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軍魂,最後的救贖> 第七十一章 Y部隊

第七十一章 Y部隊

  如果第一批30個師的計劃能夠完成,並用他們發起進攻,那麽我就有充足的理由為第二批30個師的裝備提出請求……


  ——史迪威進行Y部隊編製時對蔣介石的許諾

  1943年4月 緬甸欽敦江


  英軍77旅旅長溫蓋特少將疲憊不堪的度過了這條江,向著印度方向走去。他麵容憔悴,胡須滿腮,衣衫襤褸。在他的身後,第77旅的官兵們也和他一樣狼狽不堪,一臉茫然的跟隨著。所有人都已經是傷痕累累,士氣低落,武器裝備也丟了大半——這些接受過叢林戰訓練的特種作戰旅,剛剛從日軍縱深返回,當初參戰的3000多名官兵此刻隻剩2182人。


  這是一次傳奇般的戰鬥,77旅的官兵們強行通過叢林,穿插到日軍後方依靠空投物資大肆破壞,算是特種作戰的先驅了。他們“戰果輝煌”,總計炸毀鐵路數段(日軍隨後修複),各種伏擊總共擊斃日軍數百人,檢驗了叢林穿插特種作戰的理念。當然,也付出了數倍於敵人的代價。即使是撤回來的官兵,大部分也因傷病感染等問題無法繼續在軍隊中服役。


  然而,在這場韋唯爾將軍以英軍獨立發動的若開反擊戰中,他們已經是損失最小,戰果最大的部隊了。


  麵對下轄33師團和55師團這兩隻被中國軍隊在第一次入緬先後重創的日軍第15軍,韋唯爾也拿出了新組建的英軍第15軍發動全麵進攻,兩個15軍很快就激烈碰撞在一起。


  英軍一如既往的采用火力壓製步兵突擊的手段進攻,然而由於日軍已經提前修建了各種堅固的明暗防禦工事,讓英軍的火力優勢收效甚微。而一旦步兵開始突擊,就會遭到各處隱藏火力點的瘋狂掃射,死傷慘重。同時,日軍在正麵頑強防禦的時候,還不斷運用穿插戰術,抄到英印軍側翼各種偷襲對方,各種冷槍夜襲,打的英印軍隊草木皆兵,終日惶惶不可終日。


  戰鬥從1942年12月一直打到了1943年3月,英軍付出了很大的傷亡卻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士氣異常低落。由於對叢林戰準備不足,病員不斷增加,不少印度士兵開小差逃跑。這時,從緬甸中部調來的日軍有延支隊突然出現在英軍側翼,將側翼警戒的英軍擊垮,並搶占了孟都的公路,切斷了英軍的補給線。同時,日軍55師團112聯隊也穿插至英軍另一側,擊潰其側翼一個旅。並和143聯隊合力將英軍第六旅包圍並將其全殲,生俘第六旅旅長。


  眼見英軍已經大勢已去,日軍主力也開始全麵反擊,準備對英軍進行合圍。


  戰事已經到了存亡關頭,韋唯爾才被迫下令撤退。雖然在英軍名將斯利姆的指揮下,英軍第15軍依靠空投物資才得以安全撤回印度,但是這支軍隊不但兵力和裝備損失巨大,而且部隊士氣盡喪,不少已經基本失去作戰能力。


  正如戰後英國人評價的那樣——他們把所有第一次緬甸戰役犯下的所有錯誤重新犯了一遍。


  大獲全勝的日軍一邊慶祝,一邊開始做入侵印度的準備。他們開始利用戰俘在緬甸全境修橋鋪路,儲備物資,並且調來更多的部隊。在緬甸這個隻有1600萬人口,麵積不過中國一個省大的地方,日軍先後調集了8個師團,近20萬人的部隊作為入侵印度的準備。


  甚至他還從印度俘虜中挑選了一些人,在印度國大黨領袖之一的錢德拉,鮑斯的協助下組建了“印度國民軍”準備配合日軍對印度的攻擊。


  而英國方麵,麵對這又一次的慘敗,輿論嘩然,就連丘吉爾也對英印軍總指揮韋唯爾將軍失去了信心,很快解除了其職務,改任其為印度總督。調來在北非有過出色表現的奧金萊克將軍作為印度英軍總司令,開始對英軍重新訓練和整編。並且打算成立盟軍東南亞戰區,任命一位新的東南亞戰區司令來負責整個印度的防禦和緬甸的反擊。


  正在英軍在若開地區被日軍一頓暴揍的時候,史迪威也沒有時間閑著看笑話,他現在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通過駝峰航線,準備開始按照計劃對中國雲南集中的遠征軍Y部隊進行整訓。確保其將來可以和駐印軍的X部隊兩路夾攻緬北地區的日軍。


  1943年1月,他正式通知蔣介石,在雲南建立的整訓基地開張,立即安排第一批將武裝和整訓30個師的兵力,全員換裝美械裝備,並且由美國教官開始對這些軍隊進行專業技術上的培訓。


  實際上,在提交給羅斯福的報告計劃中,除了駐印軍的X部隊(除新38師和新22師外,另空運14師,50師,30師前往),和雲南的Y部隊外,一旦證實這些部隊形成了足夠的戰鬥力,重新打通了中印公路。史迪威還計劃在中國廣西桂林地區利用中印公路輸送裝備,再武裝30個美械師,成立Z部隊。


  如果他的設想沒錯,那麽當中印公路被打通,Z部隊建立,這總數達到65個的美械師在匯合後將開始在中國的全麵反攻,一路打到廣州上海,並和計劃登陸中國的10個美國師匯合,一起收複失地,包括東北,最終徹底將日軍趕出中國。


  這個計劃雖然遭到了美國陸軍部的反對,但是得到了羅斯福的支持——畢竟以美國強大的工業力來說用美械裝備比犧牲美國人命要值當的多。


  X部隊已經初步就緒,現在第二步就是Y部隊了,如果這兩隻部隊成功,他的設想才可以進行下一步。


  接受30個美械師對蔣介石來說,是個有利可圖的事情,可以極大的增加自己的實力,因此他對此事十分積極。


  當然,在遠征軍Y部隊的指揮官人選和這30個美械師具體的負責人上,卻出現了一個選擇難題。蔣介石本來考慮讓羅卓英來負責,結果遭到了史迪威的堅決反對。何應欽倒是推薦由其親信劉峙(抗戰時著名“長腿將軍”,因貪汙導致重慶隧道慘案事件罪魁禍首)負責。


  隻是這一次,就連蔣介石也看不下去了,他雖然知道劉峙的忠誠,但也深知此人的無能,直接痛斥何應欽——國難當頭,如此大事怎麽能玩笑應對?

  在權衡再三後,蔣介石把這個職位交給了自己最信任的部下陳誠。


  二級上將陳誠是國民黨中資曆最老的將領之一,早年追隨孫中山。西安事變時,蔣介石在西安被扣押,當國民黨內紛紛提出“轟炸營救”(把西安直接炸平)的計劃時,陳誠親自飛往西安,和張學良,楊虎城談判,並且表示要是轟炸,就連我一起炸死。因此也是蔣介石最為信賴的將領沒有之一。被國民黨內戲稱為“蔣介石替身”,“第二號人物”。


  此人保定軍校畢業,炮兵出身,在國軍中是屬於有一定實幹能力的將領。接到命令後立即從湖南前線趕回昆明投入了工作中。


  很快,他就按照蔣介石和史迪威的要求列出了第一批接受美械裝備和訓練的10個軍的名錄,

  這些部隊包括:


  第2軍,軍長王淩雲,下轄第9師,第6師,新編33師。


  第5軍,軍長邱清泉,下轄第96師,第200師。


  第6軍,軍長黃傑,下轄預備2師,新編39師。(原編製部隊全部在第一次遠征中被打散)。


  第8軍(並非八路軍),軍長何紹周,下轄第82師,第103師,榮譽第1師。


  第18軍(並非第十八集團軍),軍長羅廣文,下轄第11師,第18師,第118師。


  第52軍,軍長趙公武,下轄第2師,第25師,第195師。


  第53軍,軍長周福成.,下轄第116師,第130師。


  第54軍,軍長張耀明,下轄第36師,第198師。


  第71軍,軍長鍾彬(副軍長陳明仁),下轄第87師,第88師,第28師。


  第73軍,軍長韓浚,下轄第15師,第77師,第193師。


  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下轄第51師(師長李天霞),第57師(師長餘程萬),第58師(師長張靈甫)。


  獨立第93師,師長呂國銓


  共11個軍30個師。除53軍為準備參加遠征的前東北軍外,其餘都是蔣介石的中央軍嫡係部隊和最信賴的將領。


  以上這些部隊有21個師就在雲南一帶,剩下9個師接到命令後迅速開始往雲南集結。


  同時陳誠也按照史迪威的要求,在昆明建立了軍事技術訓練中心,由美軍專業人員開始培訓相關的炮兵,通訊,醫療,工兵,參謀等專業技術兵種進行培訓。所有參加培訓官兵脫產進行6周的強化訓練,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提高技術水平。


  同時,5月在昆明開始成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即後來臭名昭著的中美合作所),由美軍情報官梅樂思和中方的戴笠負責對日情報的搜集工作。不隻是情報,還有在氣象,醫療,交通,行動,經理,總務等方麵的訓練和合作。


  為了提高效率,陳誠還建立了軍官訓練班,專門訓練軍官,再由軍官自己去訓練自己的部下。行動效率之高連史迪威都有些讚賞。


  隻是Y部隊的組建也並非一帆風順。


  隨著部隊的集結,新的問題又開始出現。原定的部隊30個師陸續到位,隻是根據統計,這30個師總兵力僅有22.7萬人,跟史迪威以駐印軍為藍本的兵力相差甚多。蔣介石雖然答應立即開始募兵,但是並沒有什麽實際行動。


  更為糟糕的是由於物資分配很明顯偏向於中央軍,引起各路地方實力派的強烈不滿,他們使用各種手段截留或者偷取這些運輸中的美械物資,導致各種裝備都有些數量不足。龍雲的部隊就利用自己在雲南的優勢強行搶奪了不少美械裝備用於自己的部隊。陳誠甚至一度要親自去求孫連仲歸還其運輸途中扣下的巴祖卡火箭筒。


  不僅如此,美國的供應也非一帆風順。由於駝峰航線的飛行難度太大,損失太大,而且重裝備的運送過於困難,因此運抵中國的物資總數也是缺斤少兩。不光不能和駐印軍相提並論,就算原有的計劃配備也無法達標。為了能夠多運送重裝備,不少部隊隻好又拿回了老式的中正式步槍使用。


  另外,由於不像駐印軍那樣有美式的管理手段,Y部隊中的吃空餉,克扣軍餉,士兵吃不飽飯,虐待士兵,甚至出現開小差等現象依然十分普遍,給訓練造成了不少的麻煩。


  不過,盡管問題多多,Y部隊總算是開始了緊羅密布的換裝和訓練,數百名來自蘭姆伽和美國國內的教官抵達昆明,開始對中國官兵進行係統化的訓練。讓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很快就超越了中央軍的其他部隊。


  同時,為了能夠更有效的提高中級軍官的指揮水平,陳誠和史迪威商量後,安排所有換裝部隊的團職以上軍官前往蘭姆伽接受那裏的軍事訓練,尤其是學習現代戰爭和協同作戰的指揮方法。


  1943年2月初 昆明機場

  數十架美軍C47運輸機已經卸完貨,正在機場做最後的維護,準備起飛返回印度。美軍飛行員站在運輸機旁,身穿厚厚的飛行夾克,手裏拿著十字架祈禱著——在駝峰航線每一次飛行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搏命。


  無數的中國士兵們就在一旁等待著上飛機前往印度——他們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坐飛機,也是第一次出國,絲毫沒有察覺到這次的危險,反而顯得十分興奮。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大規模人員在飛躍駝峰航線時被凍死,史迪威特地派遣了一隊軍醫駐紮在機場,對即將前往印度的官兵進行“體檢”,確保他們身體足夠結實,而且能夠穿著衣服上飛機。同時,由於普通中國士兵的衣服大多是比較破爛的,所以給飛機上配備了不少保暖的毛毯,確保他們在飛行途中可以取暖。


  這也讓駝峰航線中凍死的士兵減少了許多。


  不過在這裏,也有一隊服裝筆挺的軍官在另外一邊的候機區,等待著去印度。他們身穿毛料軍裝,腰上紮著武裝帶,帶著配槍,和那些衣衫襤褸的士兵仿佛是來自兩個世界的軍隊。他們就是各部隊派遣的團職軍官——沒人敢拔他們的衣服,繳他們的械。


  相比普通士兵,這些人營養和身體狀態都好得多。對於前往印度,他們也不像普通士兵那樣有說有笑,仿佛要進行一場旅行一樣輕鬆。而是一臉的凝重——不少人也知道駝峰航線的事故率。


  11集團軍第八軍軍直屬先遣團副團長楊繼武中校就在隊列中,等待著美國軍醫的身體檢查。然而,他的目光和內心早就穿越了喜馬拉雅山,飛到了印度,飛到了他關心的人那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