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如何在工作需要中實現創新
有句俗話叫「需要是發明之母」。很多時候,為了完善現有的工作過程,替代原來的薄弱環節,或者提供原來工作中所缺少的環節,這些需要往往就產生了創新的意識,進而實現創新的可能。有時,這些創新也許只是一個很小的發明,但在實際工作中卻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黃偉新是土生土長的廣東英德人,1996年7月從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水動專業畢業后,分配到白石窯水電廠工作。
電廠機組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轉是電廠發好電的關鍵。白石窯水電廠裝有4台1.8萬千瓦和1台2萬千瓦的燈泡貫流式機組。其中4台1.8萬千瓦機組是1997年安裝的,由於受當時技術條件限制,機組設計和生產水平都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發電機組自1997年4月投產後,事故頻發,嚴重影響了電廠發電生產。身為生技科機械專責的黃偉新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經過長期觀察和分析,並研究和比較全國較先進的多家調速器生產廠家產品,大膽提出對調速器進行技改的建議。在得到電廠領導的採納后,黃偉新全身心投入調速器技改,多次到同類電廠參觀學習,研究圖紙,參與確定產品造型。通過反覆比較,電廠採納黃偉新的意見,對電廠4台1.8萬千瓦機組調速器全部進行改造。自2002年開始,已經對二號、三號、四號機組進行調速器技改,一號機組也將於今年技改。技改后,調速器一年或更長時間才檢修一次,改變了原來調速器每半年檢修一次的局面,並解決了原調速器容易發卡、耗油多、不能全自動運行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電廠運行值班向「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邁進一大步。使電廠運行值班人員由原來的70多人減少至50多人,減少40%的勞力,並順利實現了機電值班一體化。
1965年,在日本大城市以外幾乎沒有鋪好的公路。日本決定快速地發展汽車工業,導致政府積極地鋪好路面。汽車的行駛速度非常快,但是日本的道路還處於「牛車路」的水平,寬度僅僅能供兩輛車并行,而且充滿了死角和隱秘的出入口。幾里遠的路程,就會遇到許多交叉路口。意外事故發生的頻率高得嚇人,尤其是在晚間。報界、廣播、電視以及議會中的反對黨開始高聲疾呼政府採取措施。當然,重築公路是不行的,那得花費20年的工夫,而僅僅呼籲駕駛員「小心開車」也無濟於事。
一個名叫坂門岩佐的日本青年把這個危機當成創新的機會。他對傳統高速公路反射器予以重新設計,在反射器上塗了玻璃微珠,使它能像鏡子一樣反射來自各個方向的汽車燈光,日本政府立即在幾十萬公里的道路上設置了新發明的反射裝置,交通事故的發生率隨之驟然下降了2/3。
一旦工作中發現有某種需要,馬上想辦法予以滿足和解決,其實創新有時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