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好郎君> 第279章 遣唐使的詭計

第279章 遣唐使的詭計

  需要注意的是,“可敦”的稱號專指北方遊牧民族可汗之妻,吐蕃讚普之妻則稱為“讚蒙”。這兩個稱謂間有明確的界定,在曆史文書中絕對不會混用。


  我們可以來看一個旁證,《冊府元龜》記載,719年(開元十七年),唐玄宗賜雜彩等物於吐蕃,其中提及以二百緞“賜可敦”。


  因此,敦煌文獻中在708年提及的讚普之妻“可敦”,很可能是西突厥嫁給吐蕃讚普赤都鬆讚的西突厥公主。


  隨後,唐史中又於710年及719年兩次提及“可敦”,則應該是赤德祖讚的西突厥妻子。


  可惜的是,吐蕃與西突厥間聯姻內容,漢藏史料均再無其他記載,但兩國間存在和親關係是毋庸置疑的。


  四、吐蕃與南詔的和親


  南詔國在唐蕃兩國間的地位非常重要,這個砝碼倒向誰,誰便能在西洱地區占據主動。因此,唐蕃兩國對其的拉攏從未停止,這也導致南詔國的態度反複遊移。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小國林立,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稱為“六詔”,南詔國因在諸詔之南,故稱“南詔”。


  其後,南詔借唐朝之助力,連續吞並其他五詔,成了西洱地區的強國。


  738年(開元二十六年),南詔王皮邏閣入朝,受封“雲南王”,成了唐朝在西南地區最重要的盟友。


  但隨著天寶年間,楊國忠、章仇兼瓊、鮮於仲通、李睿等人舉措失當,唐和南詔間爆發著名的“天寶戰爭”,導致吐蕃勢力趁虛而入,於次年(天寶十年,751年)轉投吐蕃。


  但必須要承認,吐蕃對西洱地區的經營由來已久,遠不是天寶年間才發其端。


  《資治通鑒》記載,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吐蕃攻陷安戎城(今四川茂縣西番界),西洱地區諸蠻皆降於吐蕃。而後,704年(武周,長安四年),赤都鬆讚征南詔死於軍中。


  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南詔王皮邏閣親赴拉薩拜見吐蕃讚普。換句話說,南詔在入長安朝覲之前,以先入拉薩致敬。可見雙方的關係,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另外,在藏文史料《西藏王統記》中記載,赤德祖讚娶南詔公主尺尊為妃,並生有一子名為“蔣詫拉本”。


  雖然此條記載並無其他旁證,敦煌文獻隻記載“745年,為尺尊王妃舉行葬禮”,並未言及來自南詔國。


  但從南詔脫離唐朝藩屬後,迅速便和吐蕃形成緊密聯盟,受封吐蕃“讚普鍾”(讚普之弟),號“東帝”分析,兩國間應早有良好的關係。


  《南詔德化碑》:“屬讚普仁明,重酬我勳效。遂命宰相倚祥葉樂持金冠、飾袍、金寶帶、金帳、狀安扛傘鞍銀獸及器皿坷具珠毯衣服驛馬牛鞍等,賜為‘兄弟之國’。天寶十一年(752)正月一日,於鄧川冊詔為讚普鍾南國大詔。”


  另外,終唐一世始終都是出嫁公主從不外娶,而吐蕃王朝在達到巔峰後,也開始不再外娶異族公主。


  從赤鬆德讚開始,吐蕃後五位讚普所娶王妃全部來自內部大氏族,這說明,此時吐蕃疆域已相對固定,政治矛盾的主軸已轉向內部,吐蕃王室無須再對藩屬國和占領區出嫁公主。


  同時,姻親關係這一工具,主要被用來平衡國內地方勢力,形成穩固的執政基礎。


  一、天山北麓降突厥

  郭知運,字逢時,瓜州晉昌(甘肅瓜州縣)人。


  據其墓前的神道碑記載,他身高七尺,猿臂虎口,能騎善射,頗有膽略。


  從軍後,憑作戰勇悍逐步從大頭兵,提升為秦州(今甘肅天水)軍三度府果毅(中級軍官)。


  在與突厥、回紇的作戰中,他“屢涉行陣,驍勇善戰”,累積軍功,從左驍衛中郎將提拔為瀚海軍經略使之職,正式成為河西一個軍鎮的首腦。


  此後,在唐朝開拓西域的作戰中,郭知運又被再次調入前線,擔任伊州(新疆哈密)刺史,兼伊吾軍經略使。


  伊州作為西域地區的東部門戶,不但肩負勾連河西走廊西段的重任,也是唐朝經營西域結構中,天山北麓防禦三角形的一極(伊、西、庭三州)。


  郭知運能主持伊州軍政事務,足見其西北邊防的貢獻。而且很快,一場突襲戰,更使他成了軍中的焦點人物。


  開元二年(714年)二月,突厥默啜可汗煽動西突厥各部叛唐,意圖覆唐朝在西域的統治。


  他命其子同俄特勒、妹夫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率軍包圍了唐朝天山北麓的最高軍政機構——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時任北庭都護都護郭虔瓘下令各城閉關死守,但郭知運卻不想消極防禦。他在積極組織城垣防禦之餘,親率一支精銳騎兵出城埋伏。


  當同俄特勤等人率大軍開始攻城戰時,郭知運遠遠看到一員胡將在燈火下指揮調度。他暗中彎弓搭箭,一箭將其射落馬下,而後郭知運催馬上前,斬其首級。


  突然遭受伏擊的突厥軍隊陷入混亂,被前後夾擊的唐軍殺得大敗。隨後,各地唐軍紛紛戰勝對手,迅速平息了西突厥可汗煽動的反叛。


  而反叛軍隊的主將之一突厥可汗的妹夫石阿失畢,因郭知運陣斬可汗之子,不敢再回突厥,隻得攜其妻子投降了唐朝。


  此戰之後,郭知運以首功升任右驍衛將軍,封爵介休縣公。


  二、河西陣中鬥吐蕃

  金城公主入藏後,唐蕃有過一段短暫的和平時期。但兩國在結構上的矛盾,不是一個或幾個公主能改變的。


  尤其,吐蕃在獲得唐朝贈送的“九曲之地”(今青海東南部黃河流域)後,得隴望蜀愈發覬覦富庶的隴右地區。


  玄宗開元二年(714年)5月,吐蕃大相坌達延送來書信,請求唐朝派遣使臣在河源劃定邊界,而後再訂立盟約。


  首席談判官解琬,曾任職朔方大總管。他對吐蕃以談判為煙霧的詭詐伎倆很清楚,出發前便警告唐玄宗,一定要做兩手準備。最好事先在秦、渭等州屯重兵,以備不時之需。(“琬上言,吐蕃必陰懷叛計,請預屯兵十萬於秦、渭等州以備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