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經典八大菜系介紹
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魯、川、蘇、粵最先成為四大菜系,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於是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
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長期以來在某一地區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有一定親緣承襲關係、菜點風味相近,知名度較高,並為部分群眾喜愛的地方風味著名流派稱作菜系。中國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 徽 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N
1.八大菜系之魯菜
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由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尚好有關。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膠州大白菜、章邱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都蜚聲海內外。
山東菜簡稱魯菜,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也是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
山東菜可分為濟南風味菜、膠東風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區風味菜,並以濟南菜為典型,煎炒烹炸、燒燴蒸扒、煮氽熏拌、溜熗醬腌等有50多種烹飪方法。
濟南菜以清香、脆嫩、味厚而純正著稱,特別精於制湯,清濁分明,堪稱一絕。膠東風味亦稱福山風味,包括煙台、青島等膠東沿海地方風味菜。該菜精於 海味,善做海鮮,珍饌佳品,餚多海味,且少用佐料提味。此外,膠東菜在花色冷拼的拼制和花色熱菜的烹制中,獨具特色。孔府菜做工精細,烹調技法全面,尤以燒、炒、煨、炸、扒見長,而且製作過程複雜。以煨、炒、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往往要經過三四道程序方能完成。「美食不如美器」,孔府歷來十分講究盛器,銀、銅等名質餐具俱備。此外,孔府菜的命名也極為講究,寓意深遠。
2.八大菜系之粵菜
廣東菜簡稱粵菜,是中國著名八大菜系之一。由廣州、潮州、東江客家菜三種地方菜構成。而三支地方菜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廣州菜是粵菜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味美色鮮、菜式 豐盛而贏得「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菜有三大特點:一是鳥獸蟲魚均為原料,烹調成形態各異的野味佳肴;二是即開刀、即烹和即席烹制,獨具一格,吃起來新鮮火熱;三是夏秋清淡、冬春香濃,深受大眾的喜愛。
潮州菜是在廣東菜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潮菜主要以 海味、河鮮和畜禽為原料,擅烹以蔬果為原料的素菜,製作精妙,加工多樣。可分為炒、烹、炸、燜、燉、燒 、烤、焗、鹵、熏、扣、泡、滾、拌,刀工 講究,湯菜功夫尤深,其中以清燉、紅燒、湯泡最具特色。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用料以肉類為主,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燉、烤、煲、焗見稱,尤以砂鍋菜見長。做法上仍保留一些奇巧的烹飪技藝,具有古代中原的風貌。
廣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慶、韶關、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內。地域最廣,用料龐雜,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風味講究,清而不淡, 鮮而不俗,嫩而不生, 油而不膩。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擅長小炒, 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
潮州菜屬閩南系,潮州菜源於潮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潮州菜可追溯到漢。盛唐之後,受中原烹飪技藝的影響,發展很快。唐代韓愈臨潮時,對潮菜美味讚歎說:「……章舉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餘數十種,莫不可嘆。」至明末清初,潮州菜進入鼎盛時期,潮州城內名店林立,名師輩出,名菜紛呈。近代,由於潮籍海外華僑的往來,潮州菜博採海內外名食之精華,菜式更加豐富多彩,質量精益求精。時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南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我國名菜之一。潮州地處亞熱帶,南臨大海,海產豐富。潮州菜的最突出特點,是以烹制海鮮見長。對海鮮的烹調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至於以醬碟佐料,達到新鮮美味,清而不淡, 鮮而不腥, 郁而不膩。如鴛鴦膏蟹、生菜龍蝦、紅燉魚翅、蚝烙、清燉烏耳鰻、清湯蟹丸等,是潮菜海鮮類的代表名作。其語言和習俗與閩南相近。潮州菜博採海內外名食之精華,菜式更加豐富多彩,質量精益求精。時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南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我國名菜之一。潮州地處亞熱帶,南臨大海,海產豐富。潮州菜的最突出特點,是以烹制海鮮見長。對海鮮的烹調選料考究
3.八大菜系之川菜
四川菜簡稱川菜,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歷史悠久,風味獨特,馳名中外。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川菜在原有的基礎上,吸收南北菜肴之長及官、商家宴菜品的優點,形成了北菜川烹、南菜川味的特點,享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
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在「味」字上下功夫,以味的多、廣、厚著稱。川菜口味的組成,主要有「麻、 辣、咸、甜、酸、苦、香」七種味道,巧妙搭配,靈活 多變,創製出麻辣、酸辣、紅油、白油等幾十種各具特 色的複合味,味別之多,調製之妙,堪稱中外菜肴之首,從而贏得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稱譽。
川菜在烹調方法上,善於根據原料、氣候和食者的要求,具體掌握,靈活運用。38種川菜烹調方法中,現在流行的仍有炒、煎、炸、燒、腌、鹵、煸、泡等3 0多種。在烹調方法中,特別以小煎小炒、干燒乾煸見長。川菜與四川風景名勝一樣聞名於世,揚名天下。
川菜系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菜系,其發源地是古代的巴國和蜀國。據《華陽國志》記載,巴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
4.八大菜系之湘菜
瀟湘風味,以湖南菜為代表,簡稱「湘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湖南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奇天下的南嶽衡山,北有一碧萬頃的洞庭,湘、資、沅、澧四水流經全省。自然條件優厚,利於農、牧、副、漁的發展,故物產特別富饒。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產魚蝦和湘蓮,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史記》中曾記載,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長期以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更是廣為流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農牧副漁都很發達。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豐富的物產為飲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著名特產有:武陵甲魚,君山銀針,祁陽筆魚,洞庭金龜,桃源雞,臨武鴨,武岡鵝,湘蓮、銀魚及湘西山區的筍、蕈和山珍野味。在長期的飲食文化和烹飪實踐中,湖南人民創製了多種多樣的菜肴。據考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長沙地區就能用獸、禽、魚等多種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調方法,製作各種款式的佳肴。隨著歷史的前進,及烹飪技術的不斷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的湖南菜系。
湘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湘西菜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郁的山鄉風味。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
湘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湘西菜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郁的山鄉風味。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
5.八大菜系之閩菜
福建菜俗稱閩菜,以福州菜為代表,素以製作細巧、色調美觀、調味清鮮著稱。
福建菜以海鮮類為主,口味方面則咸、甜、酸、辣具備,鹹的調味品有蝦醬、蝦油、豉油等;酸的有白醋、喬頭等;甜的有紅糖、冰糖等;辣的有胡椒、芥末等;香的有紅糖、五香粉、八角、桂皮等。福建菜對清湯的調製特別講究,一般都以油雞、火腿、蹄膀為用料。方法是先用小溫火將油雞、火腿、蹄膀等熬出湯汁,並過濾;另將生雞骨斬碎,加水和鹽調和,放入湯內,繼續用小溫火邊燒邊攪勻(又稱吊湯),然後再過濾一次,便成為瑩潔鮮美的清湯,用來調製菜肴,對色、香、味均有幫助。
福建菜也有煎、炸、炻(如煮)、烤、燉、拌、醉、鹵、扒、糟、煨、扣、溜、炒、熏、燜、扛、腌、熗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糟,有扛糟、熗糟、爆糟、炸糟之分。福建菜俗稱閩菜,以福州菜為代表,素以製作細巧、色調美觀、調味清鮮著稱。
福建菜以海鮮類為主,口味方面則咸、甜、酸、辣具備,鹹的調味品有蝦醬、蝦油、豉油等;酸的有白醋、喬頭等;甜的有紅糖、冰糖等;辣的有胡椒、芥末等;香的有紅糖、五香粉、八角、桂皮等。福建菜對清湯的調製特別講究,一般都以油雞、火腿、蹄膀為用料。方法是先用小溫火將油雞、火腿、蹄膀等熬出湯汁,並過濾;另將生雞骨斬碎,加水和鹽調和,放入湯內,繼續用小溫火邊燒邊攪勻(又稱吊湯),然後再過濾一次,便成為瑩潔鮮美的清湯,用來調製菜肴,對色、香、味均有幫助。
福建菜也有煎、炸、炻(如煮)、烤、燉、拌、醉、鹵、扒、糟、煨、扣、溜、炒、熏、燜、扛、腌、熗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糟,有扛糟、熗糟、爆糟、炸糟之分。
閩菜系歷來以選料精細,刀工嚴謹,講究火候、調湯、佐料,和以味取勝而著稱。其烹飪技藝,有四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採用細緻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質地的原料,達到入味透徹的效果。故閩菜的刀工有「剞花如荔,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如涼拌菜肴「蘿蔔蜇」,將薄薄的海蜇皮,每張分別切成2~3片,復切成極細的絲,再與同樣粗細的蘿蔔絲合併烹制,涼后拌上調料上桌。
6.八大菜系之浙菜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浙江地方風味菜系。浙江是江南的魚米之鄉。浙菜發展到現代,是精品迭出,日臻完善,自成一統,有「有佳肴美點三千種」之盛譽。歸納起來,浙菜有如下幾大特徵:一是用料廣博,配伍嚴謹。主料注重時令和品種,配料、調料的選擇旨在突出主料、增益鮮香、去除腥膩;二是刀工精細,形狀別緻;三是火候調味,最重適度;四是清鮮嫩爽,滋、味兼得;五是浙菜三支,風韻各具。
浙江菜主要由杭州、寧波、紹興三支地方風味菜組成,攜手聯袂,並駕齊驅。杭州素有「天堂」之稱。杭州菜製作精細,清秀雋美,擅長爆、炒、燴、炸等烹調技法,具清鮮、爽嫩、精緻、醇和等特點。寧波地方廚師尤善制海鮮,技法以燉、烤、蒸著稱,口味鮮咸適度,菜品講究鮮嫩爽滑,注重本味,用魚乾製品烹調菜肴更有獨到之處。紹興菜品香酥綿糯,湯濃味醇,富有水鄉古城之淳樸風格。
南菜系以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風味菜為代表,成名較早。浙菜系的歷史也相當悠久。京師人南下開飯店,用北方的烹調方法將南方豐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為浙菜系一大特色。如過去南方人口味並不偏甜,北方人南下后,影響南方人口味,菜中也放糖了。汴京名菜「糖醋黃河鯉魚」到臨安后,以魚為原料,烹成浙江名菜「西湖醋魚」。
7.八大菜系之蘇菜
蘇菜系即江蘇地方風味菜。江蘇是名廚薈萃的地方。我國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職業廚師和第一座以廚師姓氏命名的城市均在這裡。製作野雞羹供帝堯食用,被封為大彭國,亦即今天的徐州,故名彭鏗,又名彭祖。夏禹時代,「淮夷貢魚」,淮白魚直至明清均系貢品。「菜美之者,具區之菁」,商湯時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大雅之堂。春秋時齊國的易牙曾在徐州傳藝,由他創製的「魚腹藏羊肉」千古流傳,是為「鮮」字之本……
江蘇的歷代名廚造就了蘇菜風格的傳統佳肴,而古有「帝王洲」之稱的南京、「天堂」美譽的蘇州及被史家嘆為「富甲天下」的揚州,則是名廚美饌的搖籃。江蘇菜系正是以這三方風味為主匯合而成的。
概括起來,江蘇菜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因材施藝,按時治餚;二是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等烹飪方法,且精於泥煨、叉烤;三是口味清鮮,咸甜得宜,濃而不膩,淡而不薄;四是注重調湯,保持原汁。其中南京刀工細膩,火工純熟,菜肴滋味醇,兼有四方之美,適應八方口味,尤以鮮香酥嫩取勝;蘇州菜口味趨甜,以烹制四季佳蔬、江河湖鮮見長;揚州菜史稱淮揚風味,刀工精細,火候精微,色調清新,造型別緻,突出主料,強調本味,清淡可口,適應面寬,尤以擅長制湯而著稱。
8.八大菜系之徽菜
徽菜是徽州菜的簡稱,不等於安徽菜,不包括皖北地區,主要指徽州地區,安徽省江南地區徽菜名中「徽」字就是由徽州而來。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即古代的徽州。后因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祁紅」、「屯綠」等名茶和徽墨、歙硯等土特產品的集散中心,飲食業發達,徽菜的重點逐漸轉移到屯溪,在這裡得到進一步發展。宋高宗曾問歙味於學士汪藻,汪藻舉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額。徽菜系在烹調技藝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是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並保證鮮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不同原料的質地特點、成品菜的風味要求,分別採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三是嫻於燒燉,濃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燴、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燒、燉及熏、蒸菜品而聞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養身。徽菜繼承了祖國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在績溪,民間宴席中,縣城有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