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敵船
“管他認不認識,先抓上來綁了再說。”古長樂後方人群中不知哪個水手說道。
古長樂隨即點點頭。
“小九哥哥,怎麽辦?”朱俏兒見情勢不對,悄悄向朱九問道。
先上去再說:“我們在島上住了七八年,他一時不認識我們也很正常。”
於是朱九三人紛紛束手就擒,任由水手拉上了船。古長樂看著朱九三人,神情忽而閃爍,轉瞬間又顯示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態度:“你們是誰?熟人嗎?我好像並不認識嘛。”
“古老哥,是我啊,左鹽使的徒弟,朱九啊。”
“左鹽使?”古長樂摸著腦袋,好似回想著什麽:“哦,你說的是左叔莽那個老匹夫?”
“情況好像不太對。”趙子揚在朱九耳邊輕聲說道。
話剛說完,一個水手在趙子揚臉上抽下一個大耳刮子:“禁止交頭接耳!”
“老匹夫?”朱九上前一步,冷冷問道:“古長樂你什麽意思?”
“你還不知道吧?”古長樂指著朱九鼻子,嘴角上揚,充滿了邪氣:“左叔莽死掉了,我殺的。”
朱九聽到這裏渾身一顫,仿佛一道驚雷打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說什麽,也不知道該思考什麽。
“先把他們關到貨倉去。”
貨倉裏寂靜冷清,除了一些木桶、繩網一無所有。朱九三人關押在這,手腳被綁著粗麻繩,也幾乎不可動彈。
朱九心想著這種種匪夷所思的事件,先是李卿為何來島上、再是為何在海上碰到古長樂、再是師父左叔莽為何會被古長樂所殺?
“中原出了什麽變故?”朱九自言自語道。
“能有什麽變故?”趙子揚一臉悠閑的蹲在自己麵前。定睛一看,手腳上的繩索全給解開了。“伸手,我給你解開。”
朱九將綁著麻繩的雙手伸出,但見趙子揚雙手在自己眼前迅速結印,隨後他的雙手食指變得通紅。食指劃過麻繩,繩索迅速變得焦灼,朱九雙手一用力,“啪嗒”麻繩就斷開了。朱俏兒這邊亦如是。
三人脫了繩索,聚在一起商量對策。忽聞“咚咚咚”的腳步聲,猜測是有人來到倉庫。
“藏起來!”趙子揚輕聲說道。順手抄起身邊一片漁網掩在門口,朱九帶著俏兒隨之一道躲藏。
隨著那人打開倉庫,趙子揚丟下漁網罩住來者頭部,接著朱九、俏兒二人對著那人一頓猛打。
“別打了,別打了,自己人。”那人一邊奮力掙脫漁網,一邊輕聲叫到。
朱九聽這聲音,覺得熟悉,仔細回想:“啊啊,是徐大夫,別打了、別打了!”
剩下二人相繼停手,好不容易給了徐大夫一個喘息的機會。
“徐大夫,這些年過去了你還沒仙逝啊。”朱九招呼道:“這邊到底是怎麽回事?為什麽古長樂如此性情大變?”
“好好的仙什麽逝?你小時候挺有禮貌的,現在長大怎麽越長越沒出息了?”徐大夫嘀咕起來。朱九撓撓腦袋,訕訕一笑,聽徐大夫將他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來。
“說起來幸虧你們走的及時,在晚幾天怕不是也把你們連累了。”
…………
原來七年前朱九離開揚州來到千鷺島不久,鹽幫就遭遇了又一次官府圍剿。
此次圍剿由皇孫李顯昭領頭。
說起李顯昭,也就是當初朱九從山寨逃離時出來攔路搶劫的那個胖子貴族。此人居於高位,卻是那種出了名的紈絝子弟。結交溜須拍馬之士,尤為擅長。平日裏不做好事,好在為禍人間的壞事也沒什麽本事做。皇帝便對此子不做什麽約束管教,隨他放任自流便是。匿大一個皇家朝廷,多一張嘴吃個飯又沒什麽大不了的事。
“這些事情都是我們鹽幫朝堂上有人,聽說來的。”徐大夫繼續講解道。
鹽幫兄弟萬萬,愈發壯大。雖然單個能力有限,但這些兄弟團結起來足夠挑動整個江湖。這樣的勢力威脅到了諸多門派,其中典型的代表估計是百烈門。百烈門屬江湖正道,與官府常有往來,依門派排名來說能進江湖前三十。
門主鄒岩與追風將軍徐辜鴻交好。七年前,朱岩找到徐辜鴻。兩人閑聊之際,說起鹽幫壯大一事。
鄒岩當時就犯了難:“明明一個三教九流,勢力卻如此番日漸壯大,怕是以後江湖動蕩、局麵不好控製。”
“鄒兄莫急,鹽幫本就是匪寇之邦。朝廷可以正當名義剿匪。”
“所謂江湖本就是一群不願服從朝廷管教之流所涉足的地方,徐老弟若要剿匪,豈不是與整個江湖翻臉嗎?”
“倘若朝廷所剿滅的是有違道義之匪呢?”徐辜鴻反問道。
於是,他們便自導自演了一出戲。說是百烈門叛逆投身於鹽幫,百烈門幾番要人未果。後經朝廷出麵,伸張正義。如此一來鹽幫被剿就有了來頭,江湖其他幫派也漸漸對鹽幫口誅筆伐。
“原來當日我身處百味樓見到師父和百烈門洪渠一戰是這麽個緣由。”朱九思索著,“那這與李顯昭何幹?”
“李顯昭純粹是個混功績的。”徐大夫說道。“此人本身沒多大能耐,但又好強,總想著要些豐功偉績。皇帝對此也有些了解,便將他劃在徐辜鴻麾下做個副將。一來讓徐辜鴻保護他,二來也好找個理由誇誇這不肖的孫子。”
“這麽說來,這皇孫倒是可憐。”趙子揚嘿嘿笑笑,心中不由得感到皇家也有難念的經。
“那我們走之後,鹽幫到底怎麽了?”朱俏兒問道
…………
鹽幫剿匪一役下來,追風將軍全軍覆沒,皇孫逃到到揚州知府府邸。追風將軍得知後趕去接應皇孫,不成想李顯昭此時發起了脾氣:“你個老東西,本王打了敗仗怎麽有臉回去?要回去你回去,本王才不做敗兵!”
徐辜鴻可就犯了難,倘若就這麽回朝,惹怒了龍顏,自己的老命可就搭進去了。揚州知府也不好做,倘若朝廷知道皇孫一直藏在知府府邸,他也必會為這無能又大脾氣的皇孫操心得上氣不接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