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溯源楛矢石弩> 第73章 玉豬龍(五)

第73章 玉豬龍(五)

  肖強的姥爺生在濟南,所以對濟南的曆史知道的很多。肖強小時候特願意聽姥爺講濟南的曆史,所以記住了不少。他說濟南在古代稱濼,為啥呢?和“濟南”一樣,與水有關。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卷八·濟水二》中記載:


  ??“濼水出曆(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北兩麵則湖。”


  ??濟南古“濼”之名就是出自濼水。


  ??宋代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並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之源以“趵突泉”的名稱。


  ??到了現代,趵突泉、大明湖仍然是濟南的城市名片,遊客的打卡地。


  ??肖強非常自豪地說濟南應該是中國泉水數量最多的城市。在濟南轄區內(含郊區)現存733個天然泉。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當中湧出,匯為河流、湖泊。濟南泉城之名可謂名符其實。


  ??回憶至此關鑫更加肯定東三次經中的跂踵山應該位於現代的濟南境內。而且對照地圖,結合東三次經文分析關鑫得出結論:東三次經記錄的是古渤海岸附近,從北到南的一列山,彼時因為海侵的原因,這些山大都被水阻隔開。


  ??關鑫想既然三次經有現代山東境內的山,那麽二次經和首經也應該有。坐時間長了右肩的傷處有些酸痛,關鑫從火塘邊站起來,走到地鋪前,坐到穀沃賀身邊。穀沃賀睡得很香,呼吸聲均勻清晰。關鑫幫穀沃賀加蓋了一張狐皮毯後也順勢躺到她身邊,閉上眼凝神默念著《山海經》。


  ??《東山經.二次經》記述:

  ??“又南五百裏,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鳧麗山的蠪侄和《山海經.南山經》中的九尾狐相像。“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大荒東經》亦記述:“青丘之國,其山有狐,九尾。”


  ??鳧又叫野鴨、鶩。生長在江河湖泊中。關鑫推測鳧麗山應該與野鴨有關聯。他曾經和老爸去過山東。因為老爸對考古的癡迷,關鑫有幸去過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西南部鳧山。他記得鳧山的山名也與野鴨有關,證據如下:


  ??據民國版《鄒縣地理誌.李氏捷調查》載:山石屬新元古界奧陶紀北係灰岩,山土為黃色衝積土層,土質肥沃。又載,該山“群峰銜,絡繹不絕,遠望若水上之鳧。”故名鳧山,又名承雀山,亦名魯府山。因有東西相對峙的兩座鳧山,此山居東,故稱東鳧山,西鳧山與其相對。


  ??鳧山山係位於山東省南部,是泰沂山脈中段西側的一個相對獨立的丘陵山地,從自然地理單元看,屬魯中南低山丘陵之鳧山丘陵,處於鄒城、微山、滕州交界處,多屬鄒城郭裏地界。


  ??確定鳧麗山是鳧山不僅地理上可以找到證據,考古上也可以找到證據。


  ??北鳧山山頂遺址也稱犁耙峪遺址,遺址位於北鳧山北段山頂上。關鑫雖然去過,但印象已經不深了,他隻記得老爸說北鳧山山頂遺址是196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首次發現的。遺址經鑒定屬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晚期文化遺址,距現代六千年左右,是魯中南地區建於山頂上、海拔最高、山東省內罕見的古遺址。


  ??鳧山古人應該是由四、五十萬年以前的沂源猿人遷徙進化而來。


  ??沂源猿人和北京猿人進化程度相當。沂源猿人遺址位於山東省沂源縣土門鎮騎子鞍山東山根、下崖洞南六十米處,為舊石器時代古遺址。


  ??沂源猿人化石是山東境內首次發現的猿人化石,填補了中國猿人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將山東地區的人類曆史上推了幾十萬年,不但對了解北京猿人、安徽和縣猿人同東北古人類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而且對於第四紀哺乳動物科群的分布、古地理和古氣候的研究亦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史前考古的一項重大收獲。


  ??鳧山在泰沂山脈中斷西側,泉城濟南在泰山東北側,分列於東山二次經和三次經,那麽東嶽泰山列於首經就理所當然了。


  ??《山海經.東山經.首經》記述:

  ??“又南三百裏,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々,其鳴自詨。環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水玉。”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遠古時始稱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均見其形,讀音為“太”。且“太山"意為“大山”,先秦古中,“大”、“太”通用。《駢雅訓纂·釋名稱》:“古人太字多不加點,如大極、大初、大室、大廟、大學之類,後人加點以別大小之大,遂分為二矣。”按古文字的傳統讀法“大”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戰國時,由於同音字的引申和同義字的演變,“太”與“泰”、“代”與“岱”“岱”與“嶽”也互相變通了,這樣相繼出現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嶽”等專用名稱。“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隨即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之說。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人類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


  ??關鑫對於當初大晚上爬泰山看日出的經曆記憶猶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隻有親身體驗後才會領悟到。


  ??泰山為首經的倒數第二座山,它的南麵還有一座竹山。《東山經.首經》記述:“又南三百裏,曰竹山,錞於江,無草木,多瑤碧。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關鑫記得泰山東南方有一座徂徠山,屬泰山支脈,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與泰山隔牟汶河河穀平原遙望。


  ??徂徠山區峰巒嵯峨,林木茂密,有山峰九十九座,主峰太平頂,海拔1027米。古跡眾多,很早以前就是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山嶽型觀光休閑風景旅遊區。徂徠山,是秦、漢帝王封禪之處,唐代“竹溪六逸”隱居之地。


  ??竹溪六逸,是開元年間隱居於竹溪的六位名士合稱。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徠山下的竹溪隱居,世人皆稱他們為“竹溪六逸”。李白《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可證竹溪之實:


  ??“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


  ??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岩戶。


  ??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


  ??孔侯複秀出,俱與雲霞親。


  ??峻節淩遠鬆,同衾臥盤石。


  ??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


  ??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


  ??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


  ??時宵夢裏還,雲拜竹溪月。


  ??今晨魯東門,帳飲與君別。


  ??雪崖滑去馬,蘿逕迷歸人。


  ??相思苦煙草,曆亂無冬春。”


  ??竹溪六逸所隱居的“竹溪”在哪呢?


  ??關鑫記得徂徠山西南麓的乳山腳下,有金代明昌年間泰安人安升卿題刻的“訪竹溪六逸於乳山”。乳山峰巒突起,一川縈回,林木棉蒙,鳳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紋如深雕竹葉片片。攀上竹岩,可見到安升卿所書“竹溪佳境”四個大字,自此沿溪而行,但見溪水淙淙,逶迤西注,芳草葳蕤,雜樹生花。這裏便是六逸堂故址所在。


  ??關鑫因此推測竹山就是徂徠山西南麓的乳山。


  ??《山海經.東山經.首經》記述:“凡東山經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於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裏。其神狀皆人身龍首。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魚。”


  ??為什麽首經的山神會是人身龍首呢?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