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遷都之策
何咸深深吸了一口氣,知道前面不管是自己如何邀寵賣乖,還是董卓耍槍亮劍,都只是熱場的小表演。真正決定他是否能夠帶領,雒陽百萬黎庶平安存活下去,還是接下來他的重頭戲。
要說何咸現在治軍打仗,已經馬馬虎虎,手下有名將也有毒謀。可面對這種百萬黎庶大遷徙的浩繁工程,他心裡還真沒譜兒。
前世小學時他當個值日班長,讓十來個小朋友好好掃地,都被人揍了一頓。現在一下要指揮百萬級別的百姓遷徙,跨度實在有些巨大何臣妾做不到啊。然而,就在賈詡都在替何咸捏把冷汗的時候,何咸卻風騷一笑,開口言道:「相國,雒陽距長安足有六百里之遙。百萬百姓集中遷徙,最怕的便是疫病,一旦一人患症,則百萬黎庶旦夕便有覆滅之虞。故而
,屬下覺得若要護百姓遷徙,首要之務便是廣羅名醫,一路開設醫廬預防救治病患。」來到小平津后,董卓自然也聽聞了何咸尋得名醫治療士卒、改革軍營醫療一事。此時聞聽何咸非但將遷徙與疾患結合到了一起,還切中時弊、未雨綢繆,不由點頭頷首道:「悉文博學多才,未焚徙薪,可謂
治世能臣。」何咸躬身謙虛一禮,隨即又道:「相國,屬下練兵時便最崇敬漢之大將韓信。淮陰侯韓信掌兵時曾言多多益善,屬下便思淮陰侯如何會出此狂言。細細揣摩之後,方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淮陰侯
之所以敢言掌兵多多益善,乃因淮陰侯乃勞心治人之大將。」「百萬黎庶遷徙,屬下縱然有分身術,亦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若提前布置得當,從河南尹、雒陽令屬下丞、尉、掾、吏,乃至鄉有秩、三老、亭長、嗇夫、里魁,全都分工,一里百姓為一隊,一隊百姓便有
統屬,則可分工明確,又可落實到任。如此遷徙,條理有序,急而不亂,方為持重之策。」
董卓這下面色逐漸認真了起來。
縱然他是個內政外行,但畢竟在朝堂上已混了這麼長時間,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何咸此策的安排可謂周到至極,老辣穩重,簡直深得一副十足十老吏之精髓。
由此,董卓都有些不敢置信地開口:「悉文,可還有良策?」
「還有便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番雒陽百姓遷徙至長安,當先發動關中各府衙世家,乃至士卒壯丁修葺民居,建築新居,布置帳篷。」停頓了片刻,何咸又實事求是言道:「此事當先行準備,雖難以一蹴而就,卻也可待雒陽百姓青壯入關后協同建築。不過在此之前,至少需先為遷徙百姓分置規劃好居處,否則遷徙百姓入關后不知所歸,又
難為關中之民相容,相國遷都之策非但不是在救民,而是害民。」
「善!」
董卓此時一拍案幾,激動地已經站起來了:他原本以為把雒陽百姓,驅趕到長安就完事兒了。可經何咸如此分條細緻地講解,董卓才意識到這遷徙一事涉及多廣,意義多麼重大。
同時,也正因為此事,董卓對何鹹的印象又提升了一層。因為假如說最早之前何咸向董卓獻上治世之策,董卓還以為何咸年少輕狂,是與那些士大夫一樣夸夸其談的話。那麼現在董卓便真切意識到,何咸非但是那種有著高瞻遠矚眼光的賢士,更是能俯身踏實辦
成事的能人。
不過,就是因為越想越覺得茲事體大,董卓又開始犯了難:「遷徙百姓大事有悉文指揮,可這入關中協助遷徙一事,不知又該尋何人擔任?」
何咸這時又笑了:董卓麾下都是些能騎馬打仗的大老粗,讓他們砍人還行,干這種內政大事那些傢伙一個個都上不了檯面。真正有這方面經驗的,還是朝中那些士大夫。
可偏偏董卓如今最深恨的,就是那些士大夫。
「相國不必憂慮,屬下認為王司徒老辣幹練,又有多年牧守一方的經驗。此等要務,非王司徒這等德高望重之人不可擔任!」何咸將這人選道出,董卓登時便鬆了一口氣:此時的董卓現在還能信任的士人,也就那些跟他一樣出身邊塞之人。尤其王允這傢伙大難不死重歸廟堂后,裝孫子的本事兒早已爐火純青,早已把董卓哄得團
團轉。
至於王允的本事兒,何咸是絲毫不懷疑的。不管歷史最後如何定性,王允年輕時便是大漢剛正耿直的能臣,年老后還生生將即將墜入深淵的漢室王朝一把拉了回來。這樣的牛人,入長安辦這點事兒,還不跟玩兒似的?更不要說,歷史上董卓遷都長
安后,王允其實就已負責起了民生內政這一塊兒。
「其三,為保障黎庶一路不至於忍飢受餓,我等還需設粥棚水點。十里一水,二十里一粥,以供遷徙百姓補給。」
董卓一下子跟被針刺了屁股般,瞪起眼睛跳了起來,連連擺手道:「不行!水倒是無妨,可二十里一粥,從雒陽至長安足有六百里,要供百萬人食用,老夫哪來得這麼多糧草!」
董卓真不是吝嗇,他這等粗人也不是吝嗇的性子。最主要的根源,是董卓雖然被何咸說服了,但這只是一種理論觀念的接受,可不是他發自心底要護佑百姓、心懷蒼生的本能。
讓董卓不禍禍百姓,已然算網開一面了。如今讓他還替百姓黎庶出錢出糧出人,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董卓當相國后是沒少撈,可問題是他家大業大,也的確捉襟見肘。否則,董卓也不會欣然同意讓呂布去挖墳,去干發死人財這種缺德的破事兒。
可何咸卻不以為意,輕笑開口道:「相國胸懷天下,豈能被這點小事兒嚇倒?雒陽至長安確有六百里以上,然則雒陽百姓只需遷入函谷關以西便可,何必盡數遷至長安?」
「函谷關以西便是弘農郡,最東面的新垵縣距離此不過三五十里。澠池又五十里,隨之向西有陝縣、弘農、湖縣、盧氏、宜陽、陸渾、華陰,整個弘農郡便可安置十數萬百姓不止。」
何咸扒拉著指頭,對於大漢關中地境如數家珍:「往西北之後便是左馮翊,西南是京兆尹,亦可安置數十萬百姓。如此一路向西,人數不斷縮減,負擔也會越來越輕。」
董卓臉色好轉了一些,恍然言道:「悉文言之有理,不曾想事實竟是如此。」可說完這句,董卓還是一副肉疼的表情,為難道:「可即便如此,所耗糧草仍舊巨大,老夫」
不待董卓說完,何咸再度嘿嘿一笑。這次他的笑容不風騷,而是如狐狸逮住了肥雞一般得意奸詐:「相國,屬下何時說過,這筆糧草、錢財、人手需要相國出了?」故意頓了一頓,何咸才繼續言道:「相國莫要忘了,那些世族豪門一個個可都經營了百年不止,肥得流油。偏偏這些士卒豪門又嘴上一套為國為民、暗地裡巧取豪奪。更可恨的是,這些豪門望族杵逆相國,
上趕著作死」
董卓這下真驚詫了:這何咸,他娘的就是天大的人才!自己正愁沒借口整治報復那些世族豪門,現在有這樣的借口,還不一箭雙鵰、大殺四方?
還有,自己他娘的是江湖越老、膽子越小了哇:這樣忠心耿耿、滿心連帶腳底板都在替自己著想的屬下,自己怎麼就老懷疑他會出軌呢?
這一刻,董卓深恨自己的閨女都嫁人了,而自己唯一的孫女才六歲但不管怎麼說,老董此時越看何咸越滿意,慶幸與感激之情一時迸發,令董卓不由讚歎道:「悉文神機妙算,一舉兩得,真神人也!」
「相國這是哪裡話。」何咸苦笑道:「只是此番一來,屬下便自絕於天下世家,唯有相國才能庇護。相國,屬下一片忠心,全是為了相國啊!」「悉文,老夫之前多有錯怪,是老夫錯了,悉文萬萬不可放在心上。」董胖五十多歲的人了,這時候語氣都有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