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重生
二十八章
重組皖西輕機廠已經迫在眉睫,縣裏任命原副廠長桂子遠為廠長,王誌宏的母親鄭翠兒為副廠長。然而,想讓皖西輕機廠恢複生產談何容易。這些年農機廠在革委會那些門外漢的掌握之下,他們喊出的口號是“抓革命 促生產”。抓革命可以憑著一股血性,抓誰鬥誰,要的是膽量而不是理由,而促生產則是項技術活。革委會主任以為鬥倒了王廠長,奪得了皖西廠的領導權就掌握了皖西縣財政的半壁江山。可事實並非如他們期望的那樣,許多技術工人被批鬥的批鬥,離廠的離廠,幾乎組織不起來像樣的生產。於是革委會的大小領導通過權力把自己的親屬朋友安排進去,這些人的目的是到廠裏享受的,並不是幹活的料。他們經過簡單的培訓後就上崗了,其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可想而之。而廠領導進行選擇性生產,因受技術的限製,他們選擇技術難度小的產品進行生產,結果是破壞了生產體係。因此,在革委會控製的幾年時間裏耗盡了廠裏二十年時間裏積累的資源。它如同一個嚴重缺血的病人,想讓它重新站起來不是一日之功。
新任廠長桂子遠和副廠長鄭翠兒走馬上任,眼前的景象慘不忍睹,如同一團亂麻不知該如何下手。技術資料不見了,測量儀器沒有了,機械設備殘缺不全。僅啟動資金就是很大的一筆錢,從何而來?桂子遠把廠裏的情況向縣裏反映,想獲得縣的支持。可縣也是十分拮據,經過積極爭取到一筆五千元錢,雖然不多但已經很可貴了。經過一番努力,皖西輕機廠又走上了正軌,開始生產了。當然了,王誌宏是技術骨幹當上了車間主任。看著第一件合格產品被生產出來,鄭翠兒眼裏噙滿了淚花,許多天的辛勞終於煙消雲散,自己對得起丈夫的臨終囑托了。在這期間王誌宏和楊飛杏的兒子王烈兄弟仨出生了,鄭翠兒升格為奶奶。廠裏恢複生產和孫子出生,可謂是雙喜臨門,鄭翠兒有說不出的高興。然而,在市場銷售這塊還是出了問題,原因很簡單,以前的老客戶經過十年的社會動亂和變遷,有的失去聯係有的易主,原因不盡相同。為了打開市場,鄭翠兒拉著兒子加入了銷售的行列。她憑著丈夫在任時的關係戶去尋求突破,幾趟下來人都瘦了一圈。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努力沒有白費,產品的銷量穩步上升。企業生產步入正軌,當年便實現了贏利。更為重要的是,皖西輕機廠的產品憑借著過硬質量賣到了國外,進行創匯,這在當時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的初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在年終的總結大會上,縣領導給予鄭翠兒很高的評價。她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榮譽:全國,“三八”紅旗手,縣政協副主席等頭銜。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預示著中國改革的大船開始啟航,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治國方略。改革畢竟還是個新生事物,是“摸著石頭過河”。毫無疑問這些改革給沿海城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解放了生產力,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這股春風也吹到了大別山裏,吹得綠色禾苗兒蕩漾,吹得咱百姓的心兒蕩漾。皖西縣的經濟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迎來了大發展時期,許多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因為汽車需求量的劇增,皖西輕機廠也迎來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的產品供不應求。不久,鄭翠兒調離皖西輕機廠,到縣政協政協副主席一職。兒子王誌宏經過幾年的曆練,顯得更加成熟起來。母親看著非常高興,由衷地感到欣慰。她的目標是把兒子培養成企業未來的接班人,廠長的不二人選。隻是她的這個兒子並沒有像她期望的那樣接過接力棒,不能擔任領導的重任。這有他個人的因素,也有時代的變化及大環境方麵的因素。王誌宏因為掌握著產品的關鍵生產工藝,而這項工藝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非名師親授得不到真傳。如同他爺爺鍛造農具的淬火一樣。因此,每到這道工序他都是親自操作,即便有徒弟向他請教,他也是以保證質量為由予以婉拒。他抑或是自私,或者心裏裝著小九九,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在廠裏的位置不可替代。八十年代的中期,王烈十五歲那年初級中學才讀了三個學期,王誌宏便讓他輟學進了輕機廠,步自己的後塵當了學徒工。且說這個王烈上有奶奶寵著,加上家庭富裕的嬌生慣養,讀書成績自然不行。打架鬥毆上課搗亂自是一流,造成惡劣的影響,學校幾次要把他開除出去,因王誌宏親自上門道歉,請求學校領導的原諒才平息事態。王烈對讀書本來就心生厭惡,在廠裏當然自由多了,但父親對他非常嚴厲。把自己精通的十八般的武藝悉數傳給他,待時機成熟以後,把那絕密的生產工藝毫無保留地傳給了王烈。這時人們這才明白,王誌宏把那項工藝是要留給自己的兒子!不久,王誌宏升任為主管生產的副廠長。正是他的這項父傳子的生產技藝,給皖西輕機廠的發展埋下了危險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