轉換過來。
當然,朱由檢根本就沒有指望他們,前世自己弄了17年都沒有解決好這事,現在指望他們也是白搭。
朱由檢問完話,等了好大一會,聽來聽去,見沒有一個大臣提出有建設性方案的,還是不免有些失望。
“既如此,那朕就來說說吧,諸位可聽說過“坎兒井”這事兒?”看著一眾大臣,朱由檢問道。
聽到這話,倒是有幾個人略有所思,呈恍然壯,好像想到了些什麽似的。
朱由檢暗自點點頭:還都不是孤陋寡聞的嘛。
這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係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裏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光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就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裏。
戶部尚書李標開口吭吭吃吃的說起了,他略微知道的關於“坎兒井”的事來: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衝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麵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穀,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坎兒井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
“那好,既然李尚書既然知道些這坎兒井方麵的事,那就好辦了,隨下你再多了解一番,弄清楚到底怎麽個建造法,一定要搞明白,弄透徹了才可實施!”朱由檢給李標下了死命令。
見狀,李標趕緊領旨:“臣,李標,恭領聖諭!”
“嗯,那就好。朕決意,陝西巡按馬懋才、並山西巡按曹爾楨負責督辦山、陝兩省廣造“坎兒井”諸事,發動當地百姓大量深掘井儲水。就由你戶部來具體負責,總攬此事,李大人沒問題吧?”有眉目就好,朱由檢當即做出了工作部署。
“臣,定不負聖命。”李標也是趕緊回答。
但是,朱由檢實在是不放心基層那些個官老爺們的做派了:“記住,切不可強征百姓,凡征召民夫均分發糧秣以保民安。此事不可耽擱。李大人此事要速速辦理,切不可因工程擾民而生出事端來。年前就先行準備,籌措物資。物資專項使用不得有任何截留、挪用!膽敢貪墨、挪用物資者,皆按“叛國罪”論處!斬立決!家資全部罰沒!李大人你可記住了!此事,就由你來親自督辦,如有紕漏,唯你是問!”
李標這會兒腦門都出汗了,趕緊跪倒領旨:“臣,李標恭領聖訓。所遣民夫絕不強征,所籌物資定無貪墨,否則查處一起,嚴懲一起。請聖恭安!”
“嗯,退下吧!”朱由檢知道李標是個清官能臣,交給他來督導此事也很放心。
“另外呢,朕,琢磨著,把山西、陝西兩省田賦的免掉幾年。那裏的百姓太苦了,田裏都不產東西如何交的了這田賦啊?望諸公好好議議,內閣也想想辦法,此事如何籌措。”朱由檢開始向黃立極及其內閣眾閣老施壓,看看他們會有什麽反應。
這裏要先交代一下馬懋才此人,本應崇禎三年任陝西巡按,鑒於此人的能力,朱由檢就提前安排他赴任了。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崇禎大帝可是沒時間等啊。
馬懋才,字晴江,延安安塞縣馬家溝人,馬懋才為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曆任湖廣副兵備道、禮部郎中、西蜀參議等職。敢直言,為民請命。崇禎元年(1628年)陝西大饑,餓殍枕藉。懋才奉命入陝調查,見故鄉吃人的慘景,於是將沿途見聞寫成《備陳大饑疏》,五月十八日上報災情。又曾治理四川、雲南等地區,平息苗漢紛爭。並開墾荒田,漢苗皆頌其德。
寥寥數語,可觀此人是個實幹家,又是一名善於處理民間矛盾的幹才,不可多得。
鑒於此,朱由檢才用其特長處理地方政務,而且是最艱難的陝西了。至於山西巡按曹爾楨也不是說沒有能力,但他可是個魏忠賢的人,又貪婪。隻不過現在的朱由檢因為沒有處置魏忠賢,所以也不能隨便處置那些魏黨官員,隻有瞅準了機會,看看哪些是無能昏庸之輩,再抓住小辮子幹掉。
朱由檢必須盡快把那些經受了曆史考驗的、可用之才,推到他們最合適的位子和地方上去,做到量才施用,才能盡可能的挽救於大明於危難。
經過討論,且在崇禎的再三堅持下,其結果達成總結如下:
一,陝西單列暫免田賦一年;
二,山、陝兩省相同的免賦政策是,凡戶出丁掘井蓄水工程的,附加免賦條款為:出壯丁一人者,每出丁一月,免賦期加一月,以此類推,三個月為一計算周期,達半載者則免賦期加倍,即出丁滿半年免賦加一年,也以此類推。
三,家無壯丁,舞勺(13至15的少年)、半百、壯婦出丁做副工者以半計,就是男丁的一半,出丁一個月免稅半個月。壯婦全工者同男工(難度不小);
四,書生出丁按倍計,就是為鼓勵書生為貼補家用出丁者加一倍計算。
後兩條純粹是為了鼓勵而為之的,
其一,為配合京城開展的“轟轟烈烈”的婦女解放運動,並鼓勵婦女出工為家庭減負,這樣可以讓整個社會的潛在勞動力得到釋;
其二,鼓勵書生出工,更是為了配合三年後開科所附加的條件列出來的;同時也是為了配合,將來取締大明朝立國以來製定的:取得功名不納稅的政策而為之。
這項免稅政策總算是通過了朝議,隨後既可以連同水源大開發的那道聖旨一道下發下去。
隨後,晚朝時,朱由檢又拋出了一項議案:戶部改製。
朱由檢提出:“為了配合魏公公主持的稅賦改革,朕決議,將戶部中的一部分職能單列出來,增農桑部、工商部、帝國資產管理部即國庫,各地太倉並入國庫。以後,新增三部主事均冠以尚書銜;但現在,魏愛卿暫領銜農桑部和工商部便宜行事;戶部尚書李標負責帝國資產管理部和戶部剩餘其他諸事。今後所有的稅賦、糧秣,皆由國庫統籌調撥,各地不得插手。諸多事宜還須魏愛卿與李尚書通力合作協商解決報與朕知即可。”
眾大臣一看多新鮮啊,又多了三個尚書空缺,得好好和魏公公拉拉關係了。幹嘛沒人想到巴結李標去啊?現在的眾人哪個不知道,李標能做這戶部尚書還不是魏公公同意的?還巴結李標?簡直是笑話!魏公公說了他敢不聽?這樣的改革說不準就是魏公公的意思呢。
看著這項議程討論的差不多了,朱由檢接著宣布:“因,都察院十三道以及六科給事中眾臣,“自願”到地方增加閱曆,體驗生活,一些工作還須維持,怎麽辦呢?朕再三思量,決意,將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合並一部,稱謂“監察司”。就由閑賦在家的原禦史張潑任司丞吧,授正三品銜。此監察司僅為監察天下百官之廉潔公正之職,無關刑訊、無關牢獄、亦無關朝堂。所察之事已經核實即可移交邢部,監察司有跟進督查之責。”
權利被大大壓縮,不會再有那些個朝堂相互攻訐的事發生了。朱由檢可不想弄掉了這個“言官”,在給自己扶持另一個“言官”的,這事咱朱由檢同誌不幹!
聽到“張潑”這個名字,朝堂還是有出現了一陣輕微的騷動,不少人偷偷瞟了魏忠賢一眼。
魏忠賢此時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很不好看!
為什麽是他呢?為什麽皇帝怎麽沒有提前透露呢?要知道,這裏麵還是很有道道滴。
因為,朱由檢知道這位的底細啊:
這位可是聲名顯赫的人物、被後人稱為明末朝廷股肱重臣。當年,麵對朝堂朋黨亂政、宦官專權的汙濁局麵,張潑在朝廷上能正直敢言著稱,就是後來,朱由檢當皇帝後,自己搞的那個“詔會推閣臣”吧,當時朝廷正在忙著推薦內閣成員呢,而張潑就敢上疏:閣臣宜內外兼用,以破從前成格。能選進內閣者,必須德才兼備之士。
對吧,倒是很有見地,很符合朱由檢前段讓那些在職“言官”,“上山下鄉”時所拋出的論調不謀而合滴。
張潑任曲周知縣時,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但他老成幹練、又有著淡泊明誌的心態,做事也是,“微糧令民”、“吏事多有興革”。他在征糧時,讓百姓當堂投櫃,不取加耗;他精練吏事,多所裁剪興革;並修繕城池,還多次監察地方、整飭吏治等。
你說,這樣的人不用,咱朱由檢還用誰呢?
再說了,皇帝為什麽沒有提前對任何人透漏呢?說白了還是魏忠賢的緣故。
別人給魏公公建生祠堂,這位老兄就是不予理睬,還每每針對老魏同誌“說三道四”的,被咱老魏給革籍(革職、並趕回老家)了。
就是讓他來製約“魏黨”滴。你以為朱由檢閑的,打倒一批“言官”,再豎起一個更倔的“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