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二章 殺袁術袁紹、奪兵權 上
《雲笈七籖》卷五六,論述所謂「諸家氣法」,即各家服氣術。其中說道:「夫術數者,莫過修神,淘煉真氣,使年延疾愈……使禍害不幹。」
這就是說,淘煉真氣,成了諸家氣法的最高手段。
宋代有部《百家詩》,其序言講述五代石晉時,羅浮山黃真人送給詩人蘇養直金丹,並且說:「此丹非金石,乃真氣煉成。」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此時,道教的求仙活動遭到了佛教方面的批評。福州東山雲頂禪師評論儒教和道教:
「儒門畫八卦,造契書,不救六道輪迴。道門朝九皇,煉真氣,不達三祇刧數。」(《五燈會元》卷六)這就是說,在當時的佛教方面看來,「煉真氣」,乃是道教追求成仙的主要方式。
大約在宋代,出現了一部《三皇玉訣》,其中說道,《陰符經》是「長生之路」,「升天之道」,它的基本內容,就是鍛煉「真氣」,成丹成仙,所謂「富國安民」,就是鍊氣之道;「強兵戰勝」,是「真氣」戰退陰氣,得道成仙云云。
至此為止,從戰國時代開始的求仙運動,以服藥、服丹為基本方法的金丹派,以食氣或服氣胎息的內修派,此時都統一在一條道路上,那就是鍛煉或稱修鍊真氣,以求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而真氣,也成為修仙者修鍊的基本內容。
如果說早期的求仙活動,企圖通過服食藥物或自我鍛煉,以求永不得病,長生不死,可以說是一種方向錯誤的科學活動,人們這樣做,主要是認識問題。
那麼,當這種求仙活動屢遭失敗,後繼者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變換概念,使這種活動日益神秘化、虛幻化,就是一種純粹的巫術活動。
由於巫術是以幻想的方式、企圖直接掌握自然力,因此就和科學處於直接對立的地位。從人類思想的發展來看,巫術也是原始宗教的主要活動內容,是一種最落後、也最荒謬的行為和思想。
所以,後來較為發展的有神論觀念,幾乎都無例外地把反對巫術作為純潔教義的重要內容,雖然迄今為止,所有的有神論系統幾乎都難以擺脫巫術的糾纏。「煉真氣」活動,乃是比一般有神論觀念更加落後、也更加荒謬的巫術活動,是和科學直接對抗的荒謬行為。
一番向後探究之後,咱們再回到三國時期,這時候,人們對於「真氣」的認知,還沒有經歷後續的各種詮釋,而是直指仙家所能掌握的天地之力。
書接上文,絕世猛將孫堅,單打獨鬥呂布也不在話下,但是在潘金蓮惱羞成怒之下,溝通星辰之力之後,還是被她一腳險些送去見閻王爺,幸好被關羽一青龍刀所救。
然而關羽付出的代價就是青龍偃月刀上裂了一條紋,刀上傳說中附有的一條青龍之魂似乎也有所損傷,一聲悲鳴若有若無。
「哎,看樣子,潘金蓮一發威,三國第一流的絕世猛將也招架不住了,沒什麼看頭了!」李陵搖搖頭惋惜道。
不過,他也不為孫堅這廝抱不平,誰讓這傢伙沒頭沒腦,要戳爆他的女人潘金蓮的胸呢,真是豈有此理!
當然,另一方面,李陵也為自家愛妃感到高興,從今以後,潘金蓮一人橫掃十八路諸侯無人能敵的消息,將像颶風一樣以極快的速度向天下傳播。
而且更會向後世流傳,可謂流傳千古啊。在場的所有人,將最先深深記她的名字:潘金蓮!她的名字將比花木蘭還要響亮,再也不會是《水滸》中描繪的那樣……
言歸正傳,李陵見自家愛妃潘金蓮一人就壓服眾人,根本無需讓他甩出一百零八神將任何一位,當下便強硬道:
「呂布將軍,袁術縱容手下大將紀靈,攻擊天使,不服聖旨,猶如謀反,給我拿下,斬立決!」
「諾,末將得令!」呂布答應一聲,邁步抓向袁術。
「呂布,你敢!我家可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術大驚怒喝道,但臉上的惶恐,掩飾不住他的色厲內荏。
呂布聽了,冷哼一聲,也不言語,直接一方天畫戟橫掃左右,無論是擋路的諸侯還是袁術的護衛,直接被他掃的人仰馬翻。
然後,只見呂布冷眉以對,方天畫戟往前一戳,非常準確的刺入袁術口中,然後從他後腦穿出,瞬間,紅的、白的、黑的,一股腦兒潑灑一地。
這還不止,只聽呂布面露鄙夷道:
「四世三公又如何?不是尸位素餐禍害社稷就是狂妄自大不知所謂……活該你今天要死!」
「你!」袁紹這時好似才反應過來,怒吼一聲「呂布」,頓時怒極攻心吐出一口鮮血,猶如水槍飈出三尺遠。
儘管袁術和袁紹恩恩怨怨糾纏不清,但無論如何,袁術是他袁家的嫡系,更是他的同父異母的兄弟,真能讓他不怒、不狠、不怨?
「袁紹,沒想到你還會為他這樣的『好』兄弟而悲痛到吐血啊!」呂布冷哼一聲,反唇相譏道。
世人都道他呂布忘恩負義,他也不過是為了向上爬。而名門子弟中最頂尖的袁家人呢?不也是齷齪不堪,像袁術這樣的人,何故有臉指責與他?袁術今日的下場,讓他心下大為快意!
要知道,袁紹和袁術的矛盾與骯髒,簡直是和尚頭頂的虱子明擺著!袁紹的親生父親是袁逢,由於袁逢的兄長袁成無子,因此袁紹小時候過繼給袁成當兒子。
而袁術是袁逢的嫡子,因此袁紹和袁術實際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袁紹由於不是嫡子,但過繼給袁成以後,就成了長房嫡長子,而袁術一直看不起袁紹的出身,因此兩人一直矛盾較深。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全國,因此袁家事實上擁有一股極為龐大的政治資源,袁紹跟袁術兩兄弟的矛盾根源實際就是這一股政治資源的繼承權的歸屬問題。
袁家發於汝南,而後期董卓把持朝政后袁術留在汝南一帶發展,袁紹則跑到河北的渤海去發展,其實就是這種爭奪資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