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征戰天下> 第二百六十二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14)

第二百六十二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14)

  劉穆之避開劉國咄咄逼人的目光,遙望著早已一片朦朧的江面,半晌道:「中原之事,唯民族也!八王之亂,夷狄內附,五胡亂晉匈奴劉淵建漢趙,三世亡於羯族;石勒建趙國,三世亡於漢人;冉閔建魏國,自亡於鮮卑;慕容廆建燕國,三世亡於氐族,苻健建秦國,傳至苻堅,也已是第三個皇帝了胡人在中原無三世運,何者,民族相爭之激化也夷狄族人少,奉行的是民族高壓政策,有壓迫必有反抗,趙王石虎苦役漢人,築華林苑及長牆,暴風大雨,死者數萬石虎殘暴,激怒漢人,是以冉閔一呼,萬夫倡亂,一日之中,斬首數萬,漢人殺羯人,無論長幼男女,死者近三十萬,漳水為之不流,羯人已近亡族」 

  劉國聽得很認真,很投入,也很信服,因為這一切,和當時段業說服他們的話,幾乎是一致的,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劉穆之的手抖了一下,眼睛里閃爍著恐懼的光芒,似乎那場三十年前的大屠殺就在他眼底,臉色變得蒼白,取碗咂了一口酒,緩緩道:「冉閔的濫殺,反而引起胡人的恐懼,鮮卑、匈奴、羯、羌聯合反擊,冉閔縱有氣拔山河的鬥志,終死於七月飛雪壓迫不斷,民族仇殺不止,中原永無寧日這一點,苻堅看到了,符堅不愧胡人中的英主,以區區五十萬戶氐族人,平燕定蜀擒代吞涼,統一北方,拓土開疆其疆域東極滄海,西連龜茲,南包襄陽,北盡大漠,五胡之盛,莫之比也他靠的是什麼?民族融合政策也他早把自己看做一個漢人,不枉殺一個異族人,無論對鮮卑還是羌族的亡國之君和其貴族統統加官進爵,一視同仁不稱漢人的皇帝,稱天王,希圖以佛家無二法門化解天下仇怨若要取天下,則要有包容宇內之心,融合各族之志只有民族融合政策才會有大一統」 

  「可是淝水之戰,苻堅終究是敗了,而且他一失敗,慕容垂也好,姚萇也好,統統都反了,連翟斌這樣的貨色,都敢趁火打劫呢」毛德祖說道 

  「不,這是兩回事,你不能因為翟斌他們造反,就說苻堅的政策不對」劉穆之來了精神 

  之前一直在喝酒的毛德祖聽到此處,搖搖頭,正容道:「道民,此言差矣!漢人就是漢人,夷狄就是夷狄,豈能是一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苻堅雖因之而強大,可鮮卑、羌夷莫不包藏禍心,他是在養虎為患,終為虎噬你想想,苻堅本來是不是幾乎就要統一天下了?如果王猛的話他聽了,把該殺的人都殺了,我們哪兒有今天」 

  劉穆之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毛德祖將酒碗往桌上一頓,說道:「道和,聽我一句,和胡人講仁義,無異於與虎謀皮胡人除了自己,可是誰也信不過的」 

  劉國也不搭言,因為這些是非,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他凝視著劉穆之笑道:「道和,我觀你龍驤虎步,胸有甲兵,不會久居人下的,不知你有何打算?」 

  劉穆之動動身子,鞭傷隱隱作痛,眼中波光閃動,「朝廷無能,北伐屢敗,本來我不想應募入伍不過,與其窩囊地活著,何如拚死一搏!大丈夫生天地間,當披堅執銳,北驅夷狄,斬盡胡虜,復我大漢江山!」 

  「嗯」劉國點點頭,心中不由大定 

  可是此時,劉穆之猛得想起自己這些年來受得屈辱,按道理,自己的本事,早就像長硤里的寶劍,換做任何一個時代,恐怕早就出人頭地了 

  可是在這個時代,自己依然被人看做是破落戶,連好多自己的親戚,都不待見自己,都覺得自己不切實際,沒有出息,註定是個沒有用的人親戚尚且如此?士族和朝廷會怎麼看自己? 

  一想到這裡,劉穆之悲從中來,不由手持竹箸,一邊擊碗,一邊吟道:「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吟罷,潸然淚下毛德祖素不讀書,不知所以,可是,在段業的督促下開始讀書的劉國,卻是聽得出劉穆之所吟的是左思的詠史,觸動傷心處,也不禁落淚 

  他劉國過去,可也不過是輜重營的一個沒有什麼前途的低級軍官,可是現在,整個敦煌軍上下,誰敢忽視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地位,誰人可以動搖? 

  這一切,不都是因為有了段業么?因為段業知人善任,因為他相信自己,他給自己鼓勵,他幫助自己,給自己創造成功的條件,終於激發出了自己的自信,也讓自己做事越來越順,最終有了今天 

  劉國很感恩,他知道,沒有段業,就沒有自己,也因此,他願意為段業效忠致死!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過去劉國是不相信的,但是現在劉國是最篤信的 

  「哎哎哎,幹什麼呢」,毛德祖怪道:「大丈夫有淚不輕彈,你們怎做這兒女之態」 

  劉穆之拭拭眼角的淚水,將目光投向無盡的大雨中,幽幽道:「當今之世,高門世族有世及之榮,弱冠即獲入仕,我等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若不以軍功起家,最多只能做一個郡府佐吏兵是一定要當的可是二位,你們也知道,我朝為中外軍制,自渡江以來,由於皇權衰微,天子形同虛設,導致中軍寡弱,禁軍也好,營軍也罷往往有名無實,根本不能起到打仗的作用,無法保家衛國,卻只能是儀仗而已而統率外軍的都督刺史卻擁兵自重,跋扈一方,左右朝局遠者如王敦、庾亮,近者如桓溫、桓沖如今國家有二支大兵,一支為桓氏之荊州兵,一支為京口之北府兵,荊州兵多為世兵,北府兵多為募兵荊州兵在桓溫時最強,我觀北府兵日後必強過荊州兵北府將吏多出自京口,與我等同為寒庶,所以,我的打算,就算要從軍,卻也要投入北府軍中,日後多聯絡京口故舊,也算有個照應」 

  劉國不置可否,顯然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不過他還是靜觀其變而毛德祖則不一樣,他當然是慨然點頭 

  劉穆之頓了一下,細長的手指用力交措著,彷彿下定決心般堅定地說道:「高祖以關中得天下,魏武以山東爭天下,欲成大事,必有根本,欲清中原,非舉國之力不足以北征,根子仍在朝廷但是,朝廷一樣是人組成的,想要維繫朝廷,歸根到底,還是得靠軍隊,京口流民甚眾,士風強悍,此所以成大業之根本也!」 

  就在此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一聲炸雷於天邊響起,整個北固山彷彿悚悚抖動毛德祖臉色在電光之下已然慘白,他聽得出劉穆之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劉穆之前面的話,不過是遁詞,後面的話,才是真心實意,如果朝廷不能用,說明朝廷已經失去了號令天下的正當性,真到了那麼一步,還去效忠,那就是愚忠了劉穆之方正那是不假,可是並不迂腐 

  劉穆之說這話,其實也是試探,他說完了,自己沒有表態,卻是一直死死盯著劉國 

  而劉國卻不由仰天長笑,高聲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若朝廷有道,我當輔之,若其無能,北伐大業,難道就此蹉跎嘛?!那卻是決計不行!」 

  說話點到為止即可,劉國的話,已經再明白不過了,三人相視大笑,劉穆之道:「來!為你我兄弟的北伐壯志干一杯!」 

  三人各舉大碗,一飲而盡 

  只是劉國心裡卻有數,光復故土,卻不等於是北伐中原呢,為何不能是東征呢? 

  劉國喝完后,放下碗,抹抹嘴唇,問道:「道民兄以為此次劉帥北伐是何用意?」 

  劉帥說的,自然就是北府軍的劉裕了 

  劉穆之用手拭了拭鬍鬚上的酒珠,話音清晰而又堅定,「劉帥此次北伐,我看是被動之舉罷了王家也好,庾家也好,江左其他士族,對北府軍都頗有敵意,但是那卻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劉帥僅僅是避禍罷了,如果劉帥不率軍北伐,留在建康的話,恐怕以他的根基,就算有謝公保護,也未必躲得過明槍暗箭,所以,這話姜維屯田於沓中比較類似」 

  說到這,劉穆之眉頭緊鎖,最後幾名話俱是緩緩道來,「我想,不,我敢肯定,劉帥北伐雖然旗開得勝,可是苻睿已經率軍出關,屯於河南甚久矣,此乃氐人最後的精銳,戰鬥力不可小覷,這事情,恐怕不是易與呢」 

  劉國心中暗嘆,段大人到底是眼光獨特啊,這幾個人,段業當時還沒見過,都一口咬定他們是經世濟國的人才,自己那時候還不相信,現在卻是不能不相信,他們的眼光,他們的判斷,都是無可挑剔,自己不過是因為主管情報工作,根據各方勢力的動向,才能得出結論,可是劉穆之顯然沒有從軍,也不可能有什麼情報來源,卻還能做出如此精確地判斷,只能說他的判斷和推理能力強了 

  這樣的人,如果不是人才,還有什麼是人才? 

  劉國卻還是不放棄,接著問道:「依兄之見,勝負如何?」 

  劉穆之目光炯炯,一字一頓地說:「從情感上,我當然希望劉帥旗開得勝,我可是從小和他一起長大,但是從理智上,我必須說,恐怕劉帥必敗!」 

  「道和!」毛德祖忙道,「寄奴怎麼會失敗呢?你不要忘了,他自從加入北府軍一來,可是戰必勝,攻必取啊!淝水之戰,如果不是那些門閥們刻意壓制,寄奴可是第一功臣啊!」 

  劉穆之回頭看了看毛德祖,沉聲道:「這天底下,沒有常勝不敗的人,連孫武,吳起,韓信也辦不到!」 

  劉國笑了笑,道:「何以見得?」 

  「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劉帥「劉穆之侃侃而談,「其天時,我大晉立國一百五十年,可偏安江左近百年,中原板蕩亦百年,其正統固然仍在於晉,然其間屢次北討,其意義,並非光復國土,不過宣示晉朝乃華夏之胄也然北伐屢戰屢敗,中原百姓,多少離心,劉帥雖然迭次取勝,然祖逖也好,桓溫也罷,誰人不是連戰皆捷,眼看光復在望,百姓也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其結果,卻是王師敗績,百姓慘遭報復」 

  「說得好!然後呢」劉國說道 

  「再者,如欲光復,則須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內無掣肘,外難同心,可是如今,內則劉帥因避禍而勉強北伐,外則苻睿欲保故土而拚死一戰,其攻守之勢易也,且由北南征,則有地利,由南北伐,則多不利,由此觀之,劉帥不利也」劉穆之說道 

  見劉國聽得認真,劉穆之接著說道:「最後說人和,雖然苻堅信佛教,然其自稱天王,藐視朝廷,無以正名於華夏也然我朝內部,內訌多年,早已離心也,劉帥雖然意志堅定,然手下人才太少,苻睿則是百戰精英,又有楚瑜相佐,劉帥是疲敝之師,苻睿卻是以逸待勞,淮河天險,非我所有,慕容家族,尚未消滅,以我觀之,劉帥若能守住壽春,鍾離,則尚可立於不敗之地,否則,則恐遭不利,無非大不利小不利罷了」 

  劉國盯住劉穆之,彷彿不認識似的,聽他侃侃而談,才發現劉穆之確實是個奇才,大為嘆服,因為劉國也是通過截獲劉裕寫給朝廷的密信,才曉得劉裕的確是面臨不利,而且根據戰報分析,原因和劉穆之說的卻是一點不差更重要的,是連作戰的關鍵節點,即壽春和鍾離,劉穆之都猜到了! 

  劉穆之,劉國的人可是已經觀察了一陣子了,知道他不可能有辦法能夠第一時間得到前線的消息換句話說,這些只能是他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當前的大勢推斷出來的段業說過,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實踐中得到的經驗,要比書本上的教條要管用多了可是世界上總有一小部分人,單單是靠著讀書,不斷讀書,把書本上的理論融會貫通,就能達到比實踐操作獲取經驗還要管用,這話過去劉國不信,可是今天劉國親眼所見,焉能不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