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掃奸(三)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打了這麽多仗,朱亨嘉終於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統帥。他先是裝出一副軍糧不足的樣子,在績溪、黃山一帶不慌不忙地積草屯糧。然後,忽然動了,動如脫兔!
那叫一個快!接到軍令,劉文秀、馬進忠、武邦賢、藺養成部四萬兵馬,立即向池州府飛奔;高明貴、塔天寶、黨守素、龍海陽部四萬兵馬飛馳至紫山,兵逼寧國;朱亨嘉則率軍迅速移動到太平、旌徳二縣佯攻,牽製清軍。
佯攻也是攻,監國靖王一聲令下,寧國府南部打得熱火朝天。
吳川伯白文選、李來亨領兵一萬五千,猛攻駐守龍門山的張勇;新泰侯郝尚久、秦裕春領兵一萬,攻打太平縣的李茹春;李元胤、姚友興領兵一萬五千,攻打正山上的張天祿;朱亨嘉自率兩萬中軍,攻打旌德縣的胡茂禎。
南部的廝殺聲震天,仿亡卻都不大,明軍未能攻取以上各地。
於是,捷報頻傳,張勇、李茹春、張天祿、胡茂禎均向濟度和洪承疇報捷。
接到軍報,濟度笑著對洪承疇說:“洪經略,看來咱們依山傍水阻擊明軍的策略是對的,明軍果然拿寧國府毫無辦法”。
洪承疇亦微笑道:“還是得讓後方的吐爾瑪章京小心戒備,以防明軍小股部隊滲透進涇縣”。
??
高明貴率軍一抵達紫山,便立即攻山。他牢記著監國靖王的話,“高卿此去要以快打慢,不以殲敵為目的,而應以迅速占領寧國、宣城一線,封住敵東逃浙江之路為首要目標”。
這句話容易理解,可監國的另一句話就讓他迷茫了,“卿此去寧國,若見城中火起,或有喊殺聲,可趁勢奪城”。
火起?喊殺聲?難道寧國城裏有咱們的人?監國厲害啊!居然早早地在敵人後方布了先手!
屢戰屢勝之下,朱亨嘉在將士中擁有了崇高的威望。以致於高明貴將臨時聯係上的義士,當成了朱亨嘉早早埋在敵後的伏筆,敬佩不已。
當時,監國靖王望著高明貴眼神裏流淌出來的小星星,也不點破,而是厚顏無恥地擺出了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天太冷,就差拿把鵝毛扇扇一扇了。
紫山在寧國縣南百裏,高數百仞,周二百裏。大明崇禎二十五年三月十五日,明軍連攻兩天紫山,清將張大元善守,其部有五千悍卒,一時難以攻克。
第三日,眼瞅著快攻下了,寧國城裏的清軍左標提督李本深,從一萬寧國守軍中擠出三千增援紫山,一時間又僵持了下來。
黨守素勸高明貴:“大帥,通往寧國的路,除了紫山,還可以走千頃山、千秋嶺這條路。聽說守千頃山的清將劉忠,有勇無謀,何不去攻千秋嶺?”
高明貴覺得有道理,遂令宜都伯塔天寶領軍一萬,監視紫山之敵,自己帶著興平伯黨守素、龍海陽諸將,往千頃山殺去。
??
“叭”,小卒趙有田剛打了個盹,便挨了寧國營守備鍾鼎一鞭子。
明軍逼近,寧國知府張獻素讓鍾鼎提高警戒。鍾鼎讓手下的八百守兵輪番上宣城城牆上戍守,輪到趙有田時,居然打了個盹,讓鍾鼎瞧見。這還了得?鍾鼎當場便發作了:“這廝守城懈怠,來呀,架出去重打二十鞭子”。
劈哩啪啦,好一頓打,打得趙有田渾身沒一塊好肉。
什長許大成是個好人,將趙有田背回家敷了藥。
“趙兄弟,好點沒?”
“好多了,多謝許大哥!”
“唉!這狗官太狠,這是把兄弟往死裏打呢”。
“呸!老子將來要得了勢,非宰了這狗官!”
許大成一聽,機會來了。他自從聽了安和尚的話,準備跟著沈壽嶽反清複明後,就特別注重在寧國營中發展力量,已經發展了十餘人入夥。一聽趙有田口出怨恨之言,立即拉其下水。
“趙兄弟,監國靖王的大軍已經快打到寧國城下了。大家都是漢人,何不宰了鍾鼎那狗官,去投靖王。一來報了仇,二來也謀個富貴”。
“小弟聽大哥的”。
趙有田倒是答應了,可是隔牆有耳。
許大成家孩子多,請了個叫姚時的小廝照顧家務。
二人的對答被姚時聽得一清二楚。
姚時想,現在寧國府到處都在抓亂黨,抓住一個賞銀十兩;若不上告,日後主家犯了事,自己沒準也要受牽連。
於是,姚時到宣城知縣周光祚處將許大成告了,告他謀反。
周光祚一聽,嚇了一跳,急忙報告寧國知府張獻素。
張獻素畢竟是一府之尊,見過世麵,知道平叛這種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急忙找來守備鍾鼎,讓他秘密抓捕許大成,搜捕同黨。
鍾鼎抓了許大成,不料許大成甚是硬氣,不論如何拷打,就是不招同黨。鍾鼎無法,隻得把平時跟許大成交好的軍士,不問青紅皂白,一口氣抓了十餘個。
抓了這麽多人,張獻素覺得軍隊中的亂黨應該平定了,下一步該抓地方上的亂黨了。
他召集官員商議,準備抓亂黨。
同知張經猷走進府衙,隻見知府張獻素、守備鍾鼎、通判曹鼎、知縣周光祚、典史戴在中、捕頭管得生已經在府衙了。眾人中,戴在中、管得生官職低微,本不夠資格參會,但因為要抓人,二人掌握著三百多宣城縣衙役,所以讓他倆也參加了。
作為寧國府位列第二的人物,張經猷倒也不怵張獻素,見其一臉緊張的樣子,笑著問道:“府尊緊急召吾等來此,所為何事?”
見他還如此淡定,張獻素急了,“張同知,出大事了,有亂黨要在宣城謀亂!”
此言一出,張經猷、管得生二人麵如土色,他倆早已和沈壽嶽、湯斯祜一起密謀反清,還以為自己暴露了。
張經猷畢竟官大些,養氣功夫也深些,問道:“府尊,究竟是何人要謀亂?”
“目前隻抓住了寧國營軍士許大成,但這廝甚是頑固,怎麽打也撬不開他的嘴,隻得將和其要好的十幾個軍士全抓了。地方上還有汪伸、安和尚、呂四九、胡君信、方開之、高繼先、於生之、馬義魁等人與其交好。汪伸、安和尚就在宣城縣,其他人等在寧國縣。另外,本地鄉紳沈壽嶽、湯斯祜二人,本府非常不放心,幹脆一起抓了”。
一聽張獻素還沒懷疑自己,張經猷定了定神,“府尊,下官認為可讓管捕頭立即在宣城縣搜捕汪伸、安和尚;去寧國縣抓人,一定要注意保密,照磨韓旺喜為人謹慎,可讓他攜帶公文,秘密去寧國縣搜捕亂黨;此外,沈壽嶽、湯斯祜是本地有名的鄉紳,貿然抓之,恐怕引起騷亂,不如由下官先去試探一下二人,果真可疑,便抓,若無破綻,派人監視即可”。
管得生、韓旺喜早已和張經猷一樣,被沈壽嶽策反。張經猷讓這兩人去抓亂黨,用意可想而知。至於他自告奮勇去試探沈壽嶽、湯斯祜,哪是什麽試探,分明是想向二人報信。
張獻素想了一下,覺得張經猷說得有道理。嗯,張同知這人不錯,做事有條理,忙而不亂!他在心裏將張經猷誇了一句。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佐官、堂堂的知府同知張經猷居然也是亂黨。
“便照張同知說的辦,盡快將亂黨捉拿歸案”,隨著寧國知府張獻素的一聲咆哮,轟轟烈烈的宣城、寧國大起義,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