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回到南明當王爺> 第287章 故地重遊

第287章 故地重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通商之請朱琳澤,朱琳澤在思慮一番之後,還是同意了。


  “通商乃是互惠互利之好事,隻要爾等在我大明海域奉我大明之法,我大明歡迎你們來此營商。”


  通商雙方都有利可圖,朱琳澤能接受和西班牙人通商,沒理由將荷蘭東印度公司拒之門外。當然,前提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明的海域奉公守法。


  同時這也算是給安東尼·範·迪門一個台階下。


  荷蘭東印度公司接觸大明的目的無非就是想和大明通商謀取利益。


  安東尼·範·迪門爭取到了和大明官方通商的權利,回到荷蘭對東印度公司也能有個交代,也能促使荷蘭東印度公司更快地履行條約上的內容。


  雙方談妥之後在合約上簽下了各自的姓名,並印了金印。


  這紙在後世被稱之為《熱蘭遮條約》,荷蘭亦稱之為《福爾摩薩條約》對大明朝有這十分深遠的意義。


  《熱蘭遮條約》是大明朝從一個陸權國家走向海權國家的正式起點,至此,大明的拓殖時代正式來臨。大明朝的艦船從這裏駛向七大洲四大洋,駛向現代化。


  條約簽署完畢,為了表示誠意,朱琳澤釋放了安東尼·範·迪門以及三百名荷蘭船員,讓他們回巴達維亞籌集欠款來贖人和船,以及賠付戰爭賠款。


  “台灣既已設府,當地的人口田畝,應當盡早統計出來,作為征稅的憑據,至於番民,生番暫且不管,熟番須將其登記造冊,將他們的人口給統計出來。”朱琳澤一麵走一麵對沈鐵說道。


  “台灣府各地可以借鑒竹塹地區的先進生產建設經驗,開墾新田,增設工廠。”


  竹塹雖然人口已經飽和,但台灣其他地區的人口尚未飽和,還可接受一部分大陸的流民。


  台南地區的民眾多是來自閩南,為了安撫當地民心,朱琳澤封開台第一人顏思齊為開台王。


  當然,此舉也意在削弱鄭氏在台南民眾中的影響力,這才是朱琳澤封顏思齊為開台王的用意所在。


  台南的事情處理妥當之後,朱琳澤便乘舟北上,前往竹塹。


  竹塹是朱琳澤的真正發跡之地,當初在南京,最多也隻能算是小打小鬧。到了竹塹之後,他才得以放開手腳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從而奠定了他今日的基業。


  朱琳澤在竹塹民眾中的地位和神沒有多少差別,竹塹人可以不知道弘光皇帝,但卻不能不知道閩王朱琳澤。


  朱琳澤剛剛在竹塹下船,得知閩王來竹塹的消息,當地民眾敲鑼打鼓,鳴放爆竹歡迎朱琳澤的到來,比過年還有熱鬧。


  港口上早早聚集了數萬竹塹民眾,隻為一睹閩王之風采。


  朱琳澤在他們心中和神的唯一區別則是神是虛無縹緲般的存在,而朱琳澤則是切切實實存在的人間真神。


  港口邊上的早已經修建好了商業區,商業區內已經有商人購買會館入住。


  用來存儲貨物的倉庫由於往來的貨物太多不夠用,沈鐵不得不在旁邊又劃出了一塊地用來修建倉庫。


  除了倉庫不夠用之外,竹塹港的船位也是十分緊張,一度出現了千金難買一船位的局麵。


  朱琳澤在萬眾矚目之下騎馬走過碎石路,進入竹塹主城。


  竹塹城是台灣府的第一座棱堡,也是最後一座。


  修建棱堡成本高昂,當初朱琳澤修建在竹塹修建棱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畢竟周圍都是虎視眈眈的敵人,強敵環伺之下,堅固高大的城牆更能給予竹塹民眾以安全感。


  但現在朱琳澤已經沒有在台灣修建棱堡的必要,他的海軍就是台灣府最好的城牆!


  朱琳澤來到他當初辦公生活的宅院,這座宅院由於朱琳澤在這裏居住過,一直被空置著,現在沈鐵的台灣知府府衙就設置在對麵。


  “這麽好的院子就這麽空置著可惜了。”朱琳澤說道。


  “這是閩王的居所,臣不敢妄動。”沈鐵跟在朱琳澤身後說道。


  “此宅院如果賣,能賣多少銀子?”朱琳澤問沈鐵道。


  朱琳澤的宅院地段很好,他又親自住過一段時間,要是賣出去,想來也能賣出一個不錯的價錢。


  往後的日子裏,朱琳澤也沒什麽機會再來竹塹,這座宅院與其閑置著,不如直接賣了換些銀子做其他事情。


  “王之居所,豈敢言價。”沈鐵幹咳了一聲說道。


  “王之居所也是居所。”朱琳澤卻一點也不介意,對沈鐵說道,“王之居所,價高者得,孤要將這宅院拍賣,買此宅院者,孤親自為其題字!”


  朱琳澤讓沈鐵放出消息,將這座宅院拍賣出去。在竹塹的富商也不在少數,想要以比較高的價格賣掉這座宅院也不難。


  隨後,朱琳澤又視察了竹塹的造船廠、軍工廠、伐木場、木材加工廠、煙草廠、蔗糖廠、紡織廠、冶鐵廠、煉鋼廠等工廠以及中小學堂和海軍講武堂。


  不得不說沈鐵在竹塹的工作做的很好,他對竹塹的建設非常滿意,竹塹的發展速度甚至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


  “竹塹有多少工人?”朱琳澤問沈鐵道。


  “各廠工人,要是包括軍工廠在內,工人有兩萬人以下,餘者皆務農營商為生。”沈鐵說道。


  竹塹人口總計七萬餘,兩萬多的產業工人,這個比例已經非常高了。放眼整個大明恐怕也再難找出一個這種人口結構的城市。


  “很好,孤當初來竹塹之時曾經答應來竹塹的民眾,免三年之賦稅。”朱琳澤對沈鐵說道。


  “如今三年之期已過,朝廷曾經給竹塹這麽大力度的支持,現在也輪到竹塹反哺朝廷了。沈知府,接下來你可要做好心理準備,除了政策之外,朝廷不會再給竹塹多大力度的支持了。”


  竹塹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朱琳澤的全力支持,不計成本地往裏麵砸錢,就連賦稅都不收。


  現在竹塹已經發展成熟,征收賦稅也是名正言順。沈鐵對此也並無怨言,相比大明朝其他地方的百姓,竹塹的百姓可以說是已經非常幸福了。


  “閩王曾言,先富帶後富,竹塹能富起來皆賴閩王和朝廷的支持,如今自然應當回饋朝廷。”沈鐵說道。


  唐王朱聿鍵邀請朱琳澤到他的府上坐一坐,朱琳澤也沒有拒絕,他也想看看他的這位王叔的新府邸有多豪華,日子過的怎麽樣。


  弘光朝並未延續前朝厚待宗藩的政策,朱琳澤當初在給了朱聿鍵一筆數量可觀的田畝和銀子之外就再沒有給朱聿鍵發過錢糧。


  在宗藩問題上,朱琳澤還是要感謝張獻忠和李自成,這兩位替他除掉了不少宗藩。


  幸存的大宗藩諸如桂藩向朝廷索要錢糧也給朱琳澤打太極推了過去。


  小宗藩或許是真的缺錢,但桂藩這等大宗藩也伸手向他要錢未免也太貪得無厭了。


  朱聿鍵並非追求窮奢極欲生活的藩王,當然這對朱琳澤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反而值得警惕。


  朱聿鍵和其他的藩王不同,朱聿鍵是他的親伯伯。要是當初朱聿鍵不擅自離開南陽北上勤王,唐王係的王位還輪不到他爹朱聿鏌這個庶子來坐。


  朱聿鍵的王府就是城外的一座大莊園,莊園雖大,但這也是朱聿鍵的唐王府最大的特點了,除了大之外,王府內的建築並無可圈可點之處,反而非常有些簡樸。


  不要說南安豪華程度堪比皇宮的鄭芝龍宅邸,恐怕很多江南地主老財的園林都能吊打朱聿鍵在竹塹的唐王府好幾條街。


  “不知唐王以何為生?”


  朱琳澤問朱聿鍵道。


  朱聿鍵為人還算老實,當初鄭芝龍成立靖武小朝廷拉攏過朱聿鍵,朱聿鍵為了自證清白,從靖武小朝廷送來的書信連拆封都不拆封就直接交給了情報司,讓情報司轉手交到朱琳澤手裏。


  說明朱聿鍵也是個明白人,知道該站在哪一邊對他最有利。


  “有閩王留下的田產和銀兩何愁生活,本王托人買了招商局的股票,又在竹塹辦了幾座紡織廠和蔗糖廠,利潤頗豐,不愁生計。”朱聿鍵神采奕奕地說道。


  竹塹民間開辦廠之禁以來,朱聿鍵最想辦的廠是煙草廠,隻是煙草從種植到加工,朱琳澤隻允許自己的勢力接受,不容其他勢力染指,朱聿鍵隻得作罷,退而求其次,辦了些紡織廠和蔗糖加工廠。


  朱聿鍵辦廠朱琳澤是非常歡迎的,銀子用來辦廠總比放在地窖裏發黴來的強,能提高不少就業崗位。


  “唐王有三座紡織廠,兩座蔗糖廠,每年所獲之利不下五萬兩白銀。”沈鐵湊近朱琳澤身邊低聲道。


  朱琳澤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隻要朱聿鍵按時交稅,不逃稅漏稅,不以唐王的身份欺行霸市,賺多少錢是他的事情。


  朱聿鍵從袖子裏掏出一張地圖給朱琳澤看。


  是一張非常普通的世界地圖,除了大比例尺的大明地圖是為軍事機密,民間不準販賣之外,小比例尺的地圖朱琳澤並不禁止。


  “唐王何意?”朱琳澤不解其意。


  朱聿鍵指了指地圖上的澳洲說道:“不想這世上還有如此大的未開化之地,這地方可比咱們大明還大。”


  澳洲這個名字還是朱琳澤給取的,沒想到朱聿鍵對澳洲這麽感興趣。


  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發現了澳洲,此時的澳洲雖然被發現,但由於地理位置太過偏僻,絕大多數地方都是不毛之地,也沒發現什麽有價值的資源,殖民者們的興趣不大。


  英國後來為了充實澳洲的人口,將澳洲用來流放罪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實在沒人願意去澳洲。


  大明在崇禎時期的疆域不算大,主要控製區基本都在傳統的漢地。更不用說現在弘光朝廷的實際控製區也不過是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湖廣大部以及河南南部,比之崇禎朝要小的多。


  朱聿鍵指著地圖說澳洲比大明大爺沒毛病,哪怕是崇禎朝的大明。


  “唐王何出此言?”朱琳澤淡淡道,心裏琢磨著難道朱聿鍵想去澳洲那個鬼地方。


  “眼下大明天災人禍不斷,要是能將流民遷徙至此地,也能給不少流民生路。”朱聿鍵說道,話才剛說出口不久,朱聿鍵意識到自己失言了,急忙閉嘴不再說下去,身旁的幾個太監都替朱聿鍵捏了幾把汗。


  這唐王說話也忒無遮攔了一些。


  “澳洲雖大,但根據記載,多是荒蠻之地,沙漠眾多,可耕之地甚少。”朱琳澤說道,“更兼路途遙遠,海上多風浪,凶險異常,咱們尚未開辟到澳洲的航線,連怎麽過去都不知,如何將流民遷徙至澳洲?”


  他倒也有開發澳洲的心思,隻是以當世的生產力能不能有效地開發澳洲他心裏也沒底。


  心裏沒底歸沒底,但試總是要試一試的,朱琳澤打算等開辟了到澳洲的航路之後,再往澳洲進行移民嚐試。


  隻是現在涉足澳洲為時尚早,有這功夫,還不如想一想怎麽染指南洋地區,控製馬六甲海峽。


  視察完竹塹,朱琳澤班師踏上了歸程。


  馮雙禮拿下了熱蘭遮城,朱琳澤也沒有食言,答應了馮雙禮的建軍之請,成立了神策軍。


  左良玉舊部人數眾多,怎麽安置左良玉的部眾也是一個老大難題。


  讓左良玉舊部單獨成軍是不可能,左良玉舊部人數太多,要單獨成軍,隻怕能成立兩三個軍都綽綽有餘。


  最好辦法還是擇其較為憨厚善戰者直接編入他的嫡係軍隊訓練改造。


  朱琳澤讓金聲桓從軍中挑選出了兩標像樣的人馬編入神策軍,同時任命金聲桓為神策軍副軍長。


  至於左夢庚和馬進忠等人在武昌的左良玉部眾,朱琳澤則是打算采取同樣的辦法,甄選可用之兵,和禁衛軍進行混編改造。


  至於騎兵,則直接全部劃入金勝麾下。


  饒是如此朱琳澤算了算也不能將左良玉的部眾全部吸納,朱琳澤能夠吸納的也僅僅隻是左良玉舊部的小部分兵馬。


  剩下的這些大部兵馬著實讓朱琳澤頭疼,就地遣散這些老兵,就算給了安家費,這些老兵油子也不會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回鄉務農。


  畢竟這些老兵油子都體驗過燒殺擄掠的快感,放入民間反而是一顆定時炸彈。


  朱琳澤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讓他們成為招商局的雇員去做海拓殖先鋒,讓他們去海外做他們擅長的事情。


  當初島津家勾結鄭氏攻打竹塹之仇,也是時候清算了。當然,朱琳澤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島津家,在他眼裏西南諸藩的價值還不如一個銀見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