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皇帝的秘書
李景笑了笑,舉杯飲盡,然後笑道:「王公公,適才咱們說的話,公公心知即可,有些事不需全部告訴皇上。
王承恩看了看李景,心中苦笑,心道:「你不說這話,我恐怕還真的不能把你說的話全部告訴皇上,可是你這麼說,就是讓我把你說的話告訴皇上。我若不說,恐怕你就要想別的法子告知皇上了,到時我吃不了兜著走。」
搖搖頭,王承恩苦笑了一下,暗道:「就算告訴皇上又能如何,有些事情皇上是萬萬不會做的,反而圖惹皇上更加嫉恨。」
雖然不知李景的用意,王承恩還是默默點了點頭。
見王承恩明白自己的意思,李景點了點頭,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省事,很多話根本不需明言。
實際上,李景也知朱由檢知道自己說的這番話以後必然會更加恨自己,但是李景還是希望朱由檢能明白不改變國家現有的制度是不行的。
在經過解州和平納入自己的治下以後,再加上跟河南的一種官員合作,李景發現自己以前的策略未必就是對的。
通過流寇之手佔領地盤,雖然能讓自己的政策更快實施,但是對國家和老百姓的傷害卻更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能幹的官員也被流寇殺戮,許多無辜的百姓因此而家破人亡。
如果通過朱由檢推行新政的話,李景再輔以一些強硬的手段,便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就算朱由檢不去做,起碼也在朱由檢心裡紮下一根刺,日後李景掌握權力時,再推行自己的政令,也會起到一些作用。
現在李景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想採用暴力手段去解決,現在更希望能通過政治手段去解決。
現在的李景已經越來越像一個政治家。
大明最有權力的十個人當中,肯定有王承恩的名字,雖然王承恩表面上看似並沒有什麼權力。
但是王承恩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更是從小看著朱由檢長大的,這個身份可了不得。
如果說以前內閣相當於皇上的秘書,但是隨著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隱然可以跟皇上分庭抗禮,秘書這一職責便落到了司禮監這些人的身上,王承恩恰恰就是司禮監的第二號人物(頭號人物是曹化淳)。
秘書這個職務是很奇怪的,本身並無權力,但是由於經常替領導說話,很多人便把秘書也看成了領導。
王承恩等於是皇上的秘書,經常代表皇上說話,於是很多人便把王承恩的話當成是皇上的話。
再加上他從小就伺候皇上,皇上對他也十分親厚,因此王承恩說話的分量就更足。
對這樣一個人,無疑是沒人敢得罪的,別說不敢得罪,溜須拍馬的人能從大內皇宮一直排到護城河。
不過這其中肯定不包括李景。
李景本身的職務不過是山西參將,按說王承恩來平陽府,自該有最大的官員知府來接待,李景其實是沒資格跟王承恩坐在一起的。
不過既然是平陽府的治下,基本沒人不知道這裡是誰說了算。
而李景顯然也不想隱瞞這一點,堂而皇之地佔據了主人的位置,跟王承恩推杯換盞,喝得不亦樂乎,旁邊平陽府知府周衡臣只有陪酒的份兒。
不過周衡臣能做到陪酒的位置,已經讓大家羨慕的不得了。
在場的人都知道,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跟李景喝酒的。
很多人都知道李景喜歡喝酒,最愛喝的酒是竹葉青,不過李景平時幾乎不怎麼喝酒,只有節假日的時候,李景才會放開懷喝酒。
因此,能跟李景一起喝酒,可謂機會難得。
對這一點王承恩倒是不知道,看到只要李景舉杯,在場官員們便舉杯,王承恩心中奇怪,心道,李景跟我喝酒你們湊什麼趣兒?
不過看到這些人舉杯時根本不看自己,只看著李景,才知他們並非奉承自己,對此王承恩未免有些尷尬。
喝了幾杯酒,李景忽然拱手說道:「王公公,有件事想請公公幫忙。」
王承恩忙道:「李將軍請說,只要王某能辦到,一定幫忙。」
李景點點頭,正色道:「王公公,這幾年陝西一直有旱災,去年突然大雨,如果今年再出現旱災,我怕會有瘟疫爆發。李某查過,山西一地往往成為瘟疫的起源,所謂防患於未然,無論有沒有瘟疫,我等都要做好準備,藥品我這裡已經備下許多,也安排了一些防範的手段,不過一旦瘟疫爆發,光憑這些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明白的人進行醫治,我想請王公公從宮裡調幾名懂得防治瘟疫的御醫過來。」
王承恩聞聽一怔,心道,這個李景平時都在想些什麼,怎麼無緣無故的擔心起瘟疫來了。
不過王承恩知道,李景所言非虛,一般大災之後往往會有瘟疫爆發,而且山西往往是瘟疫的爆發點。
根據宮中的史料記載,從萬曆年間,爆發過很多次瘟疫,其中大多數都是從山西蔓延開來,而且起點就在平陽府,具體的說是平陽府的洪洞縣。
一旦真有瘟疫爆發,平陽府一帶首當其衝,平陽府灌注了李景大量的心血,豈能因瘟疫毀於一旦?因此李景對瘟疫重視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御醫可不是王承恩的權力可以派往地方的。
御醫是幹什麼的?說白了就是專門給皇上和皇上的老婆孩子們看病的。
太醫院的御醫有很多,也分若干等級,其中最好的醫生是專門負責給皇上治病的,剩下的有的負責嬪妃,有的負責皇子,當然也有負責給王公大臣們看病的醫生,可以說各司其職。
專門負責給皇上看病的御醫,不是誰都能調動的,就算皇子生病,若無皇帝允許,這些醫生也不能給皇子看病,至於嬪妃就更沒資格使用皇上的御醫。
京城的王公重臣若是生病,須得跟皇上請示,皇上批准才能安排專門給皇上家人看病的御醫去看病。
雖然皇宮人員不少,病號也多,不過這麼多御醫肯定是用不過來的。
沒事兒可乾的御醫整日就在太醫院裡面呆著,隨時待命,有好學的,就趁這個時間專研醫學和醫術。
明朝名醫李時珍其實也是御醫,李時珍在閑暇學習的時候,發現前人留下的醫藥典籍錯誤的地方很多,於是萌生了彙編一部天下藥材藥性的念頭。
另外李時珍不願整日呆在宮內就伺候這幾個人,李時珍的志向是救治更多的病人。
李時珍最牛的地方並不是寫出《本草綱目》這部著作,李時珍最牛的地方是他從宮中辭職不幹了。
辭職不幹潛在的意思其實就是不伺候皇上了,等同於看不起皇上,這可是要殺頭的。
如果李時珍就此被殺,那麼就再也沒有那部偉大的《本草綱目》,李時珍的名字也不會被載入史冊。
其實李時珍能夠順利辭職跟當時的皇帝有莫大關係,因為當時的皇帝是嘉靖,嘉靖當皇帝其實是選錯了職業,他應該去當道士,嘉靖最喜歡乾的事是煉丹,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
信奉煉丹能夠長生的人,自然要用丹藥治病,少個把醫生算得了什麼,於是李時珍的辭職報告被批准了。
但是李時珍打辭職報告也找了個理由,那就是託病,不然的話照樣不行。
對御醫的限制這麼多,李景居然要他從宮裡弄幾個御醫出來,王承恩有些犯難。
李景這樣精明的人,不是隨便找幾個庸醫能糊弄過去的,必須要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醫生才行,而且王承恩也沒想過派幾名庸醫糊弄李景。
不說李景這次幫了他這麼大的忙,單憑李景防治瘟疫這件事,就值得王承恩尊敬。
琢磨了一會兒,王承恩說道:「李將軍,實不相瞞,派御醫過來,需要皇上的聖旨,王某是沒這個權力的,不過王某回去以後,一定想辦法讓皇上派幾名御醫過來。」
李景聞聽點了點頭,量力而行,不說過頭話,是個做事的人。
當下李景笑道:「王公公,李某這裡先行謝謝了。」
轉頭看向周衡臣,李景接道:「衡臣,準備一萬石糧食運往京城,讓王公公交給皇上。」
王承恩大喜,不想李景這般豪爽。不過王承恩也知道,自己接了這一萬石糧食,御醫就必須想法子給李景派過來。
讓王承恩捨棄這一萬石糧食,王承恩肯定是不幹的,幾名御醫就換來一萬石糧食,這麼好的買賣,拿到朱由檢那裡去說,朱由檢也會一口應承。
恐怕朱由檢還希望再給李景派幾名御醫,再給李景要幾萬石糧食。
實際上,李景要御醫可不僅僅是為了防治瘟疫,徐光啟開辦的科學院有醫學這一科,但是裡面一直沒有好的醫生,因為好醫生一般都在京城,在皇宮裡面,這可不是有關係就能弄出來的。
要是這世上誰能從皇宮裡把御醫弄出來,恐怕也就王承恩和他的上司曹化淳了。
不過李景並不認識曹化淳,也不待見這位整日跟東林黨打交道的大內總管。這次王承恩來了,李景自然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對於搞科學院,李景自然是不遺餘力,為了弄來人才,讓李景花多大的代價都會幹,區區一萬石糧食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