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清廷之議
三月十九,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當日,便命降將唐通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以及山海關總兵高第,吳三桂、高第投降,二十二日唐通接管山海關防務。
三月二十四日,吳三桂領軍到達永平府,張貼告示安民,次日抵達玉田縣,聞聽劉宗敏逮捕其父吳襄勒索二十萬,遂率軍而返,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鎮守山海關的唐通部發動突然襲擊,大敗唐通於關下,徹底占領山海關。
中原大地巨變,明朝帝都被大順軍攻陷的消息,三月底傳到關外清廷,此時清廷已然渡過因黃台吉猝死而出現的內部動蕩,多爾袞與黃台吉之子豪格爭奪帝位失敗,聯合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掌控軍政大權。
盛京皇宮崇政殿,多爾袞得知明廷巨變,明皇自刎殉國的消息之後,哪裏還能坐的住,急忙召集清廷各親王、旗主、各部重臣議事。
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禮親王代善,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五大正在盛京的親王,範文程、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鼇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以及明廷降將洪承疇等人齊聚崇政殿內商議如何該應對此次明廷猶如天翻地覆一般的巨大變故。
站在禦階之下仗劍而立的多爾袞滿臉凝重,見來的人差不多了,即開口說道:“明朝發生的變故,想必各位大概也已知曉,如今崇禎自刎,李自成入主北京,明朝半壁江山已失,社稷覆亡隻怕為時不遠,依諸位看,我大清當如何應對。”
殿內滿清大臣無不交頭接耳,唯有範文程與洪承疇二人默然不語。
範文程乃是漢人,原是沈陽縣學秀才,十八歲考取功名不思報效國家,反在努爾哈赤攻陷撫順之後主動投靠,十餘年間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建設國家製度等一應事宜皆有其身影,被譽為滿清開國之初第一文臣,然卻實實在在是背叛民族,投靠韃虜的頭一號賣國巨賊。
洪承疇自不必說,被崇禎帝倚為左膀右臂的薊遼總督,身受國家重恩,卻在兵敗之後投降,實為大節有虧之人,終黃台吉一朝亦因氣節虧損而未得重用,隻在順治即位之後才受到多爾袞青睞,得以位列朝堂。
半響後,濟爾哈朗說道:“如今關內形勢未明,我大清當靜觀其變。”
“何為形勢不明?”豪格眼睛一瞪道:“如今明廷雖未覆滅,可京師已失,我大清理應趁此良機劫掠中原才是,若能俘虜中原百萬人口……”
“肅親王言之有理啊。”滿清各大臣不住附和。
多爾袞臉色越發難看,他原也打算此時出兵劫掠中原,再複崇禎二年故事,可提出此議的是豪格,就讓他很不滿意了,尤其是如今還有這麽多權貴附和的時候。
目光轉向洪承疇,多爾袞略有些期待道:“洪學士可有高見?”
洪承疇如今在清廷的地位多少有點尷尬,他兵敗被俘,明廷隻當他已殉國,死後哀榮可謂盛極一時,可偏偏他沒死,而是降了清,若是降清他這位封疆大吏能得重用也就罷了,可清廷絕大多數重臣也看不起他這個背主棄國之人,如此一來,想回明朝絕無可能,留下來又索然無味,說是度日如年都不為過,他有時候真恨兵敗之時,為何沒有全節盡忠。
好在黃太吉死的快,攝政王多爾袞對他還算信任,讓他的地位才有了很大改變,如今恩王發問,洪承疇哪敢怠慢,忙道:“北京失陷,對我大清可謂千載良機,如今山海關還在明廷之手,高第、吳三桂如果不降李自成,那麽李自成必定發大軍攻打,如此鷸蚌相爭,我大清完全可以坐收漁利,抓住時機奪取山海關,若是降了,山海關如此重地,李自成必定不會放心讓這兩人繼續鎮守,應會將山海關主將換為自己心腹,不管換誰來鎮守此關,想要熟悉防務總得需要時間,我大清八旗鐵騎完全可以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進,直趨北京城下……”
“洪學士之言深合本王之意。”多爾袞沉思,目光又移向範文程身上道:“範學士可有話說?”
“此乃國戰!我大清當起傾國之兵以攻之!”範文程語出,滿堂皆驚。
多爾袞臉色凝重,範文程雖是漢人,但大清建國至今,能快速走向強盛,範文程功不可沒,他的意見在整個清廷也沒人敢於不重視。
“明朝腐朽,文臣貪財,武臣懼死,雖有雄兵百萬,然敢戰、能戰之兵百不存一,我大清八旗雖是精銳,但軍力不足,對上腐朽沒落之明廷,百戰百勝自然不在話下,可如今順軍應勢而起,數十萬順軍皆是百戰餘生之老卒,若是李自成借攻破明都之威席卷天下,要不了幾年,我大清將要麵對的就不是不堪一擊的明軍,而是數十萬順軍敢戰之士,敢問各位,八旗雖勇,可以一隅之地能抗一個新興王朝的百萬雄獅否?”
“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我大清願意在關外偏安,可一統天下的順朝,可會願意我大清蟄伏在側否?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中原曆代王朝,漢朝定鼎天下不過數十年休養生息,漢武帝便打的匈奴狼奔居胥幾乎亡國滅種,唐太宗委曲求全,一朝恢複元氣便殺的突厥四分五裂,宋代軍力孱弱,宋太宗還一心想要收複燕雲北征契丹,明初更無需多說,成祖五征漠北打的北元灰飛煙滅,如今順若代明而取天下,又豈會容我大清在關外對中原虎視眈眈,範某料定,一旦李自成滅了明廷殘餘,必將親提大軍征我大清,到了那個時候,僅憑我大清八旗,能否抵擋新朝之銳,各位不妨深思一二。”
大殿內押鴉雀無聲,範文程的話聽在滿清重臣耳裏,多少有點覺得危言聳聽,甚至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可偏偏找不到什麽話去反駁,唯有洪承疇暗自點頭,心裏對這個僅是秀才出身的漢人重臣又高看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