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叢花詠並蒂蓮①
闌珊②玉佩罷霓裳③,相對綰紅妝④。藕絲風送凌波⑤去,又低頭、軟語商量。—種情深,十分心苦,脈脈背斜陽。
色香空盡轉生香,明月小銀塘。桃根桃葉⑥終相守,伴殷勤、雙宿鴛鴦。菰米⑦漂殘,沉雲乍黑,同夢寄瀟湘⑧。
【註解】
①並蒂蓮:生在同一枝花莖上的一對蓮花。
②闌珊:衰落、凋零。李賀《李夫人歌》:「紅璧闌珊懸佩,歌台小妓遙相望。」
③霓裳:即唐代的著名歌舞《霓裳羽衣曲》,是開元中河西節度使楊敬忠所獻,最初命名為《婆羅門曲》,后經過唐玄宗潤色並譜寫歌詞,改用現在的曲名。
④綰:盤繞,連結。
⑤凌波:本意指女子行走在水上時輕盈曼妙的身姿,後代指美女。此處是指並蒂蓮。
⑥桃根桃葉:晉朝王獻之的愛妾名為桃葉,桃根為桃葉的妹妹。王獻之《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又,「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串,獨使我殷勤。」
⑦菰米:又名為雕胡米,古人將其划作六穀之一。
⑧瀟湘:指湘江,因為湘江水清且深而得名。傳說中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都投湘水而盡,成了湘水之神。此處借二妃代指並蒂蓮。
【典評】
詞中的並蒂蓮形神俱佳:並蒂蓮綻放時,如同一曲歌舞過後玉佩闌珊的美人,一雙蓮花盤繞連結著,輕風微動,在西沉的日光下脈脈含情,低聲細語,就像是凌波仙子那麼冷艷不可方物,,怎教人不喜愛呢?明月下,清塘中,都散發著催人醉的芳香。
納蘭筆下的並蒂蓮顯得更加清麗脫俗,「闌珊玉佩罷霓裳,相對綰紅妝」這句詞里化用了幾個典故。「闌珊」是衰落、凋零的意思,此處有凌亂之意,納蘭化用了李賀的《李夫人歌》:「紅璧闌珊懸佩擋,歌台小妓遙相望。」。而「霓裳」是出自唐玄宗時期的一首歌舞曲《霓裳羽衣曲》。
「藕絲風送凌波去,又低頭、軟語商量。」仍舊採用擬人手法,把並蒂蓮描繪得就像是神聖高潔的仙子一樣,她們在輕風的拂動下,低聲地訴說著女兒家的心事。令人讀罷心神激蕩。
這首詞看起來是描寫並蒂蓮的高雅氣質,實際上納蘭借著並蒂蓮的柔情相守,抒發了自己苦悶的心情。上片的前兩句讚頌了並蒂蓮,而末句就不禁吐露了心聲:「一種情深,十分心苦,脈脈背斜陽。」下片的描寫不再將筆墨全部傾注於並蒂蓮,可還是用淡淡的筆調去描繪景緻,藉此而表達心中的愁緒。
「色香空盡轉生香,明月小銀塘。」明月下的荷塘看來清新空靈,空氣中到處都瀰漫著並蒂蓮的芬芳香氣,沁人心脾。接著納蘭又寫到了桃樹:「桃根桃葉終相守,伴殷勤、雙宿鴛鴦。」在他心裡,連理、並蒂、鴛鴦都是引發愁緒的導火線,令他想起從前有伊人相伴的歲月,更襯得如今的他無限孤苦。
「菰米漂殘,沉雲乍黑,同夢寄瀟湘。」納蘭在末句用到「瀟湘」這個典故,是借娥皇女英的痴情來表明自己對於愛情的忠貞不二。
儘管這首詞格調不高,可它以詠物而抒發情意,情則越醇,讀罷讓人無限遐想,頗有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