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雷霆反擊> 515 兩馬赫的戰場

515 兩馬赫的戰場

  森姆蘭努力控制狂暴抖動中的飛機加速,盡量使其穩定。他當然知道速度提升的成敗意味著什麼。他不知道敵人距離自己多遠,也懶得回頭向大致方向看一眼,因為看了也於事無補;不過他自信幾十秒內,就可以甩掉該死的雷達,然後敵人應該會悻悻地撤退。回去后,他必須鄭重地告訴梅內亞姆中將,從空中一沉不變的航線進入阿克賽欽,已經變得極為不現實了。


  飛機迅速突破了1.5馬赫,而敵人的位置,大致從7點鐘變化到了6點鐘,對方雷達沒有完成跟蹤,似乎只是一架昏了頭,不顧一切衝過來,想從6後方追上來碰運氣的殲10或者殲11戰鬥機。對付一般的戰機,能夠咬到尾后固不錯,不過對付米格25,這個位置只能吃屁罷了。


  尾隨的劉兆林沒有輕易選定唯一的目標進行跟蹤,他仍然在等待速度的提升,他使用雷達只是為了測距。


  這部雷達可以迅速跟蹤到米格25那樣不善擺脫的飛機,所以他並不擔心目標會突然消失。從奎達前線機場撤出后,他就開始了接收新式飛機的任務,由於他具備雙座的殲11BS戰機的教官資格,還有還有被導彈擊中,單發停車后返航著力的光榮經歷,要掌握這種先進的單座飛機,自然並不困難。當然需要著力提高的地方,在於矢量發動機帶來的新動作和新戰術,這是一個挑戰。


  早在半年前與印度空軍第2中隊的蘇30MKI在山區周旋時,他就領教過擁有矢量噴口的蘇30MKI的實力。


  說實話,印度的蘇30MKI是他見識過的,最蠢笨的一種蘇27系列的衍生型,或許比鴨嘴獸好些,不過他並沒有和那種飛機接觸過。可以說,這是一種極端化的,與空戰的優化原則完全背道而馳的設計思想,根本不應該作為戰鬥機,但是印度人確實將其當做戰鬥機在使用。


  蘇30MKI犧牲了制空戰鬥機應該具備的飛行性能上餓肚肚優勢,而堆砌了許多笨重的設備。中國空軍一度很迷惑印度大量採購這種飛機的定位,直到發現印度空軍確實將其派到最前線進行空戰。印度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買到的是一種戰鬥轟炸機,也許俄羅斯人在推銷的時候告訴他們,矢量發動機可以彌補整體推力下降帶來的機動能力疲弱,所以蘇30MKI作為戰鬥機一樣出色,實際的情況當然並非如此。


  從半年來,空軍情報部門收集到的實戰報告得出的結論,矢量發動機的採用,理論上可以彌補了動力過弱帶來的一系列機動性不足問題,但是印度飛行員卻很少做那樣的動作。已知的情報顯示,蘇30MKI可以在垂直面通過這種技術進行大攻角飛行,或者在水平面上進行過失速動作,但是操作通過手柄完成,相當依賴人的操控,而兩台發動機的動作必須同步而且對稱,對速度和起始的姿態也有限制。這意味著,飛機不可以在任何姿態下,做出改變機頭指向的動作,否則可能導致墜毀。


  很顯然,這種時髦的飛行方式與飛行控制的整合還差得遠,熟練飛行遠也只能發揮出理論能力的百分之十五強。僅僅中巴飛行員觀察到的十幾次,對手企退通過矢量機動,改變空戰局面的動作,無一例外都沒有取得實際效果;沒有一架蘇30MKI,在這樣變扭機械的動作后,迅速抓到有效的開火機會;相反的,這種機動導致的失速,往往是導致後續戰鬥敗北的禍根。


  另外從維護性上看,早期矢量噴管的平均維護時間很短,對後勤無疑是一場噩夢;情報部門截獲的印度空軍參謀部的一手情報表明,所有部隊都要求減少此類的機動,以增加發動機矢量噴管的壽命,即使如此,戰時的蘇30MKI中隊的出勤率,還是要低於老邁的米格29甚至幻影2000。


  但是劉兆林在這架蘇35戰機上的體驗則是另一回事,蘇35的矢量發動機技術與飛控整合以趨成熟,噴管不僅僅作為舵面效能的補充,實際上可以在極粗暴的飛行中,完成飛行員意志以內的很多動作,矢量動作完全在計算機控制下,每根噴管隨時都在頻繁改變動作,以對應飛機姿態變化而做出反應,飛行員無需手忙腳亂地加以干涉。當然今天的獵殺任務,上級嚴禁使用矢量動作,似乎也沒喲必要,他所要依仗的,只是強大的瞬間加速。


  敵機在緩慢爬升中,將速度提升到了1.4馬赫,隨後的加速開始變緩。這些變化始終都在劉兆林的計算之中,雖然他在1.1萬米高空的高度優勢也逐步減少了,但是優勢依舊明顯。敵人的加速動作趨於保守,可能是擔心保養不良的封存飛機會解體,看來不給給他一點兒壓力,怕是不能使出全力。他推動節流閥加力,將距離進一步迫近。


  這場追逐已經已經超越了120公里,照例米格25早該脫身了,始終無法擺脫同一方向雷達掃描的森姆蘭覺察到事情可能不妙,因為那部雷達的照射能量沒有絲毫減弱,可見沒有甩掉他。


  「既然你們這些侵略者豁出命也要陪我玩玩,好吧,儘管耗盡你的燃油來吧。」


  森姆蘭不由得冷笑一聲,他真的有些同情這個拚命使用加力的追擊者,也許他的政治軍官,正在頻道里警告他:要不惜返航的燃油,為了祖國的目的,放棄生命的時刻到了?他難免有些得意,心想:「在我的們世界,為國盡忠乃至犧牲,完全憑藉個人的熱忱,而非強迫。」


  少校終於下決心,將推力增加到最大。即使1980年代,三倍音速中隊尚未被解散之前,該中隊所有的戰機從未試圖挑戰過蘇聯人的手冊,蘇聯教官告訴他們突破熱障始終存在危險,不要輕易提升到那個速度。


  劉兆林發現敵人的速度陡然增加了不少,迅速突破了1.7馬赫,超越了蘇35保持的1.6馬赫速度。憑藉極端化的設計,敵人在這場速度與耐力的較量中,開始超越自己了。不過他已經可以用肉眼看到,對手急速飛行后留下的巨大的冷凝水汽,看上去完全完全沒打算轉彎。隨著水汽迅速地擴散,在林立的雪山上逐漸演變成了筆直的雲層,就像一條白色的毯子。


  HUD上的目標距離縮短到了10公里。如果不是雲層遮擋早該看到尾噴口的火焰了。蘇35憑藉其加力推力,迅速提升到了2倍音速,一度又將加速優勢板回來一成,他知道這樣的速度持續不了幾秒鐘,不過希望能給導彈提供盡量高的初速。即使預計發射時2機距離不會超過8公里,盡量縮短距離也十分必要。


  米格25的機艙內,雷達接觸告警聲變成了急促的截獲警告,這大大出乎了森姆蘭的預料,沒有一架中國飛機可能緊緊追擊自己120秒,所有的敵人應該會在自己超越1.5馬赫以後知難而退。但是後面這個不知好歹的傢伙還真是難纏?難道他們也有一些新的武器?巨大的機體噪音以及加速度,使得他的思考能力下降,他想敵人也許出動了那種黑色幽靈般的飛機?

  戰機跨越2.5馬赫還需時間;不過這架偵察型飛機到時還具備極強的(80年代水平)電子干擾能力,現在是將所有牌打出來的時候了。如果森姆蘭知道對手已經追擊到了視距內,並且那部雷達有多強悍,他本可以不做這些無謂的反制動作,而是試圖通過低空飛行試著躲到山後面。


  劉兆林的雷達迅速「燒穿」箔條幹擾,爺爺級的SPS-142干擾系統對這部相控陣雷達幾乎不起作用,他甚至可以直接使用R77導彈的干擾源跟蹤能力進行射擊,不過一切以穩妥為首要任務,他沒有考慮這種方式。


  蘇35跨越了2.2馬赫,似乎提速乏力了,機體內的燃油正在迅速地消耗掉。此刻他還佔據了大約750米的高度優勢,雙方距離大約7.5公里,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被一團雲霧包裹住的敵機輪廓,最佳射擊窗口已經出現。


  HUD上的目標鎖定框邊緣,距離縮減數字正在變緩,最後變成了最後幾位數字的跳動。不消幾秒,米格25將會重新奪取速度優勢,劉兆林朝著目標發射了2枚R77導彈,導彈以極大的初速下飛離掛架,在短促的點火加速后達到了足夠追殺米格25的速度。劉兆林慢慢減小油門,等待導彈主動雷達開機並捕獲目標,然後向南轉彎。按照計劃,一旦敵人通過減速的機動擺脫了導彈,那麼他可以在南方某個地方,通過預警機指引以及最後的2枚導彈截擊第二次,通過剛才的追逐和攻擊,他已經消耗了多餘的彈藥和燃油,屆時有把握可以加速到2.3馬赫以上,並將高速度維持更長時間;一架伊爾78型加油機就在身後不遠處,他並不擔心返航的問題;不過他倒是很懷疑米格25在2馬赫速度下能夠機動擺脫導彈這種事情是否會出現。R77的外貿型固然不怎麼出色,不過在萬米高空的航程倒是可以保證的。


  老邁的米格25根本就不知道對手發射了導彈,舊時代遺留的告警體統根本沒有升級軟體,這種系統對輻射能量微不足道的主動雷達導彈直接視而不見,這架老式飛機雖然屬於偵察型加強了電子戰能力,但是無法對大型地面雷達或者功率較大的機載雷達以外的其他輻射源做出靈敏的反應。


  森姆蘭按部就班地增加速度,空速表照例停留在1.9沒有變化。沒有地面雷達告訴他現在自己的真實速度,以及尾隨的導彈正追殺過來,他倒是慶幸那部追殺自己的戰機雷達終於消失了,看來是敵人知難而退了。這期間他並沒有回頭看一眼後面的情勢,當然即使回頭,也很可能看不見徑直追來的導彈。


  2枚導彈一前一後,靜靜地靠近目標,儘管發動機已經停止工作,但是仍然保持了很高的速度。它們從近到可以發射格鬥彈的距離發射出去,並且還有大約1千米的高度優勢,不過要追上這架2.5馬赫飛行的敵機,還是頗費時間。整個攻擊時間需要漫長的20秒,最後一段距離,導彈憑藉慣性飛行,任何多餘的機動都會折損速度導致攻擊失敗,好在這個傻乎乎的目標並不怎麼亂動。


  「感謝雲端的諸神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與貌似強大的敵人直面對抗;」儘管森姆蘭呼吸急促,但是還是念念有詞起來,「敵人全盛的武力只是一種假象,因為他們只是匍匐與權威,靈魂缺乏信仰。他們發起的侵略戰爭必然會止步於,對光明與自由的深刻恐懼。」


  當他默默念叨到光明的時候,一道強光在飛機一側閃爍了一下,隨即飛機一頓,就像撞到了在空中散步的天使。刺耳的金屬扭曲聲中,戰機劇烈地翻滾起來,滾滾風冷從不知道哪裡灌進機艙,這是解體的前兆,森姆蘭還沒有等到第二枚導彈爆炸,就失去了知覺,隨著破損的飛機高速墜向地面深谷中。


  「白鳥,擊中目標了,任務解除。」預警機告訴劉兆林。


  「確定他被擊中了?」儘管完全在預料之內,但是他仍然追問了一下。


  「是的,斷成了3截超音速的碎片,這會兒才慢下來,飛行員不可能活下來。」


  「聽說他們派了一些老頭子來執行送死的任務?」


  「是的,102中隊解散后,這些米格25飛行員紛紛解甲歸田,這會兒都該有50歲出頭了,他們當中有一些當年執行過穿透我國領土的偵察任務。」


  「看來真是死得其所。」他不懷惡意地評價道,「我是不是首開擊落米格25的記錄?」


  「想的真美,其他部隊在阿薩姆至少已經擊落了3架米格25,不過據我所知,剛才的戰鬥是追擊持續時間最長,速度最快的一次。而且敵人始終在速度上處於劣勢。」


  「是這樣?」


  劉兆林難免有些失望。他離開戰場接收新式飛機的這段時間,並不知道各部隊的戰鬥情況,只是知道飛行員之間的競爭以趨白熱化,自己早就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當然憑藉著與陣風的正面周旋,以及被擊中后還能憑藉技巧堅持返航的記錄,他仍然處於第一線的戰機飛行員的位置。


  他知道與實戰相比較,以往的模擬對抗都是無意義的,即使在空中擊落宋寧10次,也不抵他在空中多擊落很多架敵機的事實。在擊落這架米格25前,劉兆林的記錄是擊落一架幻影2000以及1架直升機,另有一次擊落存疑,既沒有核實,也沒有記錄在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