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朝大丈夫> 第二百六十章 忠於大明

第二百六十章 忠於大明

  對於王承恩這樣的人,並不能直接賄賂與他。不是說王承恩不愛財,不想要錢,而是王承恩不敢拿李景的錢。


  李景的錢是誰都敢拿的么?本身皇帝就忌諱內官結交外臣,尤其是手裡有兵的將領。何況朱由檢現在這麼猜忌李景,拿李景的錢,被皇上知道那是不想活了么?

  就算瞞得過皇上,但是這麼大的把柄捏在李景手裡,那以後可就不用做人了。


  對這一點,不光王承恩心裡有數,李景心裡也是雪亮。


  但是李景高明之處就在於,我不給你個人送東西,我借你的手給皇上送東西。


  你王承恩來平陽府一趟,非但拿到了銀子,還帶回一萬石糧食,這在皇上的心目中必然要大大加分。


  這樣的本事可不是誰都有的,連皇上跟李景要東西都要商量,王承恩能辦到,王承恩的能力還用說么?

  揣摩別人的心態,李景的本事可不弱於王承恩。


  果然,王承恩一聽頓時大喜,也就是說這件事基本上是成了。


  席間王承恩向李景提出想要考察一下運城的鹽務狀況,對此李景自無不允。


  翌日,李景便帶著一眾官員陪同王承恩來到運城鹽廠。


  對於鹽廠,李景雖然傾注了極大的精力,但並無時間親自管理。除了剛擴建的時候,過來指點了一番,後來便沒有時間過問鹽廠的事務,其間只來過兩次,一次是鹽廠開始生產,一次是安置河南的災民來這裡工作。


  運城的鹽務交給李景以後,李景對鹽廠進行了大肆擴建,新建了四個鹽場,原來的鹽場也擴大了規模。


  因為鹽場的工人太多,自然不能聚在一個地方生產,因此在擴建和新建鹽場的時候,幾家鹽場並未建在一起,而是分佈在鹽湖的四周。


  這麼多鹽場,李景自然不能全看,鹽湖多大面積?要是轉一圈,一天兩天都轉不完,只能選取一個。


  一般來說,選取視察的鹽場自然要交通便捷,路程也不能太遠,張理和鹽廠的官員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李景選的鹽場恰恰是路途最遠的,道路也差一些。


  遠一點就遠一點,對於各家鹽場的生產狀況張理還是非常有把握的,並不害怕李景任意抽查哪家鹽場。


  來到鹽廠,正常情況下是先到場區看看生產的情況,鹽廠的領導也是這麼安排的。


  但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景到了鹽場以後,並未直接到生產區看生產的狀況,而是帶著眾官員到了鹽廠工人的生活區。


  李景選取的這家鹽場的負責人叫劉書言,年紀有四十來歲,是解州本土的官員,當初張理見他辦事穩妥,便跟李景推薦,讓他擔任一個鹽場的負責人。


  劉書言見李景沒有按照事先的安排進行視察,臉色頓時露出一絲慌亂,言語間便有些支吾。


  李景見狀並未說什麼,只是揮手讓他帶路。


  到了生活區,李景的臉色便沉了下來。


  因為工人居住的房屋簡陋至極,誇張一點說,風要是大一點,屋頂都可能被吹走。


  「張理,這裡你來看過么?」李景沉著臉看向張理問道。


  張理看到眼前的房屋,臉色也是難看至極,見李景詢問,抹了把臉道:「大帥,這事兒是下官失職,大帥要如何處罰,下官別無怨言,下官只求大帥一件事,等下官把這件事處置好了再處罰下官。」


  李景見張理並未辯解,微微點了點頭:「張理,你事務繁多,照顧不過來也是有的,這事兒也不能全怪在你的頭上,不過你是解州的主管,責任是跑不掉的,處罰不處罰的暫且不說,待我看了結果再說。」


  張理對李景拱了拱手道:「大帥放心,下官定會把此事處理好,給大帥一個滿意的交代。」


  李景嘆了口氣,指著前面的房屋說道:「古人云,民重君輕,但真要做到民重君輕又何其之難?莫說在皇帝的眼中,就算在官員的眼中又何嘗把百姓當一回事兒?咱們把河南的災民接到山西,就給人住這樣的房子?這樣的房子,能住人么?」


  搖了搖頭,李景嘆了口氣接道:「我估計那些災民心裡不定怎麼罵我呢!罵我把人家騙過來,當初答應的房子卻不給建。民心!民心!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民心的重要性。流寇席捲平陽府還不到兩年你們就忘了?你們那些同僚的下場就在眼前,怎麼就不長記性呢!」


  說到這裡,李景轉頭看向劉書言接道:「你叫劉書言?當初張理大力推薦於你,你就是這麼回報張大人的?我記得修建房屋的款項撥下來了吧?我要查你的帳,如果我發現你的賬目不對,該怎麼處置不用我說了吧?」


  劉書言抹了把臉上的汗水,急忙說道:「下官知錯,馬上給這些工人修建房屋。」


  李景擺擺手:「這些話不要跟我說,你應該說給那些工人們聽,我不想聽這個,我只看你的成績。」


  劉書言連連點頭稱是。


  李景看向周衡臣道:「衡臣,這件事你也有責任,不過我現在不想追究你的責任,我要你馬上全力以赴給我解決這件事。另外你通知俊揚,讓他帶人進駐鹽廠,徹底清查裡面都有什麼問題。」


  「是!」周衡臣急忙應道。


  李景擺擺手,嘆了口氣道:「看來鹽廠這一塊要獨立出去了,這樣吧,以後鹽廠商業方面的運作交給沈正來管,行政方面由袁樞負責,地方官府不得干涉。」


  張理擦了把汗,急忙點頭。


  沈正是平陽府同知,更是李景的老丈人,袁樞則是袁可立的兒子,李景派這兩個人進駐鹽廠,解州方面是別想從中分到任何好處了。


  雖然李景並未動怒,但是這幾項人事安排,顯見李景對鹽廠的狀況十分不滿。


  揮揮手,李景接道:「咱們去找幾戶人家看看吧,看看他們家裡的情況,順便聽聽人家倒倒苦水。」


  張理瞪了劉書言一眼喝道:「還不帶路!」


  劉書言急忙點頭稱是。


  李景轉頭看向王承恩嘆了口氣道:「唉!官兒做的久了,就忘記了自己的出身,看來我也不能免俗,以後還是要經常下來看一看,不然的話,還以為下面都是太平無事呢。」


  王承恩聽了心中汗顏,朱由檢可從來沒到民間體會一下百姓的疾苦,更從沒把老百姓的住房好壞放在心上。


  想了想,王承恩笑道:「李將軍諸事纏身,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時出現疏漏也是難免的。」


  李景搖了搖頭道:「這些並不是借口,實在是自身的原因。都察督查只管官員是不是貪墨不法,卻不會管官員是不是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兒。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看還要成立一個專門反映民意的部門,我打算成立一個民情署,下設分支進駐地方,專門匯總民情,這樣才能及時掌握地方的民心民意,才能及早地解決老百姓的難題。」


  王承恩伸了伸大拇指道:「李將軍這個辦法高明,只是這個部門選用的官員可要好生斟酌了。」


  李景點了點頭:「官員不能跟地方官員有瓜葛,因此必須異地選官,兩年一輪換,另外基層的官員我看不需選派,從本地挑選德高望重的老人出任,就從那些農民,工人當中選出一些老人負責反應民意,地方官員不得干預,否則議罪論處。」


  王承恩聞聽拍手道:「對,這些人了解自身的難處,又是為自己辦事兒,自然不會跟官員們一個鼻孔出氣兒,這樣一來就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


  李景搖搖頭道:「要說其中弊病恐怕還會有的,畢竟地方官員管著他們,有時他們迫於淫威也未必敢把實情上報,這就要都察院的人大力督查,還是要多管齊下才行。」


  王承恩點點頭,知道李景所言非虛。


  有些時候,事情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不是說成立了一個部門就能解決問題,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下面的官員總能找出漏洞來鑽。


  不過王承恩也知道,李景能做到這些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李景考慮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跟當權階層是有衝突的,也就是說李景現在做的是跟整個制度作對。


  李景現在手裡有兵,沒人敢把他怎麼樣,但是日後誰知道呢,一旦有什麼疏漏,李景的下場怕是要極慘。


  不知為什麼,王承恩心裡十分不願意李景出現那樣的情況。


  琢磨了一會兒,王承恩說道:「李將軍,你這一身干係極大,可一定要保重啊!」


  李景聞聽一愕,看了看王承恩,輕輕點了點頭:「多謝王公公忠告。」


  王承恩嘆了口氣道:「說實話,王某要不是一個廢人,一定會跟李將軍做一番大事,可惜王某有心無力,更兼從小服侍皇上,不敢輕離。因此,有些事情還望將軍莫怪。」


  李景點了點頭,知道王承恩這是在告訴自己,他對朱由檢一片忠心,不會做對不起朱由檢的事情。


  對王承恩李景還是很佩服的,想了想李景凝視著王承恩道:「王公公,你對皇上忠心李某心裡清楚,決不會讓公公做對不起皇上的事情。不過呢,李某忠於的是大明,是這個國家,有時難免要跟皇上的利益產生衝突。因此為了普天下的百姓著想,還請公公多勸勸皇上,不要總是一意孤行。」


  王承恩看著李景的眼睛默默點了點頭。


  說實話,他有些不明白李景為什麼要把皇上和大明分開。


  大明不就是皇上的么?

  忠於大明不就是忠於皇上么?


  但是王承恩知道李景肯定不是這個意思。


  要說李景忠於皇上他是根本不信的。


  這一點從李景做的事情就能看出來,李景對皇上什麼態度他更是一清二楚。


  在王承恩看來,李景根本就沒看得起皇上。


  他連皇上都看不起,何談忠心?但是對於李景忠於大明這一點王承恩卻毫不懷疑,李景做的事,每一樁,每一件,無不是為大明著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