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萬古尊帝> 第八百八十五章錯綜複雜

第八百八十五章錯綜複雜

  白衣人悵然了片刻,接著說:“當我來到京城後,我才知道,事情有變了。因為舉薦我的人入獄了,我也無端受到了牽連。我差一點就被抓了起來。”


  “到底,你沒有被抓起來。我記得我遇見你的時候,你整個人的狀態還很好。”瑤之儀說,“是誰救了你?”


  白衣人沉默不言。瑤之儀想了想,說:“我知道了,是襄陽王,對不對?”


  “你分析的很對,救我的人是襄陽王。襄陽王說,他那次進京,隻是給皇上祝壽,在給萬歲祝壽後,襄陽王在京師裏閑逛了一天,也就是他這個不經意的決定,救了我的性命。”


  “舉薦你的人是誰?為什麽會入獄?”瑤光問。


  “這就要關係到當時的朝廷糾紛了。眾所周知,哲宗皇帝是沒有子嗣。因此,下麵的大臣都相互舉薦自己看中的人為太子。當時,那個人之所以要保舉我最未來太子的講師,也是出於這個目的考慮。”


  “後來,徽宗親政後,就把保舉我的那個人給抓起來了。”白衣人說,“你們說說,當時那種情況,我能夠去找她們母子嗎?雖然,我也知道,她們母子在財主的家裏一定會吃了好多苦,可就算吃再多的苦,也總比跟著我丟了性命好。”


  “在遇到之儀兄之前,我簡直就是喪家之犬。”白衣人看著瑤之儀說。


  “你這麽說我就不懂了。既然徽宗皇帝抓捕了舉薦你的那個人。為什麽你後來又和我一起參加了考試?”瑤之儀問。


  “因為東坡兄的一句話。東坡兄說我朝的皇帝,從來都是胸襟廣大,善待文人。再說,那件事情已經過去一兩年了,我心裏也是存在著一絲的僥幸。我想,如果我能考上,就可以給我的妻兒謀取一個很好的生活。我不能一直要她們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啊。”


  白衣人眼望著天空,不言語了。瑤光看了白衣人一眼,能從他看似平靜的臉上看出白衣人內心的顫動。


  瞬間,瑤光對白衣人的印象有所改變了。因為瑤光認為,一個內心還在顫動的人是說明還心裏還保存著良知。而一個有良知的人又壞到哪裏去啊?

  “她們母子並不知道的你的這些苦衷,不然就不會臨死前還嫉恨你了。”瑤光如實的說。


  白衣人緩緩的舉起手中手帕,說:“這是我送給她的唯一的東西。她是那麽的優秀,她本應有著更好的歸宿。跟了我之後,她受了很多的委屈。可是,她依然對我不離不棄。對於她的這份情,我不知道該去怎麽麵對。”


  “當年,我若是知道我的命運會如此的坎坷,我就不去接觸她了。我不想讓一個美麗聖潔的人因我而墜入汙泥。”白衣人眼睛裏泛著淚光,“我依稀的記得,那天晚上,在財主府外的小溪邊,對著朗朗明月,我悵惘人生的不公的時候,在我身後所出現的那句沉重的歎息。那一刻,我的心不再是孤獨了,盡管我還沒有轉身,我還不知道站在我身後的是個怎樣的人,可我已經把自己的心和她綁在了一起。”


  “後來,我想,人和人之間真的是需要緣分。而每個人並不知道這個緣分何時才能到來。當它到來了,每個人都經受不住它的誘惑。”


  “我一直認為,那次的轉身,是我這輩子所做的最美好的事情,我所能發現的,也是最美好的期待。她靜靜的站在我身後,我不知道該用什麽詞語形容她。或許,任何詞語都無法確切的形容她的那份安靜和哀愁。”


  “她並不是美麗的女人,如果美麗隻是明豔照人,美麗隻是沉魚落雁,她離閉月羞花還有一段的距離。可是,這並不妨礙我用仙子這個詞形容她。在我心中,她就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仙子。”


  “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麽會想著要給她朗誦一首詩了。當我朗誦了這首詩後,我覺得,這是我們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


  “芙蓉隻為紅顏醉,莫道西風不銷,魂。”


  “就這麽一句詩,拉近了我們兩個人的距離。後麵的事情都很順其自然了。我以為,她在認識我之前,生活是很平靜的,是波瀾不驚的,直到她告訴我財主老爺怎麽淩,辱了她,我才知道,她所受到的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也就從她告訴我那件事情開始,我就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她,不讓她受一點委屈。”


  “當時,她哭了。月光中,她的淚水很晶瑩,我的心都要碎了。於是,很自然的,我從身上拿出一塊手帕,擦了擦她眼中的淚水。她一手拉著我的手,眼睛溫柔的望著我,輕輕的說:‘不要離開我,好嗎?’我用手輕撫著她的額頭,說:“我不會離開你。”隨後,我就把手帕給了她。”


  故事講完了,白衣人重重了歎了口氣。像是卸掉了身上背負的重重包袱。的確,沒有人明白他心裏所肩負的重量。這麽多年,或者說,認識她以後的大半輩子,他都是為了她而努力,而奮鬥。


  當時,當他得知皇帝親筆禦批,讓他有生之年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後,他的心都快要碎了。像他這種被人冠以才子的人,計算是心碎也不會表現出了。


  “好啊,朝廷不要我們,我們倒是落得逍遙自在了。”顧長亭說。


  他們四個人,就數顧長亭最有魏晉氣度了。


  聽了顧長亭的話,瑤之儀側目看了顧長亭一眼,沉吟說:“當今朝局,不再是我等所期望的仁宗之時了,與其和他們這些人虛與委蛇,倒不如放浪天地之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這樣,四個人結伴而行,離開了京師。


  在離開京師的時候,蘇東坡寫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大致內容是說朝局昏暗,奸臣當道,正直之人,遠離是否。四人結伴,遨遊於天下。


  論其才華,其他三人加起來也不如蘇東坡一個人。隻是,蘇東坡在寫那篇文章的時候,提及了三人的姓名。大宋朝人便把他們四人聯合在一起了,稱之為“大宋四大才子”。對於這個稱謂,瑤之儀從一開始就很反感,瑤之儀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才華隻能給蘇東坡提鞋。隻是,顧長亭和周怡理兩個人默然承認了。瑤之儀想,自己若是跳出來說,無疑是打了其他兩個人的臉。所以,瑤之儀顧忌其他兩個人的臉麵,沒有說。


  四人一塊,遊山玩水,倒也是不亦樂乎。那一日,到了黑竹瑤,遇到了一場屠殺,瑤之儀救了一個孩子,他們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


  尤其是在鐵山,若不是最後時分,謝無為的橫空出現,他們四個就要死於非命了。離開鐵山,周怡理離開了他們三個人,周怡理並沒有說什麽,瑤之儀明白周怡理的心情。當然,對於周怡理的離開,瑤之儀也沒有說什麽。是自己救了那個孩子,給其他人帶來了災難。現在,周怡理不想冒險了,瑤之儀又能說什麽啊。


  周怡理離開後不久,襄陽王就著到了他。當天晚上,周怡理和襄陽王進行了徹夜的長談。長談的結果是周怡理決定跟著襄陽王了。


  於是,這麽多年下來,周怡理為襄陽王沒少出謀劃策。包括瑤之儀的這次牢獄之災。


  在瑤光進京趕考之前,周怡理就已經打聽清楚了,在王振坊的家中,有一本《蘇東坡詩集》,並且,對於詩集裏麵的內容,周怡理也是倒背如流了。周怡理經過三天三夜的排查,找出其中有一首詩可以作為反詩,告蘇東坡謀反。


  周怡理之所以拿蘇東坡開刀,目的不是整治蘇東坡,而是整治宋徽宗。蘇東坡在整個大宋朝的威望已經達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如果,宋徽宗在這個時候宣布蘇東坡的詩集中有謀反之言,大宋朝的臣民們一定會認為宋徽宗是個昏君。


  當人們的言論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激起民變。襄陽王也好趁著民變,然後借助金國人的兵力,起兵造反,一舉拿下京師。


  所以,周怡理的計劃分做了兩步,一步是取得《蘇東坡詩集》,激起民變。本來,周怡理認為這一步棋很難走,因為周怡理知道王振坊的為人,就算是殺了王振坊,他也不會交出文集。事也湊巧,王振坊不能的感覺到,《蘇東坡文集》在自己手中並不安全,當他知道瑤光是瑤之儀的兒子後,王振坊的第一想法就是讓瑤光把文集拿走,交給瑤之儀。瑤之儀是遠離朝堂,不問朝局的人,王振坊認為,文集放在瑤之儀哪裏很是安全。


  隻是,王振坊設想到了過程,但沒有想到瑤光在回家路上遇到了這麽多的事情。


  周怡理計劃的第二步就是讓襄陽王聯合金人,當大宋朝內部發生民變的時候,金國趁機入侵,內憂外患中,襄陽王在趁機而動,一舉定可奪去天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