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帶著名將混三國> 第三百四十四章 集思廣益

第三百四十四章 集思廣益

  下午未時許,春末和煦的陽光,照耀著雒陽城故大將軍府正堂。


  漢綏難中郎將、侍中、慎侯何咸端坐在主位上,手裡把玩著一對錯金獨角瑞獸貔貅。臉上的表情說不出是迷惘還是震驚,宛如輕度痴獃兒童。


  從主位左右再依次向下看去,先是右邊有與他同位而坐的平陽公主,護衛在他左側的無名力士。


  客席上有漢朝德高望重的名將皇甫嵩、朱儁。


  他永久召喚而來的姚廣孝、蕭何、程咬金、朱符(毛遂)。


  漢朝皇親國戚代表,伏家大公子伏德(東方朔)。


  漢末本土能臣名將張遼、徐晃、高順、蓋勛、韓浩、臧洪。


  便宜老爹留給他的舊部將領吳匡、許涼。


  甚至於四世四公名門之後的楊修楊公子,以及他那位嬌媚可人又冷艷無雙的小妾柳媚兒


  想當初,這大將軍府正堂里也是群英薈萃,白蘿蔔和胡蘿蔔一起開會,熱鬧非凡。可穿越后,何咸望著這空落落的大堂,便以為再也沒有機會用上這個地方。


  可想不到,僅僅半年多一點的時間,這座大堂竟然已有了不少人氣。


  而且,這一次集體大會,還缺席著遠在小平津的便宜老師賈詡。


  陽光細碎地播撒在正堂中,緩慢而祥和。終於在某一刻,晃了一下何鹹的眼睛。直到被光線強烈刺激之後,何咸才陡然驚醒:原來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然有了如此一大片的勢力。半年多來上躥下跳、左右折騰一番后,他這位乖張高調又隱忍蟄伏的屠戶子,已然隱隱有了如此一股可以


  左右朝堂的人脈關係網。


  幸好,半年來的經歷和成長,已然使得何咸應對如此局面舉重若輕。看著眾人一副等待著自己開口的神情。他先緩緩飲了一口茶,隨後向柳媚兒開口問道:「媚兒,此番」


  「夫君放心。」柳媚兒自然知曉何咸要問什麼,凝肅開口道:「這座府邸僕役下人身份,妾身早已盤查完畢。今日之事,斷然不會傳入李儒耳中。只不過,來府之人想必還是逃不過李儒的耳目。」


  「無妨。」何咸擺了擺手,向一臉愧疚的柳媚兒投去一抹安慰的笑。他當然知道李儒的手段,但同時,他更希望藉此機會讓李儒看清自己的實力——隨著董卓的轉變,何咸便知他與董卓分道揚鑣的日子已然不遠。而讓李儒看清自己的實力后,他才會有更大更強硬的話語權

  。


  至於今日商議的內容,何咸其實也不介意讓李儒知曉。畢竟,他也不會傻到在這樣的時期、這樣的場合,談論反董一事。由此,他便開門見山言道:「今日請諸君入府,所為之事,便乃確保雒陽百萬黎庶安全無虞遷往關中一事。此事攸關國本、干係甚大,絕不容半分差池。商議之時,諸位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然一旦商議完

  畢,眾位皆不可有半分質疑懈怠!如有違者,便如此案!」


  言罷,何咸陡然掣出腰間佩劍,寒光閃爍當中,一劍劈向座前案幾。只見劍芒揮處,案幾一分為二!

  眾人見狀,無不心生凜然,齊齊起身言道:「為百萬黎庶、江山社稷,敢不效死力!」


  來府之人,提前都得到了一份何咸與姚廣孝、蕭何商議完畢的遷都之策。此番商議,何咸要做的除卻集眾人之智查漏補缺外,更重要的便是分派任務。故而,這樣的一番姿態,他是必須要做足的。


  不論在任何重大決議當中,只有一個聲音、一個前進方向,才是確保決議順利推行的根本要素。


  也由此,這樣一場會議,成為何咸這位平日有些不著調、輕浮之人生平中,少有的一次嚴肅凝重的會議。


  事實也證明,這樣一次會議方式是很正確、也很有必要的。因為在接下來的會議中,皇甫嵩在責任分配到人的基礎上,提出了何咸還需命那些丞、尉、掾、吏,乃至鄉有秩、三老、亭長、嗇夫、里魁等,搜羅驢馬牛車等物,將不宜長途跋涉的老弱孕婦,酌情就近


  安置於新垵、澠池、陝縣、弘農,或河陰、平縣等邊縣,而將青壯安置於三輔。如此壯者可為遷都后興建住所屋舍所用,而老弱亦不至於因長途跋涉而亡。


  身為河南尹的朱儁提出了此番遷徙,可只調動雒陽腹地百姓,周邊山區野林中的小鄉小里便不必驚動之策,如此可減少遷徙耗費。而蓋勛這位有著豐富牧民治理經驗之人,也提出了在王允於長安劃分安置之處、雒陽整編劃分之時,何咸也需趁此時機,派兵沿途監察遷徙路途縣鄉的存糧、藥材、整備等狀況,一經查處,當即處置,以

  鐵血手腕開闢出一條供百萬黎庶遷徙的道路。這些細節補充,均被蕭何認真地一一整理在案。畢竟,他雖然為天下無處其右的良相,但今日東漢與他所處的西漢局勢大有不同,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此番有了本地土著的查漏補缺,方可有備無患、詳

  實盡用。


  而何咸在此事上,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座之人,雖然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之輩。但真正論到真正實務,還是皇甫嵩、朱儁、蓋勛這些老一輩的能臣良將思維嚴謹、言之有物。剩下諸如韓浩、臧洪這些人,雖然後期也很牛。但局限於當前的官職和年歲,他們的政治能力,還是很得需老一輩來指點引路的。畢竟,天才也不是一出生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反倒是這樣,才挺符合


  邏輯常理。


  時間就在商議中緩緩流淌,而大堂上的氣氛,也因眾人一言一語的妙策良計,變得熱烈融洽起來。


  其中轉變最大的,就是臧洪這位新附之人。


  嚴格來說,臧洪其實還沒有被何咸收心。只是何咸擊敗孔伷、橋瑁后,臧洪才算是跟何咸有了些心照不宣的意味。


  然他本人畢竟心懷蒼生、壯烈剛正,聞聽何咸有此遷都大計會議,不用親衛去抬著,他自己就顛顛兒地主動跑了過來。來了之後,先看到何咸勢力已然這麼牛,又看到眾人一個個比他牛好幾倍,而何咸這看似狡猾陰險的傢伙,竟然真真正正在為蒼生社稷操勞。他這會兒才真正有了歸附之意,渴望追隨何咸干點實實在在之

  事,而不是整天聽著那些關東群雄瞎吹牛逼。終於,當蕭何寫完竹簡上最後一字,看向何鹹的時候,何咸便知道今日商議已有了最終的決議。而這個時候,眾人也一副躍躍欲試、整裝待發的模樣,何咸不由微微側目,先望了望始終不發一言的楊修,

  隨後才示意姚廣孝開口。


  姚廣孝當然知道何咸在憋著什麼壞,但此時也配合演出道:「主公,留董珉以供立威之用目的已然達到,不知應如何收場?」


  眾人一聽此話,皆一副不敢置信之色。尤其楊修,更是睜大了眼睛:「留董珉在雒陽,還差點與之一戰,竟然只是你的計策不成?」見目的果然達到,何咸這會兒才微微一笑,風騷絕倫:「留著他不為了立威,難道你以為我還想同他一起愛民護民?這給那些羌胡士卒的威已立了下了,就是不知那些公卿大夫們的威,我該從何家開刀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