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三百白玉佩
此趟前去白鹿洞,從京城出發,出京師府,經晉州秦州二州之地,原本定好的路線是進晉州,穿大同府,再由延安府進入秦州,一路往西北最終抵達白鹿洞。可到了大同府之後,徐遠突然改變主意,改道向南,朝平陽府而去。
為了節省時間好能確保在白鹿洞初夏文會開始之前抵達白鹿洞,徐遠於是不走官道,進入平陽府境內改抄一條近路奔向臨時起意的歇腳地。
這一改道,可就讓平陽縣的一眾大小官員吃盡了苦頭。三日前平陽知府突然接到消息,攝政王殿下臨時起意更改行程要來平陽府,這三日來,平陽縣內一眾從八品到從四品的官員都在為此事而做準備。
今日一大清早天還沒亮,平陽縣北城門大開,平陽知府鄭風古帶著縣城內大小官員出城三十里,在一座涼亭耐心等候著攝政王殿下的大駕,誰曾想沒等來攝政王殿下,卻等來了天上的烏雲翻卷。
鄭風古抬頭看向亭外天空中的風雲變幻,皺眉有些擔憂道:「這天兒眼瞅著要下雨了,佑棠,你說攝政王殿下他們何時到達?萬一雨下大了,可該如何是好?」
單姓一個楊的通判已經在鄭風古手下當了七八年差,深知自己這位頂頭上司的脾性,笑道:「依我看,這一場雨下得正好。大人府上湖中有蓮花,院中有芭蕉,這場雨一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更添幾分雅緻。再者,大人雨中迎客,恰是更顯誠意。」
這一番話說到了鄭風古的心坎里,平陽知府臉上笑容一閃而過,輕嘆道:「我是擔憂殿下受寒。」
說話間,狂風暴雨驟至。
黃豆大小的雨點噼里啪啦地砸在武將甲胄之上,發出一道道清脆的聲響。沒資格站在涼亭里的小官們只能站在雨中,武官倒還好說,體魄強健淋一場雨算不得什麼,可是卻苦了那些弱不禁風的文官,站在雨中瑟瑟發抖,猶如雨中芭蕉隨風搖曳。
涼亭內,一眾官員將鄭風古圍在正中央,此時此刻的平陽知府腦袋上少說打了四五把傘,有些心思活絡的官員已差一同前來的下人返回縣城煮好熱湯送來,免得知府大人受了風寒。
鄭風古率領大小官員出城三十里苦等兩個時辰是為了獻殷勤,這一碗熱湯,亦是殷勤。兩者本質上並無什麼不同。
暴雨一連下了半個時辰,密集的雨點好似一塊珠簾連接天地,雨幕中,一黑甲士兵自平陽縣城方向的道路盡頭騎馬狂奔而來,到了涼亭前高聲道:「殿下已抄小道抵達縣城。」
說著,黑甲士兵一拉手中韁繩,調轉馬頭策馬離去,錚錚馬蹄踩在水坑中濺起水花朵朵,打在已淋了半個時辰雨的小官身上猶如一記重重的拳頭,將他們捶倒在地。
涼亭內,鄭風古和通判楊佑棠面面相覷,他們如何也沒想到自己竟會撲了個空,滿懷熱忱殷勤都化為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鄭風古面露苦笑,搖了搖頭道:「走吧。」
走過那尚未爬起身來的小官身邊時,鄭風古突然面露不悅之色,一向號稱平陽府文人風骨的平陽知府罕見地做了個粗俗舉動,只見他往地上狠狠吐了口口水,罵道:「沒用的東西。」
慌忙爬起身來的小官聽見這話身子一震如遭雷擊,呆立當場臉色煞白,彷彿這輕飄飄的一句話,於他來說比剛剛半個時辰接連不斷的暴雨和黑甲士兵身下駿馬馬蹄濺起的水花加起來還要有力得多。
徐遠在城中小吏的帶領下來到知府鄭風古的私宅,雖說比不上皇宮那般寶相莊嚴輝煌大氣,但是勝在雅緻,頗得太傅柳元的胃口。從頭到尾,小吏沒敢多說一句話,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脊椎骨上,小心翼翼,既不敢邁多了,也不敢邁少了。
等換來了攝政王殿下一句不錯,多謝時,小吏有突然覺得腳下的地面不再是自己的脊椎骨,而是那天上的雲彩。雖說不知道那頭一句「不錯」指的是知府大人的私宅還是自己,但是那后一句「多謝」,毫無疑問是對自己說無疑的了。
小吏本因自己品秩低下,沒資格加入到那一同出城迎接攝政王殿下的隊伍中,只能留在城中而神傷不已,卻沒曾想造化弄人,竟在城中等到了抄小道而來的攝政王殿下,還得到了殿下的一句嘉獎。
不說整個大徐,就是平陽府里和自己一般的小吏也有成百上千之數,試問除了自己之外,有哪個能得到攝政王殿下的嘉獎的?
徐遠換了身衣衫,站在窗前朝外看去,笑著道:「都說滴滴春雨貴如油,可看這場雨的氣勢,卻是一點也沒有春雨如油貴的意思。」
柳元手中的書已經從《列仙傳》換做了《神異經》,他從手中的書上移開視線同樣向窗外看去,道:「殿下要見的人來了。」
院中,一個黑甲士兵大步走進院中,身後跟著一個撐著傘的中年人,中年人身穿一襲青色書生長衫,衣服已經濕了大半,顯得他身形有些單薄。他的肩上背了個箱子,一手撐傘的同時另一手將箱子牢牢護在身前,讓人不由好奇那箱中裝得究竟是什麼寶貝。
站在房外,落湯雞般的中年人收了傘,不顧頭髮上水珠滴滴答答往下墜,跪倒在地朝房內的徐遠恭聲道:「草民陸琨鋒,參見攝政王殿下。」
徐遠打量著眼前的中年人,輕聲笑道:「起來吧。聽聞你陸家先祖有錕鋙鋒盡終難以,愁煞蘇州陸子岡的美名,我倒是有些好奇,你陸琨鋒有你先祖幾成本事。」
被一言道出名字出處的陸琨鋒站起身來,恭聲道:「回殿下,先祖琢玉之技藝已經到了巔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地步。草民雖鑽研琢玉三十餘載,仍自感難及先祖之萬一。」
徐遠緩聲道:「前朝時,以是蘇州,京城與揚州三地琢玉技藝最為出眾,三地之中又以蘇州尤為突出。《天工開物》曾說『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當時蘇州眾多琢玉高手之中,又以你陸家先祖陸子岡最為著名,起凸陽紋、鏤空透雕、陰線刻劃皆盡其妙,尤其擅長平面減地之技法,雖區區工匠卻名聞朝野,只可惜受了無妄之災,被一道聖旨送去見了閻王。自那之後,你們陸家便離開蘇州,隱姓埋名來到平陽府,估計整個平陽府也沒多少人知道,以買賣糧食發了家的陸家,竟然個個都是頂尖的琢玉匠。」
陸琨鋒低眉垂眼默不作聲,雖說是無妄之災,但也不算是無妄,陸子岡琢玉有個規矩,每一件他親手雕琢的玉器上都要留下他的落款子岡二字,倘若是一般的玉器也就算了,可是那鎮國玉璽豈是一般的東西?更何況落款還是落在了玉璽的龍頭之上。因此惹來殺身之禍也不足為奇。
徐遠自顧自繼續道:「這次叫你前來,是有一件事交給你們陸家去做。三天之內我要三百枚白玉佩,玉佩的樣式參照將仕佐郎佩,可能做到?」
陸琨鋒臉色微微一變,琢玉自古以來都是一件需要精雕細琢,慢工出細活的精緻活,一個琢玉匠往往十天半個月也不見得能完成一塊玉佩,又更何況是短短的三天,不,應該說一天半才是,陸家如今上下滿打滿算不過四百餘人,其中會琢玉的頂多一百五十之數,也就是說均下來一人三天內要完成兩塊玉佩才行。
他壯著膽子想問徐遠能否寬限幾天,但是瞧見攝政王殿下的神色,這個念頭登時煙消雲散,恭聲道:「草民定當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