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十六殿下>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鶴(1)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鶴(1)

  朱鶴自小便在藥商世家出身。朱鶴的父親喚作朱滌,是南銘國京城中有名的富商,繼承了祖上的藥材生意,並將其發展得生氣勃勃,如火如荼,生意做滿全京城,幾乎是富可敵城的人物。


  朱滌與其兄弟三人,各自經營著各自的生意,涉及各個商圈,土布生意,典當行生意,甚至是軍火鴉片生意均有涉及,勢力盤根錯節,深不可測。


  雖是深宅大院,朱家人卻始終秉承著誠信經營,匡世救人的理念,在京城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與口碑。同等質量的藥材,在朱滌的藥鋪裏永遠比別地的價格低了不止一成,質量也是自然不用多說。因此甚至鄰城的百姓得了疾病,竟會快馬加鞭來到京城,隻為能夠在朱家藥鋪裏買到質好價優的藥品。


  朱鶴出生時,朱滌已將近五十歲。老來得子,自然期望甚高。加上朱家向來家規甚嚴,朱滌自然從小便對朱鶴嚴加管教,非常嚴厲,隻希望朱鶴將來能夠好好地繼承自己的藥材生意,不辱了祖上流傳下來的名號。若是祖上傳下來的名聲卻在自己這裏突然斷了,朱滌他該如何在將來去拜見先人呢?


  可是朱鶴自小卻不愛研究藥經,看賬管錢,隻愛肆意山水,舞文弄墨。


  朱鶴十歲時便出落得風度翩翩,是一副貴家小公子的模樣,一襲整潔的白衣,一塊玉佩別在腰間,甚是好看。但是他卻不按朱滌要求的那般日日研究生意經,隻是每日在院中擺了長桌,畫山畫水,隻因朱滌不喜,畫完的畫作便被當做廢紙便隨意扔出去,並不自留。


  有人撿到朱鶴的畫作,被其筆墨的靈動自在所折服,漸漸地便有人守在朱家後門,隻為收集朱鶴的畫作,將其帶出裝裱轉賣。如此坎坷,朱鶴的畫作竟也在京城中漸漸有了名氣。


  朱滌聽聞此事後勃然大怒,認為此事甚為恥辱,朱家竟有人因如此文弱無能之事譽滿京城,似是砸了朱家藥材行的赫赫大名。若是朱鶴受此鼓勵,變本加厲地癡迷山水,從此以後,朱家便是果真再無人接手掌管藥材行了。


  於是朱滌回家後便將朱鶴禁在了書房中,隻準其日日研讀陶朱公範蠡的書,如《計然篇》,《陶朱公生意經》,《盧氏本草經》等,要求其日日熟讀熟記,並且專門請了先生前來監督,替他解決疑難問題。若是不熟讀,便不讓朱鶴出門。


  從此以後,仆人家丁們凡是經過朱鶴的別雲院的,都能聽見裏麵日日夜夜誦讀的各種商書,“莫慳吝:些少不施,令人懷怨。莫浮華:用度不節,破敗之端。莫畏煩:取討不力,付之無有。莫優柔:胸無果敢,經營不振。莫狂躁:暴以待人,取怨難免……”朱鶴生性聰敏,幾乎看什麽書都是過目不忘。


  “莫固執:拘泥不通,便成枯木。莫貪賒:貪賒價昂,畏還生恥。莫懶收:輕放懶收,血本無歸。莫癡貨:優劣不分,貽害罪淺。莫味時:依時不兌,坐味先機。莫爭趨:貨貴爭趨,獲利必先。莫怕蓄:賤極貯積,恢複不難。”童音清脆稚嫩,卻日日朗讀、背誦著如此艱澀難懂的句子,朱家上下所有的人們都覺得,這朱鶴小公子將日必是將才。


  待到朱鶴熟讀了各類商書之後,朱滌仍是不放心將他放出別雲院,隻讓他在屋內隨意翻看醫術,並開始將各類賬本交與他核對檢查,希望他早日熟悉各項藥材行的規矩。


  但當朱鶴一出了院子,便又尋各種法子逃出城去,各處遊曆寫生,無論如何都不願回家去繼承他的藥材行。


  “我生是雲中鶴,豈能被眼前的世俗小利所困?”


  當他十七歲那年,他來到南銘國的未流城,見識到了這世間的饑荒蝗災所帶來的恐怖災情。這未流城素以其貌美山川所享譽天下,其奇峰怪石,嶙峋巧致,一步一景,很是有趣。最令人稱奇的是,這山間的河流竟是如鏡麵般波瀾不驚,即使是劃著船,若是不看周圍的山石,也覺得自己幾乎是沒有在前進。於是自古以來,便有了未流河的稱號,又因此河橫貫這座小城,久而久之,這城便又有了未流城的名號。


  朱鶴正到未流城,還未來得及欣賞這大好山河、絕美山川,便被眼前一片饑民遍地,滿城蕭瑟的景象所震住了。他自小於京城長大,又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子弟,平日裏放在眼裏的隻是綺麗的山水美景,自然從未見過如此景象,所見真實都致命如血,洶湧如浪。他當時便嚇得幾乎暈了過去。


  隻因饑荒,此地便已死了少說數百人。因饑餓而死的慘象令人不忍直視,人們個個麵黃肌瘦,毫無血色,如行屍走肉一般。不知何時,路上便會再多橫屍一具,連個鋪蓋都無人願幫其備置,甚是可憐。若隻是災情,朝廷撥下的賑災糧也還能撐一陣子,隻是時運不濟,連同饑荒一起席卷未流城的,還有鋪天蓋地,無處可擋的瘟疫。


  瘟疫很快感染了全城,死傷人數甚多。因此,連賑災的官兵都不願進入,隻草草扔下一些糧食便逃離這裏,生怕染上瘟疫。加上未流河河水流速緩慢,瘟疫暫時無法通過河水感染到鄰邊城市,大家都能躲則躲,甚至在城門口禁止災民進入逃難,將其逼困在未流城內,使其自生自滅。


  朱鶴對其他城市的冷漠與朝廷的不作為感到寒心,但最令人寒心的,是未流城內幾乎已是沒有了大夫,或是早已忙不過來,精疲力竭。城中的各大藥材行也已遭人瘋搶,無力維生,早早倒閉。


  朱鶴自小便熟讀商書醫書,又在藥材行中長大,對治病救人的門路稍懂一二,又實在無法拋下這些難民,隻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便在未流城隨便找了個院子,幹起了治病救人的事來。


  因朱鶴熟諳藥材行的種種規矩暗路,便盡量使用藥性相仿,取材容易而價格便宜的藥材,如用藥效相似的杜鵑花葉子來代替價格昂貴的血竭,立刻將費用降了下去。他又傳信回了京城,命其家父為未流城送來了許多必備藥材與物資。


  一時之間,朱鶴與朱家藥材行便在未流城聲名大振,他憑著準確的藥方與便宜的藥材,很快穩定了未流城及附近的災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