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晚清之扭轉乾坤> 第五百四十四章 左右開弓

第五百四十四章 左右開弓

  光緒睜大了眼睛,望向門外的天空,“朕沒忘,複興大清,一雪前恥!”


  載洸:“皇上,要想實現我們的複興之夢,就要堅定不移地往前走,一旦後退了一步,向頑固勢力示弱,變法之勢便戛然而止,沒了後勁之力,這樣的代價,絕對比我們現在承受的壓力要嚴重得多。


  臣建議,為了國家複興,頂著驚濤駭浪,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光緒閉上眼睛,隻覺得自己肩上扛著千斤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重重地吐了口氣說:“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他緩緩地睜開眼睛,從疲憊的眼神中擠出一絲堅毅的光來,“朕盡力幫你頂著,但是你要知道,步履維艱,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為了大局,即便你是朕的王弟,朕也不得不先讓你停下腳步了。”


  載洸:“皇上不必為難,更不必偏袒,朝堂之事,就讓朝堂來解決。群臣若有異議,就讓臣與他們當麵爭辯,一較高下。”


  光緒:“這些人可都是滿腹經綸、學通古今的老學者,他們隻認傳統的習俗規矩,你那些效仿西方、文明開化的理論,在他們麵前可是行不通的。”


  載洸:“皇上放心,他們要辯古典之道,那臣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定叫他們心服口服。”


  光緒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你當真有信心?’


  載洸:“臣弟絕對不會給皇上丟臉的。”


  光緒拍案而起,“好!這些腐儒,自從朕推行變法維新以來,朕每頒布一項政策,他們就出來潑一盆冷水,嘴裏還振振有詞,口若懸河。你要替朕挫挫他們的囂張氣焰!讓他們啞口無言!”


  載洸:‘臣定不辱使命!’


  (翌日,養心殿)

  光緒:“眾臣都到齊了,那咱們就直入主題吧,朕知道,你們這幾日都對義務教育的推行頗有微詞,朕今天就把醇親王叫來了,咱們君臣今天就把這事給議了吧,義務教育,究竟是廢還是留,今天朕就要有定論。”


  掌院大學士徐桐率先打出反新政的第一槍:“皇上!讀書受教,這本應該是士子應該做的事情,其他人,隻要安分守己,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就行了,臣建議取消義務教育。”


  載洸:“徐師傅這話說得不對,以往,士子求學隻為科舉,八股取士隻要求士子在書中學得治世之道,若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培養人才,中國則會因思想僵化而繼續沉淪,難有翻身之日。


  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都是前車之鑒,難道這般血淋淋的教訓還不足以喚醒國人嗎?當今是裂變的時代,若再故步自封,不思進取,覆轍之日不遠矣。”


  徐桐:“古往今來,士農工商,皆各司其職,如此一來,百姓方能安居樂業,社稷才可穩定繁榮。要是國家花費大量的資源讓農工商的子女接受教育,對他們自身無用,對國家也無益,純屬浪費。”


  載洸:“臣不同意徐大人的話!當今是科技時代,而不是儒術時代,科技可以幫助中國富兵強國、抵禦外敵,儒術學不行,理學不行,心學也不行,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農民也需要明天時,識地理,擅用化學農肥與現代農具;工人則需要懂機器運作的原理,懂得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商人則需要學習金融學、經濟學等學問,才能同外國商人競爭,抵禦列強的資本入侵,維護金融穩定、關稅自主,發展本國經濟。


  敢問徐老,這些學問,孔孟儒道有嗎?朱程理學有嗎?”


  徐桐:“這……老夫是不懂這些旁門左道,但是老夫識得天下大勢!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你們一朝就拋之腦後了,那可是三千年沉澱下來的經驗。你們這是在背棄祖宗。


  古人為什麽要將士農工商嚴格區分開來?農民應該務農,工人製作用具商品,商人走市置換,這才是天下人該有的樣子,要是讓這些人統統都去讀書,那天下不就亂了嗎?


  各個階層要是層次不明,相互摻雜,百姓難以管控,國家難以治理,恐後患無窮啊。”


  載洸:“徐老言過其實了吧?您口中的旁門左道,並非無用之物,恰恰是獲取先進知識的門路。難道讓全體國人都獲取知識,提升素養,天下就會亂了不成?

  再者,義務教育也強調也並非是要完全拋棄我們自己的文化,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我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與西方經世致用之學相輔相成,融會貫通,讓每個受教育的國民都能為國家富強,民族複興添磚加瓦!

  義務教育是高屋建瓴之國策,勢不可擋!”


  大家都是有備而來,兩軍對壘,劍拔弩張,載洸身上火力顯然要更猛些,猶如熱兵器對上了冷兵器,新時代與舊時代的思想語言相互碰撞,迸發除了激烈的火花。徐桐被駁得一時啞火,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但是他們仗著人多,自然可以采取車輪戰術。


  翁同龢:“臣按照商辦衙門上報的費用條陳計算了一番,知道這項政策耗資頗巨,若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去推行,光是直隸一省份,一年就得因此花掉幾百萬兩銀子,推及全國,一年就要近一萬萬兩,比咱們大清目前一年的財政稅收都要多,如此重負,朝廷怎能承受得起。”


  光緒一聽這話,也露出了震驚的表情,“真的有這麽多嗎?醇親王,你當初可不是這麽說的,你可是說以我大清目前的國力,能承擔義務教育的推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