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讀自已> 第17章 (7)我就是想控製孩子的人生

第17章 (7)我就是想控製孩子的人生

  當世界變得日日新、天天快的時候,我要做一個舊的人,慢的人,不變的人,為理想而執著的人。當眾人都一路在往前衝殺的時候,我要獨自靠邊,以免被時代的洪流卷走;當一切都聲色犬馬令人眼花繚亂的時候,我要安於一個角落孤獨地和寂寞戰鬥。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修正自身的過程漫長而痛苦,但麥家說:“人生海海,錯了可以重來。”更可怕的是,大多數迷戀速度的中年人並沒有機會獲得世俗眼中的成功,這往往讓他們變得更著急——在事業上渴望一夜暴富,在子女教育上忍不住揠苗助長,在錯誤的路上一頭走到黑。


  ??無論經濟條件有何差異,基於中國式家庭的相處模式,都很難擺脫父母的控製,以及由此衍生的種種不合理,比如讀書時千萬別早戀,畢業後最好馬上結婚生孩子。也正因為這樣,無數同齡人曾發下宏願:“我們成為父母後,一定不要像我們的父母那樣。”但很多人把自己變成了自己曾經最不喜歡的樣子。


  ??比如年少時最不能接受父母不好好說話,動輒打罵,但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時,卻發現自己從小就沒有好好說話的經驗和能力……對於眼下這代中年人來說,讓孩子“快樂成長”基本就是虛幻想象中的田園牧歌,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空間。孩子的教育軍備競賽,老齡化社會對獨生子女一代的潛在壓力,陷入極度焦慮的他們,甚至也許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喜歡控製孩子的人生。即使他們並不迷戀所謂的速度,也很難不被時代的速度所裹挾,並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將於施之於孩子。


  ??這種規劃往往帶著過度的緊迫感,為子女擇校,選擇興趣班,還有臭名昭著的奧數班和補習班。許多人還會將一切功利化,隻讀有用的書,隻學有利於升學的特長。即使是我們這代人自身所經曆的應試教育,其實都不及當下功利。


  ??當然,為子女規劃人生一點也不新鮮。中國家庭一直強調經驗,“聽人勸吃飽飯”和“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都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話,很多同齡人從小到大走的都是父母安排好的路。但問題是,我們的子女會像我們當年那樣按部就班和聽話嗎?我們這代中年人真的有規劃孩子未來的能力嗎?社會之所以進步,往往是因為下一代人不太聽上一代人的話,而不是相反。每一代人都將老去,見證自己話語權的一步步喪失。為了捍衛話語權,他們會告訴你“聽人勸,吃飽飯”,會刻意強調經驗的作用。但社會的發展顯然並不認同這類說法,每一次進步都意味著對過往的顛覆。


  ??當我們這代人正在為了孩子的教育軍備競賽、父母老去和中年危機等問題發愁時,還會遭遇一個新問題:我們在子女眼中早已不再無所不能。過去“經驗”曾無比重要。過去資訊少得可憐,沒有報紙電視電台和網絡,人們隻能依靠口耳相傳。文盲率奇高,書籍也是奢侈品。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的生活節奏非常緩慢,生存模式也是重複性的,比如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種地。各種生活技能都隻需要熟能生巧,擁有經驗的長輩會教你如何插秧、如何除草、如何打柴,還有如何判斷天氣,成為你人生中的最大權威。


  ??記得小學時,許多人都說自己最崇拜的人是爸爸媽媽,即使他們是錯將畏懼感當成了崇拜感。可放到現在,還有幾個孩子會這樣說?對於當下這代從小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無數資訊的孩子來說,父母身上的那層光環太容易被打破。我們這代中年人,在孩子麵前保持“無所不能”形象的時間越來越短,可能連四五歲的孩子都糊弄不了,一個十歲孩子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和技術手段,可能已經遠遠超過父母,我們麵對的是更強大的孩子,卻更希望把控孩子的人生道路,衝突可想而知。別的不說,讀大學該選什麽專業,就是一個巨大的坑。無論你是追趕熱門,還是自作聰明地選擇前瞻性專業,都未必能跟得上時代的變化。真正的人生規劃,其實是“學什麽並不重要,學習能力最重要”。藝術和手藝也許是不算規劃但更實在的選擇如果我們這代焦慮的中年人實在忍不住要為孩子規劃未來,我的建議是打打擦邊球。不要將目標局限於某個專業或領域,也盡量減少功利化思維,在正常的學業和智識教育之外,多給孩子一些“一輩子都能享受”的選擇。那種學琴為了考級、學棋為了段位的思維,其實已經越來越少見,但取而代之的是圍繞“素質教育”的擇校與升學,但在學的過程中稍稍將眼光放長遠一些,將藝術視為一生的陪伴,肯定不是壞事。藝術和讀閑書一樣,都是一輩子的事。未必靠它吃飯,卻可自娛。非要往功利裏說,還能靠它增加魅力值和人生機會。在我讀書的時候,音樂和美術簡直是最不受待見的專業。如果不是做老師,那麽出路很可能是酒吧駐唱和一年賣不出一幅畫的窮畫家。但風水輪流轉,唱歌的出路越來越多,早年選秀節目還是萬裏挑一,如今網絡直播可就是英雄莫問出處了,靠打賞為生並不是神話,即使成功者有限,起碼有了可堪奮鬥的渠道。學樂器的可以紮根教育,自有無數學生跟隨。至於美術專業,自從有了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後,從視覺設計到各色美工,簡直成了最搶手也最安穩的行當之一。雖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它們起碼都是個性化的能力。放下功利心時,它是審美能力和氣質的來源,需要靠它吃飯時,它就是跟你一輩子的手藝。至於那些傳統手藝,同樣可能讓孩子受用終生。讓孩子學一門真正的手藝,比如木匠,可能是更有利於一生的選擇。


  ??作為一個焦慮的中年人,我其實也未能免俗,多少對孩子的未來有所期盼,曾經幻想過子女從事各種“高端行業”的樣子,也因為這種想象而動不動就鞭策督促一下,幻想中從未有過傳統手藝的出現。因為手藝隻會越來越值錢,如果機器人成為未來主流,真正的手藝就更加物以稀為貴。手藝人就是越來越被看重的匠人,甚至是那種三年才做一把凳子,一把凳子就賺飽的大師。需要靠它馬上吃飯時,手藝人隻要努力也能混個三餐溫飽。說來說去,我們這代焦慮的中年人,仍然在為注定比我們更強的孩子規劃未來,不管用何種方式。也許十幾年後,我們又將被時代打臉。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