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歷史的拐點> 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

  明朝萬曆年間,政治腐敗,宦官閹黨專權,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武備廢弛。后金國努爾哈赤乘機向外擴張,發動了侵略遼寧的戰爭,先後攻佔了撫順、清河等遼東要地,於是引發了薩爾滸之戰。


  后金攻佔撫順、靖河等地之後,明朝急召兵部侍郎楊鎬率10餘萬大軍(另一說為20萬,其中朝鮮援兵13萬人),企圖兵分四路合圍后金都城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老城),一舉消滅后金。具體部署為:杜松領兵3萬為左翼中路軍,馬林領兵15萬為左翼北路軍,李如柏領兵25萬為右翼中路軍,劉艇領兵1萬為右翼南路軍,楊鎬為諸路總指揮率大兵駐瀋陽。


  后金國努爾哈赤針對明軍的作戰企圖、進軍路線和兵力部署等情況,制定了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作戰方針,將10萬兵力集結於都城附近,準備迎戰。


  天命四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月二十九日,杜松率左翼中路軍從撫順渡過渾河,三月初一日到達薩爾滸地區。探知金兵在吉林崖築城防禦,於是命令2萬大軍主力留駐薩爾滸山,親自率1萬餘人襲擊吉林崖金軍基地。三月初二日,努爾哈赤下令發起攻擊。當時大霧瀰漫,視線極差,杜松軍點燃火炬照明以便進行炮擊,后金軍利用杜松軍點燃的火炬,由暗擊明,集矢而射,殺傷明軍甚眾。此時,努爾哈赤乘著大霧,越過塹壕,拔掉柵寨,一舉攻佔了薩爾滸山。進攻吉林崖的明軍得知薩爾滸軍營被攻破,軍心動搖,進攻停滯不前。吉林崖金軍見狀主動出擊,迎面向明軍發起進攻。這時,后金增援的兩旗兵力也趕到吉林崖,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將明軍團團圍住。杜松率官兵與后金兵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明軍大敗,杜松陣亡。


  努爾哈赤殲滅杜松軍后,連夜迅速轉鋒北上向馬林進攻。由於馬林軍防守嚴密,努爾哈赤命集中兵力先攻尚間崖,八旗兵「先據山巔,向下衝擊」,突破了尚間崖的防禦工事,與馬林軍展開肉搏,奪佔了尚間崖。此戰,除馬林率少數人員逃命外,其餘將士皆戰死。努爾哈赤攻下尚間崖后,繼續向斐芬山潘宗顏兵營發起攻擊。明軍居高臨下,充分利用火槍、火炮射程遠、威力大的效果,頑強抵抗金軍進攻,戰鬥十分激烈。


  激戰中,潘宗顏被流箭射中身亡,明軍損失主將,軍心大亂,全面潰敗。此時,明朝的援兵才到達開原,距斐芬山尚有百餘里之遙。努爾哈赤擊敗杜松、馬林軍后,立即移兵南下,迎擊總兵劉所率右翼南路軍為全殲劉軍,努爾哈赤採取誘其速進、設伏聚殲的打法,事先以主力在阿布達里崗(今遼寧新賓南)布置埋伏,另以少數士兵冒充明軍,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號,持著杜松令箭,詐稱杜松軍已迫近赫圖阿拉,要劉速進。劉信以為真,因道路狹窄,就把部隊分成四批急進,唯恐杜松獨得頭功。當劉察覺到自己中計時,他率領的前軍已經全部進入后金兵在阿布達里崗設下的「口袋陣」。同時,努爾哈赤令一部八旗兵沖向劉的後續部隊。此戰,明軍被殲萬餘人,劉父子陣亡。


  李如柏率右翼中路軍出鴉鶻關后,停滯不前,逗留觀望。三月初三日至虎欄關(今遼寧清河堡東),即按兵不動。楊鎬坐鎮瀋陽,掌握著一支機動兵力,對三路明軍未作任何策應,及至杜松、馬林兩軍戰敗后,慌忙調李如柏軍回師。李如柏接令后,倉促退兵,部隊混亂,被后金哨探發現,在山上鳴鑼發出衝擊信號,大聲呼噪。李如柏軍以為後金主力發起進攻,驚恐萬狀,自相踐踏,死傷1000餘人。薩爾滸之戰,歷時不到5天,以明軍的慘敗、后金軍的勝利而告結束。


  薩爾滸之戰是明與后金爭奪遼東的關鍵性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集中優勢、各個殲敵的經典戰例。后金在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質量均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方針,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分別在三個方向上大敗明軍,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輝煌戰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