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孰能不朽> 第四十三章王

第四十三章王

  亙白1129年暮冬之月。


  ??巍巍薪火台, 千層宮闕,萬重樓閣, 然而再宏偉的宮室也需要人來養護。


  ??王一醒來便聞到了木料陳腐的味道, 隨著王畿土地的縮水,薪火台無法再維持繼續維護這座龐大宮殿群的開銷,便將大部分的宮殿都給封了, 任其荒蕪朽壞。


  ??仍舊在使用中的部分宮殿雖然一直在維護, 卻也很久沒翻新了,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腐舊的味道。


  ??熟悉的腐舊味道令王忍不住心生絕望, 自己怎麽還活著?

  ??公卿俯在榻上痛苦道:“王, 您怎能如此想不開?唐侯承諾, 相王之後便將襄儀以東的土地還給蒲阪, 一切還有希望。”


  ??若是從前王還會回以一聲嗬嗬, 如今卻連嗬一聲都嫌浪費時間與精力。


  ??希望?


  ??還有鬼的希望。


  ??隨著辛國的強勢崛起與發展, 蒲阪則兩年的日子也好了不少。


  ??辛侯喜外國商人,而人族諸國想要進入兗州隻有四條路,北邊的界穀, 璧山與浮絡山交錯之地的山間小道, 蒲阪以及扶風關隘。


  ??其中璧山南方的山間小道說它是路都是誇它, 隻是相對整個璧山山係, 它所處的位置相對容易走一些, 這才有了這條小道。


  ??曆史上人族在同羽族第一王朝戰爭時也曾有將領為了趕時間領軍從這條小道走, 翻過璧山之後整支軍隊隻剩下一半人。


  ??軍隊尚且如此, 商隊自然也不會找虐,都是從另外三條路走。


  ??對於瀾水流域中遊與下遊的商隊而言,自然是蒲阪最近。


  ??出奇的, 王權墜地後蒲阪往來的商人更多了。


  ??往來的商人多了, 靠著商稅收上來了更多的稅收,王的野心一度重燃。


  ??有錢就可以建更強大的軍隊,有了強軍自然就有再次恢複王權的機會。


  ??然而,公卿們貴族們不幹。


  ??商稅太多了,大家分一分,可以繼續過錦衣玉食的優渥生活,為什麽還要冒險?

  ??西邊是唐國,東邊是辛國。


  ??諸侯們不會看著王權再次強盛,蒲阪若是安安分分的還能繼續過好日子,若是不安分,他們現在的好日子就沒了。


  ??好好的過日子安享晚年不好嗎?

  ??為什麽還要折騰?

  ??王能怎樣?


  ??不靠這些公卿貴族,他一個人什麽都做不了,隻能再次頹喪。


  ??王不發一言,公卿貴族們嚎哭了幾聲也不再說什麽,但看管王看得更嚴了,絕不讓他再有偷偷跑出宮室從台階上往下滾進雪地裏睡覺的機會。


  ??不能滾台階,王也不氣餒,人世間自盡的法子又不止滾台階這一條。


  ??公卿貴族們同樣嚴防死守,全天候的派人盯著,縱使人世間自盡的法子多種多樣也架不住如此細致周到的看護。


  ??王隻能在痛苦的煎熬中看著時間流逝。


  ??蒲阪雖沒落了,但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仍舊能收集到許多的消息。


  ??唐侯的提議,動心者甚多。


  ??收到了邀請的大國君王中明確拒絕的隻有葛天侯與濁山侯,前者雖然出麵拒絕的是葛天侯,但葛天國實際上的掌權者是青婧,不難判斷,葛天侯哪怕動了心,青婧也會讓他的腦子冷靜下來;後者就有點出人意料了,說她對王權多尊重,真尊重當初也不會攻打蒲阪,但這一次不僅拒絕了,還非常生氣的寫了一篇痛罵唐侯的文章,罵得一氣嗬成,若非旁人捉刀,便說明濁山侯是真的很生氣。


  ??核心理由在文章裏也寫得很清楚:天無二日,人無二王。


  ??不過也隻是痛罵,或者說,寫文痛罵唐侯與拒絕相王是濁山侯唯二做的事。


  ??還有一個曖昧不清的。


  ??辛侯。


  ??唐侯同樣給辛侯去了國書。


  ??帝國如今最強大的國家莫過於辛國,完全統一了一州之地。


  ??浮國滅亡辛侯給剩下的方國們去信讓他們選擇要不要投降。


  ??第一個響應舉國以降的是昆吾國,若非投降前夕昆吾國四分之一的公卿貴族被血洗,這著實是一樁傳奇。


  ??大抵昆吾國四分之一的公卿貴族被夷滅全族太過殘忍,剩下的小國們降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在辛侯派兵滅了兩個抵死不降的小國,將該國公族與所有貴族全族都扔鑊鼎烹成一鼎鼎香噴噴的肉湯後也降了。


  ??至亙白1129年仲冬,兗州再無它國。


  ??如此大國若也相王,多國相王的含金量與法理都會加強,唐侯漏了誰也不會漏了辛侯。


  ??不過辛侯一直都不在國都,因而雖然距離不是最遠的,但最遠的國家都給了回音,辛侯仍舊未有一語。


  ??但沒人相信辛侯會拒絕稱王,最多這位可能不想與其它的王並立。


  ??幾番尋死覓活都不成,王徹底絕望了,卻在某一日用膳時吃到了奇怪的東西。


  ??王安靜的將一碗粟飯用完,很快示意吃完了,自己要睡覺。


  ??侍人們最主要的工作是防止王自盡,王隻要不是想自盡,想做什麽都隨便,哪怕是一天睡十二個時辰都成。


  ??睡覺總比成天踅摸著怎麽自盡要好。


  ??躺到床上,王厭惡的驅趕沒完沒了的盯著自己的侍人,自然沒能如願。


  ??不盯著王,王若自盡了怎麽辦?

  ??那可就不好向唐侯交代了。


  ??侍人雖然沒走,但也因為王的排斥而退到了門口。


  ??確定人退遠了,王故作厭惡的翻了個身,摸了摸嘴角,取出一枚蠟丸。


  ??在嘴裏含在有點久,蠟已有一點融化,稍微一撚便碎了。


  ??蠟丸裏是一張揉成一團的紙條:天無二日,人無二王,孤欲阻相王,王有意否。


  ??為了取信王,紙條上還有一枚印,赫然是辛侯的私璽印。


  ??王默默將紙揉成一團塞進嘴裏咽下,蠟丸也撚成了細碎的粉末。


  ??腦海中浮現昔年那名陰鬱聰慧少女的模樣。


  ??雖然一別已有八/九載,奈何辛箏不論是歸國前的所作所為還是歸國後奇跡般的擴張,王很難忘記這樣一個人。


  ??辛侯能不能攪渾這潭水呢?


  ??王想了想,覺得不管能不能,反正都這樣了,也不怕更差。


  ??能搞破壞是最好的,不能也不會再有什麽損失。


  ??最不濟也不過是辛侯稱王,但最強的那個稱王總好過諸王並立。


  ??侍人們驚奇的發現王終於消停了,不再成天尋死覓活,皆鬆了口氣。


  ??若王有個三長兩短,他們都是要殉葬的。


  ??公卿貴族們也很快放下了懸著的心。


  ??不是每個人都是太昊琰,炎帝嫡長,在私有製與其伴生的血緣世襲崛起後能夠靠著血統自立為王還具備一定的法理。


  ??唐侯若學太昊琰隻會淪為笑談,多國相王若無王的承認,多少會有過家家的感覺,不具備符合普世認可的法理。雖然哪怕王承認也不會有多少法理,但有一絲絲與一絲絲都沒有,純粹的拳頭大就是王還是有區別的。


  ??師出有名。


  ??名很重要。


  ??若王有個三長兩短,唐侯不會放過他們,若一切順利,唐侯也許諾將襄儀以東的土地還給蒲阪。


  ??有了更多的土地,也可收取更多的稅賦,過更舒適享受的生活,為族裏的子弟拜名師、出仕諸國提供更多的資源。


  ??一切的美好順遂止步於暮春中旬。


  ??驪嫘帶著辛國十萬精兵至虎跳峽,而虎跳峽也在驪嫘抵達時打開了門迎接驪嫘。


  ??匯合了虎跳峽的軍隊,驪嫘一路殺至蒲阪。


  ??滿城的兵荒馬亂中王見到了驪嫘。


  ??“臣驪嫘參見王。”


  ??見到驪嫘能夠看出謙卑的行禮,王稍微鬆了口氣,居然是最好的情況。


  ??辛侯無意稱王。


  ??若辛侯有意稱王,驪嫘哪怕會行禮也不會如此謙卑。


  ??“愛卿請起。”王道。“蒲阪與孤便交由辛侯了。”


  ??驪嫘忙道:“啟稟王,我家大君的意思是,蒲阪以後會不太安全,希望請您遷都條邑。”


  ??王愣住。


  ??蒲阪不太安全?


  ??幾個意思?

  ??遷都條邑?


  ??挾王以令諸侯也要講究一下邏輯。


  ??條邑可既非蒲阪,又非帝國曾經的舊都,一點帝國層麵上的政治意義都沒有,遷都到這麽一個偏僻地方必定影響他這個王的價值,雖然他本身也沒剩多少價值了。


  ??“辛侯不準備控製蒲阪?”王皺眉。


  ??驪嫘回道:“大君此時無意同唐國開戰。”


  ??驪嫘一邊說一邊掏出了一隻匣子。“此乃大君給王的東西,言王看了便明白。”


  ??王聞言接過匣子拆開,發現裏頭是三封詔書。


  ??打開第一封,是一篇非常慷慨大氣的華章,可以確定不是辛侯寫的,這是文采與內核都極佳的文章,注定流傳千古的那種。辛箏能夠想得出來好的文章內核,但讓她上手寫就不太美了。


  ??文章的內容凝練一下便是:沃西是人族的前線,那裏正打得轟轟烈烈的,辛侯為天下間所有在這個節骨眼還有閑工夫內鬥的人族感到羞恥(王覺得辛侯肯定沒想起自己這幾年的窮兵黷武)。辛侯罵了一通後又表示理解,人各有所好,有的人重名,有的人重權,不是每個人都重族群的。不過林子這麽大,總有不一樣的鳥,因此辛侯歡迎普天之下沒興趣自相殘殺的人族加入薪火軍。


  ??嗯,辛侯準備組建一支特殊的軍隊:薪火軍。


  ??薪火軍建立的目的就一個:收複失地擊退異族。


  ??理由也很簡單粗暴:祖先前赴後繼死了無數人打下的疆土不能丟。


  ??不論是奴隸還是氓庶與貴族,不論男女,隻要是人族就可以參加,加入者,哪怕曾經是奴隸,全家都立刻成為庶人。


  ??光靠為人族而戰的情懷顯然不可能打動太多人,畢竟情懷不能當飯吃,因而辛侯向薪火軍許諾了很多東西。


  ??傷殘者,帝國,或者說,辛國會養你到死。


  ??戰死者,辛國會給你的年邁的父母送終,將你未成年的幼崽養到成年,前提是人在辛國境內。若不在辛國境內,辛侯表示自己的手沒那麽長,不過歡迎誌願者將自己的家眷一起帶到辛國,辛國會安置好他們。


  ??戰爭結束後還沒死的,可以依據軍功轉業,舉個例子的話,若君有治理一地的才華,那麽不需要服三年徭役,可以直接去參加官考,通過考核證明君有一定的治理能力,那就可以去為吏了。


  ??薪火軍的將士每個月還有俸祿拿,根據職位高低,俸祿也有不同,但一日三餐(前提不是正在打仗,正在打仗的話,有飯也得有時間吃)所有人都是一個標準,軍將與軍卒吃一樣的。雖然不保證一定有肉,但一定管飽。


  ??詔書是辛侯踅摸,不知道哪位捉刀,用的王的名義。


  ??王愣住,有那麽一瞬懷疑自己老眼昏花了。


  ??辛侯那個瘋狂踐踏人性與節操下限的家夥有這樣的情操?

  ??再看下一封詔書,是一封任命詔書,任命辛侯為帝國宰輔。


  ??居然不是攝政君,王有些錯愕。


  ??帝國曆史上第一任攝政君是青帝。


  ??炎帝當年封青帝為攝政君,總覽帝國大小事,自己退居二線,什麽都不管。


  ??觀察了三年,確定青帝能接得住攤子遂禪讓青帝。


  ??從那之後攝政君便成了帝國儲君的職位。


  ??便如每個國君都不喜歡自己還正值春秋鼎盛時嗣君已長成,人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國君沒法不立嗣君,不盡早定下嗣君之位,子女們能掐出鬥雞眼來,死個把兒女還是小事,不過是重新生幾個的事,但朝野動蕩就不好了。


  ??比起世襲的國君們,人王的境況就好多了,隻要不是死了還沒立攝政君,或是局勢動蕩,人王也不敢說自己能壽終正寢,愛什麽時候定攝政君都行,至於定誰,那不是人王的權力,人王隻有決定什麽時候立的權力。


  ??王思忖了下,估摸著辛侯是因為青帝定下的諸侯不可為王的祖製而有所顧慮,怕被天下諸侯集體針對,故而廣積糧緩稱王。


  ??再看第三封詔書。


  ??王目瞪口呆,須臾,看向驪嫘。“她認真的?”


  ??驪嫘微笑。“大君自是認真的,分封不適合如今的帝國,大君願為自請除國的第一人。”


  ??她也懷疑過辛侯是不是腦子抽著了。


  ??廢分封從自己做起。


  ??辛侯上書自請除國,廢辛國,辛國所有疆域並入王畿,人族再無辛國。


  ??辛侯寫詔書的時候是知會過百官的,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懷疑辛侯瘋了。


  ??然辛侯表示: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當諸侯哪有當王來得美?


  ??當諸侯的確沒有當王美,但也沒人與大君您這般思路開闊。


  ??兵強馬壯,打下足夠的疆土,有了足夠的人口,自立為王,誰敢說你不合法?

  ??然而,百官再腹誹也隻能是腹誹,不僅僅是因為軍隊都控製在辛箏的手裏,她決定的事,臣子哪怕一頭撞死在大殿上也沒用,九成九還會被嫌棄汙了大殿,更因為能通過層層選拔位列公卿的都不是傻子。


  ??沃西那邊必須解決,兗州的地形太特別,北邊是斷雲雪山,西邊是璧山,南邊是浮絡山與昆吾山,隻有數條通道,但東邊它近乎無遮無攔。


  ??兗州與沃西接壤的區域有一半是平原,這也就意味著沃西一旦淪陷,龍伯與羽族可以長驅直入。


  ??不解決這個問題,辛國根本不可能安心向西向南擴張。


  ??要解決沃西的問題,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不會是小數目,西邊和南邊的同類都不是死人,看辛國後方空虛肯定焉能不捅刀?


  ??辛箏的法子傻是傻了點,但效果卻是可以預料的好。


  ??王沉默了好一會,最終也沒能從裏頭找出什麽不懷好意的漏洞,隻能姑且相信辛侯真的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高尚的人,亦或是,腦子進水了。


  ??取出了自己一直藏在輪椅暗格裏的人王璽。


  ??人族的傳國王璽是炎帝以斷雲雪山深處采出的一塊玉料雕琢而成,炎帝親手雕琢的,是人王傳承的象征。但玉器再結實再用心保養,天天蓋詔書,也不用幾千年,能用一百年都是它質量過人。


  ??青帝最開始拿傳國王璽當普通璽印天天蓋,生生將王璽的刻字給磨沒了,重新讓人刻了字後青帝為了避免再發生同樣的事,又增設了六璽。


  ??六璽各有各有的功能。


  ??分別用於封國、賜封諸侯、發兵、召大臣、祭天地鬼神以及尋常政務之用。


  ??每一種璽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人王璽是特例,雖然主要功能是傳承,但拿來蓋普通詔書也可以,隻是不是特別重要的詔書,人王不會這麽幹。


  ??每一任王繼位後都會刻屬於自己的六璽,沒辦法,大部分時候前任留下的六璽都磨平了不止一遍,哪怕想沿用前任留下的璽印,現實也不允許。


  ??久而久之,人王璽成了王位傳遞的象征,攝政君必須先接過人王璽才能繼位為王。


  ??驪嫘沒見過人王璽,但每個國家的史書都有記載人王璽的模樣。


  ??不同於大部分常見的璽使用的獸紐,人王璽的紐雕琢的是薪火,璽周身有日月星辰草木蟲魚農牧漁林等紋飾,非常好認。


  ??拿著人王璽在第一封詔書與第二封詔書上蓋下璽印,王將璽印與詔書一同遞給驪嫘。


  ??驪嫘愣住。“王這是?”


  ??“人王璽便交給辛侯。”


  ??驪嫘猶豫了下,還是隻接過了詔書,未接人王璽。“大君並無交代,臣也無擅作主張之權,王若有意,不妨見到大君以後自己與大君說。”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