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隋末之草根崛起>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麵楚歌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麵楚歌

  兩天後,隊伍即將進入鄱陽郡。


  左遊仙提出建議:“輔公,如今張善安正全力攻打九江郡郡治湓城,不若我軍改變路線,不從鄱陽進入豫章,而是直接攻打九江的彭澤縣。”


  “攻打彭澤?”輔公祏眼前一亮,“左兄此議甚妙。”


  西門君儀說道:“不錯,攻打彭澤有兩個好處!”


  “其一,如今張善安因攻打九江而後方空虛,我部若在此時進入豫章,張善安難免生疑,甚至會撤回豫章,這等於間接幫助了蕭銑,我部也會讓張善安心生不滿,而攻打彭澤則不同,定會讓張善安更加信任輔公。”


  “其二,目前九江郡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湓城,彭澤縣守備空虛,而且還隔著彭蠡澤(鄱陽湖),我部出其不意,定能一戰而定。”


  “善!”輔公祏拍手稱讚,“就依二位賢弟。”


  因為臨時變更計劃,所以輔公祏所部準備的並不充分,攻城器械也不多,隻有寥寥幾十架臨時打造的長梯,但事出突然,彭澤縣守兵又少,一戰便被輔公祏攻破。


  攻占彭澤縣後,輔公祏並未停留,下令即刻渡過彭蠡澤,與張善安合攻湓城。


  張善安是彭城人,大業末年落草為寇,後輾轉至淮南地區依附於林士弘,過了沒多久,張善安受到林士弘猜忌而屢遭排擠,一怒之下,張善安燒毀豫章郡的外城,脫離了林士弘。


  後來,蕭銑派其部將蘇胡兒攻打豫章,林士弘兵敗後退守餘幹縣,張善安趁蕭銑軍疲敝之時,突然出兵奪取了豫章郡。


  吃了虧的蕭銑當然不肯善罷甘休,當即便想派兵剿滅張善安,但當時蕭銑的主要兵力都在攻打峽州,調動起來頗費周折,後來又有董景珍、張繡等人的內亂,事情便耽擱下來,而張善安也就在豫章站穩了腳跟。


  在豫章安定下來後,張善安釋放了俘虜,主動與蕭銑交好,且從無犯邊之舉,蕭銑對外擴張的心思基本都在李唐,而且麾下不少武將都或多或少有些養冦自重的意思,對平定周邊也不甚積極,時間一久,蕭銑也就默認了張善安的存在。


  輔公祏派西門君儀前來與張善安聯絡,商議率部轉移到豫章。


  張善安第一個反應便是拒絕,雖然迫於形勢投奔了李唐,但在他心裏,豫章就是他的根基,自然不願意讓別人染指。至於說輔公祏能不能歸順他,張善安不抱任何希望,連生死之交的杜伏威都能背叛,足見此人狼子野心!


  仔細考慮之後,張善安又猶豫了,杜伏威所部在丹陽一帶苦苦支撐,唐軍未派一兵一卒支援,這固然有路途遙遠、隔著新柳軍的原因,但如果從另一方麵考慮,是不是李淵樂得杜伏威所部與新柳軍互相消耗呢?輔公祏的反叛未必就沒有這方麵的原因。


  如今這個世道,什麽都是扯淡,一切都要靠實力說話。


  李淵已經下旨讓其尋機攻打九江,如果有輔公祏相助,自己是不是也能少些消耗?

  至於輔公祏會不會鳩占鵲巢,張善安並不擔心,他相信輔公祏不會那麽愚蠢,兩家在這個時候內訌,隻能便宜了別人,更何況兩家至少在明麵上是屬於同一陣營。


  最後,張善安便答應了輔公祏的請求。


  如今正是攻打蕭銑的緊要關頭,輔公祏率部來援,張善安非常高興,與輔公祏關係也更進一步。


  而這時的蕭銑,處境極為不妙。


  經過將近一年的悉心準備,李孝恭、李靖於武德四年十月,率領兩千多艘戰船沿長江向東而下。


  自擔任夔州總管府長史,李靖就一直飽受壓力,尤其李淵數次下旨催促其盡快起兵,讓李靖十分為難,好在李淵並非昏聵之人,加上李孝恭從中斡旋,李靖才得以安心在巴蜀練兵。


  如今萬事俱備,大軍正式進兵江南,李靖如釋重負。


  唐軍進入峽州後,正遇長江漲水,李孝恭和其他將領建議水落後再進軍,李靖卻認為兵貴神速,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是,尤其義安王李孝常、廬江王李瑗率軍由遷州(房陵郡)出兵攻打夷陵的遠安,吸引了蕭銑所部夷陵總管文士弘的大部分兵力,正是進兵良機。


  李孝恭等人深以為然,同意了李靖的建議。


  事情果如李靖所料,文士弘以為長江漲水,未做任何防備,唐軍一舉攻克了荊門、宜都二鎮,兵鋒直指夷陵郡治夷陵城。


  文士弘緊急從安遠撤回,率數萬精兵在夷水(清江)迎戰唐軍,誰知匆忙中卻中了李靖的埋伏,一戰便損失數萬兵馬和數百艘戰船。


  收拾殘兵敗將,文士弘於百裏洲再戰唐軍,結果還是大敗虧輸,不得已,文士弘退入北江後向蕭銑告急。


  在李孝常、李瑗在房齡集結之時,蕭銑便知道大戰來臨,當即下令集結兵馬迎戰唐軍。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讓蕭銑大為惶恐。


  周法明突然宣布投唐,被李淵封為黃州總管,隨後便率部攻打夏口。


  與此同時,黔州刺史田世康兵進辰州(沅陵郡),洪州賊帥張善安出兵九江。


  在蕭銑的鼎盛時期,轄區西至三峽,東至九江,南到交趾,北到漢水,可征兵力達到四十萬,實力非常強悍。


  而且,就其發展潛力來說,也要好於李淵、竇建德和蕭正等人。


  在楊廣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中,士兵大多出自關中、河南和山東,使得北地人口銳減,王薄起義後,北方更是戰火連綿。


  後來天下大亂,江南自然也受到波及,但相對來說,情況還是要好於北方。


  不過很遺憾,即便再堅固的堡壘,也抵擋不住來自內部的瓦解。


  當初董景珍拒絕出任起事首領而選擇推舉蕭銑,完全是不得已。


  雷世猛、鄭文秀等人也是兵權在握,董景珍深知,他們推舉自己並非出自真心,隻是權宜之計而已,而起事之初最是忌諱內鬥,董景珍想來想去,認為頭領不宜由他們這些人來出任,便把注意打到了蕭銑的頭上。


  蕭銑是文官,更容易被世人認可,而且還出自蘭陵蕭氏,若是能以此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對他們以後的發展將事半功倍。


  最初的時候,蕭銑當然是拒絕的,這些人手握兵權,哪裏會將他放在眼裏,當個頭領也不過是傀儡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