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
楊翰麵無表情的收拾著舊院的爛攤子,這個閣樓今天死了十幾個人,而且非富即貴。
楊翰打小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主兒,三歲就開始爬樹,五歲就開始掏鳥蛋,六歲開始下套抓兔子,跟著村裏的獵人一起學習做陷阱。
他無法理解,這幫錢已經足夠養幾輩子的大善人們,為什麽會陷入這種一看就是圈套的事兒,而且陷的如此的深,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財迷心竅,利欲熏心。
費亦應的套兒是陛下用過的爛招,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但是這群人就愣是沒發現,借著驢打滾也要往套裏鑽,最後鬧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楊翰終於將舊院內閣裏的排隊跳樓的家夥給處置幹淨,安穩了眾人之後,才走出了舊院的院子。
十裏秦淮河畔燈火通明,二十裏曲中院人聲鼎沸,曲中院環閣的事兒,絲毫沒影響到這裏的生意,依舊是紙醉迷金,依舊是絲竹盈耳。
曲中院玩的要比要比秦淮河畔的勾欄更加銷金一些。
曲中院每一個院落,都有自己別致的名字,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書寓,大約是充滿了書香氣的公寓的意思。
鬆江府定武橋,是一座新修好的石拱橋,這橋上車水馬龍,來往賓客無數,黃浦江裏,皆是花船,若是想玩點外番的妓館,可以到萬國城去。
曲中院的娼妓,也不叫娼妓,叫【詞史】,大約就是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在頂格這個圈裏,這【詞史】也不是憑白就可以叫的,每年曲中院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評演,隻有半數能得到這【詞史】的稱號。
一旦得了這詞史的名號,那多半就會掛著賣藝不賣身的名頭,開始四處結緣,謀求擺脫賤籍,為自己贖身。
鼠有鼠道,各有人生。
楊翰今天來環閣主要是怕有人因為票證價格暴跌鬧事,至於跳樓,他不管。
曲中院聚嘯了這麽些人,就是在評花魁,評詞史。
評花魁那可是需要真金白銀的捧,至少要十萬銀幣才有可能入圍,而且一旦成了花魁,那接不接客,全看這花魁的心意了。
評詞史也至少需要五百銀幣,說一句銷金窟,曲中院名至實歸。
楊翰今天自然不是來嫖的,各花入各眼,他的目光帶著審視著那些無數的打手模樣的壯漢,用陛下的話說:這些個花棍,都是些涉黑涉惡人員,而曲中院的產業就是黑產。
楊翰深吸了口氣,下了定武橋,策馬向著家中而去。
這十幾個人的跳樓就如同小石子扔入了大洋之中,沒有掀起一絲絲的波瀾。
貪財的人跳樓,似乎隻是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除了說一句,貪心不足蛇吞象,罵兩句蠢貨之外,再無其他,還如討論曲中院的新花魁的婀娜,來的有趣。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九月份是豐收的季節,鬆江府城內並沒有開坊門,但是鬆江城外,都已經開始忙碌的秋收,除了鬆江府城和新港以外,其餘地方已經全部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票證沸沸揚揚的炒了幾個月,在短短十餘天的時間裏,就直接腰斬,弄的一地雞毛,數個大戶傾家蕩產,貪心的投機者和有大病的賭徒,死了幾十個,但和大多數人無關。
生活還在繼續。
當然,無論是徐承宗還是李賓言,都鬆了口氣,要是鬧得影響到了百姓,甚至影響到了陛下的開海大計,無論砍了誰的腦袋,都無法平息陛下的怒火。
秋高氣爽,夜色已深,月光灑在新港外的海麵上波光粼粼,海風帶著亙古未變的鹹,吹拂著鬆江府巡撫衙門。
李賓言正在府衙內處理著鬆江府事,瘟病之事已經結束,但是李賓言遲遲不肯開坊門、開港,他在等,等太醫院的欣可敬到了,再開不遲。
前幾年解刳院諸多太醫們推斷瘟病,應當是有一種名叫【戾氣】的東西在作怪。
根據太醫院的描述,這種戾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複無臭,何能得睹得聞】
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卻是真實存在,這種描述其實很容易讓人聯係到一種東西,那就是鬼,還有另外一種東西,天上的星星。
子不語怪力亂神,可太醫院卻非常的確認,這種名為戾氣的東西,真實存在於大疫之中,並且歸納出【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從口鼻而入】,即這戾氣邪從口入、邪從鼻入、感邪(與病人接觸傳染)。
事實上這幾年的大疫出現的現象,符合太醫院的推論。
當下的醫學依舊是以經驗醫學為主,既然是對的,刨根問底之餘,先救死扶傷防疫為主。
夜色已經深了,李賓言剛打算擰滅石灰噴燈去休息的時候,一個司務匆匆的跑了進來,將一個火漆封好的信遞給了李賓言。
信封上有一個朱紅色的鴿子,這是京師送來的陛下的敕諭。
前幾日,李賓言將魏國公徐承宗、費亦應搞出的股災稟報了聖上。
李賓言看完之後,放在了一個錦盒之中,眉頭緊蹙,陛下在敕諭之中,否決了李賓言的提議。
在李賓言看來,這次的拆股認籌鬧出的事兒,主要是朝廷無法監管,就像是私印的寶鈔、民信局的鹽引一般,大明應該對拆股認籌之事進行管理,但是陛下在信中洋洋灑灑近萬言,否決了設立官署管理票證之事。
陛下的理由很充分,李賓言找不到能夠上諫的基礎。
李賓言擰滅了石灰噴燈,亮白色的燈火變成了昏黃,隨後消失不見,月光透過窗欄,灑在了地上,鬆江巡撫靠在軟篾藤椅上一動不動,思索著陛下說的話。
在坊間,陛下到底是什麽樣的人?
在坊間,陛下是一個暴君。
十幾年臥薪嚐膽,恭順有加,活脫脫的一個:郕王謙恭未篡時。
陛下登基的路,是一片屍山血海,白骨皚皚,廢太上皇帝號、廢太子、殺皇帝、三親王、誅殺一窩張滿門、會昌伯滿門,陛下的手上沾滿了獻血,奉天殿的寶座由白骨堆砌,毫無親親之誼可言。
京師之戰、宣府之戰、集寧之戰、河套之戰、親征平叛、舟山海戰,短短數年就是數次大戰,窮兵黷武,莫過如是。
而解刳院更有人間地獄之稱,而解刳院裏的院判,幾乎等同於地府判官,甚至連孟婆湯都有!
陛下乃是當之無愧獨斷專橫的暴君。
可是李賓言實在是無法把陛下和獨斷專橫這兩個詞,聯係在一起,他請旨設立官署監察票證之事,陛下為了說服他,寫了近萬言。
在信中陛下詳細的闡述了自己的理由,總體來說,不是不設,而是時候未到。
在建好長江經濟帶之前,大明不會專設拆股認籌、票證交易的官署,並且還會嚴格限製這種行為,比如費亦應搞得三年認籌,就會被沒收查處。
大明正在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雇用自由勞工進行大規模生產,正在伴隨著長江經濟帶而諸部完善,這個蛻變過程中自然會有陣痛,而鬆江府作為資本主義的橋頭堡,在商品經濟逐漸成熟之後,自然會誕生部分的金融經濟。
警惕金融經濟的出現,是朱祁鈺對李賓言的要求。
金融經濟的擴張,不再由勞動價值決定,而是依賴貨幣增發、信用、債務的擴張來決定。
擴張一旦不再由勞動價值決定,不再受生產力影響,那麽大明的勞保局就等同虛設。
因為勢家們,對百姓的朘剝在金融經濟之下,完全隻是興趣,對百姓的肆意朘剝,對他們資財的擴張完全是九百萬牛一毛。
因為勞動者唯一議價的籌碼就是勞動能力和勞動成果,當失去了這唯一的議價籌碼之後,勞動者又如何和勢家們抗衡?勞保局還有存在的意義?
朱祁鈺在信中做了一個假設,金融經濟並不依托於生產和勞動,那麽在三府瘟病發生之時,普通人就是曆史洪流的代價。
小農經濟中,地主們需要傭戶;商品經濟中,工坊需要工匠;金融經濟中,隻需要貨幣增發和債務擴張。
而且大明的情況更加複雜,大明財經事務的底色中,還包括了一係列的權力衍生,所以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而大明地域發展不平衡會加重金融經濟的危害,在長江經濟帶合力形成之前,朱祁鈺不希望鬆江府跑步進入金融經濟,這對大明發展非常不利,甚至可能影響到開海大計。
李賓言其實想說,可以在鬆江府試試,若是能行就繼續,不能行就革罷便是,但是陛下格外慎重,李賓言隻能就此作罷。
在信中陛下著重談到了這次的商舶拆股認籌之事,認為這就是金融經濟的萌芽,而鬆江府就是金融經濟的搖籃,陛下批示,將金融經濟扼殺在搖籃之中。
這就是陛下,一個做事之前,會把自己為何做講清楚的君主。
李賓言如何將這樣的陛下和獨斷專橫聯係在一起?
鬆江巡撫李賓言,堅決擁護陛下的一切決議。
國家的存在是調解各階級之間的矛盾,不至於直接火並傾覆國家,這是朝廷的本務,而陛下所思所慮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麵。
李賓言站了起來,向著自己的住的地方走去,還未進門就聞到了一股子胭脂水粉的味兒,他一扭頭,看到了一個女子款款而來,每一步都是風情。
女子帶著帷帽,本看不清楚相貌,風一吹,露出了女子的鵝蛋臉,細柳眉,身上的絲綢隻有薄薄一層,高叉裙擺,露出了白皙的大長腿,聲音頗為靈動,女子怯怯的遞上了拜帖。
李賓言打開一看,是這屆曲中院的花魁,這曲中院剛評完花魁,就把花魁打包送到了李賓言的府邸。
鬆江府所有人都得承認,李賓言就是鬆江府最有權勢之人,無論是船證、鹽引,還是市舶,隻需要一句話,金山銀山迎麵而來。
李賓言輕扯嘴角似乎是嗤笑,他將手中的拜帖扔在了地上,向著府門走去。
這意思很明確,不收拜帖,也不讓這人進門。
“還請李巡撫憐憫,若是小女子就般回去,怕是明日就沉江了。”這鵝蛋臉女子一看李賓言要走,疾呼一聲,聲音頗為淒切,惹人憐愛。
李賓言駐足而立,這女子說的是實情。
能把這女人送到他麵前,那絕對是上下打點,走了不知多少門路,耗費了許多銀錢,才能讓女子來到他的麵前,若是讓這女子這般回去,這女子不死也得脫層皮。
女子一看有戲,臉上露出了幾分雀躍的神情眼神裏皆是希望,她急切的說道:“巡撫官人,我很幹淨,不幹淨也不敢過來。”
在鬆江府,沒人敢用一個娼妓來威脅李賓言,這就是送上門讓李賓言享用的,不用負任何責任。
李賓言背對著女子,卻露出一個玩味兒的神情。
“進來吧。”李賓言冷冰冰的甩下了一句話,讓門房安排一個客房給這女子住著。
正如民間看陛下是一個暴君一樣,李賓言和陳祖輝的那頓飯,在坊間看來,是浙江巡撫陳祖輝撈過界了,陳祖輝撈到了李賓言的頭上,才給拿了。
天子緹騎行動秘密,沒人知道是緹騎在動手。
在所有人看來,就如同沒有貓不喜歡小魚幹一樣,沒有官兒不喜歡斂財。
奔波千裏做官不為財,難道是為了大明繁榮昌盛?!
鬆江府的瘟病結束,接下來就是賑濟,多少人蠢蠢欲動?冒賑是一個大買賣,千絲萬縷,都是利益。
陝西行都司的冒賑案在風口浪尖上,即便是不敢在這個時候繼續冒著大不韙冒賑,鬆江府本身的利益,足夠厚重。
隻要能夠把鐵麵無私的鬆江巡撫李賓言搞定,那鬆江府,甚至是整個南衙十四府勢要豪右的好日子,就都來了。
新的一輪垂釣開始了。
在大明,隻有陛下釣不到魚,朱瞻墡、於謙、石亨、胡濙,陳懋、李賢、李賓言,就連是唐興和王複這些人,都有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