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 二
“學生陳複,拜見相公!”
張鏑派出了自己的大謀士陳複,足見重視。陳複不僅臉皮厚而且寵辱不驚,為人鎮定,身邊僚佐之中也唯有他能自如應對複雜的情況,進而才能撬動興化軍城內外的敵我軍隊,實現己方的戰略計劃。
陳文龍見到了麵前的送信之人,看他有一點翩翩儒士風度,自稱學生,像是個人的樣子,與那些粗鄙野蠻的蒙古韃子或者卑躬屈膝的漢奸走狗很不一樣,不由的令人增添了幾分好感。
此人不卑不亢,前一刻還差點被拉出去砍頭,這一刻還能沒事人一樣彬彬有禮,且不說他是如何穿過元軍重重包圍圈進城送信的,光是這份沉著氣度就可見這忠勝軍底下有人才啊,陳文龍心裏又多了幾分信任。
“上茶,賜座!”
言簡意賅,但以禮相待,說明陳文龍已經初步將這位泉州來的信使當成了自己人。
“學生奉我家將軍之命,特來聯合陳相公共抗北虜!”陳複開門見山。
“抗虜是自然,但不知尊客帶了多少兵來?”既然要聯兵抗虜總不能光靠一張嘴,要有兵馬才行,所以陳文龍關心的是陳複帶了多少援兵。
陳複卻以手指自己腦門,輕描淡寫道:“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唔!?尊客意欲以三寸之舌破敵耶?”陳文龍略帶慍色,不無譏誚道。
“非也,我家將軍早有成策,借在下之口,特來送與陳相公!”
“噢?是何計策?”陳文龍略收起不悅之色,洗耳恭聽。
“棄城南走!”陳複輕描淡寫說出石破天驚之語。
“棄城南走?”陳文龍騰的站起,剛剛壓製下去的怒氣更加強烈,他早已立誓與城共存亡,但這所謂的友軍信使一來就讓他棄城而走,要不是荒謬無知就是別有所圖。陳文龍對眼前這個人剛剛建立起的信任瞬間一掃而空,他甚至懷疑此人是不是元軍冒名,換一種方式來詐他出城。
“哼,無稽之談!所謂破敵之策便是逃跑?陳某不敢奉陪,尊客請回吧!”陳文龍畢竟還有點涵養,沒直接喊人把陳複拉出去砍了,已是留了點情麵。
“嗬嗬!理宗學生、度宗狀元、德佑樞密、景炎宰相,原來堂堂宰相竟是如此氣度!”陳複似乎早已料到對方的反應,也不管主人家已經氣得要趕他,坐著不動,反而言語相激。
被這一激,陳文龍反而不急著趕人,氣哼哼道:“且看你有何話講,若說的無理,休怪我翻臉無情!”
“不知相公可曾聽過,盈虧有數、有舍有得!”陳複波瀾不驚,擺出講道理的架勢,但陳文龍並不理他,也不答話。
陳複便自顧自繼續說下去:“我家將軍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相公若困守興化軍,雖看似保存疆土,然而被虜兵死死拖住,早晚城破,人地皆失”
陳文龍皺眉,似乎在思索陳複所說的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之語確實讓他覺得有理,但他仍未改變據城死守的觀念,反駁道:“生為宋臣,死為宋鬼,殉城而死,臣子本分!”
“相公誤矣!古人雲,死易而生難,一死了之自然容易,還能贏得忠臣殉國之美名,難的是在強敵之前活下來,而且要擊敗強敵。陳相公隻想簡單的殉城而死,卻不願嚐試更困難的奮力抗敵,竊以為這並非忠臣的表現!”
“棄城南走,落荒而逃,就能算忠臣的表現?”陳文龍已經聽進去了一點,但還有一點不服。
陳複微微一笑,知道對方的心理防線已經打開,可以把包袱抖出來了。
“相公稍安勿躁,且聽我敘來,我家將軍命陳某奉上“寸斷”之策,必破敵軍,若相公覺得有理便可依計施行,若覺得無理再處置在下不遲,到時既便將在下斬首,或者丟出城外送與敵軍,悉聽尊便。”
陳文龍微微頷首,臉色已然緩和,示意陳複繼續說下去。
“相公可知,我家將軍已提虎賁三萬、水師二萬,共五萬強兵,隨時可北上解興化軍之圍,所以不來者,何也?”
張鏑的萬餘正規兵力,在陳複口中輕輕巧巧變成了五萬大軍,吹牛還真是不用打草稿,不過這麽一吹倒真把陳文龍唬住了。其實這話也還有幾分可信,因為常規情況下要圍困偌大的泉州,沒有幾萬兵還真是做不到。
陳複這句話不僅說明了“忠勝軍”兵力強盛,給對方吃一顆定心丸,還引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不破了敵人的城圍,而要請興化軍守軍棄城南走。陳文龍果然上鉤,正襟危坐,認真聽陳複往下講。
“所以不救興化軍而令相公棄城南走者,為在殲滅敵眾,非為解圍而已。我家將軍設“寸斷”之法,可斷敵三番,首先需相公帶兵出城,轉戰至南麵六十裏天門山,我家將軍親率精兵倍道兼行伏於山間,待敵入圍則俯衝而下,前後夾攻,痛擊敵人,此為第一斷
一斷之後,敵人必全師來攻,你我兩軍可從容整備,以逸待勞,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破敵必然,此為第二斷
相公放棄興化軍城,任敵自取,福安、興化均需兵馬駐守,則敵兵散而我兵聚,以聚攻散,如水衝沙。而我舟師兩萬,攻興化則斷敵腰腹,入福安則擊其首腦,敵必疲於奔命,而我無往不利,此為第三斷。
三斷之後,定讓北虜喪膽,全閩可複!”
一口氣說完“三斷”之策,陳複都要佩服自己的口才,滿嘴大話,信手拈來,若論忽悠不帶臉紅的本事,張鏑部下還真沒有第二個能超過陳複的。
陳文龍聽罷也不由的內心激蕩,若此人所言都能實現,那麽福建一地還真有光複的可能,冒個險,放手一搏,或許確實好過死守興化軍一城之地,但行動前還有幾個問題需要問明,於是開口道:“棄城可以,但如何破敵人重圍?”
“賊虜從福安府來,眾兵未集,且分屬各酋,短時間內城圍不密,所以在下都可以隻身入城,相公若匯合城內兵馬集中攻擊一處,必能破圍而出!”
“即便破了城圍,也恐難以走遠,敵人騎兵多,我軍馬少,或許未到天門山就被虜騎追殲了!”
“這倒無憂,不瞞相公,在下此來倒並非真的空手一人,還有千餘密林勇士就隱藏於城外山中,願為相公殿後。”
要保證陳文龍的軍隊能夠順利撤出興化軍,吸引元軍來追,這是張鏑“三斷”計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關乎成敗,所以也令他最為重視,派出了千餘精兵隨同陳複一同到了興化軍地界,預備著接應城內兵馬。張鏑的正軍部隊裏有不少番漢混雜的營頭,此次北上接應的千人中就有大半是挑選出來的精悍番兵,他們多是叢林獵人出身,在山中往來如飛,又接受了正軍部隊的嚴格訓練和武器裝備,戰鬥力暴增,想必能很好的阻滯元軍的追兵。
“若是“一斷”之後敵人縮頭不追,豈不是前功盡棄?”
“不會,北虜自恃兵力強盛,必然不肯吃這個悶虧,況且敵人現已知道泉州未失,怎會放棄內外夾擊的大好機會?我料他必然全師而來,要在泉州城下與我軍決戰!”
“泉州既然仍在敵手,確須提防他內外夾擊呀!”
“相公多慮了,我軍將泉州團團圍困,連日來三戰皆捷,城池旦夕可破,之所以不破城,就為拿泉州做餌,引虜兵傾巢而來,好就地滅之!況蒲壽庚早已成驚弓之鳥,絕不敢露頭,若敢露頭,隨時可滅!”
“好!好那便依先生所言!”
陳文龍疑慮冰釋,心潮起伏。用力以拳擊掌,做出了決定,話語中對陳複的稱呼也不知不覺變成了“先生”,可見已經完全認可了他的計劃。
放手一搏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